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學彬

公安縣地處荊江分洪區,河湖交織成網,有“洪水走廊”“百湖之縣”之稱,是名副其實的水利大縣。受特定的區位、地貌和氣候影響,該縣長期承受著外洪、內澇及干旱等自然災害的嚴重威脅。“十二五”期間,公安縣水利局堅持把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民生水利問題作為工作重點,持之以恒開展水利建設,改善了農業生產、農民生活、農村生態條件,有力地推動了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先后被評為全國水利血防先進單位,全省、全市農田水利建設先進單位、防汛抗旱先進單位。
科學規劃,譜寫水利建設大藍圖
科學規劃是水利建設的指南。公安縣水利局高度重視水利規劃工作,力求用科學的規劃、頂層的設計,支撐水利的現代化和可持續發展。為減少水利建設的盲目性,避免重復投資,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做到規劃一張圖,建設一盤棋,“十二五”伊始,局黨委就以科學發展觀和可持續發展治水思路為指導,以支撐和保障全縣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水利建設需要為基礎,以民生水利為重點,結合全縣水利基礎設施薄弱、排灌體系缺乏統一規劃、抗旱保灌能力較低等突出問題,組織編制了《公安縣“十二五”農村水利建設工作發展規劃》,確定了“布局科學、功能完善、工程配套、管理精細、排灌自如、配置合理、節水高效、水旱無憂、人水和諧”的水利強縣建設目標。圍繞這一目標,縣水利局按照“突出重點、統籌兼顧、分步實施”的原則,研究提出每年的建設任務和要求,力爭通過5-10年的努力,基本建成功能完善的防汛抗旱減災體系、水資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體系、水資源保護和水生態健康保障體系以及適應科學發展的水利管理體系,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到0.55以上,排澇標準達到或超過10年一遇,從根本上扭轉水利建設明顯滯后的局面。
整合資源,水利建設資金大投入
投資投勞是水利建設的關鍵。農村稅費改革后,缺少投工投勞已經成為水利建設的突出瓶頸和主要制約因素。縣水利局按照“財政增一塊、部門整一塊、群眾籌一塊、社會捐一塊、資產轉一塊”的思路,探索出了項目水利、政策水利、公益水利、民眾水利、民營水利、經營水利等“多個輪子一起轉”的水利建設投融資機制。一是爭取國家項目投資。2011年,中央和省委相繼出臺一號文件,全面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縣水利局奮力搶抓國家重點投資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的重大戰略機遇,認真研究投資政策和資金投向,緊密結合公安縣情,合理申報項目,全面加強申報項目的跟蹤管理,深度做好項目前期工作,積極爭取項目投資,建立了申報一批、可研一批、建設一批、儲備一批的國家重點項目投資格局,共申報荊南四河堤防加固、大中型泵站改造、中小河流治理、中型水閘除險加固、水利血防、小農水重點縣建設、三峽后續規劃、湖泊綜合治理、農村飲水安全等9類38個重點建設項目,規劃投資40多億元,超過“十一五”規劃投資近30億元。已完成批復投資14.9億元,平均每年3.7億元,為全縣水利建設注入了強大的活力。二是爭取地方財政投入。縣水利局積極爭取當地黨委、政府的重視和支持,加大地方財政對水利建設的投入。縣財政在資金十分緊張的情況下,每年籌資近3000萬元用于中央、省水利項目配套和縣級補助性水利工程建設,每年列支50萬元獎勵水利建設先進鄉鎮,充分調動各級各部門開展水利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水利建設呈現出“比學趕超、爭先進位”的良好局面。三是發動群眾參與。縣水利局把“一事一議”作為大興水利的法寶,在充分尊重群眾意愿的基礎上,探索出“土方任務到田、民主程序到戶、施工合同到村、結算票據到組”的辦法,每年籌集2500多萬元開展水利建設,掀起了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熱潮。四是吸納社會資金。在統一規劃的前提下,縣水利局按照“誰投資、誰建設、誰所有、誰管理、誰受益”的原則,采取出讓冠名權、出讓養殖權、放活受益權、拍賣造林權等形式每年吸納社會資金1000萬元發展水利建設,有效緩解了水利資金投入不足的矛盾。
