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洪波,梅曉蕓
(長江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湖北荊州434025)
蓮子(堅果)有補脾止瀉、養心益腎功效。蓮子不僅是我國重要的出口創匯特色農副產品之一,也是蓮子產區農民增收的重要項目[1]。目前對于蓮子的生產主要集中在干蓮、蓮蓉餡料、蓮子復合八寶粥、銀耳蓮子湯、蓮心等,對其深加工與應用尚少,蓮子的附加值有待提高。淀粉作為蓮子的主要成分,占蓮子干物質的50%左右[2],決定了蓮子產品的黏稠度、口感以及產品質量等;作為一種天然淀粉,蓮子淀粉的應用開發前景不言而喻。本文旨在研究蓮子淀粉的顆粒特性、糊化特性及其影響因素,以期對蓮子產品的加工生產提供一定的技術參考。
蓮子:市售;氯化鈉、蔗糖均為食用級;NaOH溶液、HCl溶液均為分析純。
TL-18M臺式高速冷凍離心機:上海市離心機械研究所有限公司;752B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天津市普瑞斯儀器有限公司;NJD-79型旋轉式黏度計:同濟大學機電廠。
蓮子清洗去殼去芯后加入少量水中,置于高速組織搗碎機破碎,過100目篩,靜置沉淀6 h,棄去上清液,下層沉淀用蒸餾水清洗,再靜置沉淀,反復3次,然后于45℃烘箱烘干即得蓮子淀粉樣品。
準確稱取2.00 g淀粉樣品,加入100 mL蒸餾水,配成 2%(g/mL)的淀粉乳,在一定溫度(55、65、75、85、95℃)的水浴中加熱攪拌30 min以防淀粉沉淀,在 3000 r/min下離心30 min,取上清液在蒸汽浴上蒸干,于105℃烘至恒重,稱重。按下式計算:
溶解度(S)/%=(A/W)×100
膨潤力/%=(P×100)/[W(100-S)]=P/[W(1-S/100)]
式中:A為上清液蒸干恒重后質量,g;P為絕干樣品質量,g;W為離心后沉淀質量,g。
2.3.1 蓮子淀粉糊的透明度[3]
稱取一定量的蓮子淀粉樣品,加適量的水調成1%(g/mL)的淀粉乳,在沸水浴中加熱20 min,使之糊化,并不時加入沸騰的蒸餾水保持原有體積。然后冷卻到室溫,用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以蒸餾水為空白,在620 nm波長下測定淀粉糊的透光率。
2.3.2 蓮子淀粉的糊化黏度曲線
配制1份質量分數為8%的淀粉糊,在水浴上加熱,以恒速攪拌,記錄時間及溫度,根據淀粉糊的狀態每隔一定的時間測定其黏度并繪制溫度-黏度-時間曲線。
2.3.3 pH、蔗糖、NaCl對蓮子淀粉糊化黏度特性的影響
2.3.3.1 pH對蓮子淀粉糊化黏度特性的影響
配制2份質量分數為8%的淀粉乳,分別用HCl和NaOH調至pH為2.0和12.0,在水浴上加熱,以恒速攪拌,記錄時間及溫度,根據淀粉乳/糊的狀態每隔一定的時間測定其黏度并繪制溫度-黏度-時間曲線。
2.3.3.2 蔗糖對蓮子淀粉糊化黏度特性的影響
淀粉乳質量分數為8%。以蒸餾水為基準,按質量比計算(下同),分別加入5%、10%蔗糖,其他同上。
2.3.3.3 NaCl對蓮子淀粉糊化黏度特性的影響
淀粉乳質量分數為8%,分別加入1%、4%、7%NaCl,其他同上。
膨潤力指每克干淀粉在一定溫度下吸水的質量,主要反映淀粉顆粒中直鏈淀粉的特性;溶解度指在一定溫度下,已溶解的淀粉樣品的質量分數,淀粉的溶解主要是直鏈淀粉分子從顆粒中逸出。淀粉的溶解和膨潤與淀粉粒的大小、形態、分子量等有關[3-4]。
蓮子淀粉溶解度和膨脹度測定結果見圖1。
從圖1可以看出,在55℃~65℃階段,淀粉溶解度和膨脹度增長的幅度不大,而后階段則隨溫度的升高迅速增長,為典型的二段膨脹過程,屬限制型膨脹淀粉。蓮子淀粉在95℃時,溶解度為17.5%,屬于較低水平;膨潤力為31.98%。

圖1 蓮子淀粉溶解度和膨脹度Fig.1 Solubility and swelling power of lotus starch
結果測得蓮子淀粉糊的透光率為10.2%。如果在淀粉糊液中無殘存的淀粉顆粒以及回生后所形成的凝膠束,當光線穿過淀粉糊液時,無反射和散射現象產生,淀粉糊就非常透明。直鏈淀粉含量高的淀粉分子流動半徑較大,在糊液中空間位阻較大,分子間難以形成平行取向,分子分散性較好,光線透過時產生較多反射和散射,這時透明度較低,高直鏈玉米淀粉的透光率最低可達5%[5]。由于蓮子淀粉與顆粒較小,結構較致密,且直鏈淀粉含量較高。這與蓮子屬于高直鏈淀粉含量的特異性淀粉結果相吻合。
蓮子淀粉糊化黏度曲線如圖2。

