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玲
下午放學了,學生們在操場集會,我急匆匆地從辦公室走到操場。我來到班級隊伍前,看到隊長已經整理好隊伍了,可是總有那么幾個頑皮搗蛋的學生不讓人省心。這不,隊伍中突然傳出這樣的聲音:“報告!老師,小宸同學說粗口話了。他剛才說‘蓬頭稚子學吃屎。”話音剛落,隱隱出現了騷動。
什么?粗口話!這是我反復強調要杜絕的,現在居然又出現了,還代入了經典古詩。這首詩是我們今天剛學的,如果任由這股不雅之風在教室里橫行,以我對他們的了解,不出三天,各種“歪詩”必然占據班級話題“頭條”。我必須好好處理一番,以達到威懾全班的作用,讓其他人注意使用文明用語。在確認沒有“冤假錯案”的情況下,“始作俑者”被我請到了辦公室。
我并沒有直接跟小宸同學談話,而是讓他在辦公室里先冷靜反思兩分鐘。其間,我進出辦公室若干次,忙于其他事情,故意不看小宸同學一眼。當我再次進入辦公室時,猛然看到小宸同學在偷偷抹眼淚,滿含淚光的雙眼在緊緊地追隨著我的身影。這個男生在我的印象中可是天不怕地不怕,有淚不輕彈的男子漢啊!看到他的淚眼,我心軟了,走到他的跟前,拍了拍他的背。霎時,他的眼淚一發不可收拾,如泉涌般滾出眼眶,對我說:“老師,我錯了,我再也不說粗口話了,我發誓!”
“真的?”我還沒有開口,他卻先向我保證,我有些懷疑。
“真的!”他堅定地說。
“知道我為什么叫你來辦公室嗎?”
“知道,我說了粗口話!”
“為什么說粗口話會被批評?”
“因為老師說過很多次,不能說粗口話,粗口話從嘴巴里面說出來,嘴巴也會變臭的。”
“對啊,不能說粗口話,更不能把粗口話代入古詩中去。講文明話,我們的嘴巴就像含著香氣,別人才樂于聽,才能交到更多朋友。”
“老師,我知道了,我保證不再說粗口話了。”
教育效果已經達到。看著他淚痕未干的小臉,我很是納悶:“小宸同學,我剛才還沒有批評你,你倒先哭了,為什么呀?”
“呃……嘿嘿。”他有些不好意思,“我怕老師不理我。”
“老師怎么會不理你呢?”我很是納悶。
“因為剛才您進來那么多次都沒有看我,也沒有跟我說話……”他又抽泣起來了。
我心里一怔,想起大學時教育心理學課上老師說過的一個心理學實驗——“米飯實驗”。用三個相同的容器裝上相同的米飯作為實驗對象,并將它們放在條件相同的環境中。每天對第一份米飯施以消極、負面的評價,如“討厭你”“你真丑陋”等,對第二份米飯不作處理,保持無干預狀態,對第三份米飯施以正面、善性的評價,如“你真棒”“你真漂亮”等。一個月之后,被施以正面評價的米飯出現個別霉點;被施以消極、負面影響的米飯部分地方有霉點,表面出現褐色菌絲;而不做處理、無干預狀態的米飯發霉部分最多,有黑色、藍色霉點。此實驗用以驗證人對事物的態度是否能對事物產生影響。出乎意料的,遭受到冷處理的米飯發霉部分是最多的。盡管這一實驗的科學性還有待研究,但我個人卻認同這樣一個道理:人也一樣,如果你對他人也像對第二份米飯那樣不理不睬,結果往往是最差的。
我看著小宸同學,看著他誤以為遭到老師的不理睬而留下的眼淚,歉意頓生,于是伸開雙臂,抱了抱他,叮囑他回家路上注意安全。看著他雀躍而去的身影,我不禁感慨:小宸同學的眼淚,告訴我教育不能夠掉以輕心,一個細節,也孕育著一份教育。
(責編 秦越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