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鑫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山東青島
我國在非洲石油投資的政治風險與對策研究
劉鑫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山東青島
近年來,我國在非洲的石油投資項目不斷增加,但是非洲各國潛在著諸多政治風險,本文通過對于非洲國家潛在的政治風險進行分析,并從政治、經濟、社會三個角度提出了應對措施。
非洲;石油;政治風險
改革開放后,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伴隨著我國經濟騰飛,我國能源消耗量逐年攀升,其中石油進口量急劇增加。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已從本世紀初的32%上升至的58.3%,石油對的外依存度還有進一步上升的趨勢。為了保證我國的經濟持續健康的發展,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偉大目標,必須確保我國在能源領域特別是石油的安全。因此我國必須堅決實施石油多元化戰略,而非洲大陸是我國實行石油多元化戰略的一個重要落腳點。
非洲石油資源豐富,有“第二個海灣地區”之稱。截止2013年,非洲已探明石油儲量約為1303億桶、173億噸,約占全球已探明石油儲量的7.7%。同時,非洲石油工業的儲產比較高,約全球石油產量中占10.1%,僅次于中南美洲和中東地區1。
但非洲的許多國家由于種族、歷史以及大國勢力干涉等原因長期處于不穩定的狀態。而石油工業投資又具有高投資、大規模、長期性、科技投入大等特點2,這就使我國石油企業走進非洲進行面臨著諸多的政治風險。如何能科學分析及應對這些政治風險對于我國有著重大的現實意義。
1、國有化風險。國有化通常是指將私人以及外國資本的生產資料收歸國家所有的過程。歷史上西方列強強行同非洲國家以租賃的方式開發其石油資源,控制著這些非洲國家的石油產業。但隨著許多非洲國家的民族意識國家意識的不斷加強,它們日益認識到掌控本國的石油資源的重要性。于是許多國家展開了石油領域的國有化,利比亞和阿爾及利亞曾與20世紀70年代采取措施,將外國石油企業的大部分股權直接收為國有。雖然目前我國在非石油項目與大多數東道國關系良好,但是在政治局勢多變的非洲地區我們還是要對于國有化風險保持警惕。
2、種族沖突與內戰。非洲大陸部族眾多,部族之間的情況復雜,相互矛盾沖突不斷。據不完全統計,非洲大陸共有2000多個種族,分布在53個國家之中。絕大多數非洲國家都由幾十個或者上百個部族組成。3種族沖突與內戰往往密不可分,它常是內戰爆發的一個重要原因。非洲種族沖突典型的例子就是20世紀90年代胡圖族對于圖西族的盧旺達大屠殺。另一個例子是2011年蘇丹的分裂和內戰。這給我國在蘇丹的石油投資項目造成了很大的沖擊。無論是爆發種族沖突還是進一步引發內戰,都會對該國的經濟社會穩定造成消極的影響,給我國的石油投資項目造成危機。
3、大國干預。歷史上非洲長期是西方大國的殖民地,雖然非洲各國通過不斷抗爭,最終走上了獨立的道路。但是獨立了的非洲國家仍然要面對西方大國對于其內政外交的干涉。最近幾年的“阿拉伯之春”就是西方勢力干涉非洲國家的一個典型表現。其先后波及非洲的突尼斯、埃及、利比亞。表面上“阿拉伯之春”是該國民眾要求“民主”呼吁“改革”的運動,但這背后離不開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推動與支持。利比亞內戰爆發以后,西方國家公開支持反對派,建立禁飛區,直接出動空中力量打擊支持卡扎菲的武裝力量。這場內戰給利比亞的經濟社會帶來了混亂,也給我國在利比亞的石油企業造成了很大的沖擊。
4、恐怖主義等非傳統安全。近年來許多非洲國家的非傳統安全形勢不斷惡化,我國在非公民企業頻頻面臨恐怖主義威脅。2007年4月24日,中原油田在埃塞俄比亞歐加登地區的項目遭到200多名持重武器的反政府武裝組織的襲擊,造成中國9人死亡、7人被綁架,價值近1億元人民幣的設備被毀。4恐怖主義活動的出現嚴重干擾了我國在非石油企業開展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使我國石油企業面臨著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等問題。
5、戰爭風險。非洲大陸一直飽受戰爭與動亂的侵襲。除去大國干預和內戰所引發的戰爭以外,非洲國家之間的戰爭也頻繁發生。如阿爾及利亞與摩洛哥(1963)、烏干達與坦桑尼亞(1972、1978—1979)、利比亞與埃及(1977)、埃塞俄比亞與索馬里(1964、1977、1978)、乍得與利比亞(1986、1987)、塞內加爾與幾內亞比紹(1990)之間都發生過沖突。國家之間一旦爆發戰爭,國內的一切活動必然要受到影響,位于該國的石油投資項目也必將受到極大的波及。
應對我國在非洲石油投資面臨的政治風險我們可以從政治、經濟以及社會三個角度來采取措施。
就政治角度而言,首先、我國政府應與非洲已投資和潛在的投資對象保持良好的外交關系,這是保障我國石油項目重要條件。其次,在非洲進行石油投資之前應對東道國的投資環境進行綜合評價,這就要求我國建立一支具有專業素養的風險評估隊伍。最后,應完善我國在非洲的情報信息系統,使我國在非得石油投資項目及時獲得有關的信息,以便提前采取行動,化解風險或將損失降低至最低。
就經濟角度而言,首先、保險是減輕損失的重要手段,我國在非洲進行的石油投資應該充分發揮保險對于相關的財產及人員的保障作用。其次,在合適的條件下應尋求石油領域內其他國家的投資伙伴以實現風險公擔。一旦發生意外情況,多國的力量更為強大因此利益也更容易受到保護。再次、在非洲我國也應實現在石油投資的多元化。這要求我國對非洲石油投資不能僅僅集中在非洲某個國家或地區。最后、我國在非石油投資項目應實行“本土化”戰略,融入到東道國經濟中,積極承擔在東道國公民責任。實現本土化戰略,可以很大程度上的提高東道國人民對于該項目的認同度,有利于更好地保護這些投資項目。
就社會角度而言,首先、我們在對非洲國家進行投資的過程中一定要樹立良好的國家形象與企業形象,積極承擔相關的義務。目前來說,我國在幫助非洲國家開展基礎設施建設,開展人道主義工作等方面做得比較好,贏得了許多非洲國家與人民的認可。其次,要加強中非人員往來。“國之交在于民相親”,目前我國已經有不少來自非洲國家在我國進行學習的留學生,這些學生中很大一部分學習的是石油相關專業,并且以后將會回國從事石油行業,這些將來的石油人才必將會對中非之間的石油開發合作做出巨大的貢獻。最后,我國石油企業在走進非洲的過程中一定要充分尊重當地的風俗習慣,并且要善于學習和融入當地的文化當中。
注釋
1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 2014
2于民.世界石油工業發展的基本特點[J].國際石油經濟1998年03期3王玉.淺析非洲部族沖突的根源[J].商情2012(45)
4熊際.非洲恐怖主義給中國企業跨國經營帶來的危害分析[J].現代商貿工業2012年9期
[1]顧夢迪,雷鵬.風險管理[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2]呂哲.中國國際石油合作中政治風險的指標體系構建與規避措施的研究[J].華商,2007年30期
[3]劉金蘭,韓文秀,李光泉,油氣資源勘探項目風險分析[J].天津大學學報,1997(05)
劉鑫(1991年-)男,漢族,山東青島人,中國石油大學(華東)14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國際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