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垚

作為成都市的中軸線,寬86米,全長13.5公里,雙向12車道的天府大道像一條臍帶,從成都中心城區的南部垂直延伸,連接著一個孕育中的新區。
2014年10月2日,國務院正式批復,同意設立四川天府新區。這是全國第11個國家級新區。
在成都人看來,最值得期待的,是“白紙畫圖,平地立城”的天府新區成都片區核心區。在這塊占地面積達到564平方公里(成都市區建成區面積528.9平方公里)的待開發土地上,將再造一個新成都。
用市場換投資
核心區的行政中樞、天府新區成都管委會辦公大樓就坐落在天府大道路邊。這里絲毫感受不到休閑的節奏,管委會工作人員連走路速度都快許多。目前,這個國家級新區成都片區的全部在編工作人員,不到160人。高度精簡的機構建制下,有些部門要對應超過20個職能局的職責。
除了大部制導致的工作職責倍增之外,管委會的每個部門還都忙著招商。這是管委會目前最為重要的工作之一。為了迅速擴大招商效果,天府新區多管齊下,每個部門根據自己的業務領域,同時開展招商引資工作。例如,財政金融局引入金融企業,科宣局引入科技創新企業,社會事業局則和醫院學校對接。
“產業是一個城市的核心,沒有產業作基礎,其他都是空談。”天府新區成都管委會投資服務局局長劉宇彤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劉宇彤擁有豐富的招商工作經驗。在2013年6月來到天府新區管委會招商投資局之前,他曾經在成都市高新區工作了十年,其中有四年從事招商引資。
在一塊尚未開發的土地上招商,和此前在高新區的工作完全不同。
“和其他地區的招商引資不同,成熟區域的招商引資是產業鏈招商,所做的工作是完善產業生態環境,找出哪個地方要強化補足。這里不一樣,我們現在的工作是要先找個‘頭出來,有個‘頭才好說后面的事情。”劉宇彤說。
對于“頭”的問題,成都的辦法是用市場換投資。
“其他地方沒有成都這么大的基礎設施的開發量,因此成都對于基建企業來說是巨大的市場。基礎設施建設主力軍是央企,包括中鐵、中交、中建、中電建、中冶等等,這些央企要來承建項目,那就要把設計中心或研發中心放過來,雙方互惠互利。”劉宇彤說。
在國務院批復之前,天府新區的招商引資工作已經頗有成效。僅是創新科技城,2014年累計已有逾百億元項目落戶。而隨著國家級新區的批復公開,天府新區的投資更趨火熱。“新區批復后來訪明顯增加了,之前一周接待十個左右來訪,現在要接待二三十個。”劉宇彤說。
南側是發展的主方向
天府大道如同一個時空隧道,將成都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盡收眼前。
從成都火車南站北望,1.5公里之外,就是成都市二環高架。在老成都人眼中,二環內就是那個火熱、麻辣的成都市區。
從南站南下4.5公里,就到了天府大道和成都繞城高速交界處,成都市政府所在地。再從成都市政府出發,沿著中軸線南馳,大約14公里后,天府大道到了盡頭。這里丘陵綿延,叢林茂盛,將是未來新成都的所在地。
“成都市區地形平坦,而成都片區核心區地形以丘陵山地為主。我們以前習慣了平地建設,現在要依山就勢,建設出一個反映地形特點的新區來,對規劃是一個挑戰。”天府新區成都管委會規建局副局長古利軍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從規劃設計到工程建設如何體現地形特色?比如道路的建設,既要考慮地形的交叉起伏,又要考慮道路的功能和使用。”古利軍說。
成都市坐落于中國西南地區最大的平原——成都平原東部。成都城西北側,是成都平原都江堰灌溉渠。“那里灌溉上千年,是發展農業的良田沃土,因此,成都的發展不能向西北,只能向東向南方向發展。”古利軍說。
成都市早已實施完成的五路一橋工程(即三環路、人民南路南延線、成洛路、成龍路、老成渝路)和火車南站立交橋工程,便是引導城市向東向南發展。
成都主城區的東側,是成都市十個市轄區之一的龍泉驛區,也是成都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所在地。龍泉驛區也是成都近年來后發的主要區域之一。
根據成都市產業布局規劃,作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成都經開區被打造成為專業發展汽車整車、配套零部件的“成都汽車工業園”。2011年11月,四川省政府批準并原則同意《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區總體規劃(2010-2030)》,龍泉驛區成為天府新區“一城六區”總體規劃的一部分,即龍泉高端制造產業功能區。
這意味著,成都南側成為天府新區未來新城區發展的主方向。
生態環境是最大的自然稟賦
相比新舊并列的成都主城區、高樓林立的高新區,天府新區成都片區核心區將呈現另一幅面貌。
作為最為重要的先行基礎設施之一,天府大道還在一路向南延伸。從施工中斷處,再經過大約十分鐘車程,就到了未來核心區的重心之一——創新科技城的所在地。
