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21世紀初中國狄更斯學術史研究

2014-12-16 16:06:56趙炎秋
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14年6期
關鍵詞:小說研究

摘 要:21世紀頭14年中國的狄更斯研究在譯介、論文和專著三個方面都有較大的發展,出現空前的繁榮。這種繁榮建立在經濟發展與研究隊伍擴大的基礎之上,因而是種可持續發展的繁榮。這一時期我國狄更斯研究隊伍不斷擴大,研究成果不斷豐富,研究對象不斷增加,研究領域不斷擴展,研究方法日益多樣,新方法的運用層出不窮。不足之處是低水平重復的現象比較顯著,高質量的研究成果有所不夠。

關鍵詞:21世紀;中國;狄更斯;學術史

21世紀與20世紀八九十年代同屬“新時期”,之所以將這一時期單獨劃出來進行研究,主要基于如下兩個考慮:其一,21世紀是個全新的世紀,隨著經濟的持續發展,高校擴招,學術活動更大規模的展開,國內的狄更斯研究也持續繁榮。僅就論文而言,從2000年至2013年14年時間,全國報刊雜志發表各類與狄更斯有關的文章共964篇,其中學術性文章651篇。2012年狄更斯誕辰200周年,更是將國內的狄更斯研究推向高潮。據不完全統計,這一年發表的與狄更斯有關的各類文章不少于216篇,其中學術性論文不少于151篇,數量空前。譯介、專著方面也取得了一定進展。這主要得益于中國經濟在21世紀的快速發展,國家與社會有更多的經濟力量支持學術的研究與發展。另一方面,發軔于20世紀90年代未的中國高校的超常發展也給狄更斯研究的繁榮提供了內在的動力。此外,與相關部門和機構對狄更斯的重視也有關系。2003年,教育部將狄更斯的《匹克威克外傳》列入中學生語文課外讀物,2006年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外文所《外國文學評論》雜志主辦的“‘與經典對話全國外國文學學術研討會”提倡對西方文學經典進行再研究。這些,都有助于增加國內讀者對狄更斯的重視和關注,促進狄更斯研究的繁榮。其二,國內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文化研究逐漸成為一種強勁的學術思潮與批評方法,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21世紀國內狄更斯批評的內容與走向,使其顯示出與20世紀八九十年代不同的特點。因此,有必要將21世紀作為一個單獨的階段進行研究。

一、譯 介

這一時期中國狄更斯研究可以從譯介、論文和專著三個方面探討。

據不完全統計,這一時期國內出版的狄更斯作品的各種譯本(包括重印本、改寫本、英漢對照本等),共457種。其中最重要的是1990年代中期,浙江大學宋兆霖教授在有關出版社的支持下,組織翻譯的24卷本《狄更斯全集》(浙江工商大學出版社,2012年),幾乎囊括了狄更斯的所有作品。至此,狄更斯的所有作品,基本上都有了中文譯本。重要作品大都有兩個以上的譯本,有的作品如《雙城記》,譯本甚至達到了23個之多①。這給國內的狄更斯研究提供了極大的方便。②

狄更斯作品的各種異本如縮寫本、節譯本、改寫本、編譯本、英漢對照本、英文注釋本、注音本和連環畫本這一時期依然引人注目。各出版社出版的狄更斯小說的縮寫本、英漢對照本等達110種之多。不過,這些異本主要集中于《匹克威克外傳》、《霧都孤兒》、《尼古拉斯·尼克爾貝》、《大衛·科波菲爾》、《奧列佛·退斯特》、《遠大前程》、《雙城記》等長篇小說以及中篇小說《圣誕歡歌》,狄更斯其他作品的異本則比較少,這從一個側面說明了中國讀者對狄更斯作品的閱讀取向。另外,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這一時期還出現了狄更斯作品的電子版。電子圖書的出版增加了狄更斯作品的傳播面,使讀者的閱讀變得更加的快捷、方便。

這一時期有關狄更斯的傳記翻譯不多,主要有[英]凱瑟林·彼得斯(Catherine Peters)著,李渝譯《狄更斯》,世界圖書出版西安公司2001年;(英) 凱瑟琳·彼特斯(Catherine Peters)著,蔣顯文譯《查爾斯·狄更斯》(英漢對照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年;(英)內爾·錢皮恩(Nell Champion)著,咸珊珊譯的《狄更斯》,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年;(英)伊麗莎白·詹姆斯( Elizabeth James)著《查爾斯·狄更斯》(英語注釋本),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9年。此外,還有2013年由北京商務印書館出版的保羅·施利克(Paul Schlicker)著,潘桂英譯的《狄更斯說》③。

這一時期翻譯的國外狄更斯研究專著也不多。主要有約翰·奧·喬丹選編的《查爾斯·狄更斯》④和威廉·S.霍爾茲沃思(William S Holdsworth)著的《作為法律史學家的狄更斯》。

約翰·奧·喬丹選編的《查爾斯·狄更斯》系《劍橋文學指南》叢書中的一種,共收入海外學者的14篇論文。論文集涉及到狄更斯生平及其對創作的影響,不同階段的創作和藝術成就,狄更斯作品中的城市、童年生活、家庭和性別意識;他的語言藝術、他的作品被改編為戲劇、電影、電視的情況,等等。

霍爾茲沃思是英國著名法律史學者,他的《作為法律史學家的狄更斯》是文學與法律研究領域的一部重要作品。全書共分四章。第一章題目為“法院與法律人的居所”。作者認為,狄更斯生活時代英國的司法制度正在改革,“小說中描寫的司法弊端雖有改觀,卻仍有不少亟待改進之處。追隨狄更斯對那一時期的法院、法律人以及法律的描述,我們可以見證其昔日風貌,豐富對本國法律早期歷史的理解,還將了解到古今各類規則在訴訟中的混雜搭配、交錯適用。”⑤第二章的題目是“法律人、法律助理與法律文員”,主要討論狄更斯小說中的法職工作人員。第三章的題目是“《荒涼山莊》與大法官法院的程序”,從四個方面分析了造成大法官庭司法弊端的原因。第四章的題目是“《匹克威克外傳》與普通法程序”。在這一章,霍爾茲沃斯介紹了狄更斯時代普通法的上述三個特點,并且還就衡平法與普通法程序的不足之處進行了比較。除此之外,霍爾茲沃斯還從法律史的角度對《匹克威克外傳》中的一些法律措施進行了解答。《作為法律史學家的狄更斯》篇幅不長,但論述視角新穎,霍爾茲沃斯從狄更斯的作品尋找法律史的材料,用法律史的知識說明狄更斯作品中的涉法問題。雖是專著,卻有較強的可讀性,對國內類似的研究有很好的啟示作用。

