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慶春+艾亞威+吳嚴軍+韓建平
8月下旬,省高級人民法院對哈爾濱、大慶、綏化以及哈爾濱鐵路局下轄的20個基層法院進行了一輪審務督查。在這次暗訪行動中,兩個基層法院得到點名表揚,通河縣人民法院是其中之一。
9月29日,在全省法院首批“五星級警隊”授牌儀式上,通河縣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大隊被授予“五星級警隊”榮譽稱號。
近兩年,通河縣人民法院曾榮獲全省法院系統信訪工作先進基層單位、全省法院系統先進基層黨組織等多項榮譽,而在三年前,他們在哈爾濱市18個基層法院年終工作評比中一度位居下游。自2011年起,新任領導班子以創業創新創優、群眾路線教育實踐等活動為契機,堅持“為民司法”宗旨,深化工作機制改革,開創了新局面。
秋收時節,記者走訪通河,在感受糧食生產大縣豐收喜悅的同時,體味“為民司法”的深意。
“主動”服務彰顯群眾觀念
增進群眾對法院工作的了解,促使法院工作更加便民、利民,是通河縣人民法院踐行群眾路線的重要著力點。
今年5月的一個清晨,祥順鎮祥順村村民陳林正在田里忙活,縣法院民一庭庭長宋彥華一行三人踩著一腳泥找到了他:“老陳,你家土地糾紛的案子,趁著春種前趕緊解決了吧,別耽誤種地?!?/p>
“那好??!”陳林憂郁的眼神中放出一絲光亮。
去年春耕,陳林的兩坰承包地被其他村民搶種,秋天時雙方又因“搶收”鬧得不可開交。無奈之下,陳林向縣法院提起訴訟。在之后的兩個月里,宋彥華等人先后來村里五六次,了解案情,測算損失,進行調解。這次,原告和被告終于通過司法調解達成補償協議,案結事了。
“正趕上農忙的時候,挺鬧心——這官司不打吧,這地可能種不了;打吧,地里又有一大堆事兒?!标惲指嬖V記者,法官現場辦案,不僅給他們提供了方便,而且街坊鄰居都看得著,更公開、公正。
據統計,自2013年1月至今年7月底,通河縣法院堅持“法官多走路,群眾少跑腿”的服務理念,借助2013年3月購置的“巡回審判車”,把法庭開到田間地頭和百姓家門口,共巡回審判案件492起,發改率、申訴率、信訪率全部為“零”。
9月23日是星期二,富林鄉臨江村村民張新來到通河縣法院“上訪”,反映土地糾紛審理問題。院長王兆華接待了她,傾聽情況,翻閱卷宗,答疑解惑兩個多小時。臨走時,張新感慨地說:“真沒想到,院長會接待我!”
其實,通河縣法院實行“院長接訪”已經三年多了,正常工作日內都有院長、副院長輪流接待群眾,答疑解惑,化解矛盾。每周二下午是院長王兆華的“群眾接待日”,如果沒有特殊情況,他都會在接待室值班。同時,縣法院還實行了“領導帶案下訪”制度,對一些疑難案件重點把握、細致推進。
據統計,自2013年1月至今年9月底,通河縣法院“院長接訪”案件420件,“帶案下訪”案件76件,贏得良好的社會反響。
此外,針對社會上認為法院辦案不透明、缺乏公開性等問題,通河縣法院今年兩次舉辦“法院開放日”,邀請縣人大代表、縣政協委員、人民陪審員、執法監督員、律師、企業及群眾代表等走進法院,零距離了解法院工作。
“把關”機制維護司法公正
法院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屏障。近年來,通河縣人民法院通過審判機制改革、信息化建設等舉措,促進司法公開、公正,保障群眾合法權益。
2013年9月的一天,縣法院會議室召開了一次特別會議。審判委員會集體審議一起人身損害賠償糾紛案件。這起案件經過一審、二審、申訴、上訴、發回重審,矛盾始終沒能化解。
“無論當初的一審還是正在進行的重審,在審判過程中法官沒有任何疏漏,適用法律也十分得當?!?/p>
“我們當然可以就這么判了,可是大家想一想,判決后雙方會定分止爭嗎?從目前情況看,不能。當事人還可能上訴?!?/p>
“法院不單是維護公平的地方,也是化解矛盾、解決糾紛的地方,所以,我們要研究怎么化解這個矛盾、解決這個糾紛?!?/p>
……
