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奔流+賀勇+吳健豪



臉黑,皺紋深,頭發亂蓬蓬的;背微駝,可能感到自己的手有點臟,想握手但遲遲沒好意思將手伸過來……這就是石曙光留給記者的第一印象。2014年4月28日,記者來到長沙縣青山鋪曙光葡萄園基地,石曙光早早就迎候在基地路口。這個70后的漢子乍一看讓人有見到“糟老頭子”的感覺。
然而,就是這么一個看上去像“糟老頭子”的漢子帶給了長沙葡萄種植近乎“瘋狂”的創新與“不可思議”的驚喜:他的兩項刺葡萄種植技術的自主發明專利和一項刺葡干紅酒釀造工藝的發明專利,得到國內外權威專家的高度評價。他以率先成功規模種植葡萄,為長沙開啟了“葡萄盛世”……
外來戶成了長沙葡萄成功規模種植第一人
石曙光告訴記者,在長沙種植葡萄他不是第一個,也不是規模種植第一個,但他是長沙葡萄規模種植第一人。而且,值得指出的是,他是益陽人。2002年他從家鄉益陽南縣來長沙縣規模種植葡萄,由于一舉成功,這一種就是十余年。
石曙光介紹,曾經長沙市扶貧,免費向農戶發葡萄苗,發了很多,家家戶戶都有,可惜沒有一戶成功。市農業局也曾在岳麓、天心、雨花等區做葡萄規模種植試點,也不怎么成功。因此,當他2002年來青山鋪包地種葡萄,連縣里的領導、縣鄉農技站專家都為他捏一把汗。至于附近的老鄉則是干脆等著看這個外來愣小伙的笑話。
2002年栽苗,2003年掛果,石曙光的成功讓所有的人都驚呆了:這是為什么呀?石曙光向大家解釋,以前之所以不成功,是由于品種不適宜,同時又沒有配套技術。他試種前已經做過考察,這一帶地區土質為花崗巖風化物沙土,土壤松疏,土層深厚,礦物質含量高,十分適合“大粒良種葡萄”的規模種植……大家邊聽邊感慨:沒想到這個外來“愣小伙”就葡萄種植知道的這么多!沒想到小伙子看似“瘋狂”的舉動背后原來早有“科學”做靠山!
石曙光說自己與葡萄結緣,得感謝一個人,那就是他的父親石廣益。1972年石廣益將家由湘陰搬到南縣。南縣有個國營農場千山紅農場,那里有個國營的千山紅葡萄酒廠,引進了白香蕉的葡萄新品種,釀出來的酒很香,很受歡迎,叫蟠桃宴紅葡萄酒。有個親戚在那里,送給石廣益一瓶。石廣益覺得很好奇,去參觀,要了幾顆苗子來栽。1986年的時候,石家已經在現在南縣南洲鎮種植了0.4畝的葡萄,賣了4000塊錢,當時已經是天文數字了。相當于現在的100萬不止。13-14塊/100斤,抵3萬斤谷。當時的葡萄園是圍湖造田出來的,湖田地勢低,面積限制了,最大的時候也就0.6畝地,沒有辦法擴張。1990年,石曙光益陽中專的經濟作物專業畢業后,被分配到南縣林業局河口鄉農技站工作。期間培育了1-2萬顆葡萄苗,一年他就幫單位創造了20萬的收益。這無疑更加堅定他自己種葡萄的信心。1998年他嘗試準備下海,當時沒有完全脫離工作崗位,老婆開了家肥料、種子的門店,自己在外面給別人做技術指導,輔助了幾家公司賺了大錢,有掙了幾十萬的、幾萬的。2000-2001年,縣里出臺了干部分流的政策,只發基本工資,可以不來上班。石曙光下定決心,自己種植葡萄,這回干脆連工資都不要,算是徹底地下海了。
為什么選擇來到長沙呢?石曙光解釋,當時他考察市場時注意到,長沙的葡萄賣到4.5元/斤,批發2塊錢,成本0.7元,而南縣的葡萄2.5元/斤,批發1-1.5元/斤,成本0.6元。
