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軍慶
電視里出現了這樣一組鏡頭:一個小朋友不小心把一塊磁鐵摔到了地上,磁鐵裂成了幾塊。小朋友怕被大人責備,偷偷地用透明膠把它粘連起來……我心里忽然若有所悟,我不是正好要上《磁現象》這節課嗎?
這天是我的物理課,我拎著滿滿一大筐實驗儀器走向九年級(2)班的教室。剛進教室,就聽到學生興奮地議論起來:“這節課又上實驗啦!”“做實驗,哈哈!”“那不是吸鐵石嗎?我家里有這個,我會玩!”
我笑著向大家強調兩點:第一,在實驗過程中一定要遵守實驗規則,愛護實驗器材,有問題及時舉手;第二,如果有哪位同學不按實驗規則,隨便破壞實驗器材,那是要照價賠償的。然后開始上課。
由于是第一課時,所以本節課的主要任務是讓學生認識磁體,并通過實驗研究磁體的一些性質及特點。在教學進行到一半時,我把磁體、大頭針、一個一元硬幣、一個一角硬幣和一個五角硬幣等實驗器材分發到各個學習小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按照課本的要求自行探究。班上頓時熱鬧起來。
“請大家按照課本要求進行實驗!”我抬高嗓門,再次強調了一遍。
突然,我聽到了“啪”的一聲脆響,然后是一片寧靜,班上所有學生的目光都轉向了一個人——梁楓。
“怎么回事?”我故作驚詫地問道。
“老師,我不是故意的……”看著地上裂為兩段的條形磁體,梁楓委屈地解釋著。
“沒用了哦。”
“要賠錢啰!”
“剛好裂成兩半,一半一個磁極!”
學生們議論紛紛。
我故意生氣地問:“這塊條形磁體還有用嗎?”
“肯定沒用了。”胡小超很確定地說。作為學習委員的他一向思維敏捷。
“為什么呢?”我繼續發問。
“我們剛剛學過,一塊磁體應該有兩個磁極。現在這塊條形磁體裂為兩半,每一半只有一個磁極,所以肯定沒用了,除非用膠水把兩半粘起來……”
不少學生附和小超的意見。“我也同意。”“肯定沒用了!”
“真是這樣的嗎?”我從地上撿起那幾塊斷裂的磁體,“不如讓我們用實驗來驗證一下吧!”
學生見我的語氣“峰回路轉”,頓時又熱鬧起來。學生開始實驗了。不一會兒,剛剛還一直支持小超的班長吳昊便站起來發言了:“老師,斷裂的一半還是有兩個磁極,你看——”吳昊一邊說著,一邊舉起了手中的半塊磁體,只見這半塊磁體的兩端各自掛了長長一串大頭針。其他小組見狀,也紛紛拿起手中的半塊磁體試驗起其他的物品來。
“原來沒有壞啊!”我聽到了學生如釋重負的聲音。
“現在是一塊磁體變成兩塊了哦!”這是學生興奮的聲音。
見氣氛再度熱烈起來,我順勢開玩笑道:“看樣子,梁楓非但沒有破壞我們的磁體,還給我們多造出了幾塊磁體啊!不過,我們現在的磁體是剛好夠用,同學們可別再造出那么多新的小磁體了喲。”
梁楓聽我如此說,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下面早笑成了一片。
事實上,那塊落地即斷的磁體是我事先做過“手腳”的。它們本來就已經斷裂,是我用萬能膠千辛萬苦“還原”的。這便是我的“預謀”——受電視節目啟發巧設的一個課堂插曲,以此激發學生強烈的探究興趣,使探究結果水到渠成、呼之欲出。
著名教育家贊可夫說:“我們要努力使學習充滿無拘無束的氣氛,使學生和教師在課堂上能夠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就這樣良好的教學氛圍,那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不可能發揮作用。”實驗過程中,專心于實驗探究的梁楓一時疏忽“損壞”了條形磁體,當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的時候,他本能地想到了道歉。我之前雖已多次強調實驗紀律,但那個“峰回路轉”的教學建議,不僅巧妙地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使課堂再次回歸民主、自由,而且很自然地把實驗課程推進到了下一個自主實驗的環節,最終順利地達成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責編 白聰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