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忠鐵
農民合作社在促進農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保障農民利益等方面發揮著巨大作用,不僅是現代農業經營體系的基本組織形式,也是農戶進入市場的橋梁,組織農民在市場經營中實現利益最大化。截至2013年,遼寧省瓦房店市發展合作社1032家,培育示范社52個,其中國家級示范社16個,省級9個,市級27個。從經營現狀看,農民合作社正由數量增長向數量增長與質量提升并重方向轉變,由注重生產聯合向產加銷一體化經營方向轉變,由單一要素合作向勞動、技術、資金、土地等多要素合作方向轉變。
瓦房店市農民合作社的發展現狀
一是合作社組織構成與產業分布。2007年7月,瓦房店市許屯東馬屯水果專業合作社在大連地區首家注冊,之后,農民合作社如雨后春筍迅猛發展,創建形式也呈多元化,主要有能人或專業大戶牽頭興辦型,農產品加工、流通企業牽頭興辦型,農業技術服務組織(包括原供銷社)牽頭興辦型,村干部帶頭興辦型等四種類型。從產業分布看,主要有水果栽培、畜禽養殖、蔬菜種植、農機經營等,其中水果專業合作社672個、蔬菜專業合作社171個、畜禽養殖專業合作社112個、其他77個,農民合作社擁有成員7.2萬個,占農戶總數32.9%,帶動農民38萬人。
二是合作社政策扶持和資金支持。實施以獎代補。各級政府對體制完善、運作規范、拉動農民增收作用明顯的合作社落實以獎代補。2007年以來,累計爭取以獎代補2029萬元,其中國家720萬元、省284萬元、大連市725萬元、本市300萬元基礎設施補貼。有80多個合作社累計獲得基礎設施建設補貼資金2263萬元,其中設施農業21個、1498萬元,果園標準化32個、307萬元,農產品儲藏設施18個、218萬元,畜牧標準化養殖小區12個、240萬元;金融信貸支持。實施銀社對接戰略,落實銀社對接機制,幾年來,合作社已累計從金融部門借貸融資5000多萬元。
農民合作社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據調研了解,瓦房店市農民合作社發展中存在著合作關系松散、產業規模狹小、社員分工模糊、服務功能弱化、集體意識淡薄、營銷手段落后、利益分配不均等較多問題,需要引起高度重視,否則,將嚴重制約現代農業經營體系的建立與完備。
第一是合作規模狹小,內部管理機制不規范。近年來,瓦房店市以農民合作社為主的合作組織得到了長足發展,但從運作效果上看,仍然處于剛剛起步的初級階段。主要原因是合作規模狹小、生產效率低下、注冊資本微少、固定資產較虛擬。據調查統計,合作社構成規模主要有20-100戶、100-300戶、300戶以上幾種類型,分別占20%、70%和10%。其次是合作社的管理體制不健全,財務制度不透明,民主機制不完善,利益分配不規范。所以,那些真正能夠組織農民進行農產品加工、銷售性的合作社,特別是技術服務型合作社發展嚴重滯后。多數合作社組織結構松散,合作力度弱化,產業鏈條短小,也是不爭的現實。
第二是經營方式傳統,農民合作程度不緊密。據調查,大多數農民加入合作社,只是一種身份參入。生產資料、承包項目仍歸家庭經營。一方面是生產方式比較簡單,還停留在蔬菜、瓜果種植、種苗培育,肉牛羊、肉蛋雞、生豬飼養上,即使合作也僅僅限于初級產品的整理、包裝、銷售階段,處于家庭作坊式的小農經濟層面。另一方面是專業化程度低下,農戶為規避自然和市場風險,經營形式小而全,既種植農作物,又養殖畜禽,多數是種養兼顧,沒有擺脫傳統農業思維的束縛,嚴重制約了農業技術的創新和勞動生產率提升。真正能夠進行農產品專業化生產的農戶不足10%,合作組織能夠進行農產品精深加工更是鳳毛麟角。
