文 衛小溪 編輯 李不為 設計 宋海強 田偉 策劃 苑娜 攝影師 全全 鳴謝 樂唐黛思
OFFROAD STAR 陶亞冬像孩子一樣生活
文 衛小溪 編輯 李不為 設計 宋海強 田偉 策劃 苑娜 攝影師 全全 鳴謝 樂唐黛思
一個三十歲出頭的男人,有著十三年文化產業從業經驗,不同年齡段的女人們對他的界定是不同的,但相同的是,他正代表著文化行業的一股新勢力悄然崛起。
北京天禧永泰文化傳播公司董事總經理、陶氏英合咨詢(北京)有限公司總裁、《職來職往》金牌達人、天津衛視 《幸福來敲門》常駐嘉賓、制片人、導演、策劃……陶亞冬的職業身份不一而足。你很難想象一個三十多歲的青年,會有這么多頭銜。同行給他評價是“媒體形象新銳,言辭幽默不裝,頗受業界好評”。
在今年3月舉行的第四屆明星公民頒獎盛典上,陶亞冬的角色是制作人,引得黃曉明等眾多圈內大腕明星特意前來支持,連因《來自星星的你》而走紅的韓國明星樸海鎮,聽說了這個活動,專程從韓國趕來捧場。好幾屆中國政府電影華表獎頒獎典禮,他是執行導演。此外,陶亞冬還是2008奧組委國際體育電影周開幕晚會執行制片人、騰訊網最重要的活動——《星光大典》的制作人、導演。
通過多年的行業經驗和人脈積累,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陶亞東用一個幾個人的公司,接下了騰訊幾百萬的項目。競標前,騰訊的人發來邀請,讓他們參與《星光大典》的競標活動。陶亞冬十分驚訝,“我們的公司剛成立,根本沒法進你們供貨商系統啊。”但對方回復說,“反正我們市場部的這些人對你是比較認可的。”于是,陶亞冬就帶著姑且一試的心態參加競標。當結果公布時,“我都覺得像是在做夢一樣。”陶亞冬說,幾百萬,在以前的公司,雖然能接到幾千萬的項目,但都感覺與自己沒太大關系,而“這次是,憑借著我們過硬的專業素質,還有一顆真誠的心掙得的”。
公司對他來說是事業,更像是自己孕育的生命。作為一個公司的帶頭人,與其說陶亞冬深諳領導之術,不如說他以真心對待下屬,恩威并施。今年4月,他自己精心安排,帶領團隊出國去海邊度假。“我們每年都要帶員工休假,有些小孩二十多歲還沒出過國,應該見見世面。人要善待自己的身體,懂得休息才能更好地生活。”陶亞冬說。而在公司業務上,陶亞冬可以適度放權,但絕不含糊。“只要不差到把項目做到不及格就行了,我現在說服自己先容忍他們做到80分,然后慢慢再總結,慢慢提升他們的能力。當能挑大梁的人越來越多了,我就有更多精力去拓展更新的業務。”
陶亞冬喜歡運動,籃球、游泳、高爾夫球……還喜歡旅游,每次過年都要帶著家人一起,尋找莊子“獨與天地精神往來”的心境。
成功從來不是無緣無故到來的,陶亞冬的勤奮是從孩童時就開始的,他說:“很多人都說我幸運,我覺得不全是,如果只說一點我成功的要素,那就是:努力。不是有句話么,別人比你努力不可怕,可怕的是比你優秀的人還比你努力!可能因為我是摩羯座,不會輕易認輸。”陶亞冬笑笑,“我給你數數我小時候都學過什么,小提琴、軍號、武術、電子琴、繪畫,包括素描和色彩,所以我的童年現在想起來挺灰暗的。”那時,還是個孩子的陶亞冬在休息日的中午練習繪畫,抬頭望見操場上小朋友們在放風箏,不禁心里癢癢躍躍欲試了,但耳邊突然聽到素描時鉛筆摩擦畫紙的“嚓嚓”聲,立刻汗毛豎立,又回去坐到畫板前繼續練習了。
小時候,陶亞冬經常被父母當作榜樣用來教育、鞭策他的弟弟。“其實被夸我并不開心,我怕弟弟受傷害。父母雖不打我,但對我要求很嚴格。等我有了孩子,我想讓他擁有童年自由享受的階段,因為一旦長大,這個時間段過去了,你再想做這樣的事情就不可能了,而學習長大些也可以彌補。”
