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 怡
近年來,隨著我國國民經濟快速發展,危險化學品大量生產和使用,水路危險貨物種類日益增多,運輸量不斷增長。
以南通港為例,2012年港口危化品吞吐量達1 150萬t,且呈快速上升趨勢。港口危險貨物運輸主要依靠危化品船舶,規模在不斷擴大。面對水上危險品運輸消防安全監管工作新形勢,新情況,長江航運公安局南通分局水上消防支隊按照“信息工作基礎化、基礎工作信息化”的要求,積極探索,大膽嘗試,以推進危化品船舶消防監管信息化建設為抓手,充分依托現代科技優勢,創新消防監管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效。
2013年初,“長航局關于印發《貫徹落實交通運輸部進一步加強長江危化品運輸安全管理工作的方案》的通知(長航安〔2013〕77號)”中關于“加強監控裝備建設”等要求,給危化品船舶消防監管工作指明了方向,即依托科技手段,推進消防監管信息化建設,創新監管模式,逐步建立危化品船舶單位、消防機構實時動態二級監管機制,全面提升單位自身消防管理能力及消防機構監管效率,提高預防和抗御水上火災等突發性事件的應急反應及聯動處置能力。
開展深入而全面的摸底調研工作,是推進危化品船舶消防監管信息化建設的首要任務。南通分局水上消防支隊多次到長江南通通信管理處,積極開展技術咨詢,從技術層面深入論證船舶AIS和CCTV遠程視頻監控系統在船舶消防監管信息化建設方面的作用,即通過AIS系統確定船舶位置,通過3G互聯網平臺和CCTV遠程視頻監控系統信號傳輸,實現對危險品船舶的遠程動態實時監控,并從設備安裝等方面肯定了危化品船舶消防監管信息化建設的可行性。在此基礎上,確立了科學規劃、立足應用、分步實施的建設思路。
信息化建設事關消防工作長遠發展,是推動消防工作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性工程和戰略性舉措。按照公安部關于信息化建設的要求,南通分局堅持硬件建設、培訓、應用和管理并重的原則,在危化品船舶安裝AIS和CCTV遠程視頻監控系統的同時,同步進行水上消防監管信息中心的建設,硬件方面配備了2塊50"液晶顯示屏、2臺高配置電腦,并接入了百兆以上互聯網,軟件方面制定了《信息中心管理制度》、《船舶單位AIS和CCTV視頻監控系統管理制度》及相關臺賬模板。
與此同時,通過召開座談會、舉辦培訓班等形式,進一步強化政策宣傳和應用能力培訓,真正讓船舶單位了解AIS及CCTV遠程視頻監控系統的優點,讓廣大船員和實際應用人員熟悉系統功能和操作方法,以確保系統建成后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
目前,已有18艘船舶AIS和CCTV視頻監控信號接入分局水上消防監控信息中心,后續推廣工作正在有序推進中。
在船舶AIS和CCTV視頻監控系統安裝到位、分局水上消防監管信息中心投入使用后,傳統的工作方式和監管模式自然要發生變化。監控系統試運行以來,在廣大船舶單位、船員、消防監管民警和技術人員的共同協作配合下,運行狀態良好,監管效率和實際應用水平得到明顯提升。
目前通過水上消防監管信息中心登錄船舶AIS和CCTV視頻監控系統,即可實現對列管危化品船舶的實時動態掌握。如確定船舶的具體停泊位置、航行狀態和船員操作等信息;查看船舶裝載的物品、油品情況及裝卸作業過程;對船員的違規操作行為進行截屏,對船舶的消防隱患自查整改情況進行回放等,消防監管效率大大提升。
一是投入資金大,企業承受能力有限。按照最低配置,一艘危化品船舶安裝1臺360°全旋轉防爆球形攝像機、一臺主機、一個本地存儲硬盤以及登陸AIS和視頻監控系統的賬號,就要2萬多元,流量和賬戶使用費還需每年支付。這對船舶運輸企業來說,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在船舶運輸整體低迷的情況下,大多數企業無法承受。
二是無線網絡流量費用高。與地面點對點光線接入的視頻監控網絡相比,無線網絡傳輸費用昂貴,如果要實現全時段監控,需要很高的成本,對于監管部門來說,需要專項資金支持。
三是3G無線網絡傳輸信號不穩,需要技術升級。在實施船舶動態監管過程中,有時傳輸信號突然中斷,有時畫面會忽明忽暗,有時進行后臺操控時,畫面會定格。通過與技術人員的溝通得知,3G無線網絡對環境的要求較高,對于在水上這種特殊的環境,難免會出現數據傳輸錯誤,從而導致系統無法正常運轉的情況,正在研發升級的4G網絡將會較好解決這些問題。
由于資金和技術的限制,危化品船舶消防監管信息化建設還局限在較小的區域內,處在常識探索階段,無法深入推進。建議由相關部門加大資金投入和技術支持,加快水上加油站及危險品運輸船舶AIS及CCTV視頻監控系統建設,在沿江沿海港口建立水上消防監管信息中心(平臺),完善危化品船舶消防隱患整改動態跟蹤系統,真正向信息化要警力,走科技強警可持續發展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