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貝


Lucy這個名字有何含義?
這其中的淵源大概要追述到上個世紀。當年,披頭士樂隊掀起了一陣“披頭士狂熱”,引領了英倫入侵,是20世紀60年代的文化標志之一。該樂隊有一首名為《綴滿鉆石天空下的露西》(Lucy in the Sky with Diamonds)的歌曲,描繪了一個名為露西的女孩,她的雙眸如萬花筒般,充滿陽光充滿希望。緣于這首歌曲的傳唱,國際阿法爾科學考察隊的科學家們將他們發現的第一例單一人科動物化石命名為露西,這就是影片中出現的那個原始人。
腦容量和腦細胞:智力發展的必備品
《超體》這部電影的英文名字叫作“Lucy”(露西)。這個名稱源自女主角的名字,而細心的觀眾一定能發現,影片中出現過幾次的那個原始人,名字也叫作Lucy。原始人露西僅高1.1米,重29千克,外觀上類似于黑猩猩,被稱為猿人類先祖。她生活于約320萬年以前,并被歸為類人族。這副骨架具有類似猿的腦容量和類似于人類的二足直立行走方式,支持了人類進化爭論中直立行走發生在腦容量擴大之前的看法。
關于直立行走和腦容量的問題,前者我們無需贅述,那么什么是腦容量?腦容量也稱“顱容量”,就是顱骨內腔容量的大小。科學研究表明,人類的顱腔容積可達1500毫升左右,而類人猿僅為400~500毫升。同樣發育腦溝回多的情況下,腦容量增加,相對增加大腦面積,神經元增加,進而影響智商。
溝回實際增加了大腦皮質中神經元所在部位的面積。大腦表面的皺褶越多,即溝回越多,大腦灰質中的神經元細胞也較多。理論上說,神經元細胞較多的人智商會更高一些。
開發率只有2%?那只是個誤會
電影《超體》中就腦細胞開發的問題,做出了大膽的假設和想象。身處異國的女主角露西(lucy),莫名遭到毒販的綁架,在不慎攝入了大量新開發的藥物之后,大腦迅速被開發。在電影中,她的腦細胞開發率不斷增長,能自動吸收無限量的知識,不怕疼,沒有恐懼感,判斷力超強,展現了截然不同的能力,最終大腦被開發到100%。
看著女主角的能力越來越強,最后幾乎到了無所不能的地步,觀眾們忍不住開始想象,是不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變得像露西這樣強大,只要提升大腦使用率就好了。
那么,在人們的實際生活中,我們的大腦開發率究竟是多少,是否也能像影片中露西那樣“100%”開發出來?
事實上,大腦開發率的說法由來已久。早在1908年,美國的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就在自己的書《人的能量》中寫道:“我們現在僅僅只運用了智力和身體的一小部分。”于是便產生了一種流傳很廣的說法,目前我們的大腦開發率只有2%,還有很多潛能隱藏在大腦深處。還有人說,愛因斯坦之所以這么聰明偉大,就是因為他的大腦開發率超過了常人。
針對腦細胞開發率的說法,現如今科學界已經進行了辟謠。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的神經病學家巴里·戈登表示:“我們幾乎利用了大腦的每一個部分,而且大部分大腦幾乎一直都是活躍的。”戈登為此還打了一個比方,他說大腦只占到了體重的3%,卻已經利用了機體20%的能量。
正常情況下,人的大腦包括端腦和間腦。端腦是脊椎動物大腦的高級神經系統的主要部分,由左右兩半球組成,在人類大腦整體中占的部分最大,是控制運動、產生感覺及實現高級腦功能的高級神經中樞。端腦由約140億個細胞構成,重約1.4千克,大腦皮層厚度為2~3毫米,是在長期進化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思維和意識的器官。從大腦的構造來看,大腦的各個部位均有不同的分工,對于頭部創傷影響的觀察揭示,任何大腦區域在出現中風、頭部創傷或其他方式的損傷后,都會給患者留下一些功能障礙。因此可以判斷,人的腦使用率為100%,在大腦中并沒有閑置的細胞。
不必失望,大腦依然有可能變強大
盡管電影中講述的大腦開發率是一個不科學的理論,但這并不代表人類就無法對自己的大腦做些什么,我們依然有辦法在一定程度上加強自己的大腦。
每個成人大腦神經功能細胞數量已是恒定,細胞突觸發育與鏈接已經完成;所謂的開發是指56個功能區通過個人的生活實踐,完成信息的攝取、儲存、整合、再用于實踐的過程,這其實就是訓練的過程;生活中你專注哪個方面,相應的功能細胞就異常發達。
大腦是全身耗氧量最大的器官,占人體總耗氧量的四分之一,因此氧氣充足有助于提高大腦的工作效率,保持高度的注意力。除了充足的氧氣,大腦還需要充足的水。我們的大腦80%以上由水組成,獲取的所有信息都是通過細胞以電流形式進行傳送,而水是電流傳送的主要媒介。在讀書或做功課前,先飲1~2杯清水,對提高大腦的工作效率也很有幫助。
需要注意的是,我們的大腦不是機器,適當的休息是非常必要的。讀書看報、聽舒緩音樂,與朋友或者陌生人聊天這些看似浪費時間的事情都會促進大腦神經細胞代謝,讓大腦變得更加活躍。
(責任編輯/劉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