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文瑜
摘 要:隨著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入,金融機構正在逐漸調整以求適應改革的進程。近年來,我國銀行零售領域變革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小商業銀行的社區銀行探索,社區銀行是我國金融市場化發展的必然產物,對滿足中小企業和社區居民金融消費需求,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對西安市社區銀行發展現狀進行總結,分析其中存在問題,并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金融體制改革;金融市場;社區銀行
社區銀行是我國金融市場化發展的必然產物,對滿足中小企業和社區居民金融消費需求,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社區銀行的發展,豐富了金融服務內涵,創新了銀行服務模式,拉近了銀行與消費者之間的距離,提升了銀行形象,同時,進一步完善了金融網點布局,推動了金融機構重心下沉,一定程度上填補了“社區金融空白”,改善了社區金融生態環境,為中小型銀行差異化經營積累了一些經驗,尤其為個性化、多元化、綜合化的社區銀行發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社區銀行(Community Bank)的概念來自于美國等西方金融發達國家,是指資產規模較小、主要為經營區域內的居民家庭及中小企業提供金融服務的地方性商業銀行類金融機構。
社區銀行模式打破了傳統的“等客上門”的形式,走進社區,貼近客戶,增強客戶黏度。社區銀行應該具備六個方面的特點:第一,是獨立運營的小型商業銀行,而非大銀行的分支機構;第二,產權主體主要來自于社區的自然人和中小微企業,“散”而“多”,且有一定的區域性;第三,經營范圍限制在一定的區域,服務對象為社區居民和小微企業;第四,資金主要取之于社區,用之于社區;第五,在經營策略上追求利潤與滿足社區內金融需求協調發展,而非僅追求利潤最大化;第六,組織架構是單元制或至多兩層的“管理經營行-網點經營行”的扁平化結構。
一、西安市社區銀行發展現狀
西安市30家銀行類金融機構中,開展社區銀行業務的有3家,分別是興業銀行西安分行、民生銀行西安分行和光大銀行西安分行。2013年,這3家股份制銀行總行紛紛推出社區銀行發展計劃:即興業銀行首先成立社區銀行,2013年6月,興業銀行福州聯邦廣場社區支行正式開業,成為首家正式獲準經營的全國性商業銀行社區支行;光大銀行計劃推出200家以上的社區銀行網點。盡管3家銀行對于社區銀行的叫法不同,但做法大致相同:即網點選址在大中型居住社區、高端寫字樓、郊區城鎮等社區密集、人流量大的地帶;店面環境小巧溫馨,配置有沙發、茶水、報架甚至兒童玩具;營業時間靈活,實行錯峰上下班制度;網點人員精簡,配備2~5名工作人員;業務主要包括開戶辦卡、理財、繳費、網銀簽約、自助存取款、金融咨詢、個人經營貸款等。
(一)興業銀行模式。目前,興業銀行西安分行在全省試營業社區支行24家,其中西安20家,咸陽3家,榆林1家。圍繞“服務社區,為居民提供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務”的宗旨,以打造富有特色的社區銀行網點為目標,興業銀行西安分行將社區支行網點按照自助服務區、電子體驗及業務咨詢區和個性化服務區三大功能板塊進行了科學細致地規劃和設計,從而實現客戶分流、區域聯動和客戶動線管理,充分體現社區銀行便利性、惠民性和服務小微的突出特點。為體現社區服務的靈活性和便利性,根據社區特點實行錯時營業,營業時間自早上10:00至晚上19:00,方便“上班族”班后辦理業務。為滿足社區居民日常自助存取款、理財、短信通知、密碼修改等常規業務辦理,社區支行配備了存取款機、發卡機、網銀體驗機、95561電話銀行、拉卡拉、全民付等服務設備,并且每周在社區網點內組織開展金融知識講座,在推廣銀行服務的同時,幫助中老年人提高風險意識,防范金融詐騙。同時,積極加強與物業公司的合作,力爭實現物業費、水電費、電話費等繳費服務,并在社區網點內免費提供血壓測量、熱水、咖啡果汁、代收快遞、兒童娛樂等服務;積極與各類社區便民服務商戶進行特惠合作,搭建優質用卡環境,推動銀聯卡的使用,使老百姓在享受實惠的同時,養成良好的用卡習慣。
