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珊珊吉林工商學院 吉林長春 130507
關于我國經濟法司法救濟的研究
李珊珊
吉林工商學院 吉林長春 130507
我國在建國之初就制定了經濟法,并且隨著多年來的不斷的修訂,經濟法已經不斷的完善,但是仍然存在著許多的問題,經過多年的研究表明明確的經濟法司法救濟程序對促進國家經濟的發(fā)展有著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對目前我國經濟法司法救濟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討論,并對經濟法司法救濟的重要性進行簡要的闡述,希望能夠完善經濟法司法救濟程序,促進我國經濟的發(fā)展。
經濟法;司法救濟;特別司法程序
1.1 我國經濟法司法救濟中存在的問題
我國在經濟法司法救濟的制定中存在著許多的問題,其中有兩個主要的問題,包括在我國的經濟法司法救濟中有實體權利義務,而無訴權的救濟程序的規(guī)定;或規(guī)定有法律責任,而無責任的適用方式。如宏觀調控方面的法律規(guī)定,在現實運作中往往難以找到相應的制度安排來保障實體權利。第二,有實體權利義務,也有訴權的規(guī)定,但訴權規(guī)定很不周全。如某些經濟法權利規(guī)定由某一組織享有,法律卻未明確權利的具體行使者,也沒有賦予該組織成員以訴權,當違法行為侵犯了該組織享有的權利且國家機關怠于行使職權的情況下,這種權利即處于無人保護的情況,典型的例子是非法侵占土地使用權的爭議。這些在經濟法司法救濟中存在的問題是在多年來的經濟法的不斷的修訂中一直存在的問題,隨著我國的經濟的不斷的發(fā)展,而逐漸地顯露出來。我國在建國初期的經濟發(fā)展水平較低,所以,市場的變化一直在國家的控制之下,經濟法司法救濟也不被人們重視,但是隨著改革開放的順利進行,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我國在經濟方面與國際的交流越來越多,因此,經濟危機對我國經濟的沖擊也越來越大,經濟法司法救濟也逐漸被人們重視起來,從而在經濟法司法救濟中存在的問題也愈加的突出。
1.2 我國經濟法司法救濟中存在問題的產生原因
我國經濟法司法救濟中存在問題的主要產生原因有兩個方面,分別是外部因素與內部因素。外部因素主要是國家權力行使方式的限制,經濟法上的權力通常認為是指國家所享有的干預、管理、調控市場經濟的職權,是本質意義上的國家權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具有一般國家權力所共有的基本屬性,如強制力的壟斷性、普遍的約束力、主權性等,但在其結構、特征與方式等方面,存在自身的規(guī)律與特性。與普通的行政權相比較,經濟法上的國家權力具有經濟性、靈活性、綜合性等特點。因此,在經濟法的行使中,不可避免的會受到國家、政府人員的影響,而且,在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作用下,國家擁有各種的資源,包括自然資源以及國有資產,并有行政機關依靠法律行使權力,保護國家的財產,但是,在國家保護國有利益的情況下不可避免的會對自然資源或者其他的資源造成傷害,例如,許多的地方政府為了增加國家的財政收入,增大自己的業(yè)績,就興建許多的工廠,完全不考慮工廠的興建會不會對周圍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造成影響,使得環(huán)境污染加劇,雖然地方財政收入得以提升,但是想要將環(huán)境恢復到最開始的狀態(tài)所需要的資金投入是所賺的的資金的數倍,這種行政部門促進經濟發(fā)展卻對外界環(huán)境造成危害的問題,就是當前引起我國經濟法司法救濟中存在問題的主要的外部因素。