論文的譯介方面,有份量的論文不多,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學者瑪麗-凱瑟琳·哈里森的《虛構與移情倫理的悖論:重讀狄更斯的現實主義》⑥。這篇文章運用運用社會心理學家C.巴特森的“同情—利他行為理論”,以狄更斯的小說《圣誕頌歌》和《霧都孤兒》為例,分析了現實主義小說中虛構與移情的倫理悖論。對于相關研究者有一定的啟示作用。

美國學者韓南認為,“十九世紀外國人著譯的漢語作品,幾乎都需與華人助手聯袂協作,才得以完成。”中外文化的交流,譯介起了重要作用。⑦這些傳記與譯著的出版,對開闊國內學者的視野、提供研究方法、增進國內學者對狄更斯及其作品的理解、促進國內狄更斯研究的發展,都起到了好的作用。

二、論 文

論文是這一時期狄更斯研究的主要成就。這一時期在公開出版的報刊上發表的狄更斯研究方面的學術性論文共651篇。⑧可以分為綜合研究、思想研究、人物研究、藝術研究、比較研究、翻譯傳播研究和學術史研究等七類。

綜合研究主要指從宏觀層面研究狄更斯、狄更斯的創作、狄更斯的作品與社會及其個人經歷之間的關系的文章。這方面嚴幸智值得注意。他從2004到2010陸續發表了7篇文章探討狄更斯小說思想內容及其與時代和社會的關系。如《現世情懷:狄更斯的宗教觀》(《廣西社會科學》2004,2)對狄更斯的宗教觀進行了分析和論述,指出狄更斯充滿窮人情節的宗教觀體現出維多利亞時代的人文關懷。《狄更斯中產階級價值觀論析》(《西北民族大學學報》2004,2)指出狄更斯的中產階級價值觀與維多利亞時代英國社會富足和貧窮共存的悖論緊密相聯,而狄更斯的人道主義情懷和社會正義感驅使他通過揭露和批判英國社會的陰暗面和弊端來維護中產階級價值觀和現存的社會制度。《狄更斯作品中的異化》(《長春大學學報》2010,3)認為,在狄更斯作品中,工業化和都市化無處不在,工業社會不僅敵視和排斥制度中的個人,而且使人異化。嚴幸智的研究體現了自20世紀90年代在國內興起的文化研究的影響,重視狄更斯作品與社會各個方面的聯系。

2012年,是狄更斯誕辰200周年,全國各地都舉辦了一些紀念活動,發表了一些紀念性的文章。其中陸建德的兩篇文章有一定代表性。陸建德肯定狄更斯的貧富和諧的理想⑨,肯定英國漸進性的改良。指出 “從狄更斯的小說里我們能看得到一個社會的價值體現,它就像巨輪船艙底部的壓載,保證了社會在持久穩妥的改革進程中不致傾覆。”⑩這些看法,顯示出了對狄更斯的與以往不同的評價。

思想研究類的論文數量在這一時期仍是最多的,但與前幾個時期相比,所占的比例卻是大大下降,這顯示了這一時期國內狄更斯研究的全面與多元發展趨勢。由于政治與意識形態方面的原因,國內學界對西方文學中的宗教因素一直持回避態度。這一時期的狄更斯研究注意到了其作品中的宗教內容。如宗紅梅認為:“狄更斯的宗教思想是在宗教世俗化的思想大背景下形成的。他極力主張基督教的人道主義關懷”,強調宗教的教化功能,注重愛心的傳播與擁有。{11}朱沅沅認為,“《荒涼山莊》匠心獨具地運用了圣經隱喻這一背景燈光,借助圣經語言、人物形象,暗示了小說人物、情節的發展方向。在小說中,狄更斯通過圣經隱喻,“一方面表達了對以大法官庭為代表的機構改革理想的幻滅,另一方面又展示了作為宗教道德化載體的家庭生活對信仰缺失的彌補和替代”{12}。這些研究是應該說是一個拓展。

這一時期思想研究取得比較重要進展的主要在與文化研究有關的領域。2004年,喬國強在《外國文學研究》發表文章,分析《奧列佛·退斯特》中狄更斯反猶的種族主義傾向。文章認為,在“閱讀《霧都孤兒》時,有兩個異常明顯的感受:一是每當出現邪惡勢力的典型場景時,猶太人往往是其中的主謀或活動在其中的主角。……二是猶太人在小說中可能不是最殘暴、兇狠的,但他們卻是最齷齪的,最令人厭惡和仇恨的”。文章進而分析了狄更斯反猶主義的來源及其原因,批評了西方社會根深蒂固的種族主義傾向。{13}殷企平則從異化的角度分析了狄更斯小說中所描寫的工業文明的新進展。他認為這一現代社會發展的內驅力在狄更斯小說中走向了它的反面,它導致了人性的異化,扭曲了人們之間的正常關系。殷企平的反思揭示了狄更斯對工業文明的態度:“進步”“新潮”只有在促進社會和諧,增添人們幸福的時候才是有價值的。作為一個充滿人文關懷的作家,狄更斯對所謂的“進步”持有一種本能的疑慮。{14}

藝術研究類的論文這一時期涉及范圍較廣,主要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1)藝術特色如幽默、諷刺、怪誕、童話色彩等的研究;(2)寫作手法如反諷、對比、二元對立、雙關、象征(當然,象征也有從藝術特色的層面進行探討的)等的研究;(3)語言風格(包括人物語言)與文體特征的研究;(4)敘事藝術研究;(5)創作方法研究;(6)意象研究。

