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海超
6月23日,食品安全法修訂草案提交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審議。這部保障“舌尖上的安全”的法律頒布于2009年,實施僅5年即面臨大修,無論官方還是學界,都感到“計劃趕不上變化快”。早在去年10月,國務院法制辦公布了食品安全法修訂草案送審稿。多名專家表示,本次提請審議的食品安全法修訂草案,多數修改內容延續了送審稿的思路,比如堅持“重典治亂”,大幅提高企業違法成本,政府失職將被問責。
食品安全問題成為近年來人們最為關注的話題,食品安全事件的作案手法在“推陳出新”,但食品安全法卻是止步不前,這就造成了違法成本較低,一些不良商人為了追求利潤鋌而走險。此次食品安全法修訂草案加大了處罰力度,這能夠起到威懾作用,讓那些妄想鉆空子的商人好好地想一下,不要以身試法。同時,此次食品安全法修訂草案擬對失職瀆職的地方政府和監管部門實行嚴厲處罰,“劍指”監管部門不作為。此次食品安全法不僅要對那些以身試法的人嚴厲處罰,還要給地方政府和監管部門上一道緊箍咒,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法律法規能夠落到實處,才能讓人們吃上放心的食品。對于此次食品安全法修訂草案,我們要點贊,更期待著其如利劍一般出鞘,讓食品從業者和監管部門頭上懸著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
此次食品安全法修訂案還體現了與時俱進的理念,將網購涉及的食品安全問題也納入進來,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如果未履行規定義務,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應當承擔連帶責任,并先行賠付。隨著科技的發展,新的產品和營銷方式不斷出現,對于這些新生事物,我們應該鼓勵其發展,但相關法律法規也要與時俱進,做好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這就需要我們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不斷學習,密切關注食品安全動態,任何食品安全事件發生前都有蛛絲馬跡,在其處于萌芽狀態完全可以將其消滅,不要等到事態已經難以控制時才發覺,那樣的話就是工作的失職。
食品安全法修訂草案已經為食品從業人員敲響了警鐘,也對地方政府和監管部門提出了警告。食品從業人員要遵守法律法規,地方政府和監管部門不僅要做好監管工作,更要做好宣傳工作。食品安全生產者不僅有大企業還有那些小攤販,這些小攤販對于法律法規了解不夠,這就很容易造成他們觸犯法律,監管部門的宣傳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地方政府和監管部門做好宣傳工作既是為自己減少麻煩,也能夠讓法律法規深入人心。
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我國用占世界7%的耕地解決了占世界22%的人口吃飯問題,“餓得慌”已經成為了歷史,也是我國農業發展的驕傲。如今,我們需要保障的是“舌尖上的安全”,難道解決這個問題比解決吃飯問題還難嗎?食品安全法修訂草案給出了答案,我們要為食品安全法修訂草案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