土專家讓長沙迎來“葡萄盛世”
當地政府見石曙光葡萄規模種植成功很興奮,當即著手推廣。而頭頂“長沙葡萄規模種植成功第一人”的光環,中專學歷的石曙光還是成為備受長沙當地政府、百姓敬重的土專家。
石曙光當年開始種植葡萄也才20畝,第二年擴增到30畝,緊接著在2006年已經擴增到600多畝。與之相應的是到他的基地參觀學習的人也愈來愈多。記者注意到,石曙光有自己的基地即青山鋪曙光葡萄園,也有自己的公司即湖南曙光山城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湖南曙光山城酒業有限公司,但他似乎要將大半以上精力投入到合作社的成員技術指導上:他負責的青山葡萄專業合作社屬于他自己的基地僅670畝,而下面社員共有基地多達2300畝;至于他牽頭的長沙市葡萄科技專業合作社則要為全長沙市2萬多畝葡萄園提供技術管理服務;而且,他還是黃花葡萄合作社、寧鄉關山葡萄合作社的技術顧問……
記者問:南方規模種葡萄真的能賺錢嗎?
石曙光回答十分肯定:不賺錢誰會種?2003年到2008年可以說是很賺錢。2013年農戶種葡萄收益1至2萬元每畝,有的大戶種植20畝,年收入10萬元到30萬元。他感慨,農民出去打工年賺2萬元都很難,因為不可能天天有事做。現在在家里,免了路費,一年比在外打工10年賺得還多。
記者追問:那你為什么不是專注于自己的規模種植,而是熱衷于科技普及、推廣?
石曙光長時間沉默,最后嘆聲:“總得有人做這事”。
記者感喟:難怪有人稱你“瘋狂的葡萄人” !
石曙光一聽,笑道:“我還有更瘋狂的葡萄規劃。”他說,他要在青山之上,建一個葡萄產業之城。
他開始娓娓道來:基地位于長沙縣城以北26公里,臨近107國道、京珠高速,交通便利;產業園區內已建循環觀光車道,有連片基地約500畝,南北長約1800米,東西寬約220米;園區正中間有一條南北走向的青洪河,河水清澈、四季不斷,河水無工業污染;園區東側有獅子山、黃鵠山、天華山等,是一個發展生態旅游、產加銷一體化的好地方。況且,獅子山72畝已被規劃為公司新酒廠的建設用地,并預留200畝建設用地。
他愈說愈激動:公司有良好的葡萄生產技術,有近10年的規模種植管理指導葡萄生產的歷史;選育了適宜長沙氣候的優質加工葡萄品種,產品質量好,獲得國家農產品綠色認證;公司擁有三項發明專利,有多位國家級釀酒師是公司的技術顧問;公司開發了抗病的實用葡萄品種——刺葡萄種群系列品種,不需防蟲,少打農藥,葡萄類食品安全系數高。而且,產品中自然花青素含量很高,抗氧化強,美容效果特殊;產品中自然白藜蘆醇含量高。
石曙光強調:以生態葡萄莊園為基礎,以葡萄酒、葡萄飲料產銷為主體,以葡萄副產品休閑為特色,將一二三產業聯合經營,打造農商企業集團。即產——葡萄(含果木、蔬菜、荷花)種植精致化;加——葡萄加工(釀酒、葡萄汁飲料)精細化;游——休閑旅游產業(葡萄皮蒸浴、葡萄籽油按摩、葡萄酒淋浴)高效化……
講著講著,石曙光開始沉醉于他的“造城”暢想。他風霜滿布的臉不改微笑——有些靦腆,但甜蜜,就像他親手種出的葡萄,從不人為“美容”,自然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