意象研究是這一時期狄更斯小說藝術研究的一大收獲。趙炎秋認為在狄更斯的小說中,監獄這個意象呈現出正反兩面性。但是,“在表現監獄正面性質的時候,監獄只是一種抽象的存在,在表現監獄反面性質的時候,監獄便成為一種現實的存在。因此,在狄更斯的小說中,監獄在整體上呈現出否定的色彩。這種處理方法反映出狄更斯小說創作的一個基本特點:即在堅持全面反映生活的同時,通過虛化與突出生活的某些方面,以達到自己的創作目的”{15}。陳曉蘭在自己的文章中分析了狄更斯小說中無所不在的廢墟意象。認為這種意象表現了被過度消耗后的都市形態。通過廢墟意象,“可以看到狄更斯強烈的歷史意識和時間意識。這種抽象的意識是通過形象具體的空間變遷來表現的。并與作家對現代文明成果和人類不良行為之結果的思考融為一體”{16}。

狄更斯小說有其獨特的敘事方式與敘事手法,這一時期不少研究者運用敘事學理論,對狄更斯小說敘事藝術進行研究。研究內容涉及到狄更斯小說的敘事特征、敘事結構、故事層次與敘事語言等。在這些研究中,值得注意的是一組研究狄更斯小說敘事空間和敘事距離的文章。熊榮敏從空間敘事的角度,分析了狄更斯《遠大前程》中故事層面的物理空間和非故事層面的心理空間,認為兩者的緊密結合,使讀者更加關注故事與意義的深度與廣度。{17}熊榮敏、張紹全從語言學的角度分析了《遠大前程》中的心理空間,認為在敘事功能上,《遠大前程》中的心理空間主要起著兩個作用:各個敘事空間的轉換和延宕故事敘事的節奏,使其產生戲劇化的效果。{18}鄒德媛則認為,在《遠大前程》中,狄更斯的道德觀通過他的敘述技巧得到充分的展現。{19}敘事理論20世紀80年代紹介進中國,空間敘事理論本世紀初國內始有人涉足。這些理論如此迅速地被狄更斯研究者運用于批評實踐,是值得肯定的。

這一時期狄更斯人物研究涉及面較廣,但重點則集中在南茜、匹普、郝薇香三個人物身上。這三個人物性格都比較復雜,且具有兩面性,這應該是其受到青睞的重要原因之一。人物研究的角度是多種多樣的。以匹普為例,徐玉鳳認為《遠大前程》是一部教育小說,主人公“匹普由天真到虛榮,最后幻想破滅內心成熟的過程,也正是他學會折衷的過程。匹普在磨難中學會了‘折衷 ,在‘ 折衷 中實現了自我成熟”{20}。郭榮在2009年寫了三篇文章,分別從《遠大前程》中的女性人物對匹普性格發展的影響、匹普的阿妮瑪原型及其發展、匹普自我追求的欲望特征及其發展三個方面對匹普的性格及其發展進行了分析。{21}劉冬梅從精神分析的角度解讀匹普,認為“皮普是一位形象刻畫復雜,心理活動豐富的人物。他本身極其渴望被愛,并且具有愛的能力,卻只能在付出和失望中尋求片刻的滿足和平衡”{22}。鄒萌則分析了《遠大前程》中匹普的性格發展與社會環境的關系。{23}這些文章從不同角度分析匹普這一形象,對讀者理解這一人物提供了有益的幫助。

也有學者對狄更斯筆下人物進行整體研究。這有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將狄更斯筆下人物作為一個整體,分析他們的特點、作者塑造人物的手法等。另一種情況是對狄更斯筆下人物系列進行研究,這主要集中在兒童形象和女性形象兩個方面。在整體研究方面,李宇容從福斯特的圓形與扁形人物理論出發,認為神話象征手法及其神話的時空觀,以及18 世紀流浪漢小說故事性與平民化的特征對狄更斯的人物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些影響與他的創作偏好如市民世界的象征性和細節化的漫畫手法等相結合,形成了其特有的同時有著缺憾的扁形人物塑造方法。{24}女性主義近幾十年在國內成為一門顯學,許多研究者特別是女性研究者喜歡運用女性主義理論分析狄更斯某一作品中的女性人物,或者對狄更斯作品中的女性人物作整體的探討。王育芳分析了狄更斯《董貝父子》中伊迪絲這一形象,認為在對這位離經叛道的女性的描寫中,狄更斯“敏銳地把握到時代的脈搏,對女性特定的失語缺席的歷史進行了辯護和書寫,對她們為爭取主體尊嚴對男權世界所進行的顛覆與反抗作了富于人性的展現”{25}。延輝認為狄更斯在塑造女性形象時喜歡夸張,將她們變成天使或魔鬼的化身,由此形成一種童話模式,他的女性人物塑造的優勢與不足都可以從此找到原因。{26}這些觀點都有一定的可取性。但總的來看,這一時期狄更斯人物的整體研究質量還有待提高。

此外,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部分研究者開始運用計算機技術研究狄更斯及其作品。鄭文韜,鄭飛通過使用語料庫檢索軟件,對狄更斯的《遠大前程》進行分析。文章指出,根據語料庫檢索軟件提供的可靠數據顯示,“馬格維奇是傳統意識形態的衛道士,他堅決擁護男性占主導地位的思維模式。對他而言,自我救贖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符合社會對男性,尤其是對上流社會‘紳士的期待。因此,馬格維奇在獲得財富的同時也踏上了自我覺醒的征途,并最終完成了自我救贖與服從社會規則的雙重使命”{27}。將計算機科學與文學研究結合起來,是文學研究的重要途徑之一。鄭文韜,鄭飛的文章是一個很好的開端。

