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衛
芭蕉侗族鄉地處中國硒都——恩施市西南,距恩施州城10公里,全鄉有侗族、土家族、苗族等少數民族群眾6.7萬人,占總人口的62.5%,其中侗族2.3萬人,是全省12個少數民族鄉鎮之一。
近年來,芭蕉侗族鄉黨委以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為主旋律,以打造綠色侗鄉、人文侗鄉、幸福侗鄉為目標,抓黨建,促發展,帶領廣大黨員干部干事創業,為全鄉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提供了有力保證。
強化黨建責任 ?凝聚工作合力
切實履行管黨責任。鄉黨委書記作為黨建工作“第一責任人”,始終把黨建工作放在心上,拿在手上,沉下身去解決黨建工作中出現的問題。
堅持齊抓共管格局。建立黨委書記親自抓、組織委員具體抓、班子成員分頭抓、鄉直部門包村抓、基層組織主體抓的工作格局。鄉黨委書記管全面,謀全局;組織委員負責協調、指導督辦工作;駐點班子成員對口聯系單位;鄉直部門包村參與、協助管理;基層組織落實具體工作。
建立長效管理機制。嚴格執行例會制,鄉黨委每月研究一次基層黨建工作,與產業發展、綜治維穩等工作同步安排、同步推進。
培養農村領頭雁 ?帶活黨員干部隊伍
選優配強村“一把手”。2014年,全鄉17個村全面實現村書記、主任“一肩挑”。一批年富力強、農村工作經驗豐富、能干事、敢做事的致富帶頭人成為各村的“領頭雁”。戽口村支書肖孚云發展有思路,工作有激情,人稱“板眼支書”;209國道沿線村支書雷厲風行,辦事果敢公正,轄區內項目推進有序,工作風生水起。
委派用好村“第一書記”。從機關、鄉直單位中選派18名優秀黨員干部到村(社區)擔任“第一書記”,承擔維護村“兩委”班子團結、幫助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參與村內重要活動發展,協助研究解決突出困難問題等職責。
培育黨員示范戶。在鄉內選定部分有致富能力、敢創業比拼、能奉獻服務的黨員示范戶,鄉黨委與其結成對子,積極關注扶持示范戶的發展。“蝶變村姑”馬蘇娥長期擔當楓香坡景區管理負責人和景區義務導游,被湖北大學特聘為民族民俗文化客座講師。示范戶在各行各業中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應。
夯實基礎性工程 ?實現群眾滿意
扎實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以明顯轉變作風和解決群眾突出困難為著力點,建立長效機制和制度,嚴格管理黨組織和黨員干部。
推行規范化建設。出臺《鄉項目管理制度》、《村集體三資管理制度》等制度,明確規定重大決策出臺、人事分工調整、重大資金支出、重大信訪解決、重大項目實施等5個方面的工作,必須集體研究決定。近兩年,累計投入800余萬元新建村級黨員群眾服務中心8個,村級衛生室7個,村文化活動廣場8個,創州級百村黨建示范點4個。
創新“三位一體”基層治理工作模式。積極推行以村醫村教進村“兩委”班子、律師進村、農民“辦事不出村”為主要內容的“三位一體”的基層治理工作新模式,轉變服務方式,提升服務水平,得到群眾好評。
在實踐中強能力 促進跨越式發展
鄉黨委強調鄉黨委班子成員必須強化“三種能力”(團結協作的能力、執行力、創造力),村支部書記和站所負責人必須具備“三個條件”(人品好、能做事、待得人)。
通過廣大黨員干部的一致努力,全鄉經濟社會呈現跨越發展態勢。一是茶葉產業健康發展。強化無污染精細化管理,加大茶葉質量安全監管力度,做大做強“恩施玉露”品牌。目前,全鄉茶葉面積達到10萬畝,被授予“中國名茶之鄉”。2013年,全鄉關閉小廠家15個。二是鄉村休閑旅游努力推進。被評為“全省新農村建設示范鄉鎮”,戽口村被評為“全國最美宜居村莊示范”,楓香坡被評為國家“3A”景區。三是著力恢復損壞的水系、道路,高速公路建設順利推進。四是集中力量打造全州一流生態特色鄉集鎮,一批優美的村級集鎮正在建設之中。五是水利、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突飛猛進。近兩年,投資2200萬元實施通暢工程25公里,投資2500多萬元實施河流治理及飲水工程,投資3000多萬元用于鄉、村集鎮建設。
(作者系恩施市芭蕉侗族鄉黨委書記、人大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