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坤 李臣









寒冷的春天
時間進入1945年,冬天悄悄離開,春天如約而至。盡管氣溫不斷回升,但對于氣數已盡的納粹德國來說,這個春天卻是異常的寒冷。經過長期的戰爭,德國已經耗盡了有限的資源,前線的戰斗不斷消耗著部隊和裝備,英美兩國的戰略轟炸又在后方極大削弱了與軍事相關的工業生產能力。1944年6月盟軍在諾曼底的成功登陸更是將德國推向了最不愿意面對的兩線作戰的局面。面對兩線作戰的困境,德國軍隊拼盡全力也無法阻止失敗的命運,戰火已經燒到德國的國境線上。
在西線,阿登戰役的失敗讓德軍損失了大量精銳部隊和武器裝備,完全喪失了對盟軍再次發動大規模進攻的能力。從1945年2月開始,盟軍以百萬大軍的兵力發起了萊茵河戰役,其意在渡過德國最后的天險萊茵河,從陸地上對德國本土發動攻擊。到3月,盟軍突破了德軍位于萊茵河上的防線,以坦克為主的裝甲部隊乘勝追擊,深入德國腹地。到4月1日,英美聯軍將德軍21個師的部隊包圍在魯爾工業區,被圍德軍最終全部投降,被俘人數高達32.5萬人,其中包括30名將軍。魯爾戰役之后,德國的西大門已經完全向盟軍敞開。
在東線,北方的蘇軍為了解阿登之圍,于1月12日發起了維斯瓦河—奧得河戰役。蘇軍集中了兩個方面軍220萬人的兵力,對波蘭境內的德軍展開進攻。1月17日,蘇軍解放了波蘭首都華沙,整個波蘭很快也被解放。到2月2日戰役結束后,蘇軍共消滅了66萬德軍,其前鋒進入德國東部,距離柏林僅有60千米的路程;南方的蘇軍自1944年10月末開始對匈牙利發起攻擊,經過3個多月的激烈戰斗,其最終攻占了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在對布達佩斯進行攻城作戰的同時,蘇軍還擊退了德軍在頓巴斯湖附近發起的反擊。隨著匈牙利戰役的勝利,蘇軍立即于4月2日開始了維也納戰役。經過激烈的戰斗,蘇軍于4月13日占領了維也納,之后部隊繼續向西北攻入德國南部。
大兵壓境
到1945年4月,盟軍和蘇軍從東西南三個方向上完成了對德國的包圍。盟軍方面,英國首相丘吉爾認為搶在蘇聯之前攻占柏林對于提高英美在戰后的國際地位有很重要的意義,但是美國在估算了戰斗所要付出的代價后放棄攻占柏林的計劃。蘇聯方面,斯大林認為蘇軍必須在戰爭結束之前盡可能向西推進,占領更多的土地,而柏林無論是在軍事、戰略還是政治上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再考慮到蘇軍距離柏林更近,其已經占了先機。
為了準備柏林的決戰,蘇軍從其他戰線抽調大量兵力加強給進攻部隊,進攻部隊從北向南依次是: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和烏克蘭第1方面軍,此外還有波蘭第1集團軍和第2集團軍、波羅的海艦隊等部隊,參戰蘇軍的數量達250萬人。為了保證部隊和各種裝備的正常運轉,包括武器彈藥、油料等物資被源源不斷運往前線,其數量超過了100萬噸。在前線的許多蘇軍補給基地中,各種物資堆積如山。
反觀進行防御的德軍,其分為北方的維斯瓦集團軍群和南方的中央集團軍群,總兵力76萬人。無論是彈藥還是油料,德軍都十分缺乏,許多武器因為缺少配件而無法使用。為了加強柏林的防御,德國動員了上百萬人在柏林外圍修筑了三道防線,每道防線都有大量的反坦克壕溝、炮臺和戰壕碉堡,其最外層防線距離市中心大約40千米,部隊將依托這些防線阻擋蘇軍的進攻。此外,柏林市民還組成了200個國民突擊營,甚至連缺乏訓練的老人和孩子也將配合德軍作戰。
閃亮的進擊
4月16日凌晨,在蘇軍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和烏克蘭第1方面軍的出發陣地上擠滿了進攻部隊,每千米的正面集中了270門火炮。凌晨5點整,上千門火炮開始咆哮,成千上萬的炮彈落在德軍陣地上。20分鐘后炮擊停止,蘇軍突然打開了位于前沿陣地上的143部大功率探照燈,耀眼的強光照亮了對面的德軍陣地,同時防空警報和各種車輛喇叭開始鳴笛。剛剛經歷了猛烈炮擊的德軍被從黑暗中射來的強光晃得睜不開眼,而蘇軍由于背對著探照燈可以看清楚對面的一切。在探照燈的照射中,蘇軍步兵在坦克的掩護下發起全線進攻。
