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偉 范子蓮
(河南大學體育學院 河南開封 475001)
運動員流動屬于社會人員流動的一種特殊形式。運動員流動是通過跨地區、跨國界的競技體育人才交流活動,以確保地區的競技優勢地位,也促進人才的成長、開發與使用。當今國際社會人員流動主要呈現出兩大態勢:人才外流和人才循環。隨著職業籃球俱樂部的發展和完善,運動員的流動將成為普遍現象。籃球運動的發展與籃球運動員的不斷流動密切相關,也正是運動員的不斷流動加速了籃球運動的發展。運動員的流動不僅促進了俱樂部的發展,也使各俱樂部之間的實力逐漸實現均衡。主要以我國職業籃球俱樂部的流動運動員為研究對象,深入探討其運動員流動的規律、特征和影響,并提出適應當今職業俱樂部發展的運動員流動對策。
CBA運動員在我國國內的流動是以各CBA職業籃球俱樂部之間形成的運動員流動網絡為范圍,以賽季為周期進行。運動員的流動是職業體育運作的一種手段,從市場的角度分析運動員流動,其更像是商品交換,通過CBA運動員市場來實現人才交流,其更突出各俱樂部之間雙邊和多邊的合作。通過研究發現我國CBA運動員國內流動的特點,表現為:第一,運動員流動發生在所有職業運動員身上,并且是在俱樂部與俱樂部之間遵照合同進行的;第二,優秀運動員的流動會受到各個方面的限制與約束;第三,運動員流動的前提是雙方俱樂部之間與運動員均同意的情況下進行。但隨著國內職業聯賽的發展,俱樂部之間的利益紛爭不均勻,而造成了優秀運動員無法正常的在球員市場中產生流動,并造成運動員市場的冷淡。
國內與國外俱樂部之間的運動員流動主要是指一位運動員的代表資格流動到其他國家(或地區)籃球俱樂部的行為,這是以世界為范圍的活動。由于我國國內運動員流動體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促使了部分球員和俱樂部產生了國際間的流動。這類流動主要包括“走出去”和“請進來”兩種形式,表現為引進外籍運動員和輸送國內運動員至國(境)外俱樂部。中國籃協對于國內運動員申請流動至國外俱樂部服役設有相關規定,如:在中國籃協注冊并已年滿22周歲(女子20周歲);地方體育主管部門推薦,未經中國籃協審核批準,國內任何俱樂部、籃球經紀人和運動員本人與國(或地區)外俱樂部簽訂的涉外交流協議均為無效等。由于我國本土運動員培養的投資大且見效慢等特點,CBA大多俱樂部引進高水平外籍運動員成為了首選。中國籃協對于引進外籍運動員也設有相關的規定,如:各CBA俱樂部每賽季年度可以引進若干名外籍運動員(根據競賽規程定),引進的外籍運動員在一個年度內只允許代表一個俱樂部參加比賽,外籍運動員協議期滿后,該俱樂部擁有該運動員一年的注冊優先權期限,一年內該外籍運動員欲至國內其它俱樂部服役,須經該俱樂部同意等。
當今世界職業體壇已邁進全球化,有一條特殊的運動員流動渠道,對于我國職業籃球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我國職業運動員被“歸化”,并加入其他國家國籍。由于我國國內的政策制度和運動員間競爭激烈,導致部分本土優秀運動員在國內未能獲得更好的發展以及相應的經濟保障,推動了一些運動員出走。國外一些國家已經形成了成熟的“歸化”流程,由中間人推薦并接觸我國運動員,并提供相應的發展條件和利益保障,以至于形成我國優秀運動員被“歸化”的現象。由于舉國體制的背景和法律政策的制約,我國并未出現“歸化”別國運動員的現象。由于亞洲范圍內歸化球員政策的強力實施,直接構成對我國國家籃球隊的威脅與挑戰。
通過對中國籃協、各CBA俱樂部和各省(市)球類管理中心相關領導以及籃球領域的相關專家學者進行調查,得出CBA運動員流動的主要形式有:租借、互換、買斷、共同培養、簽約代培與被歸化(表1)。雖然運動員流動形式較多,但是從流動性質上可將其分為主動流動和被動流動等,主動流動是運動員自身與所在俱樂部主動產生的順流現象,使其到達自身向往的地方;而被動流動則是運動員與俱樂部之間被動的產生逆流的現象,使其到達不喜歡的地方。從目前我國職業籃球運動員流動的情況看已初見體系,但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通過對相關文獻的查閱及梳理,發現運動員流動的產生和發展的根本原因是利益的沖突。但是,運動員的流動也存在著一定的共同性和規律性。運動員流動的共同性包括:第一,運動員向自己向往的地方流動,這種向往產生了流動的拉力;第二,運動員與原俱樂部產生一定的排斥力,這種排斥產生了流動的推力;第三,運動員與俱樂部達成共識,并謀求雙方的發展,這種共識產生了流動的合力。研究對運動員流動動因的概括為兩方面:運動員流動的個人動機和運動員流動的外在環境。

表1 我國職業籃球運動員流動形式一覽表
通過對有流動經歷的53位CBA現役和已退役的運動員進行調查,發現運動員的流動動機包括:49.1%被訪對象是更多的經濟收入、35.8%的被訪對象是更好的個人發展、11.3%的被訪對象是向往的生活方式、3.8%的被訪對象是與原俱樂部出現矛盾等。對所得出的流動動機進行歸納和梳理,并得出運動員流動的個人動機因素:追求經濟利益、追求成功、追求工作環境等。
3.1.1 追求經濟收益因素
專家學者研究發現,經濟因素是影響流動的根本因素。每一項流動都取決于流動主體對利益的衡量。追求高額的收入是運動員流動的一個根本的動力。但是,運動員流動除了高額的經濟收入以外,還考慮流動成本、當地的生活成本和風險等綜合因素。當收益大于原來生活的時,運動員便會選擇流動。
3.1.2 追求成功因素
