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所平

檢察機關是憲法確定的專門法律監督機關,是法治建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偉大進程中使命重大。要通過學習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四中全會精神上來,不斷提高法治思維的能力水平,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完成全會提出的各項任務上來,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提供堅強的思想、政治、組織保證。
適應作風建設新常態,以形象樹公信。良好的作風是檢察機關贏得人民群眾擁護和提升司法公信力的基礎。要塑造剛直不阿、執法為民、敢于擔當的良好形象來促進司法公信力的提升。要著力解決執法工作中存在的特權思想、霸道作風,對人民群眾“冷、硬、橫、推”的問題,著力解決執法不公正、不嚴格、不規范、不文明、不廉潔、不作為和亂作為等問題;要緊緊抓住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不放松,通過抓關鍵時間節點、抓重點崗位人員等方式,有效防止“四風”和執法司法突出問題反彈回潮,打好改進作風的持久戰,切實提高人民群眾滿意度,真正做到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推進作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
適應廉政建設新常態,以清廉保公信。要幫助干警守住清正廉潔的底線,確保檢察機關和檢察干警“自身正、自身凈、自身硬”。要建立案例剖析和通報制度,讓黨員干部受警醒、明底線、知敬畏,從源頭上預防違紀違法行為的發生。要認真落實黨內民主生活會等各項制度,建立健全以強化管理為手段的懲治和預防腐敗的“不敢為、不能為、不愿為”制度體系。要堅持有錯必糾、有責必問,健全責任分解、檢查監督、倒查追究的完整鏈條,充分發揮查處的警示和震懾作用,真正讓鐵規發力、讓禁令生威。
適應司法公開新常態,以公開促公信。機關黨建工作要圍繞司法公正主線,在推進檢務公開、促進司法公信中發揮作用。要發揮好輿論引導作用,促進司法理念更新,摒棄檢察工作神秘化的錯誤觀念,把檢務公開的過程變成檢察官展示執法水平的過程,變成提高綜合素質能力的過程,變成提升司法公信力的過程。要發揮好黨組織的監督保障作用,督促業務部門認真履行檢務公開的法定職責與義務,繼續深化人民監督員、特約監督員制度,自覺接受人大、政協和社會各界的監督。
適應隊伍建設新標準,推動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建設水平。要堅持用標準管理隊伍,制定干警能力素質、錄用、獎懲、紀律、任職、晉升“六大標準”,以分類管理改革為基礎,科學設置各類人員職級比例和職數編制,建立科學的檢察官遴選機制,形成人才隊伍的合理布局。要加強檢察隊伍專業化建設,提高培訓的實用性、針對性和有效性,特別要注重拓寬人權保護、公共安全、社會管理、信息技術、輿情應對等知識領域的教育培訓,切實提高新形勢下做好服務人民群眾、維護公平正義、化解矛盾糾紛、引導社會輿論的能力。要加強檢察人員多崗位、跨部門學習鍛煉,不斷豐富認定事實、適用法律、化解矛盾的經驗,培養更多的業務專家和辦案能手。加強檢察隊伍職業化建設,建立健全以職務序列、職業能力、職業管理、職業保障為核心的職業化建設體系,建立職業保障制度,強化職務穩定性保障,加強職業風險保障,加強工資福利保障,不斷提高檢察人員的職業榮譽感。
(作者系省檢察院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
責任編輯 ?肖華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