(二)民生銀行模式。2013年,民生銀行西安分行提出要大力發展小區金融,從硬件到軟件、從單店到平臺,極力打造能夠為社區居民提供全新生活方式的便民生活圈。小區金融戰略打破了傳統銀行網點資源投入高、運營效率低的局面,充分運用移動互聯技術和智能設備升級,將小巧的物理網點打造為全功能的新型智能化銀行網點。民生銀行西安分行現已在西安市150個中高端小區建成106家社區銀行。民生銀行社區銀行是離行式綜合性服務場所,設立業務咨詢區、電子服務體驗區、便民增值服務區和自助交易區,根據社區特點實行錯時營業,時間是早上8:30至10:00,下午16:30至晚上20:00。民生銀行社區銀行以“便民、利民、惠民”為宗旨,向客戶提供自助服務和非自助服務,自助服務通過自主設備、網銀終端等提供;非自助服務依托移動運營平臺和集中運營平臺進行,由前端辦理人員通過移動運營平臺(PAD),現場實時完成客戶身份、資料初審及上傳,并通過總行后臺集中處理完成。民生銀行社區銀行采用移動運營平臺(PAD)作業,可外出幫助客戶實時辦卡、介紹理財產品,真正做到了金融上門服務。社區銀行工作人員遵循“受理不辦理,咨詢不交易”的工作原則,即:在開戶開卡業務中,社區銀行工作人員僅負責受理客戶申請,所有辦理環節均由集中運營平臺在后臺完成;在理財產品的銷售業務中,社區銀行工作人員只對客戶提供產品咨詢和自助交易操作指導,資金劃轉等實質性交易環節均由客戶通過自助設備、手機銀行、網上銀行完成;在授信業務中,社區銀行工作人員只接受客戶咨詢,受理客戶授信申請并搜集相關資料的工作。此外,民生銀行社區銀行定期開展防范非法集資、反假幣活動宣傳提升小區業主金融風險防范意識,不定期開展幫扶活動,幫助社區孤寡老人等弱勢人群,深受社區業主好評,做到“以人為本,服務居民”。
(三)光大銀行模式。光大銀行西安分行在西安已開業15家社區支行,經營范圍包括依托自助機具辦理結算業務、繳費業務、出國金融業務、業務咨詢等。社區支行營業時間根據網點特點、業務情況、季節因素等靈活調整,原則上實行錯峰營業,暫定上午10:00至晚上20:00。電子銀行業務是光大銀行社區支行的主打特色業務,每家社區支行配套安裝WIFI形成無線網絡環境,一方面吸引周邊社區客戶前往,提高其品牌認知度和產品使用度,另一方面方便網點用戶下載手機銀行、瑤瑤繳費等客戶端,促進社區銀行的業務營銷。瑤瑤繳費手機軟件是光大銀行西安分行力推的電子產品,客戶通過微信關注后,可體驗光大銀行的便捷服務:一是賬戶變動實時通知,交易明細隨時查詢;二是信用卡跨行還款瞬間搞定,高收益理財瞬間秒殺;三是話費、水費、電費、燃氣費通通可以繳;四是光大銀行優勢產品及優惠信息及時更新。光大銀行社區支行積極和社區舉辦各種類型的活動,給社區居民帶來真正的貼心服務。
二、社區銀行存在的主要問題
銀行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當前大型商業銀行分支機構以及中小銀行均有社區銀行業務。作為我國金融體系中的新生事物,社區銀行的發展存在諸多值得關注的問題。
(一)社區銀行實力微弱。從市場規模上看,大型商業銀行資產占比過高,中小銀行尤其是從事區域金融服務的社區銀行發展落后,這限制了社區銀行對于新的服務方式和盈利模式的探討。從業務范圍來看,社區金融服務形式單一、功能缺乏,西安市社區銀行的主要業務是理財和繳費,不辦理現金業務,除了錯時經營,并無其他實質性創新和個性化服務。規模小和業務受限是社區銀行發展中的不足,建設多元化、綜合型社區金融服務中心任重而道遠。隨著金融自由化的加強,未來商業銀行的競爭將由標準化服務轉向在特色產品和針對性服務上,這使社區銀行未來的生存和發展面臨考驗。
(二)社區銀行業務風險高。社區銀行主要為區域內的社區居民以及當地中小企業提供金融服務,這一服務對象特征決定了社區銀行面臨較高的業務風險。此外,我國信用體系落后,截至2013年底,中國公共征信系統覆蓋率僅為30.2%,征信信息質量不足。個人和中小企業的信用信息缺失,使社區銀行在拓寬金融服務過程中面臨較高的風險,為社區金融的普及設置了障礙。
(三)配套制度建設緩慢。當前我國經濟金融領域發生的變革在為我國社區銀行帶來發展機遇的同時,也給我國金融制度帶來新的挑戰。2011年5月,中國銀監會下發了《中國銀監會關于支持商業銀行進一步改進小企業金融服務的通知》,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各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的創新。近年來各股份制銀行爭相推出社區銀行業務,也對銀行業細化監管提出了要求。2013年12月11日,中國證監會發布《中國銀監會辦公廳關于中小銀行設立社區支行、小微支行的通知》,首度對中小商業銀行社區支行、小微支行的牌照范圍、業務模式、風險管理、退出機制等內容進行明確。但在全國范圍內,我國對社區銀行的監管遠未形成系統的政策制度。此外,各地對金融創新的鼓勵措施落實狀況參差不齊,存款保險制度仍未推出,都制約著社區銀行的發展壯大。