強化管理,營造水利建設大聲勢
建設管理是水利建設的重點。公安縣水利局始終堅持把工程質量放在首位,不斷提高工程建設管理水平,做到了水利工程建設質優量足,確保了“工程安全、資金安全、人員安全”。近4年間,先后實施了以堤防加固、泵站改造、渠系配套、河道治理、水庫除險加固、農村飲水安全為重點的“六大”工程建設,共加固堤防119.9公里,疏挖大中型渠道807.7公里,改造大中型泵站10處,治理中小河流3條,翻建外江涵閘18座,實施灌區水利血防3處,除險加固中小型水庫3座,惠及農村飲水不安全人口22.69萬人。一是嚴格執行“五制”。嚴格執行項目法人制、招標投標制、工程監理制、合同管理制和廉政責任制,全方位加強工程建設管理。在資金管理上,實行專戶儲存和報賬制,加大監察和審計力度,堅決防止和杜絕滯留、挪用現象發生。在工程建設上,嚴把企業資質關、建筑材料關、施工質量關、竣工驗收關,確保所有在建工程質量好、長受益。在工程監督上,各工程現場實行掛牌作業,公示責任人、工程建設內容、效益指標、工期等,接受社會各界和群眾監督,把每一處工程都建成“陽光工程”、“滿意工程”、“精品工程”。二是加強檢查督辦。成立了水利建設督辦專班,定期和不定期對水利建設進行檢查、指導和督辦,協調施工環境,督開工、督進度、督質量,并對發現的問題責令限期整改到位。同時,每年召開一次冬春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現場會,交流水利建設的先進經驗和做法。通過檢查督辦,保障了水利工程按期竣工受益和效益滿足設計要求。三是嚴格目標考評。嚴格實行水利建設目標責任制,強化目標考核,側重考評鄉鎮對水利建設公共財政的投入、群眾對工程建設的滿意程度以及水利工程效益發揮情況等,并將考評結果與鄉鎮年度績效考核直接掛鉤,推動全縣水利建設深入開展。
創新機制,實現工程效益大提升
長久效益是水利建設的目的。公安縣水利局堅決摒棄重建輕管的思想,積極探索水利工程后期管護機制,對已建工程實行專業化、規范化、制度化管理,工程效益得到了極大提升。一是提高人員素質。堅持以人為本,投入1200多萬元進行水管體制改革,一次性安置460人,做到了人員編制到位、“兩費”資金到位、管養分離到位,降低了運行成本。每年舉辦二期水利工程運行管理培訓班,提高工程管護隊伍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加強日常管護。制定《公安縣水利建設項目招投標工作管理暫行辦法》、《公安縣水利工程質量監督管理辦法》、《公安縣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實施方案》和《公安縣水利工程管理規定》等一系列規章制度,大力實施大中型泵站工程設施現代化、管理手段信息化、人員結構合理化、工程環境園林化的“四化”建設,不斷完善堤防“以錢養事”管護辦法,嚴格執行農村飲水安全運行管理規程制度,全面推行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東港院泵站獲得全省漢江杯建設金獎,閘口泵被評為全省三星級泵站,堤容堤貌煥然一新,水廠運行良好、群眾滿意,做到建設一項工程,打造一個亮點;開發一個項目,樹立一個品牌。三是嚴格水政執法。加大水法律法規宣傳力度,講究宣傳的方式方法,注重宣傳的效果,增強全民水法制觀念,營造全社會自覺遵守、自覺執行、自覺維護水法律法規的良好氛圍。進一步完善水利工程劃界確權,做到資料完備、界址分明、責全主體明確,切實達到工程使用權和管理權的高度統一。加強水利工程岸線管理,嚴厲打擊損毀水利工程的行為,確保水利工程的完整和正常效益的發揮。
(作者系公安縣水利局黨委書記、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