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鳳


養白羽番鴨之前家庭年收入僅有8000元,養鴨后,家庭年收入至少在8萬元以上,養白羽番鴨不到五年,廣東云浮市思勞鎮的廖伯不僅從舊房搬到了三層小洋樓,還新換了摩托車及各種家電。更關鍵的是,廖伯養白羽番鴨的過程可謂一帆風順,廖的職責就是只負責照顧好番鴨,其他什么都不用愁,從種苗、飼料、獸藥等各環節都有專業人員為其把關,公司負責銷售,有任何問題都可以找公司。廖伯的致富模式正是源自溫氏。憑借全產業鏈的養殖模式,溫氏集團已帶領成千上萬農戶致富。廖伯只是其中之一。近年來,隨著溫氏集團大力發展白羽番鴨養殖,以云浮市思勞鎮為中心一帶如廖伯一樣通過養殖白羽番鴨走上致富道路的農戶及家庭農場數不勝數。
什么是白羽番鴨?
溫氏集團飼養的白羽番鴨全名叫做“天露白羽番鴨”(以下簡稱白羽番鴨),是云浮市云城溫氏畜牧有限公司經由國外引進番鴨種苗,經公司自主培育研發配套的番鴨新配套系。番鴨養殖周期達75天,比普通鴨養殖時間多出一個月,其肉質細嫩,瘦肉率高,蛋白質含量高,而脂肪與膽固醇含量極低,且富含鐵、銅、鋅等微量元素,具有滋陰補虛、利尿消腫的功效,因此,每逢酷暑時節,廣東人喜歡用冬瓜和番鴨煲湯,以達到祛濕消暑的養生目的。此外,白羽番鴨產肉量大,一只76日齡公鴨上市體重達4.75千克。目前該種番鴨主要銷往珠三角、粵西地區及周邊省份。
對比近年來頻頻受到疫情襲擊的養雞業,番鴨養殖業卻風平浪靜,伴隨市場的不斷擴大,白羽番鴨日銷量由2007年5萬只上升到目前的10萬只,珠三角地區以云浮地區溫氏集團為中心的肉鴨養殖正迅速崛起。
云浮市云城溫氏畜牧有限公司創立于2006年,是由廣東溫氏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投資,是該集團下屬最大的肉鴨養殖企業。該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在集團公司沒有涉足番鴨養殖之前,珠三角地區還沒有一家公司從事大規模養殖番鴨的,整個番鴨養殖行業處于散兵游勇的狀態,不成氣候,近年來,溫氏集團公司通過‘溫氏模式培養了諸多家庭農場主,如今,珠三角地區的番鴨養殖市場已經培育起來了。”
風險小利潤大 養殖戶很樂養
溫氏集團子公司的一位副總經理李池養表示,2013年總公司加大了對水禽業的養殖力度, 當年投入1.5個億發展水禽養殖業,到2014年全公司的白羽番鴨銷售量達到1000萬只,預計2015年會增加到1800萬只。2013年,比起哀鴻遍野的養雞業,小眾的白羽番鴨養殖卻成為朝陽養殖業,非但沒有受到禽流感疫情的影響,養殖戶們還可以在保本的基礎上獲得一定盈余。
目前,經溫氏集團公司通過對“溫氏天露白羽番鴨”的自主研發和培育,規范養殖技術,提高養殖戶管理水平等措施,現已將每戶養殖戶的平均養殖數量由4000只提高到了8000只,同比之下,每戶養殖戶的白羽番鴨養殖數量增加了一倍,因此,養殖戶的毛利也跟著翻倍增加。據介紹,去年溫氏集團的番鴨養殖毛利潤達到3600萬元,今年預計可達到5000萬元。
確保每一只上市鴨子都安全
對于養殖戶的管理,溫氏集團公司有嚴格的限制,養殖戶的整個養殖過程必須嚴格按照公司規定進行養殖,養殖過程中,非公司原料不準用,以此保證出品的每一只白羽番鴨的健康。上述負責人李池養向記者表示,對于即將出欄的白羽番鴨,他們先要把農戶手里的鴨子拿到集團總部的檢測中心去檢測,等待檢測合格后方可上市,對于不合格的鴨子堅決進行人道主義處理,總之,要確保每一只上市的鴨子都是安全、健康、放心的。
上文提到的廖伯家的番鴨養殖基地坐落在一個半山坡上,養鴨場依山而建,鴨子們每日飲用的水和當地村民喝的是一樣的從山上流下的純凈山泉水,鴨子嬉戲用水同樣是無污染的山泉水,因此,這些白羽番鴨看上去特別好看,甚至有點像白天鵝。采訪中,廖伯不止一次對記者表示,“我們只要負責管好鴨子就可以,從種苗到銷售全部由公司負責,希望以后可以一直跟著總公司養殖白羽番鴨。”
此外,廖伯還表示,以前他的兒子在深圳打工賺不到什么錢,后經兒子同學介紹開始養殖白羽番鴨,現在全家人不出村,就都能過上好日子。眼前的廖伯,除了曬得黝黑的皮膚,穿戴十分整齊,嶄新的短袖襯衫,使廖伯看上去格外精神,特別像一位新式的職業農民。現在,廖伯唯一不滿足的是,迫切想要擴大白羽番鴨的養殖規模,但附近已經沒有空地可利用,隨著隔壁村正在開發旅游業,當地的每畝地的租金已經從過去的400元狂飆到了800元。
不管今后如何打算,廖伯自從養殖番鴨后日子著實變得紅火了,生活變得幸福了,他表示,愿意一直這樣跟隨公司全心全意養殖白羽番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