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卓
今年上半年,我國農產品價格延續去年以來的偏弱走勢,糧食價格漲幅進一步趨緩,棉花、油料、食糖價格持續下跌,生豬等畜禽產品價格波動幅度較大,大宗農產品進口明顯增加。展望后市,國內糧食生產穩定發展,主要農產品庫存充足,加之國際農產品供求關系偏松、進口仍將繼續增長,預計下半年我國種植業產品價格下行壓力較大,應謹防“賣糧難”、“賣棉難”再現,畜禽產品有望波動回升,但漲幅不會太大。
上半年農產品市場運行特點
(一)糧食價格漲幅繼續趨緩。由于糧食連年增產、市場供給充裕,今年上半年,糧價延續去年以來的漲幅趨緩走勢。據農業部監測,6月三種糧食(稻谷、小麥、玉米)集貿市場均價129.5元,同比漲1.6%,漲幅比去年同期低1.3個百分點,比前5年同期平均低6個百分點。去年下半年以來,糧食市場出現了3個近年少見的新特征,表明糧價偏弱運行的壓力較大:一是從去年7月到今年6月,糧價同比漲幅連續12個月低于CPI漲幅,平均低1.1個百分點;二是自去年秋糧上市后,盡管有臨儲政策支撐,但玉米市場價格持續低迷,到今年4月累計跌幅約4%;三是去年早秈稻最低收購價預案2009年之后首次啟動,湖南、江西等地出現了多年未遇的農民排長隊賣糧現象。
(二)棉花、油料、食糖價格持續下跌。棉油糖市場都面臨庫存水平高、供大于求、國際價格下行等不利形勢,上半年價格均以跌為主。今年棉花臨儲政策取消,加之4月1日起國家將儲備棉競拍底價由每噸18000元調整為17250元,棉價下跌預期增強,6月3128B級棉花均價每噸17371元,比去年底跌11.0%,同比跌10.1%。油脂油料在國際市場拉動下漲少跌多,6月國產大豆、油菜籽、豆油、菜籽油價格分別為每斤2.39元、2.51元、3.23元和3.70元,比去年底分別跌1.2%、漲0.4%、跌10.8%和跌12.9%,同比分別漲0.2%、漲0.3%、跌11.6%和跌25.9%。食糖價格自去年下半年大幅下跌后,今年基本在每噸4600元左右低位運行,6月為4619元,比去年底跌8.2%,同比跌13.5%。
(三)生豬等畜禽產品價格波動幅度大。受需求偏弱影響,今年元旦過后,生豬價格不漲反跌,春節后持續下跌,截至4月底累計跌幅達 30%以上,養殖戶虧損嚴重。“五一”后豬價又快速反彈,4周累計回升約20%,之后又持續小幅回落。6月全國生豬集貿市場價每公斤13.06元,環比漲2.1%,同比跌7.4%。禽肉、禽蛋價格在經歷去年的持續低迷后,今年4月以來出現了較大幅度的恢復性反彈。6月活雞、雞蛋價格分別為每斤17.93元、10.57元,比去年底分別漲3.3%、6.4%,同比漲16.4%、13.5%。
(四)大宗農產品進口明顯增加。由于國際農產品供需趨松、價格普遍低于國內,大宗農產品進口規模擴大,呈種植業、畜牧業產品進口“雙增”局面。1-5月,我國農產品貿易逆差202.8億美元,同比擴大34.5%;谷物進口849萬噸,同比增76.3%,其中小麥同比增約1.1倍;大豆、油菜籽、食糖同比分別增35.3%、41.7%、6.7%;畜禽產品中,牛肉、羊肉、豬肉進口分別增30.8%、50.6%、13.3%,奶粉進口增幅高達86.7%。傳統出口優勢品種中,除蔬菜出口有所增加外,水產品順差同比減10.5%,水果出口減、進口增,由順差轉為逆差,貿易形勢不容樂觀。
此外,蔬菜價格3月份以來季節性跌幅比常年偏大,個別品種出現了滯銷賣難現象,6月28種蔬菜批發價每公斤3.27元,環比跌4.3%,同比漲3.1%(剔除漲幅較大的生姜后,蔬菜均價同比跌8.0%);牛羊肉、原料奶雖然同比漲幅較大,但從3月份開始,環比已連續4個月回落。
下半年走勢預測