比較研究類論文這一時期達到70多篇。這一時期的比較有兩個重點。就國內作家而言,主要還是老舍與狄更斯之間的比較。葛桂錄認為,“中國現代作家中,惟有老舍多方面受惠于與他在經歷、稟性、才情上十分相似的現實主義大師狄更斯。……他的多部作品在小說題材的選擇、人物形象的塑造、作品創作的主導意圖、幽默風趣的審美取向諸方面受到了狄更斯的顯著影響。”{28}楊婷鳳比較了老舍與狄更斯小說中的人道主義思想。認為“后者充滿了善與惡握手言歡的樂觀場面,而前者往往彌漫著一種深沉的悲劇意識,幽默的外表下深藏著作家復雜而憂郁的感情,鮮有大團圓式的虛假場面。”{29}田建平以一組系列論文從跨文化文學接受的角度對狄更斯的倫敦描寫對老舍描寫北京的影響、狄更斯對老舍人物形象的塑造、狄更斯的幽默風格對老舍的小說風格、狄更斯的小說的結構方式對老舍的小說結構的影響等進行了分析。{30}除老舍外,國內作家張天翼、茅盾、林紓等與狄更斯的關系也受到研究者們的注意。

如果說國內作家與狄更斯關系側重的是影響研究的話,那么國外作家與狄更斯關系側重的則是平行研究。其中,福克納筆下的愛米莉(《獻給愛米莉的一朵玫瑰》)與狄更斯筆下的郝薇香(《遠大前程》)得到研究者的關注。兩個女人性格的怪異與命運的相似使她們成為合適的比較對象。王孟夏認為,兩人是男權社會的犧牲品,兩人的“悲劇性結局并非是因為她們自己的性格天生古怪或精神異常,她們不過是那個男權占統治地位時代的犧牲品。”{31}胡英、劉波認為,福克納的《獻給愛米麗的一朵玫瑰》在敘事視角、敘述聲音、變態人物、變態情節和敘述技巧等方面都對狄更斯的《遠大前程》有所模仿;但福克納所賦予作品的特殊南方地域色彩又使其擁有獨特的藝術魅力。文章采用定性定量的方法對兩部作品的敘事進行了分析。{32}此外、狄更斯的《遠大前程》與菲茨杰拉爾德《了不起的蓋茨比》由于都寫了主人公理想的破滅,也成為研究者們喜愛的比較對象。

除了人物比較之外,這一時期的研究者們還對狄更斯與其他作家作品的其他方面進行了比較,其中兩篇文章值得注意。一篇是趙炎秋的《狄更斯與晚清中國四外交官筆下的英國監獄》(《中國文學研究》,2006年第4期)。文章認為,在自己的小說中,狄更斯對19世紀英國監獄做了深入的表現,郭嵩燾、劉錫鴻、薛福成和宋育仁等晚清4外交官也在自己的日記或筆記中,對英國監獄做了比較詳細的記述。但狄更斯筆下的英國監獄的形象是否定的,作者對其持批判的態度;而4外交官筆下的英國監獄的形象則是肯定的,作者對其持贊賞的態度。這里不僅有雙方主觀方面的原因,更有民族與文化方面的原因。龔靜的文章認為,《遠大前程》在結構上對《簡·愛》有所襲用,但對《簡·愛》掀起的女性中心敘事潮流和女性氣質塑造又有較強的反沖。“《遠大前程》在許多情節上對《簡·愛》的借鑒并非簡單模仿和挪用,反倒體現了一個男性作家對《簡·愛》女性敘述權威的壓制和解構以及對敢說敢做、咄咄逼人的女性氣質塑造的反撥,倡導一種以男性為中心、奉男性為權威的更為善解人意的女性氣質。”文章“結合德里達有關動物的倫理學觀點分析狄更斯建構維多利亞時期英國中產階級男性氣質的策略。”{33}兩篇文章通過比較,對狄更斯創作的某些方面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具有較強的啟發性。

翻譯傳播研究和學術史研究是這一時期的狄更斯研究論文出現的新類型。狄更斯在中國的譯介始于1907年,至今他的主要作品均已譯成中文,相關譯本幾百種,對其作品的翻譯、傳播進行研究水到渠成。這一時期狄更斯翻譯研究主要依據《大衛·科波菲爾》、《遠大前程》、《奧列弗·退斯特》和《雙城記》等作品的譯本進行,研究內容可以歸納為四個方面:一是通過對狄更斯作品翻譯的研究探討相關的翻譯理論;二是對譯者所處時代與譯本關系的探討;三是對狄更斯及其作品在國內譯介與傳播的研究;四是對譯本本身進行探討。如趙炎秋通過對林譯小說的研究提出,林紓小說翻譯方法的實質與特點是“中化”。從語言層面來看,林紓的“中化”翻譯可以用省文、增文與變文三種方式來概括。從文化層面看,林紓的“中化”翻譯遵循著敘事為主、重視敘述的邏輯與嚴密性、強調意思的清晰和顯豁以及考慮中國文化與中國讀者的閱讀習慣等準則。“中化”的翻譯方法既是林紓的翻譯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其翻譯的不足的主要成因。{34}

學術史研究上一時期已經開始{35},但是這一研究較大規模的展開是在這一時期。2010年,鄒創發表《二十年來我國狄更斯研究綜述》一文,從譯介出版、總體研究、主要作品的分析解讀三個方面對上世紀90年代以來國內的狄更斯研究作了一個初步的歸納。{36}2011年,劉白發表《21世紀國內狄更斯小說研究述評》,文章從總體研究、主要作品研究和研究的特點和問題三個方面,對本世紀前10年國內狄更斯研究作了述評,資料翔實,觀點經過深入思考。{37}同年,殷企平、楊世真發表《新中國60年狄更斯研究之考察與分析》一文,對共和國60年狄更斯研究主要成就進行了回顧與反思,有自己獨到的看法與見解{38}。這些論文與20世紀90年代趙炎秋《建國后狄更斯研究述評》、葛桂錄《“善狀社會之情態的狄更斯”——民國時期狄更斯在中國的接受》合起來,構成了國內狄更斯學術史研究的完整系列。此外,值得提出的是劉白、蔡熙的博士論文《英美狄更斯學術史研究1836—1939年》、《當代英美狄更斯學術史研究1940—2010年》{39},可以說是這一時期狄更斯學術史研究的重要成果。