首先發起進攻的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在突破了德軍的第一層防線后便陷入血戰,德軍的頑強抵抗使蘇軍寸步難行,其中的施勞弗高地之戰尤為突出。正當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前進受阻時,南面的烏克蘭第1方面軍進攻順利并于20日抵達了柏林西南郊區。18日早晨,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終于突破防御沖到柏林近郊。下午1點30分,蘇軍的重型火炮開始向柏林開炮,這是蘇軍地面火炮第一次向柏林城區射擊。
就在蘇軍兩個方面軍向柏林發起攻擊后不久,位于北面的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于18日渡過奧德河,對德國的維斯瓦集團軍群發起進攻,他們的任務是拖住維斯瓦集團軍群,保證友軍對柏林的包圍作戰順利完成。
24日,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和烏克蘭第1方面軍在柏林東南方向會師,這切斷了柏林與南方德軍中央集團軍群的聯系。25日,蘇聯兩個方面軍的先頭部隊又在柏林西面會師,這切斷了柏林與北方維斯瓦集團軍群的聯系,蘇軍包圍了德國首都柏林。
施勞弗高地
施勞弗高地位于柏林的西南面,這座高48米的高地俯視著通往柏林的高速公路。施勞弗高地被稱為“柏林之鎖”,自它以西一直到柏林一馬平川,無險可守。柏林戰役爆發之前,德軍指揮官就意識到施勞弗高地的重要性,這里駐扎著隸屬于維斯瓦集團軍群之下第9集團軍的11萬人。為了加強高地的防御,德軍根據地形建立了三層防御陣地并配備了大量坦克和火炮,工兵還放水將高地下的平原變成了沼澤。
柏林戰役打響的4月16日上午,突破了德軍第一層防御的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來到施勞弗高地之下。當蘇軍步兵們向高地發起沖鋒時,他們立即遭到了德軍的猛烈打擊。在這種情況下,蘇軍指揮官朱可夫將作為預備隊的第1和第2近衛裝甲軍投入戰斗,這些部隊本來是應該在步兵打開突破口之后才投入的。
坦克部隊的使用并沒有起到預想的效果,由于地面泥濘不堪,坦克只能緩慢前進,它們成了德軍反坦克炮的靶子。當16日的戰斗結束后,蘇軍僅前進了6千米,但是損失了180輛坦克。斯大林給朱可夫打來電話,稱他如果無法突破德軍防線,攻占柏林的榮譽將由科涅夫指揮的烏克蘭第1方面軍獲得,這深深刺激了朱可夫的神經。
朱可夫強令部隊必須在17日拿下施勞弗高地,但由于德軍的殊死抵抗,蘇軍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慘重的代價。在不計傷亡和損失的攻擊下,蘇軍在19日最終突破了德軍的防線占領了施勞弗高地。在4天的爭奪戰中,蘇軍共損失官兵7萬人,坦克近600輛。盡管在施勞弗高地爭奪戰中蘇軍花費了大量的時間,損失了很多人員和裝備,但是施勞弗高地的失守使得柏林已經無險可守,蘇軍前往柏林的道路上已經沒有障礙了。
城區血戰
就在柏林被包圍前的24日,希特勒任命魏德林為柏林的城防指揮官,而魏德林發現他手中的部隊不足20萬人,其中還有很多從來沒有打過仗的平民。盡管缺乏人員和裝備,但希特勒決心將柏林變成一個巨大的堡壘,每一塊城區、每一條街道和每一幢房屋都被武裝起來。德軍在所有的道路上都設置了反坦克障礙,四處都是反坦克炮陣地和堅固的火力支撐點,他們企圖讓蘇軍流盡最后一滴血。