下半年,我國農產品市場形勢更加復雜,來自農業外部和內部、國際和國內、政府調控和市場機制的各種因素相互交織。從國際看,大宗農產品供求關系總體趨松,價格總體震蕩下行的可能性較大。從國內看,農業生產穩定發展,經濟增速放緩抑制糧食加工等需求,進口增加對國內市場的影響不斷顯現,目標價格改革試點品種存在波動下行風險。總的看,種植業產品價格可能偏弱運行,而畜禽產品受前期市場持續低迷、產能調整影響,價格有望在波動中小幅回升。
(一)糧食價格將保持基本穩定。從農業部農情調度和前期調研情況看,夏糧豐收已成定局,早稻面積穩定、長勢正常,春播糧食面積穩中有增,出苗長勢總體較好,為秋糧豐收奠定了堅實基礎。在當前國家糧食庫存水平高、短期市場需求難有明顯好轉的情況下,下半年糧食市場價格無上漲動力、有下行壓力。受最低收購價提高的支撐,稻谷、小麥價格有望保持穩中有漲;由于市場糧源偏緊,玉米價格近期有望小幅反彈,但受深加工和飼料需求疲軟影響,新糧上市后玉米價格可能會明顯下跌,后期國家臨儲玉米的拍賣和新玉米的臨儲價格水平將是主導市場運行的關鍵因素。
(二)棉花價格將持續下跌。決定后期國內棉花價格走勢的因素主要有四個:一是當前1200多萬噸的歷史最高庫存和超過150%的庫存消費比,預計去庫存需要2年以上時間,期間下跌將是市場主線;二是紡織行業的景氣程度,取決于國內外宏觀經濟增速;三是國際棉花生產形勢,盡管2014/15年度棉花產量下降,但仍然產大于銷,庫存同比增4.9%;四是我國棉花價格形成機制的重大變化,即開展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全面取消臨時收儲政策,將對國內生產和市場產生重要影響。綜合判斷,下半年棉花價格走勢大致可分為兩個階段:新棉上市前,由于國產棉花絕大部分進了國庫,市場流通量少,國儲棉有序投放將主導市場,棉價將呈穩中有跌走勢;新棉上市后,盡管產量繼續下滑,但由于缺乏臨儲支撐,預計棉價將在供大于求預期下,跌至每噸15000元左右的水平,波動幅度也將明顯加大。
(三)油脂油料與國際市場同步性進一步增強。由于開放程度和貿易依存度高,我國油脂油料價格變化與國際市場基本同步。今年國家在東北三省一區開展大豆目標價格試點、取消臨時收儲,國產大豆價格由市場決定,國內外市場聯動將更加緊密。在全球生產形勢樂觀、供大于求的基本面下,我國油脂油料進口受價差驅動,仍將保持較高增速,大豆進口有望創歷史新高。預計國內油脂油料價格跟隨國際市場震蕩下跌將是主基調,加之食用植物油的歷史高庫存,部分品種跌幅可能還會大于國際市場。由于油菜籽繼續實行臨時收儲政策,價格將穩定在每斤2.55元的臨儲價附近。
(四)食糖價格有望弱中趨穩。從國際看,盡管預計2014/2015榨季巴西干旱和印度減產將使全球食糖產需基本平衡,但國際糖市已經連續四年供大于求,食糖庫存持續增加至7800萬噸左右,庫存消費比升至44%的歷史高位,對中短期國際糖價形成不小的下行壓力。從國內看,由于糖價持續低迷,糖料收購價連續下調,蔗農種植積極性受挫,預計今年糖料面積減幅在2%以上,加之主產區廣西今年2-4月長期陰雨寡照天氣,甘蔗出苗數減少近5%,平均株高下降31%,為4年來最低,預計2014/15榨季食糖減產至1200萬噸左右,比上榨季減130萬噸。雖然食糖減產對長期低迷的糖價是利好消息,但由于大量進口和庫存高企,國內食糖市場供大于求局面仍將持續。隨著國家財政貼息支持制糖企業臨時存儲政策的實施,下半年食糖價格有望在每噸4500-5000元之間波動,與國際糖價每磅17-20美分的進口配額內關稅(15%)到岸完稅價基本一致。