三、專 著

專著方面,這一時期出版的狄更斯研究方面的著作大約有十幾種,比較重要的是羅經國《狄更斯的創作》,童真《狄更斯與中國》,賴干堅《狄更斯評傳》。

羅經國《狄更斯的創作》共12章,其中一章介紹狄更斯的生平,其他11章分別分析狄更斯的10部長篇小說和一部中篇小說集。{40}作者曾編選《狄更斯評論集》,對狄更斯的作品和相關評論都很熟悉。在分析的過程中,作者沒有平均使用力量,而是根據每部作品的特點和自己的體會,選擇三到四個方面進行重點分析。作者在分析中能夠抓住重點,寫出自己的見解。如《荒涼山莊》,作者的分析從四個方面進行。情節結構方面,作者認為,“《荒涼山莊》的情節結構包括三條主要線索和多條次要線索。這些線索都直接或間接地與賈迪斯控賈迪斯案有關。“小說的成功之處是這些情節并不平鋪直敘地展開。幾條線索同時進行,在結構上造成一種無秩序、無章法的錯覺。作者主要通過懸念手法,讓各種線索一步一步展開。隨著故事情節的展開,小說中的疑團不斷加深,狄更斯在小說結構中所慣用的懸念手法在《荒涼山莊》中表現得最成功。”{41}主題方面,作者認為,《荒涼山莊》的基本主題是對英國大法官庭的抨擊。“不過,狄更斯并不從根本上否定英國的法律。他對大法官庭的抨擊主要是針對它的昏聵和腐敗,以及麇集在它周圍的一批靠法律為生的。他們對訴訟者勒索,干盡種種傷天害理的事。狄更斯主要是在譴責大法官庭沒有盡它應盡的主持‘正義的義務。”{42}在象征手法方面,作者首先指出:“狄更斯擅長用象征手法來烘托小說氣氛。在他的后期小說中,象征變得越來越重要。”然后分析了倫敦的大霧、克魯克的廢品收購店、托姆獨院、弗萊德小姐和她所喂養的鳥兒等的象征意味。作者認為,“具有深長意義的是狄更斯用象征手法描寫廢品收購店主克魯克的‘自我燃燒。它預示大法官庭由于罪孽深重,必將像克魯克那樣燒成灰燼”{43}。在敘述方式方面,作者認為,“狄更斯在《荒涼山莊》的敘述形式上作了一個大膽的突破。他既采用了無所不知的敘述人,又采用了第一人稱講故事的形式。這兩種形式輪流交叉地采用。”既便于展示廣闊的生活,描寫眾多的人物,又能深入人物的內心世界。“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狄更斯在敘述手法上用了英語語法上兩種不同的時態。在無所不知的敘述人講故事時,用的是現在時;在埃絲特·薩默森在故事發生七年后回憶往事時,用的是過去時。這兩種量才而為的交錯使用,加強了小說的逼真感。”此外,兩種敘述方式的交錯運用,也有利于切換故事的線索,“緊緊抓住讀者的好奇心。正如我國古典小說中那種‘欲知后事,且聽下回分解的‘賣關子手法”{44}。作者在分析中抓住重點,寫出了自己的見解。其他各章大都如此。

童真的《狄更斯與中國》是國內迄今為止最系統地考察百年狄更斯在中國的接受、傳播與研究的專著。全書共分四章,第一章介紹狄更斯的生平與創作,第二章介紹狄更斯在中國的譯介,第三章介紹狄更斯在中國的影響與接受,第四章介紹狄更斯在中國的研究。專著在資料的收集上下了一番功夫。對于狄更斯作品在中國的翻譯情況的介紹是當時國內最為詳細的。專著介紹了狄更斯在中國的研究,對中國與英美狄更斯的研究進行了比較。童真認為,狄更斯既是一位現實主義大師,也是一位大眾小說家,這兩個特點使狄更斯在中國有著廣泛的讀者和知音。“由于受西方的狄更斯研究的影響,中國的狄更斯研究與英美的研究有較多的相似之處,但由于中英文化的巨大差異,中國狄更斯研究又顯現出對西方狄更斯研究的選擇、變異即‘文化過濾。”這種過濾“首先表現在對西方狄更斯研究的選擇和引入上”,其次表現在“對狄更斯代表作的認識與理解上”。在英美,“更多的人傾向于將《大衛·科波菲爾》視為作家的代表作”,而在中國,“一般都將《雙城記》視為狄氏的代表作”。這“是典型的以我們自身的文化模子的文學觀和文化立場在認識、欣賞、評價來自西方文化模子中的作家作品,這種根據自己的文學觀、審美觀去欣賞、理解、取舍來自別的文化模子的文學信息的結果必然會造成狄更斯這位來自異質文化模子中的作品在中國產生變形、遺漏,甚至歪曲。像狄更斯這位在英國文學史上著名的流行作家,我國在研究他時夸大了其作品對重大的社會問題和社會現實的反映,將他作為流行作家媚俗的一面過濾掉了。”{45}童真肯定中國狄更斯研究取得的成就,但也認為還存在一些問題,如資料或知識性錯誤,重復研究的現象嚴重,創造性與創新不夠,有嚴重的“蘇化”和“西化”傾向,等等。

