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燁,王德志
(1.成都理工大學 體育學院,四川 成都610059;2.成都理工大學 旅游與城鄉規劃學院,四川 成都610059)
紅色旅游具備旅游業的優良特質,在經濟拉動方面具有顯著效應,面對農村體育發展中主觀能動性不足、客觀支持度不夠等問題,旅游業的發展為其提供了新的契機.目前旅游業在我國發展迅猛,紅色旅游作為歷史文化內涵的重要載體勢必對農村體育的發展起到積極的助推作用,而農村體育又如何反作用于紅色旅游,為其增強核心競爭力,也有待學界研究.
達州市位于四川省東北部,大巴山南麓.地理坐標為北緯30°75′-32°07′,東經106°94′-108°06′.北接陜西省安康市和湖北省十堰市,南與廣安市接壤,東、東南與重慶市萬州區城口縣、開縣及重慶市梁平縣、墊江縣相鄰,西抵巴中市和南充市.是中國中西部四大名城——重慶、成都、武漢、西安交匯輻射的中心地帶.達州市作為四川省的門戶,擁有的獨特地理位置,使其成為1個直轄市和3個省會城市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社會、民俗等輻射、影響、交融的二級城市;達州地區產煤、產氣,資源豐富、人民安定,具有四川省其他市州難以匹及的人文環境;同時,達州作為革命老區,更具有獨特的政治、文化底蘊.
川陜革命根據地是抗戰時期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第二個大區域,達州地區作為川陜革命區重要的根據地之一,具有重要的文化歷史意義.當今世界,紅色旅游是我國與蘇聯等少數社會主義國家獨有的一種旅游形式,主要是對革命根據紀念地、革命紀念物以及自身承載著與革命相關信息的事物進行參觀、游覽、學習.通過紅色旅游,可以使旅游者了解革命歷史、學習革命精神,形成新時代革命理念,更好地投身于社會進步、經濟發展、個人成長及“小康社會”建設中.我國于2004年底正式提出紅色旅游的相關內容,隨著《2004-2010年全國紅色旅游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年全國紅色旅游發展規劃綱要》的頒布實施,通過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三位一體”方式的實踐,逐步加大了對革命文化遺產合理地有效開發和利用,并對紅色旅游景區的基礎建設、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推動打造“川陜蘇區”、“紅色達區”等紅色旅游名片起到積極作用.為了響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我國從中央到地方都加快了對紅色旅游的發展腳步,目前已培育出12個“重點紅色旅游區”、配套完善30條“紅色旅游精品線路”,打造100多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據統計,到2010年,紅色旅游綜合收入達1000億,直接就業人數200萬人,間接就業達到1000萬人;2004-2007年間參加紅色旅游人數比以往增加15%,這個數據在2008-2010年間達到18%.
在達州,擁有萬源保衛戰戰史陳列館、紅軍文化陳列館、張愛萍故居、石橋列寧街、梓桐紅三十軍政治部舊址、王維舟防守二戰紀念碑等紅色旅游資源.這些旅游景點、景區,對促進當地旅游、經濟和社會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農村體育公共服務體系是一項系統工程,它并不單純地屬于一項公共政策或一個體育問題,而是涉及到農村經濟發展、社會體育參與以及弱勢群體公共權益保障的社會問題和制度問題.[1]農村體育是我國體育事業發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受環境和人文因素的制約,我國農村體育的發展過程尤為艱難,近年來隨著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農村體育發展取得了可觀的進步,然而與城鎮體育相比,我國的農村體育發展是不全面、不平衡的.
調查顯示,目前革命老區達州農村體育管理組織機構基本覆蓋市(縣)、鄉(鎮),而村級的體育組織機構基本不存在或者被其他部門監管.在當前背景下,上級下達的農村體育相關政策無法落實,實施過程艱難,達不到預想的效果.農村體育的開展與資金支持實屬相輔關系,達州地區農村體育經費來源主要包括政府撥款、社會集資和企業贊助三種方式,還不能達到自給自足的理想狀態.農村體育的資金來源不足導致經費數量遠遠達不到農村體育發展的需求.更有甚者,農村體育支出沒有加入到經費預算中,導致村委會體育活動經費拮據,在開展相關體育活動時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農村地區交通不發達在某種程度上導致信息閉塞,造成農村社區居民體育意識淡薄,對“體育”的認識和理解不全面,甚至出現不同程度的誤解.機構不全、經費匱乏、意識淡薄已成為目前達州革命老區農村體育落后的根本原因.
紅色革命時期,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武裝革命對當時中國革命形勢以及自身特點進行了透徹的分析,選擇了一些交通不便、轄區交錯、位置偏遠的山區進行革命根據地建設,這些革命老區在革命斗爭過程中傳承了艱苦奮斗、堅定不移的革命理念,這部分精神財富將成為我們巨大的精神寶藏.我國12個重點紅色旅游區大多都分布在革命老區,存在交通不便、位置偏遠等不利條件,但這樣反而使該地區的傳統文化受到外來文化的沖擊較小,革命文化保護較好.