(五)豬價回落后將步入回升通道。受豬價持續低迷影響,生豬產能明顯調減。據農業部對4000個養豬村的定點監測,6月末生豬總存欄同比下降4.8%;能繁母豬存欄同比下降8.2%,環比連續10個月下降,最近4個月的降幅均超過5%的波動預警值。下半年逐漸進入豬肉消費旺季,預計豬價在近期回落后將步入震蕩回升通道。但由于生豬和能繁母豬產能仍處于正常水平,豬價暴漲暴跌的可能性不大。肉雞存欄同比降幅較大,預計禽肉價格將震蕩上漲,隨著養殖企業盈利水平向好、養殖信心恢復,肉雞存欄和出欄將逐步增加,價格漲幅不會太大。預計雞蛋供給量短期仍將維持偏緊狀態,價格有一定的上漲壓力,后期隨著供應量增加,將呈正常的季節性波動走勢,中秋、國慶前后受需求拉動可能會出現一輪上漲行情。
此外,蔬菜價格仍將季節性波動。1-5月580個蔬菜生產重點縣蔬菜在田面積持續增長,6月份月底為137萬余畝,環比有所下跌,同比持平,下半年蔬菜供應總體有保障,預計全年價格漲幅將明顯低于常年平均7%的水平,個別地區、部分品種仍可能出現上半年的滯銷現象。
需關注的問題及建議
(一)糧食收儲矛盾突出,應謹防出現“賣糧難”。東北地區和江西、湖南倉容不足,是今年我國糧食購銷面臨的突出問題。在生產形勢好和市場需求弱雙碰頭的形勢下,政策性收儲仍將是糧食購銷的主渠道,如果不能有效解決倉容緊張問題,早稻、秋糧集中上市期極有可能再現“賣糧難”,挫傷農民種糧積極性。應抓緊采取銷售騰倉、跨省移庫騰倉、新建倉儲設施、充實地方儲備、嚴格控制進口等措施,盡早做好收儲的準備工作,在糧食上市期切實做到敞開收購、應收盡收。同時,應盡快建立健全糧食儲備制度,鼓勵多元市場主體收儲糧食的積極性,支持主產區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建設帶有烘干設備的儲糧設施。
(二)倉容緊張并不等于糧食過多,應繼續發揮好最低收購價支撐作用。近年來,我國糧食需求增速總體快于生產增速,糧食供求呈總量基本平衡、結構性緊缺的“緊平衡”特征。雖然去年以來受各種因素影響,糧食需求增速有所放緩,但主要是飼料用糧和工業用糧消費減少,口糧需求穩定,而且一旦養殖行業和淀粉、酒精等下游產品需求回暖,糧食總需求的恢復也會很快。目前國家政策性庫存大量增加,既有加工企業需求不旺、市場庫存減少的原因,也有近年來農戶儲糧數量明顯下降的原因。全社會糧食庫存結構“兩少一多”的重大變化,讓我國糧食供給表面上顯得“多”了,但實際上并沒有過剩,我國糧食供求中長期“緊平衡”的格局沒有改變。應看到今后保障糧食安全的難度和壓力,高度重視近兩年農民種糧收益下滑的趨勢,繼續發揮好最低收購價、臨時收儲政策在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穩定糧食價格方面的重要支撐作用,穩步提高價格支持水平,謹防糧食生產出現滑坡。
(三)充分估計目標價格改革的難度,有序推進大豆、棉花目標價格試點。今年開展目標價格試點、取消臨儲政策后,大豆、棉花市場波動幅度將加大,在當前供大于求形勢下,秋季新豆、新棉上市后價格下跌預期增強,價格很有可能跌到農戶成本線以下(湖南等地反映新棉上市后籽棉價格將跌到每斤3元以下),在加工企業觀望、收購資金緊張、農戶惜售等因素交織下,可能會出現多年不遇的“賣豆難”、“賣棉難”。同時,在大豆、棉花目標價格水平公布后,市場價格采集、補貼依據確定、補貼資金發放等操作層面的問題已擺上日程。應盡快出臺目標價格補貼實施細則,加強目標價格改革的政策宣傳,研究針對主產區的托底預案,防止出現大范圍、長時間“賣難”,尤其是今年是試點第一年,目標價格政策公布較晚,非試點棉區不少棉農來不及調整生產結構,應給予適度補貼,保障農民基本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