圖2 8%淀粉乳的糊化黏度曲線Fig.2 Gelatinization and viscosity curve of starch milk
由圖2可以看出,在測定開始階段,淀粉乳黏度不變,這是因為淀粉顆粒不能溶于冷水;當溫度開始升高時,黏度逐漸增加,主要由淀粉顆粒吸水溶脹并互相碰撞、摩擦所致;當大部分微粒被溶解而分子仍然保持完整沒有被破壞時,此時的黏度為最大黏度;因為溫度升高分子間化學鍵被破壞,溶解的淀粉和周圍的凝膠在機械攪拌作用下被打斷,于是黏度升高和降低再次達到平衡,黏度曲線表現為最大值;在測定的最后階段,隨著溫度的降低,被溶解的松散的分子重新規則排列,黏度再次升高,這是由于直鏈淀粉分子又回頭趨向于平行排列,通過氫鍵結合,重新組成微晶束,發生凝沉或老化現象。
體系pH對蓮子淀粉的糊化黏度特性有影響,結果見圖3。

圖3 pH對蓮子淀粉糊化黏度特性的影響Fig.3 Influence of starch gelatinization and viscosity properties by pH
由圖3知,在堿性條件下蓮子淀粉的起糊溫度、黏度都高于酸性條件下的水平,尤其是峰值黏度明顯高于酸性條件下的水平,淀粉糊達到峰值黏度的溫度也較酸性條件下的低。呈現強酸使黏度下降,強堿使黏度上升的趨勢。這與淀粉在高溫、高酸性條件下發生水解生成短鏈分子而引起體系黏度下降有關[6]。在堿性條件下,蓮子淀粉的峰值黏度、最終黏度升高,這與堿促進淀粉糊化有必然關系。
蔗糖對蓮子淀粉糊化黏度特性的影響如圖4。

圖4 蔗糖對蓮子淀粉糊化黏度特性的影響Fig.4 Influence of starch gelatinization and viscosity properties by sucrose
由圖4可知,隨著蔗糖濃度的提高,淀粉糊的黏度略有增加。蔗糖分子中有多個羥基,易溶于水,使淀粉乳中的淀粉顆粒吸水膨脹的機會減少,顆粒膨脹受到阻礙[7]。而且蔗糖可以使水中各種成分的活動性減弱,導致水和體系中的其他成分的相互作用減小[8]。可能是因為蔗糖與淀粉形成了復合物,從而阻止了淀粉晶體的崩解,會增加起糊溫度,使糊的熱穩定性增強。
NaCl對蓮子淀粉糊化黏度特性的影響如圖5。

圖5 NaCl對蓮子淀粉糊化黏度特性的影響Fig.5 Influence of starch gelatinization and viscosity properties by NaCl
由圖5可以看出,NaCl對蓮子淀粉的糊化黏度特性亦有一定的影響。隨著NaCl加量的增大,體系起糊溫度有所升高,峰值黏度、最終黏度亦有所升高。可能由于NaCl是一種強電解質,在水中可完全電離成Na+和Cl-,這兩種離子的存在會影響體系中水分子和淀粉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阻礙淀粉的糊化過程,使起糊溫度增加。此外,NaCl中的Na+還可以與淀粉顆粒中的羥基發生作用[9],導致淀粉糊化性質發生變化。
1)蓮子淀粉的溶解度和膨潤力均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但溶解度較低(95℃時,溶解度為17.5%),膨潤力較低(為31.98%),屬限制型膨脹淀粉。
2)蓮子淀粉糊1%(g/mL)的透明度較低(10.4%);糊化溫度較高,達72℃,隨著溫度升高,淀粉糊黏度不斷增加而后有下降的趨勢,熱粘、冷粘穩定性較好;在酸性條件下淀粉糊黏度相應降低,堿性條件則有促進淀粉糊化的趨勢;添加蔗糖、NaCl使糊黏度增大,后者還有增加起糊溫度的效果;隨著蔗糖、NaCl添加量的增加,糊的黏度相應增加。
[1] 曾紹校,陳紹軍,鄭寶東.蓮子淀粉品質特性研究與應用[D].福建:福建農林大學,2007
[2] 李卓瓦.蓮子的營養價值及加工利用[J].農產品加工,2008(6):41-44
[3] 曾紹校,鄭寶東,林鴛緣,等.蓮子淀粉顆粒特性的研究[J].中國糧油學報,2009,24(8):62-64
[4] 蘇貝,鄧放明,劉沙.蓮子淀粉品質特性的研究進展[J].農產品加工,2010(2):52-55
[5] 杜先鋒,許時嬰,王璋.淀粉糊的透明度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J].農業工程學報,2002,18(1):129-131
[6] 杜雙奎,周麗卿,于修燭,李志西.山藥淀粉加工特性研究[J].中國糧油學報,2011,26(3):34-39
[7] 張昌波,草清明,鐘海雁,等.糖類對蕨根淀粉加工特性的影響[J].食品工業科技,2008,29(1):107-109
[8] 張燕平,顏燕.食品成分對淀粉糊性能的影響[J].無錫輕工大學學報,1997(1):24-28
[9] 杜先鋒,許時嬰,王璋.NaCl和蔗糖對葛根淀粉糊化特性的影響[J].食品科學,2002,23(7):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