賴干堅的《狄更斯評傳》是作者多年研究和積累的結晶。全書分上、中、下三篇。上篇探討狄更斯拼搏奮進、悲欣交集的多彩人生,中篇探討狄更斯的創作軌跡與心路歷程,下篇探討狄更斯的藝術品格與藝術個性。作者認為,關于狄更斯生平,“最值得注意的是他的成長道路和帶有悲喜劇色彩的戀愛與婚姻”,關于狄更斯的創作,“必須弄清楚它的發展脈絡,揭示他的創作風格的變化與他的心路歷程之間的關系”。{46}這種寫作思路貫穿全書并由此形成全書的特點。書中最精彩的部分是中篇。在這一部分,作者將狄更斯的創作分為早期、轉折時期、高峰時期和晚期四個階段,分析了狄更斯的15部長篇小說和一篇中篇小說《圣誕頌歌》。作者將狄更斯的早期創作概括為“創作的傳奇色彩與作者的浪漫情懷”,轉折時期的創作概括為“創作思想藝術的更新與作者對現實的深入觀察,冷靜分析”,高峰時期的創作概括為“創作思想藝術的成熟與作者對現實的極度失望、不滿、內心的焦慮不安”,晚期的創作概括為“創作的悲喜劇色彩與作者幻滅感、蒼涼情懷”,并依據這些界定分析狄更斯各個創作時期的作品,脈絡清楚,分析比較深入。在下篇,賴干堅將狄更斯的創作個性歸納為浪漫與寫實兩者的融合,在創作上倡導對現實的想象性模仿。這種想象性的模仿有幾種形態:其一,“以‘富于幻想的處理辦法表現對邪惡勢力的批判、否定”;其二,“現實批判與理想探尋相結合”;其三,“題材趨向現實與幻想的融合,因而狄更斯的小說既是現實的,又富于傳奇色彩和戲劇性”;其四,“人物塑造兼具寫實與浪漫的特征:人物既是真實的,又是奇特的”。{47}這些觀點無疑是站得住腳的。

四、結 語

21世紀雖然還只過去了十幾年,但從這十幾年的情況看,中國的狄更斯研究已經進入了快車道。這種繁榮植根于經濟的發展與研究隊伍的擴大的基礎之上,因而是種可持續發展的繁榮。但是與繁榮形成對照的是,高質量的研究成果仍然不是很多,理論水平有待提高。美國批評家斯蒂芬·克納普和沃克·本·麥克斯認為,“‘理論是文學批評中的一種特殊研究:即通過對一種闡釋方法的整體運用,試圖掌握對特定文本的理解”{48}運用合適的理論,有利于中國狄更斯研究水平的提高。衡量任何學術研究的標準都不僅僅是一個量的問題,更是一個質的問題。很顯然,在這個問題上,中國的狄更斯研究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本時期狄更斯研究呈現出如下幾個特點:

首先,研究隊伍不斷擴大,研究成果不斷豐富。自上個世紀90年代高校擴招之后,文學專業的本科生、研究生招生規模不斷擴大,加之各類高校辦學層次的提高,對學術研究日益重視,這直接導致學術研究隊伍的擴大,加之本世紀初外國文學研究界對國外經典作家研究的提倡,狄更斯自然成為研究者們關注的對象,研究論文逐年增多,到2012年達到創紀錄的150多篇。

其次,研究方法日益多樣,新方法的運用層出不窮。20世紀是理論的世紀在,傳統的批評方法、現代主義與后現代主義的批評方法并存,90年代,西方文化研究紹介進入中國,研究方法更加豐富多彩。另一方面,經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理論引進與學習,研究者們也更加意識到研究方法的重要。因此本世紀前12年,國內狄更斯研究者方法論意識更強,除傳統的批評方法如社會-歷史批評、傳記批評、實證批評等等之外,新批評、結構主義敘事學、西方馬克思主義、接受理論、新歷史主義批評、女性批評、文化批評、生態批評、后殖民主義等各種20世紀新起的批評方法都被學者們運用到狄更斯研究中來,如莎士比亞一樣,狄更斯也成為了新的批評方法的試驗場,幾乎每一種新興的文學批評方法都能在狄更斯研究中看到。

第三,研究對象不斷增加,研究領域不斷擴展。以前狄更斯研究主要集中在狄更斯的《奧列弗·退斯特》、《大衛·科波菲爾》、《荒涼山莊》、《艱難時世》、《雙城記》、《遠大前程》等長篇小說上,這一時期這些小說雖然仍是研究重點,但狄更斯的其他作品如《老古玩店》、《小杜麗》、《荒涼山莊》、《圣誕故事集》,以及他的中短篇小說等也都進入了研究者的視野。值得一提的是,狄更斯的一個短篇《信號員》,這一時期竟出現了五篇研究文章。{49}這一事實從一個側面說明了這一時期狄更斯研究對象的擴展。另一方面,研究領域也在不斷地擴大。以前零星出現的翻譯傳播研究、狄更斯學術史研究這一時期形成氣候,出現了系列的論文甚至專著。文化研究成為研究的重點。以前較少出現的意象研究,這一時期取得了可喜成果。生態研究、后殖民主義研究等也都成為經常性的研究主題。

但是,也應該指出,這一時期的狄更斯研究仍舊存在不少問題。如研究成果數量雖然很多,但低水平重復現象也很嚴重。光是討論《雙城記》中的人道主義的論文,這一時期就出現了近10篇之多。再如,研究領域雖然有較大擴展,但仍存在扎堆的現象,狄更斯的幾部主要作品如《雙城記》、《奧列弗·退斯特》、《遠大前程》、《大衛·科波菲爾》等仍是研究者們青睞的研究對象,狄更斯的其他作品,雖然已經進入研究者的視野,但關注度明顯不夠。其三,是研究的質量還有待提高,多元聲音還不夠嘹亮。

注 釋:

①主要有:1955年,《雙城記》,羅稷南譯,新文藝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1983重印)。1981年,《雙城記》,畢均軻譯,湖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雙城記》,張玲、張揚譯,上海譯文出版社。1993年,《雙城記》,石永禮、趙文娟譯,人民文學出版社。1994年,《雙城記》,宋兆霖譯,浙江文藝出版社,2012年浙江工商大學出版社。1995年,《雙城記》,郭賽君譯,北京燕山出版社。1996年,《雙城記》,陳文伯譯,花城出版社。1996年,《雙城記》,孫法理譯,譯林出版社。1997年,《雙城記》,馬占穩譯,語文出版社。2001年,《雙城記》,葉紅譯,長江文藝出版社。2001年,《雙城記》,文怡紅譯,小知堂文化。2002年,《雙城記》,林曉琴、張筠艇譯,海峽文藝出版社。2003年,《雙城記》,周輝譯,中國致公出版社。2003年,《雙城記》,曾克明譯,南方出版社。2004年,《雙城記》,馬瑞潔譯,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年,《雙城記》,許天虹譯,桂冠出版社。2005年,《雙城記》,趙運芳譯,中國致公出版社。2006年,《雙城記》,何湘紅譯,廣州出版社。2007年,《雙城記》,于曉梅譯,哈爾濱出版社。2012年,《雙城記》,劉子宏譯,北京:中國致公出版社。2012年,《雙城記》,黃平譯,哈爾濱:北方文藝出版社。2012年,《雙城記》,田亮譯,延吉:延邊教育出版社。2013年,《雙城記》,吳文靜譯,蕪湖:安徽師范大學出版社。如果加上改寫本、英漢對照本、以及由同一譯者翻譯由不同出版社出版的譯本,數量則更多。