對于革命老區而言,應該充分利用紅色資源,構建體育旅游發展模式,通過體育與旅游的結合,增強當地農民對體育的認知能力和參與意識,逐步融入體育旅游健身行列,或是自發參與喜聞樂見的體育健身;可“以紅色運動會和紅色文化為支撐,以健身體育為載體,借山水之韻做文章,實現體育與文化交融,體育與旅游鏈接”,[2]這也是提高旅游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所在.紅色旅游具有典型代表性和歷史內涵、文化內涵、自然風光等優勢,如何將多背景、多特色、多典型的優勢轉化為具有高度競爭力的旅游目的地,是筆者研究的主要內容.
3.3.6 電子胃鏡檢查 鏡下可見長度平均約10 mm鉤蟲蟲體,活體呈半透明,灰白色、淡紅色或暗紅色,多呈現蛇樣盤曲,以蠕動為主,可見成蟲數條甚至數十條不等,吸附于腸壁黏膜皺襞處,局部充血水腫,可見針尖大小新鮮出血灶呈散在片狀出血,局部少許滲血。
2.1.1 交通條件的影響
旅游行業的發展首要條件為可進入性,也就是對交通有一定要求.革命老區所在位置大多較為偏遠,交通狀況成為瓶頸制約因素.在加快旅游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過程中,努力提高交通的可進入性與舒適性,對開拓當地紅色旅游市場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占有旅游市場后,相關的配套設施在短期內會得到建設,旅游業的潛在功能也就充分得到發揮,從而帶動當地的經濟發展.[3]旅游是身心享受的過程,只有保證基礎設施達到游客需求,才能吸引更多的人紛至沓來.在旅游事業發展的背景下,當地居民會受到外來游客的文化沖擊,相對落后的知識水平以及體育意識均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同時也就會得到不同程度的進步.在這種不同文化相互沖擊碰撞下,可以從一定程度上提高達州革命老區農村社區居民的體育意識、運動參與和健身成效.
2.1.2 組織機構的影響
旅游整合開發作為現代化旅游的一個方向,一些資源發達地區都在整合資源形成區域旅游,充分利用區域內的旅游資源形成更具競爭力的旅游品牌.[4]筆者提出旅游整合主要針對達州革命老區紅色旅游資源如何與當地農村體育資源進行融合與配置,以旅游帶動體育健身行為,以體育增強旅游資源競爭力.在達州革命老區存在著一些受到傳統革命影響而演化的傳統體育項目,將這些體育運動項目與紅色旅游相融合,可以豐富旅游資源,推進農村體育開展.在兩者融合的基礎上,基于體育運動項目的專業性、創新性、趣味性和相關性,獨設項目管理機構,不斷提高管理效率.[5]
2.2.1 借助紅色旅游資源,加快體育設施建設
受達州當地經濟基礎的影響,農村體育基礎設施的不健全嚴重制約了農村體育的發展.在傳統意義上,農村體育資金來源于政府下撥、社會募集和企業贊助,這些經費不能夠滿足當地農村體育發展,更不用說達到農村體育資金自給自足的理想狀態.[6]農村體育需要抓住紅色旅游大力發展的契機,增加與紅色旅游基礎設施的匹配度,在紅色旅游發展的基礎上,對區域內自身基礎設施進行一定程度的改觀,同時也通過改善農村體育的基礎設施來促進達州地區紅色旅游的競爭力.在紅色旅游景區,主要通過完善景區交通、景區內部交通、景區設施、旅游健身設施、餐飲住宿、通訊設施,打造可進入性高、舒適度強的紅色文化內涵景區,使革命老區更加“革命”和“紅色”.
2.2.2 打造紅色體育旅游品牌,提高運動健身文化內涵
在紅色旅游品牌開發建設當中,可充分利用達州革命老區的紅色旅游精品文化點,使之成為“不斷促進達州地區農村體育發展,形成農村體育品牌”的重要基礎.眾所周知,品牌形成的背后都具有其獨特性,達州地區作為川陜革命根據地重要的組成部分,其自身的故事獨特性已成熟,如果根據自身獨有的內涵形成一套屬于當地的體育鍛煉方式,將成為該地區更一步發展的方向.[6]將體育健身與紅色文化內涵相結合,可形成具有明顯區域特性的文化品牌內涵活動.如表一所示,100米橫渡、100米獨輪車、100米搶收南瓜、50米紡線、紅嫂納鞋底、紅嫂攤煎餅等體育活動,在開展的過程當中可將達州革命老區的特色、區域紅色文化、品牌內涵融入體育活動,通過活動開展的不同場地、豐富形式、特色服裝、歷史道具進行體現,活動過程中的體驗性和體驗結束后的深刻記憶,對品牌文化的形成將奠定基礎,以形成品牌文化的雛形.紅色旅游品牌內涵當中不僅具有紅色文化精髓,更具有趣味性、傳承性、獨特性的區域農村體育項目;當地農村體育加入到紅色旅游品牌建設中,在一定程度上必將增強達州革命老區紅色旅游品牌的競爭力.在融合過程中,兩者相互促進相互影響,有利于形成具有區域影響力的文化內涵品牌.