第三是缺乏培訓指導,生產經營方式不專業。從深入調研情況看,能夠常年組織農民培訓,并建有專業科技服務隊伍的合作社不足5%。多數合作社的合作功能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統一農資供應。絕大多數合作社能夠統一為農戶采購農資,在此基礎上,統一播種、統一管理、統一防治,卻忽視農業科技、經營管理培訓,忽略對業務指導、技術服務、信息支持,導致專業服務和經營管理人才匱乏。二是統一銷售農產品。多數合作社的主要經營業務與服務功能是農產品的收購和銷售,合作社與農民只限于在農產品訂單上的合作,在農業生產、農業科技等重要環節則功能缺失,不能發揮組織起來、悉心指導、周到服務的效能。
第四是能人經濟突出,農民經濟利益不托底。在現有的農民合作社中,農產品加工企業和農業經營大戶牽頭組建的占80%左右。他們的出資比例一般都超過60%,合作資本過于集中,導致產權結構異化。企業和大戶之所以牽頭興辦,主要有兩方面因素:一方面為了獲得政策扶持和財政補貼。國家以及各級政府對農民合作社每年都有一定的扶持,但由于合作社資產權屬不明晰,有的法人直接把扶持資金轉移到企業或大戶的賬面上,通過資本侵蝕普通農戶利益,致使合作社逐漸轉變為以少數股東贏利為主的企業;另一方面是為了企業規避稅收。有些企業和大戶打著興辦農民合作社的旗號,加工產品通過合作社上市銷售,并在財務賬目上做手腳,實現零稅負;還有一些合作社法人在合作社之外成立相關的農業公司,也會損害入社農戶利益。
第五是合作理念落后,經營風險意識不牢固。據調查,現階段農戶在加入合作社和銷售農產品存在著投機意識:一方面是跟風入社。多數農戶屬于自覺不自覺加入合作組織,在實踐中他們合作意識淡薄,沒有集體責任和主人精神,風險意識不強,只愿共享利益,不肯共擔風險。這些農戶表面上加入合作,骨子里又不相信合作,不愿出資或盡量少出資,所以,合作社難以形成互補機制。另一方面是獨自銷售。據調查,只有不到50%的社員通過合作組織銷售農產品,多數直接賣給了零售商,造成產地與市場的巨大差價;同時,部分合作社銷售的農產品并非全部來自于社員,不僅損害了農戶的基本利益,而且帶來了質量安全隱患。
第六是營銷手段原始,市場機制建設不完善。當前多數合作社管理人員綜合素質不高,懂技術、會管理、市場開拓能力強的復合型人才嚴重不足。在農產品生產過程中,農業標準化、產品品牌化意識不強,產品質量良莠不齊,市場競爭處于下風,難以實現市場品牌效應。比如我市有果樹面積80多萬畝,果品產量70多萬噸,加工銷售企業60多家,但是,其中國家級名牌產品只有5個、省市級不足10個;保護地蔬菜面積20多萬畝,涉及30多個品種,產量70多萬噸,但國家級名牌基本沒有。農產品營銷手段十分落后,多數合作社采用原始銷售方法,大宗果菜仍通過外聯或邊貿,多數農產品還是依靠農戶各自為戰,自家賣自家的。
農民合作社發展的意見和建議
農民合作社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重要載體,是提高農民組織化、推動農業產業化的組織形式,是實現貿工農、產供銷一體化的最佳途徑。當前,推動農民合作社發展的任務是提高農民合作社的發展活力和市場競爭力,需要從以下幾方面加強工作。
一要加大合作社財政金融支持力度。要強化政策扶持。雖然各級財政給予農民合作經濟組織不同程度政策扶持,但不能滿足其更好更快發展的需求。各級財政應該把發展農民合作社的專項資金集中起來捆綁使用,集中扶持那些運營機制好、帶動作用大的合作組織,促其做強做大,成為示范典型。同時,要鼓勵合作社作為主體參與農村土地流轉,發展土地規模經營。對于有一定經營規模、運行良好并對農村經濟主導產業發展有明顯推動作用的合作社,要納入政府農業開發項目,一方面可根據合作社需要的扶持項目實行財政專項資金扶持,另一方面也可以由政府直接投資興建生產性基礎設施,由合作社負責管理使用,資產所有權歸屬政府。要改善融資環境。對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生產所需的流動資金以及基礎設施建設資金,金融部門應該適當放寬信貸抵押擔保條件,降低門檻,優先安排貸款。對制度健全、經營業績好的合作組織,可試行流動資金貸款信譽擔保、組織聯保機制。要進一步擴大農業保險品種和覆蓋面,鼓勵以農民合作社為單位參加農業保險,增強農民合作社抗風險的能力。