除了取得較高的經濟收入以外,追求成功也是運動員流動的一個重要因素。CBA運動員也是會為了自身價值的體現,而選擇有利于自身事業發展的地方。良好的俱樂部資源和環境對于CBA運動員形成了巨大的吸引力,并且引起許多運動員流動,這種資源和環境更容易促成運動員的成功。
3.1.3 追求工作環境因素
CBA運動員對于自身向往的工作環境是影響自身流動的直接因素。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向往的工作狀態等對于CBA運動員具有較大的吸引力。生活方式和工作狀態等因素是運動員成長的基礎,也是成功的必要條件。許多運動員競相前往自己向往的俱樂部,以求生活的滿足。
3.2.1 俱樂部間環境差異因素
俱樂部之間的環境差異是導致運動員流動較顯著的宏觀因素。生存環境的不穩定是導致人才流動不可忽視的因素,對于CBA運動員來說,自身俱樂部競爭壓力大、俱樂部管理層忽視對自己的培養等原因,都是導致運動員流動的顯著因素。所以,良好的待遇和生活環境等因素是吸引運動員流動的關鍵優勢。
3.2.2 俱樂部政策差異因素
運動員流動會受到各俱樂部政策的影響。運動員流動是人力資源在一定范圍內的重新配置,所以,會引起各俱樂部相關政策對運動員的控制。由于全球化競爭的到來,許多地區的籃球俱樂部都制定了相應的優惠政策,以吸引高水平運動員。而有些發展較好的俱樂部則是限制運動員的流動,并保持自身的競爭力。
3.2.3 俱樂部擴展因素
運動員流動與俱樂部擴展密切相關。許多俱樂部與國、內外籃球俱樂部建立合作關系,所以,引起了俱樂部之間人才的流動,這種人才流動結果不是運動員個人選擇的結果,而是俱樂部為了自身的擴展而做出的決策。國、內外籃球俱樂部之間的交流發展促進了運動員的大量流動,而運動員國際化的流動也逐漸成為普遍的現象。
運動員流動是籃球市場中人力資源的重新配置,其能較好的形成資源的有效利用。對于籃球市場來說,運動員的流動是籃球市場自然調節的結果,也是籃球運動優化配置的主要因素。運動員流動作為生產因素的自由流動,對于運動員流出或流入的俱樂部都存在利弊關系。運動員的流動可以使俱樂部之間建立溝通的橋梁,可以有效的將運動員自身的資源發揮到最大化。反之,運動員自身的資源則會浪費。
運動員流動對于流出俱樂部來說,可以促進俱樂部之間的多方面的交流,更重要的一點則是運動員回流帶來的效益。運動員通過外出交流,拓寬了自身的視野以及提高自身的各項素質。但是,對于流出俱樂部來說,運動員的流出就意味著人力資源的流失。所以,對于一些俱樂部來說,運動員的外流會造成一定的利益損失。運動員是俱樂部發展的戰略資源,運動員的流失會造成其發展領域的競爭優勢的流失。據調查,一些俱樂部在積極的爭取運動員的回流現象,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運動員流動對于流入俱樂部來說,可以促進其俱樂部人才的有效供給,并緩解俱樂部后備運動員匱乏的困境。優秀運動員的流入會大大降低其俱樂部對于運動員培養的經費支出,并且可以迅速提高該俱樂部的競爭能力。但是,運動員的流入也存在著一定的負面效應,如:運動員的流入會對其流入俱樂部的人力資源配置產生影響,會產生一定的“代替效應”和“擠出效應”,從而影響俱樂部相關人員的工作。
運動員流動對于俱樂部之間的競技布局而言,將能促使俱樂部之間的競爭更加的激烈、呈現多極化發展。隨著運動員流動,相應的籃球技術特征與戰術流派也不斷的交流與融合,俱樂部之間的競技布局也隨著逐漸轉變。而隨著競爭的加劇,各俱樂部運用有效的運動員流動手段優化自身的競爭力,以打造自身的競技優勢,便于其俱樂部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并且保持競爭平衡。反之,隨著運動員流動,一些具有絕對競爭優勢的俱樂部將逐漸會被其他俱樂部超越。
我國職業籃球運動員的流動是職業籃球俱樂部建設不可缺少的部分,通過籃球運動員的流動以改變俱樂部的運動員配置,以增加運動員自身能力的開發和培養以及俱樂部的競技實力。運動員流動有利于俱樂部之間的交流,但流出或許會造成一定的損失,流入也不一定能帶來利益。各籃球俱樂部應隨著市場的發展制定運動員戰略,通過運動員的流進和流出提升俱樂部的效益,并且調動各方資源,加大后備人才的培養;各籃球俱樂部應合理的配置自身的競爭力,制定與自身相適應的運動員激勵機制,加大向優秀運動員和關鍵位置的運動員的吸收;應不斷完善運動員的合同制度,建設以市場為主題的俱樂部運作體系;健全運動員服務體系,進一步優化運動員流動的環境。
[1]羅普磷,崔文惠,張彩琴,等.我國競技體育人才交流現狀的初步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0(3):9-11.
[2]馬冰心,李會明.人才國際流動的動因探討[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4(7):111-114.
[3]中國籃球協會運動員涉外轉會管理暫行辦法[Z].北京:中國籃球協會,2004.
[4]蔡昉.中國流動人口問題[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
[5]孫娟,陳志凌.CBA運動員轉會機制優化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1(1):27-31.
[6]李亞偉,馮甜.NBA明星運動員的群體特征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3(30):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