經濟法司法救濟問題的產生除了經濟法執(zhí)法、立法、司法、發(fā)展歷史和學術研究等法律運行的外部原因外,經濟法自身的特性也造成了司法適用的障礙。目前我國所設立的經濟法泛化的現象非常的嚴重,其中經濟法本身的內涵和外延不明、經濟法基礎理論中缺乏獨立的范疇和精確的概念和經濟法與經濟政策的界限不明是造成當前經濟法泛化的最主要的原因,我國制定的刑法、民事訴訟法等法律的內容和對象都非常的明確,在法律的執(zhí)行中有固定的標準,但是我國的經濟法的執(zhí)行卻更加的泛化,沒有明確的對象和應用情況,因為在法律的制定中其他的法律都可以借鑒我國歷史上的法律修訂以及其他國家的法律的訂立情況,這是由于除了國家的性質和具體的情況不同外,在其它的方面每一個國家都是相同的,可以互相的借鑒,可是我國是世界上少有的使用市場經濟體制的國家,在經濟法的修訂上沒有可以借鑒的經驗,因此,在經濟法司法救濟方面相對于其它的法律來說更加的泛化,成為了引起我國經濟法司法救濟中存在問題的最主要的內部因素。
2.1 我國經濟法司法救濟的必要性
司法是社會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線,任何法律的實施最終都必須依靠司法的力量,訴訟是法律實施的重要途徑。毫無疑問,訴訟也應當是經濟法實施的重要途徑。對于法律來說,不通過行為控制就無法調整和控制法律關系。實體法規(guī)定權利義務,程序法則提供實現權利和義務的強制方式和權利受到損害時的補償手段。目前,經濟法司法救濟手段的不足已對市場經濟和經濟法本身的發(fā)展造成了相當的阻礙,雖然建立經濟法的司法救濟程序面臨著種種困難,但理論研究和社會實踐都對此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司法救濟是法律實施的后盾,是保障法律形式正常功能的必要的措施,因此,法律不僅應宣示權利,而且還應同時配置救濟的各種程序。依照法治的一般原理,任何國家都必須保障公民各種權利救濟渠道的暢通、完善,努力通過科學、高效的司法機制使各類違法行為受到及時的追究,使公民所享有的各種權利得到有效的司法保護和救濟,而市場主體所享有的經濟
法權利也概莫能外。因此,經濟法司法救濟是經濟法正常運行的基礎,其次,司法救濟還從某一方面約束著國家權力的行使,防止國家權力過多的干涉經濟法的運行,使經濟法保持絕對的公正性。
2.2 我國經濟法司法救濟的可行性
違反經濟法的最常見的情況就是商家侵犯了消費者的權益,我國實行市場經濟體制后,開始逐漸重視對消費者權益的保障,消費者的維權意識也不斷發(fā)展。但是,實體法雖然對保護消費者權益做出了種種規(guī)定,體現了對處于弱勢方的消費者的傾斜,這種傾斜卻沒有能徹底貫徹到具體的訴訟制度中去.目前立法上規(guī)定的消費侵權訴訟只將那些發(fā)生于具體的消費活動中的糾紛納入了訴訟軌道,并且在程序安排上是完全套用以處理平等主體間糾紛為要旨的民事訴訟程序,己不能完全適應解決糾紛的需要,因此,就需要制定相應的經濟法司法救濟來保障消費者的權益,當消費者的權益被侵犯時,需要其去捍衛(wèi)消費者的利益,其次,經濟法司法救濟還要避免在市場中出現壟斷的現象,保證市場經濟的正常運行。
目前我國的經濟法司法救濟中仍然存在許多的問題,而且人們對經濟法司法救濟的重視度不足,需要在未來不斷的完善經濟法司法救濟的過程中提高人們對司法救濟的重視程度,使經濟法司法救濟更好的保障人們的利益。
[1]張磊.淺談行政指導在市場經濟中的作用[A].新世紀行政管理研究——湖北省行政管理學會2011年年會暨“政府管理與國有企業(yè)改革和發(fā)展”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2]張輝.淺析循環(huán)經濟中的行政指導法律手段[A].水資源可持續(xù)利用與水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的法律問題研究——2010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C].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