表1 旅游區內農村體育項目
紅色運動會也可以成為革命老區的特色和亮點.紅色運動會的創建,為繼承、發揚紅色體育百折不饒、勇于拼搏的基本精神,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載體.它必將推動全民健身的發展,為建設體育強國提供可借鑒的模式.[7]在紅色旅游方面,紅色運動會的提出與其自身具備的精神特質,在提高紅色旅游體驗性、增強趣味性方面為我們增強核心競爭力打下了堅實基礎.
2.2.3 發揮革命老區區域特色,擴大紅色體育旅游市場
與傳統旅游相比,紅色旅游以其獨特的文化底蘊和自然資源吸引了許多游客,其市場份額備受關注,但紅色旅游自身也存在不足.因此,開發革命老區達州的紅色旅游,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長期、穩定、健康的紅色旅游市場.農村體育與紅色旅游如何進行整合才能形成具有區域特性的農村體育紅色旅游,決定著農村體育和紅色旅游能否突破現狀.在有著國家政策支持但在實際實施中存在一定差距的大背景下異軍突起,打開川內外、國內外的體育旅游市場,成為達州地區經濟和文化的增長點,才是當地民眾的理想愿景.如圖二所示,用農村體育項目中獨有的特點去彌補紅色旅游中的不足,紅色旅游為農村體育提供相應資源;紅色旅游中的創新難度可以通過增加當地獨有的體育項目而降低;體育活動的趣味性和合作性可以增加旅游者之間的良性互動,從根本意義上解決旅游中創新難、體驗差等不足.

圖1 資源整合示意圖
通過農村體育與紅色旅游的共同發展,達州革命老區在解決紅色旅游自身存在的問題之后,將擁有該地區紅色旅游的獨有特點——不僅具有紅色教育意義又不缺失體驗樂趣.這樣的旅游區在設立青少年素質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中意義重大,也符合企事業單位建立獎勵旅游、會議旅游、商務旅游的標準,有利于更好地與傳統旅游強勢競爭.紅色旅游在得到長足發展的同時,也將反哺農村體育——在主觀方面體現為經費支持充足,農村體育管理機構設置明確,更重要的是通過與外界旅游者的交流,當地居民可以接受不同的文化和思想,拓寬視野,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對“體育”與“健身”本質變化的認知.可見,紅色旅游與村體育的融合發展可以從根本上解決達州革命老區農村體育發展中長期存在的“老三難”問題,同時,革命老區的農村體育發展也為提高當地紅色旅游核心競爭力增添砝碼.
2.2.4 利用紅色體育旅游資源,開展情系老區健身活動
可以利用國家對革命老區的各項扶持政策建設健身長廊,增加體育活動場所和健身休閑載體;可以學習浙江省臨海市體育局的做法,積極開展“情系革命老區體育構建和諧”系列活動,將對革命老區的感情轉化為對關愛老區人民健康的體育健身活動開展的支持,從而促進和諧社會的構建.[8]以感情為紐帶搭建當地居民之間的情感平臺,將紅色旅游資源作為平臺建設的基礎,將居民歷史情感在體育建身活動當中得到釋放,并將人文關懷通過體育健身活動進行展示,不僅對紅色旅游文化的宣傳有著良好的價值導向,又對居民健身活動質量的提高、情感平臺的建立有著積極的改善作用.
農村體育的發展離不開本土特色,離不開區域文化,更離不開差異性體育項目的挖掘.[1]利用紅色旅游資源,發展革命老區體育旅游事業,將紅色旅游與農村體育有效結合,既能促進革命老區政治、經濟、社會發展,也能提高農民健身意識,增進農民個體健康.在國家重視民眾健康指數、幸福指數的當下,紅色旅游與農村體育的結合,更加契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共筑‘中國夢’,建設新農村”的思想.相信二者的結合,有利于探尋達州革命老區紅色旅游與農村體育相輔相成、互動發展的思路,促進紅色旅游與農村體育的良性發展、和諧發展和共同發展.
[1]文 燁,唐 炎.我國農村體育公共服務的發展路徑及模型構建[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12(3):230-235.
[2]高 瑩.專家解讀紅運會 郭秀章:推動革命老區發展[EB/OL].[2014-01-01].http://life.Dayoo.com/travel/201007/27/31645-02982405.Htm.
[3]新 向,王偉紅,梁留科.紅色旅游開發的理論和實踐研究[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4):126-130.
[4]徐仁立.中國紅色旅游研究[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10:274.
[5]劉海洋.論社區參與視域下紅色旅游產品之創新[J].學術交流,2012(2):84-87.
[6]段健芝,彭健民.新時期我國群眾體育的發展對策[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1(4):28-29.
[7]文 燁,李品林,鄭峰華.紅色體育特點分析[J].體育文化導刊,2012(6):28-31.
[8]冉學東,文 燁.西部老少邊窮地區農民體育健身的思考[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1(6):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