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中國電能成套設備有限公司 付小菊
會計監督是會計的基本職能之一,是我國經濟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依法通過會計手段對經濟活動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進行監督。如果未能充分發揮會計監督職能,不僅影響會計信息質量,還會阻礙會計工作的健康發展。隨著信息技術對企業發展產生的深刻影響,部分企業開始穩步推進以“五集中”、“六統一”為主要內容的財務集約化工作,并產生巨大影響。
一是雖然《會計法》對會計人員委以重任,賦予會計人員監督本企業經濟活動的職權,《會計基礎工作制度》也要求會計人員必須履行內部會計監督的職能,但會計人員沒有獨立地位,致使會計人員的監督很難堅持,容易出現“領導簽字我就照辦”的想法,尤其是對那些變通處理的“合法”但不真實的會計事項,會計監督往往形同虛設。
二是企業集團所屬各單位財務應用系統相互獨立,會計信息孤立分散,財務數據時效性、真實性、準確性難以保證,費用管理、成本控制缺乏有效的工具和手段,不能對所屬各單位進行有效的監督控制。
財務集約化管理主要圍繞“五集中”(會計集中核算、資金集中管理、資本集中運作、預算集約調控、風險在線監控)、“六統一”(統一會計政策、統一會計科目、統一信息標準、統一業務流程、統一成本標準、統一組織體系),優化業務流程、完善標準體系、制定配套制度、加快財務應用建設,增強財務管控能力,提升運營效率和效益。
財務集中是將企業資源按照不同類型進行歸集后,管理層根據經營和管理需要,將這些資源集中到企業總部進行集中管理,以達到企業資源利用率最大化的目的。這使得企業集團能對信息進行實時掌握分析,會計監督和業務得以同步實施。由于實行“六統一”,集團對財務核算的規范性要求能夠得到落實,各子企業核算尺度能夠保持一致,核算結果更加可靠。


企業集團所屬單位多是獨立法人企業,財務核算獨立,財務自主權太高,集中度不夠,加上實行的是行政管理模式,財務信息化手段不足,沒有集中核算平臺、預算管理平臺、資金管控平臺,財務信息不能實時傳遞和集中管控,財務數據采集滯后、信息量有限,因此加快推行集約化管理就成為現代企業特別是企業集團提高效率與效益的基本取向。
財務集約化是通過對企業集團財務管理整體架構進行重構和優化,建立適應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科學高效的財務集約化管理體系,以增強企業的財務管控能力、提升運營效率和效益,優化調整財務職責權限及組織結構。
在線稽核機制促使會計監督更加及時有效。財務集約化建設要求企業建立一套快速有效、安全可靠、規則統一的“六統一”財務集中核算平臺,實現財務數據傳遞的及時、準確和完整,最大程度地保證企業財務信息的集中統一,有效加強財務監督與控制。統一核算平臺的建立使財務在線稽核成為可能,可以有效防范財務風險。企業總部應制訂財務稽核工作規范,設置總稽核崗位,依托一體化信息平臺建立常態化的在線稽核工作機制。根據在線稽核發現的重大問題和風險,有針對性地組織開展現場稽核。

付忠保/攝
規范會計基礎工作助推發揮會計監督職能。利用財務集約化“六統一”的要求,將財務制度固化在統一的數據庫中,由企業集團總部發布統一的會計政策和會計科目,設定統一的財務作業流程,并取消所屬單位修改的權限,從而實現整個企業的統一會計核算。統一的核算平臺使會計報告的自動生成成為可能,通過設定好的流程,系統可自動生成總賬和明細賬;通過報表取數的設置,從賬務系統提取數據自動生成報表。這樣既減少了人為登賬和手工出具報表容易出現的人為差錯,也杜絕了粉飾財務報表的可能,使得整個企業集團的會計基礎工作更為規范,同時也減輕了會計監督的工作量。
利用預算管理系統實現會計監督關口前移。按照“規范先行、全面覆蓋、科學制定、標準統一”的原則,企業集團總部統一組織,建設各主營業務主要環節的標準成本體系,重點明確材料費、薪酬福利、其他費用的列支范圍,規范列支渠道,制訂可控成本費用的支出標準。以財務信息化為載體,結合標準成本運用,搭建預算管理信息系統平臺。預算管理平臺可讓總部對所屬單位的預算執行情況進行在線監控,對預算執行中的差異進行跟蹤分析。會計監督人員也可以利用該項功能,將監督關口前移,充分發揮事前事中監督的職能,向上游管理流程推進財務管理的控制節點和控制措施,使會計監督發揮更大的作用。
實施資金集中統一管理有效防范資金風險。建立企業集團全面集中、統一管控的“資金池”,最大限度發揮資金的規模效益和協同效應,充分利用企業集團資金管控平臺,實施資金集中統一管理,加強對資金監控。一是企業集團所屬單位實行收支兩條線,取消所屬分公司的融資功能,實行統一融資,大額資金流動實行嚴格的分級審批制度和按預算使用制度;二是對控股公司重點做好資金統一管理和協調,充分利用資金管控平臺,實現資金自動歸集,提高監控能力,大額資金流動實行嚴格的分級審批制度和按預算使用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