也許正是這樣的嚴格要求培養的好習慣,讓陶亞冬終生受益匪淺,成就了他日后的成功,同樣也許是這樣的嚴格與嚴厲,讓陶亞冬骨子里很叛逆。陶亞冬的家人都在金融系統有著穩定且待遇優渥的工作,早就為他鋪好了路。陶亞冬學習了財務,考了會計證,但高考時,因為喜歡新聞、一心想進電視臺,還是報考了新聞專業。四年書讀下來,如愿進了家鄉內蒙古自治區的一家電視臺。還沒畢業,陶亞冬就在這家電視臺實習,帶他的老編輯防著新人,他就從幫老編輯拿帶子、倒水的機會中想辦法“偷藝”,逐漸成為了能獨當一面的編導。“那時恰好電視專業化改革,我又得到老師的喜愛,還沒畢業就拿到了臺聘,這是很難得的機會,和現在有事業編制一樣。可跟著老師在北京做了幾場活動后,我發現做文化還是在北京最好,就下定決心來北京了。這一切在父母看來,我是瘋了。”他放棄“當官”和“分房”的福利,只身去往北京,這一決定讓家人焦慮不已,極力勸阻,最終還是拗不過他破釜沉舟又躊躇滿志的堅持。
回憶起工作的十幾年,陶亞冬說初來北京的那兩三個月是他人生中最黑暗的日子,在家鄉那樣的優秀,到北京來卻屢屢求職受挫,面試了好幾家公司都沒人要。那是大約10年前,他在當時還甚為偏僻的中央電視臺附近租的房子。每天,他路過國貿,經常抬頭看著那些高樓,心想:什么時候我能在這個大廈里有一個屬于自己的辦公室格子間?每次他給母親打電話,總說上班生活什么都挺好,其實只是安慰雙親的善意謊言。難過的不是日子,而是那種嚴重受挫的自尊心與自信心,直到他應聘到了當時北京四大民營傳媒公司之一的派格太合環球傳媒公司。
從最底層做起,盡管十分辛苦,但陶亞冬很開心。因為在這里見到的、接觸到的都是和老家不一樣的,“我一下子被折服了,覺得以前的東西不行,這里有獨立的機房,專業的團隊。最重要的是,這是我喜歡的工作。”靠著自己的勤奮,從節目組實習編導開始,策劃、主編、總監……公司收視率最高的12個節目,有8個都是他做的。陶亞冬一步步迅速卻扎實地向上走著,其間被挖角多次,他的事業開始蒸蒸日上。
勤奮的人不一定成功,但成功的人必定勤奮,這是顛撲不破的真理,在陶亞冬的職業生涯中貫穿始終。在他的“陶氏”公司起步階段,陶亞冬帶了一個很大的團隊,而他對自己的要求又很高,那時有好一陣子他每天只睡四五個小時。所以,每次面對說他幸運的朋友,他總說:“不是幸運,而是你們在玩兒時我在工作。”對于曾經的各種挫折,現在的他看來都不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那是因為你成長了,你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了,問題就沒那么可怕了。”
熱愛與勤奮,成就了陶亞冬事業的成功,而他專注、率真、熱血的個性,則更讓他的生活錦上添花。投身文化行業,陶亞冬一直很拼,到現在從沒后悔過,他享受其間成功完成案例的感覺。他猶記一次華表獎頒獎典禮結束后,已經連續幾天透支的他靜靜地在角落里看著華麗的舞臺謝幕、拆卸,他的內心有微微的失落,但更多是欣慰和享受,“又完成了一件事”。
