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潤典武警警官學院 四川成都 610213
關于軍隊黨委科學決策的思考
王潤典
武警警官學院 四川成都 610213
在信息化條件下,軍隊黨委決策的范圍越來越廣,技術性、風險性和系統性要求越來越高。軍隊各級黨委應進一步增強科學決策意識,提高現代科技素養,加強現代決策理論和方法的學習,完善科學決策機制,促進科學決策能力的不斷提高。
軍隊黨委;科學決策
決策是指導實踐的前提和保證,具有基礎性、戰略性、引領性作用。隨著軍隊信息化建設的不斷深入,軍隊黨委決策的范圍越來越廣,技術性、風險性和系統性要求越來越高。因此,運用現代決策理論和方法進行科學決策已成為軍隊黨委的一項基本職能。
目前,一些軍隊黨委決策的理念滯后,科學決策素養不高,制約著軍隊的建設與發展。決策中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粗放決策多,精細決策少。定性分析多,定量分析少,在沒有形成最佳方案之前就簡單上會,倉促拍板。不按客觀規律辦事,缺乏深入的調研論證,想當然辦事,“拍腦袋”決策。例如,有的軍隊黨委用打招呼、個別通氣、批傳文件等方式代替決策。
(二)經驗決策多,創新決策少。不從客觀實際出發,缺乏暢通的民主渠道,對一些重大問題的決策不能充分傾聽民意、集中民智。缺乏系統性考慮,導致重復建設、資源浪費。例如,一些軍隊黨委只求眼前效果,不顧長遠效益,突擊發展,超標建設,造成決策的盲目性和片面性。
(三)感情決策多,依法決策少。礙于情面,照顧關系,缺乏有力的決策過程監督機制和決策失誤追究機制,降低了決策的風險意識和成本觀念,導致決策失誤,甚至造成重大損失。
(一)樹立科學決策理念。軍隊各級黨委應自覺打破思維定勢,更新決策理念。一要遵循事物的客觀性。隨著軍隊信息化建設的不斷深入,軍隊的武器裝備和作戰方式更加智能化和復雜化,給軍隊帶來生機和戰斗力的同時,也為軍隊黨委決策注入了新的內容和要求。軍隊黨委必須樹立尊重規律、認識規律、駕馭規律的科學精神,針對新情況、新問題,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和方法創新。二要注重決策的系統性。信息技術的發展使軍隊戰斗力生成的系統性大大增強,作戰形式演變成由指揮信息系統支撐的,多種力量和多個單元共同參與的聯合行動。各種力量、各個單元的作戰效能相互凝合,發揮整體威力。因此,軍隊決策能力的高低,是其整體效能的綜合反映。三要突出決策的人本性。人是決策的決定因素,發揮人的自覺性和創造性是科學決策的基本保障。軍隊黨委應鼓勵和引導廣大官兵對決策提出意見建議。這不僅有利于提高決策的整體效益,還有利于建立民主、和諧、進取的良好環境,增強軍隊的戰斗力和凝聚力。四要確保決策的可行性。軍隊黨委決策應實現“三個轉變”。在組織領導上,由軍隊黨委單獨決策向部門、機關、基層共同參與決策轉變。在決策實施上,由命令式、目標化決策向督導式、過程化決策轉變。在決策目標上,由注重外部效果向打牢內在基礎轉變,實現形式與效果、進度與質量、投入與產出相統一。五要增強決策的前瞻性。決策中要針對各要素的變化趨勢,及時調整決策的思路和方法。例如,針對軍隊所處環境和所擔負勤務的變化,對當前決策可能出現的問題和結果進行預測,及時采取應對措施,減少決策的盲目性。
(二)提高現代科技素養。軍隊黨委成員對現代科技,尤其是信息技術的理解和掌握,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科學決策的能力和水平。信息技術所構建的網絡,已成為軍隊黨委決策和實現正確決策的橋梁和紐帶,成為科學決策的基礎和關鍵。因此,軍隊黨委要不斷強化信息意識,切實提高以信息技術為主的現代科技素養。積極引進新技術、新成果,逐步實現由粗放式的人力決策向人機結合的精確化智能化決策轉變。
(三)加強現代決策理論和方法的學習。信息論、系統論、控制論,以及電子計算機、系統模擬、交互仿真等技術的出現為決策提供了現代化的思維方式、研究方法和技術手段。傳統的定性分析主要依據社會科學,注重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其核心是研究價值元素。定性分析雖然便于從總體上把握和認識事物,但由于缺乏量化,所以對事物的認識不夠準確。為使決策人的價值判斷更加理性客觀,現代決策在研究價值元素的同時,更加注重研究客觀世界的事實元素,更加注重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結合,更加注重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的結合。
科學決策往往取決于科學的決策機制,主要包括四個方面:
(一)建立決策的調研論證機制。只有對決策問題進行深入細致地調研論證,才能認清規律,科學決策。因此,軍隊黨委必須強化調研論證是決策的“第一任務”的意識。首先掌握第一手資料,做好調研論證。對事關軍隊建設發展和官兵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項,更應層層調研,多方論證。對專業性、技術性要求較高的事項,應會同相關業務部門、專家和專業技術人員一起調研,反復論證,提出建立在科學分析基礎之上的分析報告和可行方案。
(二)建立決策的民主參與機制。民主參與機制是現代決策的重要特征,是科學決策的重要體現。軍隊黨委應不斷暢通民主渠道,傾聽廣大官兵的意見,并把官兵的意見作為決策的重要依據和“第一信號”。例如,在專網上開設“意見箱”、“直通車”、“連心橋”等形式,搭建信息反饋平臺,鼓勵官兵為軍隊黨委決策建言獻策。在重大工程立項、重大規定出臺、大項經費開支等重要問題決策中,應公開決策程序,廣泛征求意見,切實把“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貫徹到軍隊黨委決策的全過程。
(三)建立決策的監督制約機制。缺乏有效的監督,將使決策陷入低效益的惡性循環。軍隊黨委科學決策必須建立健全三種監督制約機制:一是上級審議機制。軍隊黨委應主動向上級機關報告相關事宜,接受上級的審議或質詢。上級機關審議報告時,應切實體現出指導決策的職能;二是官兵評議機制。應建立決策公示制度,如采取《會議紀要》等形式,接受官兵對軍隊黨委決策的評議,并把官兵評議作為糾正和完善決策的重要參考依據;三是技術監督機制。由相關技術部門負責監督軍隊黨委決策的技術、方法和手段,對重大問題的決策要及時提出意見建議,對違背科學的決策果斷叫停。
(四)建立決策的失誤追究機制。軍隊黨委應明確決策人或部門的職責。在此基礎上,首先要建立“失誤認定”機制,對決策失誤造成損失的人或部門進行認定,做到定性、定量、定論。其次要建立“責任認定”機制,對決策失誤者應承擔的責任予以明確,把板子打到具體人身上,不能用集體負責代替個人責任。最后要建立“處罰認定”機制,明確對決策失誤者的處罰標準,從嚴處罰。
[1]秦德君.民意是公共決策的最高依據.合肥:《決策》,2013年第07期
[2]郭立夫.決策理論與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4(2006.4第1版)
[3]胡象明.公共部門決策的理論與方法(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2
[4]王德福.武警部隊管理教育.北京:人民武警出版社,2005
王潤典(1971——),男,漢族,甘肅靖遠人,講師,碩士研究生,單位:武警警官學院信息工程系決策與指揮教研室,研究方向:信息系統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