二要加速合作社規模化品牌化建設。要把農民合作社培育成為農產品生產經營的“百年老店”,要持續壯大發展,要在市場經濟活動中與其他經濟組織進行競爭,必須具有一定的產業與產品規?;瘍瀯?。農民合作社的發展過程,也應該成為社間聯合與重組并購的過程。合作社規模的不斷膨脹,其市場影響力和產品加工能力也一定在擴大和提升。我市要在畜禽、水果和蔬菜生產加工等領域,盡快促成一批具有規?;a業化內涵的相對穩定的農民合作社。同時,農民合作社需要農產品品牌化經營,以統一品牌整合農產品加工銷售,并能實行統一生產標準,將同類產品優化整合,打造優質農產品生產經營的“百年品牌”。如水果的蘋果、櫻桃、葡萄等,蔬菜的黃瓜、蕓豆、西紅柿等,畜禽養殖加工的分割雞肉、分割豬肉等,可不可以整合統籌為“東馬屯”牌國光蘋果、“駝峰”牌紅富士蘋果、“綠海”牌櫻桃、“綠嘉儂”牌黃瓜、“欣城”牌分割雞肉等。應該加強戰略謀劃,注重農產品的規?;?、品牌化發展,把合作社做大做強。
三要加強合作社農民專業人才培訓。農民合作社管理人才的缺乏是制約其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應從抓好合作組織負責人和工作人員入手,培養一批熟悉、精通農民專業合作知識的骨干力量,以推動合作組織更好更快地發展。一是加強對現有合作社管理人員的法律和業務知識培訓,提高其管理水平;二是通過一些職業技術院校開設專門的農民專業經濟合作類專業,培養專業管理技術人才;三是鼓勵應往屆大學畢業生到農民合作社就職,給予相當于大學生村官的同等待遇,以此提高農民合作社管理質量。另外,農民組織化程度的提高首先取決于農民是否具有合作的意識,合作意識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農民合作組織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因此,各級政府及其相關部門可采取多種形式,提高農民的合作理念,加大對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知識的宣傳、教育和培訓,使其轉變傳統的經營理念,培育合作精神和參與合作社管理積極性,為農民合作組織長久發展夯實基礎。
四要加快合作社發展體制機制創新。促進農民合作社健康發展,必須創新外部體制建設、內部發展機制。在外部體制建設上,要緊緊把握加快發展家庭農場和經營大戶機遇。鼓勵發展家庭農場,并積極推動家庭農場加入農民合作社,增強合作社的整體實力。一方面家庭農場具有一定的經營規模,是農戶收入的主要來源,加入合作社對其利益的獲得具有重要影響,合作的需求就會被激發出來。另一方面以家庭農場為分子建立農民合作社,實力相對雄厚,分子之間的合作必將為形成大規模的合作組織提供豐厚的資源與資本。在內部機制建立上,要健全農民合作社現代管理制度。健全合作經濟組織內部運作機制,規范組織內部利益調節機制,優化服務機制,依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修訂和完善合作經濟組織章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使合作經濟組織有效運作。要積極開展對農民合作組織的國家政策、經營業務指導工作,幫助其建章立制,依法規范。財政、審計等相關部門應加強對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運行情況的監督檢查,重點檢查利益分配制度和民主管理制度等執行情況,特別要做好國家專項扶持資金使用情況監督檢查,確保農民合作社依法安全運行。
(作者系 瓦房店市人民政府副市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