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才+衛學平
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大冶市靈鄉鎮圍繞“六個為民”的工作目標,扎實做好“五個強化”,黨員干部懷著滿腔的熱忱和對事業的信念,走村入戶、訪貧問苦,一絲不茍履行著黨委、政府交付的光榮使命。
由被動應付變主動落實
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靈鄉鎮制訂了一系列規章制度規范黨員干部和部門單位的行為,開展“干部論壇”、“群眾夜談” 為主題的一系列學習培訓活動,讓廣大黨員干部做工作由被動應付變為主動落實。
活動一開始,鎮黨委便針對黨員干部“四風”、部門單位“三難” 問題,制訂了以“六個為民” 為主題的實施方案。鎮黨委先后制訂了《上下班考勤》、《嚴明財務紀律》、《關于招待標準規定》、《關于嚴格用車規定》系列制度。通過狠抓工作紀律,上下班遲到早退和人在崗心不在位現象明顯好轉;通過嚴明財務紀律,控制招待標準,該鎮第一季度“三公”經費支出比上年同期減少了222.97萬元,同比下降39.78%。
“焦裕祿式”干部不斷涌現
在“學習教育”環節,大冶市委召開“學習焦裕祿、爭當好干部”動員大會,全市上下迅速掀起了爭當“焦裕祿式好干部”的學習高潮。靈鄉鎮緊緊圍繞大冶市委指示精神和《實施方案》要求,積極開展專家導學、集中學習和個人自學。
筆者在靈鄉鎮采訪路過政府大樓一間辦公室時,偶遇該鎮一名干部一邊掛著點滴,一邊與蹲點村干部商談工作。
這名干部叫柯賢發,今年54歲,是靈鄉鎮的副主任科員,主要負責協調鎮里“三萬”工作??沦t發剛從張河村調解鄰里糾紛回來,便被等候多時的鎮衛生院護士“逮住”,這才被強行掛上了點滴。護士說:“5天了,每天不是在這個村就是在那個村,掛個點滴天天都要人來‘逮?!?/p>
見到來訪,柯賢發站起來,婉言謝絕了采訪和拍照請求??沦t發說,靈鄉鎮在辦公室打點滴的干部不止他一個人。
干部與群眾接觸“零距離”
“我們做農村工作,能做到與群眾‘見上面、說上話、認準門、真上心,就能體現我們基層干部做好群眾工作的真實水平。”靈鄉鎮黨委副書記、鎮長柯友海說。
靈鄉鎮通過摸索,創新農村群眾工作的“12字群眾工作法”,實現了干部與群眾接觸“零距離”。
在干部開展下鄉調研過程中,鎮干部按正常作息時間下鄉后,往往群眾去田地干農活或外出打工,很難碰上面。針對這一問題,該鎮要求干部及時調整作息時間,實行周一至周六“非常6+2作息模式”,每天利用早上6―8點、中午12―2點、晚上6―8點的2個小時時間,深入村組走訪農戶,讓干群之間實現“作息同步” ,大大增加了和群眾接觸見面的機會。
在較好地解決干群之間“見上面、說上話” 后,該鎮還把重點放在解決干部“認不準門、上不了心” 問題上。選派了22名素質強、作風實的鎮干部到全鎮所有村(社區)擔任第一書記,全面抓好基層黨組織建設。
從群眾最期盼的事抓起
靈鄉鎮開展進村入戶的調研活動,通過采用“座談會、個別訪談、專題調研、走訪慰問、問卷調查、開設意見箱”等多種方式,與群眾面對面交流,傾聽群眾心聲,了解群眾所思所盼所想。
“村里這條泥巴路,馬上要變成水泥路了。”靈鄉鎮風橋村支部副書記柯希銀說,“以前這條路都沒有人牽頭修,自從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市里、鎮里領導干部下來參加夜談會,群眾把這條路問題提出來后,現在有人牽頭修路了,修路也得到了落實?!?/p>
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黨員干部上門傾聽群眾心聲,群眾們訴說煩惱。群眾有反映,該鎮有回應,對群眾反映的問題都進行一一解決。
毛鋪、張河兩村群眾反映毛鋪水庫北干渠於塞問較為集中,為了及時解決這一問題,黨委鎮副書記羅宏松帶領鎮村干部,在早春冰涼的水中,堅持一個星期,共清於渠道3200米。群眾紛紛稱贊,“焦裕祿式”的好干部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