規劃面積為15平方公里的創新科技城,包含4平方公里的興隆湖和鹿溪河生態區。其中位于科技城核心區域的興隆湖面積為5100畝,大約相當于476個標準足球場大小,人工打造,投資達92億元, 是成都市迄今最大的人工生態湖泊。作為天府新區規劃建設“生態先行”理念的具體實施項目,興隆湖生態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目前已進入實驗性蓄水階段。眼下,興隆湖邊掘進機轟鳴,工程車穿梭,興隆湖中已是湖面初現,波光粼粼。明年6月,這里將湖風清新、鷗鳥戲水、浮游動物樂翔淺底,蛙鳴一片,夕陽入晚。
興隆湖生態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的建成將極大提升天府新區生態環境質量,對天府新區生態建設起到重要支撐作用。但興隆湖生態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不僅僅是一個湖區工程,除了生態功能之外,興隆湖最重要的功能在于它的產業聚集效應,因為根據規劃,天府新區創新科技城將環湖布局九個特色產業功能區,而且一大批重大項目和中小企業正踴躍進駐。圍繞興隆湖,天府新區成都片區在此布局互聯網大數據、創意設計、科技研發、智能制造等產業,重點支持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研發、重大技術成果產業化,形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研發產業聚集地。endprint
創新科技城正是依山傍水,環湖而建。這里不僅將成為成都未來發展的“大腦”,也將成為未來新城區綠色肌體的一個代表作。
“天府新區非常注重產業跟自然融合發展,以往都是先規劃園區,天府新區成都片區核心區實行了‘反規劃,就是先把綠地、濕地規劃出來,再規劃產業功能區。”天府新區成都管委會經濟發展局產業推進處副處長鐘鵬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成都片區核心區的規劃,用我們專業的話叫設計結合自然,也就是依山就勢。” 古利軍說。
在成都片區核心區的建設重點“一城一區一帶”中,創新科技城的綠化規劃面積達到29%,秦皇寺中央商務區綠化規劃面積為24%,錦江生態帶為25%。
“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就要注重產業跟環境的融合,注重生態發展。”鐘鵬說。
“很多地方的城市開發,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盡可能把土地用來做商業地產,因為只要修成住宅,很快就能收回成本。但是,天府新區成都片區核心區沒有這么做。”劉宇彤說。
這并不意味著成都人完全無視利益,相反,他們認為這樣做會得到更為長遠的利益。“比如規劃建設興隆湖,就是為了打造環境,筑巢引鳳。在興隆湖最好的地段修建科技創新中心,這么良好的生態投資環境,一定能吸引高端產業前來。”劉宇彤說。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天府新區成都片區最大的自然稟賦,必須規劃好、保護好、建設好。”古利軍說。
產城融合是主要內容
從規劃之初,產城融合便是天府新區成都片區核心區主要的命題作文。
除了對公園綠地建設的分外重視,成都片區核心區中“一城一帶一區”的規劃又都兼具產業用地、商業用地、居住用地、公建及配套用地和公園綠地。
這一規劃設想體現在成都片區核心區的多個規劃單元中。在分區規劃里,成都片區核心區采用了“產城一體單元”。“根據不同的產業,有針對性地劃分了不同的單元。按照每平方公里一萬人的人口密度,每個單元用地規模20~30平方公里,其中包含產業、居住、商業、公建、綠地等功能,形成職住平衡、配套完善、布局融合的產城單元。”古利軍說。
而在整體上,天府新區還力圖將成都市的產業資源整合、經濟轉型升級、城市環境建設納入通盤規劃。
在天府新區一帶兩翼、一城六區的規劃中,從人民南路至天府大道,沿天府中軸向南延續的高端服務功能聚集帶位居整體規劃的中路,成眉高技術和戰略新興產業聚集帶、龍泉經開區的高端制造產業功能帶在兩側遙相呼應。
處在地理中心、擁有空間距離優勢的高端服務區不僅為兩翼的產業區形成服務支撐,由于這一區域自然環境最佳,未來將吸納最具附加值的高端產業進入,因此,也將為兩翼的制造功能區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撐。
“再造成都有兩層含義,一是再造一個城市核心區,二是再造一個產業成都。天府新區成都片區核心區的招商引資和其他地方不一樣,從一開始就是產城融合,招商引資的方向一是城市建設,二是產業發展。”劉宇彤說。
因此,成都片區核心區除了強調引進以商業模式創新和重大技術變革為驅動的新經濟業態之外,還需要同步引進核心區城鎮化過程中急需配套的相關產業,例如一些高端服務業。
值得注意的是,約占成都片區核心區總面積70%的綠化隔離帶地區,還有九個特色鎮。它們將承載一些城區之外的功能,其中多數以觀光農業、休閑農業為主。還有個別鎮將養老康復產業作為發展方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