在眾人的討論和爭辯中,該案主審法官于希明漸漸梳理出一個調解案件的思路。此后的幾個月里,“經過7次調解,案件終于辦結”。于希明清晰地記得,最后一次調解是在一個雨天,涉事30余人,調解7個多小時,“我們從早到晚都沒有吃飯,雙方當事人都被感動了,冰釋前嫌”。
審判委員會集體把關定案制度是通河縣法院自2012年3月起結合自身實際,推進改革、規范執法的一個嘗試。該制度規定:每一起需要上庭審判的案件,都必須經過審判委員會集體把關。顯然,集體把關不是剝奪法官的裁判權,而是幫助法官更好地理清審理思路,規避同案不同判、適用法律不準確、裁判文書制作不專業等問題,從而降低冤假錯案的發生幾率。
同時,通河縣法院還通過信息化辦公的方式進一步促進司法公開。比如,案件審判信息在信息化辦公平臺全面公開;審理過程中相關證據等通過信息化平臺依法向案件當事人公開;建立科技審判庭,實現庭審過程全程錄音、錄像乃至現場直播。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年初,通河縣法院門戶網站——通河法院網正式上線;今年5月,通河法院官方微博正式開通。網站除公開、公布法院相關工作外,還專門設置了網上信訪平臺、院長信箱、網上預約立案、民意溝通、違紀舉報、被執行人查詢等“網絡服務窗口”,增強了信息技術在維護司法公開、公正上的作用。
功夫不負有心人。
今年上半年,通河縣法院在哈爾濱市法院審判工作七項指標(信訪發生率、案件發改率、申訴率、上訴率、結案率、執結率、調撤率)考評排序中,前六項全市第一,調撤率全市第三。
法庭內外展現親民形象
“延誤公正,就是不公正!”在通河縣法院刑事審判庭外的走廊上,張貼著丹麥著名法學家蘭多的經典名言。采訪中,記者發現,類似新潮、通俗的現代法學名言,在法院的公共文化區域可以看到許多條。
“法官需要養成法治理念,時刻提醒自己依法辦事;來法院辦事的群眾也應該養成法治理念,懂得不能觸犯法律,懂得依法維護自身權益;政府部門更應該依法行政,履行法律義務?!蓖跽兹A介紹,近年來,他們通過落實院長帶頭辦案制度、訴前調解以及聘任人民陪審員、開展法治宣傳等多種形式,營造健康的法治生態。
今年4月,工程承包人尹貴祥起訴哈爾濱某建筑公司和縣公安局拖欠工程款,致使其無法支付幾十名農民工的工資。由于案件涉及縣里的相關科局,執行中干擾很大。為此,法院成立專案組,加大執行力度。5月中旬,尹貴祥終于拿到了拖欠的工程款,將錢發放到農民工手中。
針對政府部門“欠錢不還”問題,2013年通河縣法院開展專項行動,并積極與縣委、縣政府等相關部門協調,妥善處理案件54起,清償欠款200余萬元,為法院贏得了良好的口碑。
近年來,通河縣棚戶區改造、城鎮建設速度加快,征地拆遷補償訴訟等成為司法熱點問題。政府部門能否依法征收,群眾的利益能否依法保護,成為通河縣法院行政庭關注的焦點。
今年年初,被征收拆遷戶劉全德起訴縣拆遷辦。在案件處理過程中,法官發現,拆遷辦對外公布的“拆遷公告”存在法律程序問題,要求其立即整改。同時,辦案法官還以相關法律、現實案例等方式教育原告:應當依法、合理主張權益,不可“獅子大開口”。很快,雙方達成協議,原告撤訴。
“此案不僅給政府部門提了醒,同時對群眾也起到了很好的法治教育作用?!笨h法院行政庭庭長趙冬偉介紹。針對房屋征收拆遷,他們還向縣委、縣政府提出“先補償、后拆遷”“嚴格遵守法律征收程序”等建議,并獲得采納。
采訪接近尾聲時,記者一行來到祥順鎮南六方村。在通河縣委組織的“千名干部進農村、服務群眾促和諧”活動中,法院辦公室主任肖宇已經“駐村”一年多。一年多來,在法院黨總支的支持下,他帶領村民更換自來水管道、整修村屯路、協調貸款、抗洪搶險等,做了不少實事。
村民許艷輝向記者道出了他對縣法院領導、工作人員的由衷感激之情。多年前,許艷輝被確診為肺結核,失去勞動能力,住在縣政府投資改造的稻草板房里,家庭生活極度困難。今年9月,法院號召干警為他捐款4000余元。同時,院領導又幫他聯系醫院救治,并協調民政部門為他爭取救助政策……
透過許艷輝激動的淚水,記者發現,法院在百姓心目中已不單單是維護公平正義的靠山。
(為保護涉案人員隱私,文中原被告皆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