②當然,也不排除有些譯本沒有自己的創新與風格,基本上是一種重復勞動。

③保羅·施利憲:《狄更斯說》,潘桂英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3。

④約翰·奧·喬丹選編:《查爾斯·狄更斯》,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3年。

⑤威廉·S.霍爾茲沃思著:《作為法律史學家的狄更斯》,何帆譯,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9年,第4頁。

⑥瑪麗-凱瑟琳·哈里森:《虛構與移情倫理的悖論:重讀狄更斯的現實主義》,戚宗海譯,尚必武審定,《敘事(中國版)》,2011年。

⑦韓南:《漢語基督教文獻:寫作的過程》,姚達兌譯,《中國文學研究》2012年第1期。

⑧其中2000年10篇,2001年9篇,2002年9篇,2003年15篇,2004年25篇,2005年22篇,2006年32篇,2007年44篇,2008年72篇,2009年71篇,2010年86篇,2011年105篇,2012年151篇(據在國家圖書館、北京師大圖書館、湖南師大圖書館的相關資料和在中國知網、讀秀網等網站上查找到的相關資料統計。)

⑨陸建德:《新語境下,如何讀狄更斯》,《人民日報》2012年4月10日。

⑩陸建德:《專為下層社會寫照——紀念狄更斯誕辰兩百周年》,《浙江工商大學學報》2012年第5期。

{11}宗紅梅:《論《雙城記》中狄更斯的宗教觀》,《南昌高專學報》2007年第4期。

{12}朱沅沅:《〈荒涼山莊〉圣經隱喻與宗教道德化分析》,《國外文學》2009年第3期。

{13}喬國強:《從〈霧都孤兒〉看狄更斯的反猶主義傾向》,外國文學研究,2004年第2期。

{14}殷企平:《〈小杜麗〉中的進步“瘟疫”》,《浙江大學學報》2005年第4期;《是〈董貝父子〉,還是〈董貝父女〉?——狄更斯筆下的“進步”和異化》,《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學報》,2006年第1期。

{15}趙炎秋:《狄更斯小說中的監獄》,《外國文學評論》,2005年第2期。

{16}陳曉蘭:《腐朽之力:狄更斯小說中的廢墟意象》,《外國文學評論》2004年第4期。

{17}熊榮敏:《多重空間的構建——論〈遠大前程〉的空間敘事藝術》,《時代文藝》2011年第2期。

{18}熊榮敏,張紹全:《論〈遠大前程〉的心理空間構建》,《外國語文》2012年第2期。

{19}鄒德媛:《〈遠大前程〉中敘述距離的控制》,《赤峰學院學報》2012年第8期。

{20}徐玉鳳:《學會“折衷”走向成熟——析〈遠大前程〉主人公匹普的成熟過程》,《聊城大學學報》2005年第3期。

{21}郭榮:《論〈遠大前程〉中的女性人物對皮普性格發展的影響》,《哈爾濱學院學報》2009年第5期;《論〈遠大前程〉中皮普的阿妮瑪原型及其發展過程》,《黃岡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第2期;《淺論〈遠大前程〉中匹普自我追求的欲望特征及其發展過程》,《時代文學》2009第5期下半期。

{22}劉冬梅:《〈遠大前程〉中皮普之精神分析理論解讀》,《齊齊哈爾師專學報》2011年第4期。

{23}鄒萌:《〈遠大前程〉中匹普的性格發展與社會環境的關系》,《校園英語》2012年12期。但鄒萌的這篇文章與2005年哈爾濱工程大學雷萍的碩士論文《〈遠大前程〉中匹普的性格發展與社會環境的關系》與許多雷同之處且未標明。

{24}李宇容:《解讀狄更斯小說人物創造的特點》,《麗水學院學報》2005年第1期。

{25}王育芳:《女性主義視野中的〈董貝父子〉與〈福爾賽世家〉》,《譯林》2012年第4期。

{26}延輝:《狄更斯筆下童話模式中的女性天使與魔鬼》,《時代文學》,2010年第2期上半期。

{27}鄭文韜,鄭飛:《論馬格維奇的自我救贖——基于語料庫的〈遠大前程〉文本檢索分析》,《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2012年第2期。

{28}葛桂錄:《狄更斯:打開老舍小說殿堂的第一把鑰匙》,《寧夏大學學報》2001年第3期。

{29}楊婷鳳:《論老舍和狄更斯小說中的人道主義思想》,《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第3期。

{30}田建平:《狄更斯的倫敦與老舍的北京——談跨文化文學接受對老舍小說題材選擇的影響》,《吉首大學學報》2007年第6期;《論〈艱難時世〉對〈老張的哲學〉的影響》,《邵陽學院學報》2008年第2期;《跨文化文學接受下悲中蘊喜的幽默風格——再談狄更斯對老舍的審美影響》,《社科縱橫》2008年第3期;《跨文化文學接受下喜中蘊悲的幽默風格——談狄更斯對老舍的審美影響》,《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8年第4期;《狄更斯與老舍悲喜渾成的幽默藝術世界》,《網絡財富》2009年第10期;《跨文化文學接受影響下老舍小說的結構安排——老舍小說中狄更斯式的正反、善惡兩極對立世界》,《懷化學院學報》2008年第3期;田建平、俞艷珍:《跨文化文學接受影響下的“大變形”原則——淺談狄更斯對老舍小說人物形象塑造的影響》,《吉首大學學報》2008第3期。