三、相關建議
(一)加快推動社區銀行創新。鼓勵中小銀行金融創新,通過稅收補貼等形式對社區金融業務進行鼓勵。充分發揮大型銀行的資金網點優勢和中小銀行的效率優勢,鼓勵大型銀行分支機構與中小銀行在社區金融領域展開競爭,借助市場力量促進金融業務創新和經營效率的提高。金融產品方面,社區銀行可以與地方產權交易所合作,開發投資理財工具,促進資金服務當地的力度。為增強社區盈利能力,還可以提供一些低附加值的派生業務,如投資咨詢中心、物流配送終端。
(二)優化社區金融生態環境。在社區內宣傳企業信用的重要性,通過社區板報等多種形式普及居民信用意識,建立健全中小微型企業信用認證體系,建立社區內工商、稅務、銀行的企業信息共享機制。
(三)完善社區銀行監督機制。必須盡快制訂相應市場規則,對社區銀行業務進行風險限制,保障銀行系統的安全。另一方面,對于社區銀行業務,應當進行專門的數據統計,有效監督經營風險。并在此基礎上制定專門的法律法規,使社區銀行在注冊資本、準備金等方面有法可依。
參考文獻
[1]馮靜生.美國社區銀行發展經驗及啟示[J].中國發展觀察,2007,(9):58-60。
[2]毛丹丹美國社區銀行的發展及其對我國新農村金融建設的啟示[J].海南金融,2011,(7):46-49。
[3]潘慧.美國社區銀行發展歷史對我國中小銀行的啟示[J].現代商業,2013,(12):58-59。
[4]嚴谷軍.競爭環境下美國社區銀行發展研究[D].浙江大學,2008。
[5]晏露蓉,林曉甫.中國社區銀行的市場需求和發展可能分析[J].金融研究,2003,(10):115-127。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mmunity Banks and Countermeasures
SHANG Wenyu
(Operations Office of Xian Branch PBC, Xian Shaanxi 710002)
Abstract:With the gradual deepening of the reform of Chinas financial system, financial institutions have been adjusting themselves step by step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reform process. In recent years, the most striking change in the field of the retail banking sector in China has been the exploration on community banks by small and medium-sized commercial banks. Community banks are the natural outcome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financial marketization, which takes on considerable significance in meeting the demands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and community residents for financial consumption demand as well as promoting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s.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the community banks in Xian city,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relevant suggestions.
Keywords: financial system reform; financial market; community bank
責任編輯、校對:楊振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