對公司員工來講,陶亞冬覺得自己只是個領路人,“看著他們就像看著十幾年前剛來北京時的自己,想混出來,給父母一個交待。”他時常會想起從前的兩個性格截然不同的領導,一個什么事都親力親為,另一個則奉行無為、適度寬松的原則。陶亞冬發現,自己在第二個領導那兒學到的是最多的,盡管很多重要時候,這位領導會莫名失蹤,但培養了他獨當一面的能力。“我非常感謝我的兩個老板,當初我是一個白丁,什么都不會,是他們教了我,讓我有一席之地,現在我希望也能給予我的員工這樣的幫助,讓他們的人生再順一點、發展再快一點。”作為《職來職往》的常客,陶亞冬說:“現在都說找工作難,從企業主的角度看來,其實是不好找人、缺人,這是兩個極端。現在的畢業生和我們那時候不同,比較浮躁,都先問企業能帶給我什么,而不太去想我能做些什么和企業一起成長。”前些年,陶亞冬招聘員工更看重能力,近年他更看重人品。“如果人品有問題,會傷害企業、傷害品牌、傷害團隊,看人還是要看三觀,我們當然更喜歡樂觀、正能量的人,不抱怨。”
面對眾人的羨慕,陶亞冬有清醒的認識:“什么算成功?人和人是不能比的。有人二十歲就是上市公司的老總了,有人三十歲了還在打網游,沒有必要跟別人比。生活除了要有意義,還要有點意思。”陶亞冬喜歡運動,籃球、游泳、高爾夫球……還喜歡旅游,每次過年都要帶著家人一起,尋找莊子“獨與天地精神往來”的心境。“三四十歲的男人其實最難,需要承擔很多責任,有了孩子的要用心教育,父母也開始老了,需要你的照顧。這是每個人都不能逃避的,但除了掙錢給家人花,保證他們的物質條件外,還是需要和家人多交流、多關照。”
熱愛與勤奮,成就了陶亞冬事業上的成功,而他專注、率真、熱血的個性,則更讓他的生活錦上添花。
回到我們的標題,孩子的特點就是對自己想要的東西表現得直接,從不做虛偽的表達,用自己的真心去生活、去爭取自己喜歡的東西,一旦得到了,會很知足。“做自己喜歡的事兒,有一個愛自己的人,家庭和睦,我可以通過工作讓家人過得更好,現在,此刻的狀態,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陶亞冬很滿足。
1. 當別人都一門心思的想著怎么能讓公司漲些工資時,而你在一門心思的想著怎么提升自己的能力,別擔心,過幾年你會發現,你的收入會遠遠的超過他們。因為,從老板講,只有給那些能做出貢獻的人更好的回報,才能確保公司的長遠發展。幸運的是,我認識的大部分老板都是這么做的 。
2. 想逆襲的同學們,改變自己永遠都不晚,別管自己現在已經多大,處境多差。移動那么多年,最后發現不是聯通,微信才是最大的競爭對手;只要決心夠,現在開始并堅持下去,人生隨時有翻盤的可能。
3. 不要用憤怒和抱怨面對那些看不起你的貨們。用自己的努力換取成功,然后成功就會像一個大巴掌,打在那些曾經看不起你的人臉上,要多響有多響,要多爽有多爽!
4. 最怕面試時遇到這樣的:跳過很多次槽,讓他說說原因,就會說這單位這不好,那單位那不好,覺得自己命很差,總遇不到好單位。這特像有些人買衣服,這件不好看,那件不好看,別人穿都挺好看,那明明就自己丑好不?所以,別總強調自己“懷才不遇”,這真不是個褒義詞。
5. 男人一生重要的兩件事,就是忙事業和陪老婆,這兩件事情都做不好,是一場真正失敗的人生。只顧著忙事業而沒有時間陪老婆,是可憐的,錯過了花前的擁抱、月下的低語,是再多的錢也買不回來的。如果只忙著陪老婆而荒廢了事業,也是可悲的,失去了拼搏的快樂,愛也就沒有了肩膀。
6. 你沒有變強,是因為你一直讓自己太舒服了。健康如此,工作如此,學習如此,愛情亦如此。
7. 什么是“越玩越野”?作為一本雜志的名字,體現出這本雜志除了傳遞車的技術、性能信息外,還包括文化、生活狀態。“野”這個字,在我們的父輩聽來是個貶義詞,但現在是一種個性的表達。不是野在價值觀上,而是生活方式。“越玩越野”就是我說的生活要有“意思”這個層面上的,我很喜歡這個詞,一語雙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