{31}王孟夏:《郝薇香小姐與愛米莉小姐:男權社會的無辜犧牲品》,《焦作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年第2期。

{32}胡英,劉波:《〈獻給愛米麗的一朵玫瑰花〉與〈遠大前程〉敘事比較研究》,《華南理工大學學報》2005年第3期。

{33}龔靜:《〈遠大前程〉對〈簡·愛〉的借鑒與反沖及其對維多利亞時期中產階級男性氣質的建構》,《外國文學評論》2011年第4期。

{34}趙炎秋:《林紓“中化”式小說翻譯試探——以林譯狄更斯小說為考察對象》,《湖南城市學院學報》2013年第4期。

{35}趙炎秋:《建國后狄更斯研究述評》,《柳州師范專科學校學報》1996年第1期。

葛桂錄《“善狀社會之情態的迭更司”——民國時期狄更斯在中國的接受》,《淮陰師范學院學報》1999年第4期。

{36}鄒創:《二十年來我國狄更斯研究綜述》,《西江月》2010年第1期。

{37}劉白:《21世紀國內狄更斯小說研究述評》,《湖南科技大學學報》2011年第1期。

{38}殷企平,楊世真:《新中國60年狄更斯研究之考察與分析》,《外國文學研究》2011第3期。

{39}劉白:《英美狄更斯學術史研究1836—1939年》,湖南師范大學博士論文,2012年。

蔡熙:《當代英美狄更斯學術史研究1940—2010年》,湖南師范大學博士論文,2012年。

{40}分別為《匹克威克外傳》、《奧列佛·特維斯特》、《圣誕故事集》、《董貝父子》、《大衛·科波菲爾》、《荒涼山莊》、《艱難時世》、《小杜麗》、《雙城記》、《遠大前程》、《我們共同的朋友》。

{41}{42}{43}{44}羅經國:《狄更斯的創作》,沈陽:遼寧大學出版社,2001年,第92頁、90頁,第88頁,第97頁、100頁,第101頁、102頁。

{45}童真:《狄更斯與中國》,湘潭:湘潭大學出版社,2008年。

{46}{47}賴干堅:《狄更斯評傳》,上海:學林出版社,2012年,第355頁,第331-335頁。

{48}斯蒂芬·克納普、沃特·本·麥克斯:《反對理論》,孫旭譯,《中國文學研究》2014年第1期。

{49}參見周雨:《“小”中見“大”——淺析狄更斯奇想短篇小說〈信號員〉》,《安徽文學》2009年5月;高其蕾:《重讀經典短篇也精彩——淺析狄更斯的短篇小說〈信號員〉的敘事藝術》,《學理論》2010年第34期;郝偉:《哥特式因素在〈信號員〉中的體現》,《考試周刊》2011年第42期;洪梅:《淺析狄更斯短篇小說〈信號員〉中的“怪誕”特征》,《作家》2012年第6期;胡曉紅:《于奇想中顯現小人物之怪誕與痛苦——淺析狄更斯短篇小說〈信號員〉的敘事結構和人物塑造》,《海外英語》2012年14期。

(責任編校:文 建)

猜你喜歡
小說研究
叁見影(微篇小說)
紅豆(2022年9期)2022-11-04 03:14:42
遛彎兒(微篇小說)
紅豆(2022年9期)2022-11-04 03:14:40
勸生接力(微篇小說)
紅豆(2022年3期)2022-06-28 07:03:42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2020年國內翻譯研究述評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科技傳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54
那些小說教我的事
EMA伺服控制系統研究
新版C-NCAP側面碰撞假人損傷研究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伊人久久精品影院| 福利在线不卡一区| 国产人成在线视频| 99这里只有精品6| 亚洲第一视频区| 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欧美| 久久精品嫩草研究院| 亚洲黄色成人| 色妞永久免费视频| 亚洲欧洲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自拍另类| 白浆免费视频国产精品视频 | 国产99欧美精品久久精品久久| 狠狠色综合久久狠狠色综合| 亚洲色图综合在线| 尤物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一区| 夜夜爽免费视频| 播五月综合| 国产色爱av资源综合区| 全部毛片免费看| 好吊色妇女免费视频免费| 女人18毛片久久| 久久a毛片| 2048国产精品原创综合在线| 天堂网亚洲系列亚洲系列| 蝴蝶伊人久久中文娱乐网| 国产乱子伦手机在线|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电| 国产a在视频线精品视频下载| 朝桐光一区二区| 亚洲Aⅴ无码专区在线观看q| A级毛片无码久久精品免费| 欧美亚洲欧美区| 欧美激情,国产精品| 一级成人欧美一区在线观看 | 国内精自视频品线一二区| 人妻一区二区三区无码精品一区| 久草青青在线视频| 欧美va亚洲va香蕉在线| 人妖无码第一页| 亚洲人成在线精品| 91精品专区| www.精品国产| 亚洲欧洲日产无码AV| 国产99视频在线| 国产成人综合网在线观看| 欧美日本中文| 91视频日本| 亚洲永久精品ww47国产| www.精品视频| 国产极品粉嫩小泬免费看| 欧美精品二区| 精品少妇三级亚洲| 狠狠做深爱婷婷综合一区| 女人18毛片久久| 国产精女同一区二区三区久| 福利小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代蜜桃| jizz亚洲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5388| 欧美在线网| 欧美成人免费| 日韩精品高清自在线| 日韩无码视频专区| 香港一级毛片免费看| 精品久久777| 久久亚洲日本不卡一区二区| 91精品情国产情侣高潮对白蜜| 麻豆国产在线不卡一区二区| 91精品网站| 亚洲永久免费网站| 国产剧情一区二区| 尤物国产在线| 成人一区专区在线观看| 日本在线视频免费| 日韩小视频网站hq| 欧美一级专区免费大片| 国产精品30p| 99在线视频免费| 成人午夜天| 中文纯内无码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