4月26日,蘇軍對柏林城區發起了總攻,參加戰斗的兵力有46萬人,坦克1500輛,火炮15000門。早晨,上千架蘇軍飛機對柏林進行了轟炸,之后上萬門火炮開始向市區射擊。炮擊停止后,蘇軍從四面八方向柏林市中心發起突擊。根據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的巷戰經驗,蘇軍將部隊改編為專門用于城市作戰的強擊群。強擊群中的士兵全部裝備火力兇猛的沖鋒槍,此外還有大量的手榴彈、火焰噴射器、機槍、迫擊炮、火箭發射器、火炮。在戰斗中,強擊群還能得到坦克的支援。強擊群一般以一幢建筑為目標發起進攻,他們采用分割包圍、穩扎穩打的戰術。
盡管蘇軍對城市巷戰做了充分準備,戰斗中還是遭到了守城德軍的頑強抵抗。德軍在樓頂、房間、街道,甚至是下水道中襲擊蘇軍,他們將每一座建筑都變成了堡壘。有的時候,蘇德兩軍的士兵之間僅僅隔著一道墻,他們甚至能聽到對方的呼吸聲。在德軍的拼死抵抗下,蘇軍的前進速度越來越慢,傷亡越來越大。這種情況下,殺紅了眼的蘇軍將包括203毫米B4榴彈炮在內的重型火炮拉上前沿陣地,對建筑物進行直接射擊,這些火炮經常能將德軍連人帶房子一起炸上天。
到4月29日,付出重大代價之后,蘇軍已經占領了大部分柏林市區并接近希特勒藏身的總理府地下室。到這一刻,希特勒終于明白他等待的援軍永遠也不會出現了,而他的人生也同納粹德國的命運一樣,走到了盡頭。
帝國末日
4月30日下午3點30分,絕望的希特勒與新婚不久的愛娃·布勞恩在總理府的地下室內飲彈自盡。就在希特勒自殺時,蘇軍對標志性的德國國會大廈發起進攻,駐守在國會大廈的2000名德軍拼死抵抗,激烈的戰斗在每一層樓每一個房間內展開。下午,蘇軍終于占領了國會大廈并在樓頂升起了代表勝利的紅旗。
5月1日凌晨4點,德軍代表克萊勃斯將軍來到蘇軍指揮部商討停火事宜,而柏林城內的戰斗仍然繼續著。經過6天的防御作戰,此時的柏林城內只有個別街道和建筑還在德軍手中,面對洪水般涌來的蘇軍,他們的抵抗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5月2日零點40分,蘇軍電臺收到了德軍要求停火的請求。早上7點,柏林城防指揮官魏德林來蘇軍指揮所,他與朱可夫進行了簡單談判后便向仍在柏林城內戰斗的德軍下達了立即停止抵抗的命令。
5月2日15點,柏林城內的德軍全部放下武器,柏林巷戰及整個柏林戰役正式結束。
柏林戰役中的紅色重錘
JS-2重型坦克
JS-2重型坦克于1943年年末開始裝備蘇軍,其安裝了威力強大的長管122毫米炮和120毫米裝甲,車重達46噸。JS-2重型坦克擁有較強的火力和防御力,能在1000米的距離上擊穿160毫米的裝甲。射向建筑物時,能一炮轟塌一座樓。JS-2重型坦克的缺點是火炮口徑過大而導致射擊速度過慢。
相當數量的JS-2重型坦克參加了柏林戰役,這種強大的武器在戰斗中表現優異。在柏林戰役中,JS-2重型坦克主要作為移動炮臺來使用,其大威力的火炮可以為進攻中的蘇軍步兵提供強大的火力支援。
B-4榴彈炮
B-4榴彈炮于1931年開始裝備蘇軍,其口徑為203毫米,火炮安裝在一個履帶式炮架上,行進速度達15千米/時。B-4榴彈炮重15.8噸,炮架重11噸,具有良好的彈道性能和較高的射擊精度。B-4榴彈炮的射擊速度為1發/分,其射程達17.5千米,彈頭可以擊穿4米厚的鋼筋混凝土。
在柏林戰役中,相當數量的B-4榴彈炮參加了殘酷的巷戰。當遭遇憑借堅固建筑負隅頑抗的德軍時,B-4榴彈炮能在200~300米的距離上對目標進行平射。如果需要遠距離支援,還可抬高炮管對市區內的廣場、十字路口等目標進行曲射。
北京電視臺《軍情解碼》
首播時間:每晚20:30 BTV-青年頻道
在柏林戰役中,蘇德雙方的損失:
蘇聯損失
35萬人,2000輛坦克裝甲車,2100門火炮及917架飛機
德國損失
32萬人,48萬人被俘,1500輛坦克裝甲車,9300門火炮及2200架飛機,此外還有2.2萬名平民死亡
柏林戰役結束后,納粹德國已無法將戰爭繼續下去。5月8日,威廉·凱特爾元帥代表德國在柏林簽署了無條件投降書,這一天成為歐洲戰爭勝利紀念日。在經歷了7年的血雨腥風之后,歐洲終于迎來了久違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