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斌

早稻生產實現豐收
據國家統計局發布:今年江西省早稻總產164億斤,列全國第二,為歷史第二高年,較去年減1.6億斤,早稻總產連續3年穩定在160億斤以上。早稻播面積2091.9萬畝,較去年減4.6萬畝。單產392公斤,較去年減3公斤。今年早稻分蘗期陰雨偏多、抽穗揚花期遭遇暴雨、收獲期降雨頻繁,對部分地區早稻生長發育、結實、收曬均造成不利影響,加上暖冬造成病蟲基數高,因此,今年早稻單產較去年略低,但仍然是一個豐產年。
早稻購銷形勢較好
江西省在7月28日-9月30日期間執行早秈稻最低收購價預案。今年生產的國標三等早秈稻按1.35元/斤收購,比上年提高0.03元/斤,為方便農民售糧,全省確定了753個委托收儲庫點,確保顆粒歸倉。根據我處開展的每周早稻價格監測情況看:早稻收購價格走勢平穩,總體呈小幅走高趨勢。國有糧企收購均價為135元/50公斤,同比增長2.3%;個體糧商收購均價為130.1元/50公斤,同比增長4.2%。
由于國家種糧四項補貼、糧食最低收購價、種糧大戶補貼等各項惠農政策支持,今年農民種糧賣糧積極性較高,再加上全省糧食收購部門做好了充足儲糧準備,今年早稻收購形勢比想象的要好得多。
1.國有糧企加大倉容,緩解“賣糧難”問題。今上半年國內大米價格相對低迷,國有糧庫“高倉滿儲”,陳稻儲備輪出疊加,無法實現順利銷售,新稻上市時,早稻收購動力普遍不足。年初預測,今年全省倉容缺口在25億公斤以上,不少地方倉容僅能滿足40%-50%的收購量,如不解決倉容問題,可能會在一定區域出現農民“賣糧難”。為讓糧農順利銷售早稻,江西省中儲糧江西分公司和地方糧庫積極采取騰倉并容、維修改造“危倉老庫”、托市糧拍賣等舉措,為早稻收購騰出了足夠的倉容。全省基本沒有“倉滿拒收”情況,排長隊和賣糧難的狀況也沒有出現。據糧食部門統計,截至8月31日,全省共收購早稻49億斤,同比減少24億斤,其中早稻國有糧企收購35億斤,同比減少28億斤,個體渠道收購14億斤,同比增加4億斤。
2.糧食加工企業需求不足,但較去年有所增加。由于去年至今,國內秈米價格相對稻谷而言一直較為低迷,“稻強米弱”格局持續,加工企業無利可圖,倒閉或轉產達3/4之多。今年早稻上市后米價稍有抬升,加上進口大米沖擊減弱,大米加工尚能維系。據走訪加工企業介紹,今年早稻質量高于常年,加工企業微利運行,開工率有所增加,這也有效緩解了“賣糧難”的問題。如興國縣綠寶優質稻專業合作社今年7月10開始收購早稻,收購價為1.35元/斤,加工成米成本價為2.06元/斤。優質稻、長短米收購價格一樣,敞開收購,早稻加工后一般用來做米粉,銷往廣東。該社今年早稻收購量800萬斤以上;泰和縣嘉泰精制米業有限公司截止8月31日已收購早稻3000萬斤,仍在繼續收購。每百斤稻谷出米75-76斤,加工后的成本約2.05元/斤,主要銷往廣東,1斤大米約賺5-6分錢,利潤較往年稍高。該企業負責人介紹,今年廣東補庫不積極,因為老糧賣不出去,3年輪換糧102元/50公斤都無人接盤。
3.個體糧販入市收購,成為江西省售糧重要渠道。從售糧情況看,江西省糧農向個體糧販售糧占出售總量40%以上。不少個體糧商向農戶收糧后再轉賣國有糧企。個體糧販視早稻品種、水分、摻雜情況等因素確定收購價格。一般來說,上門收購價低于國家規定的最低收購價,普遍在125元/50公斤-130元/50公斤。雖然價格相對較低,但個體糧販服務態度好且主動上門收購,手續簡便,省時省力,因而普遍受到農民歡迎。據調研,今年江西省種糧大戶和廣大農民對種田收入較為滿意,一畝田大約能賺600-700元(自身投工不計成本),普遍以增產增收為主。
早稻收益較大幅遞增
從對全省16個糧食主產縣240戶(調查面積1642.5畝)早稻成本收益入戶調查情況看,今年早稻成本收益呈 “成本持平、產值擴大、收益增加”的態勢。早稻畝均純收益491.4元/畝,同比增38.4元/畝,增幅8.5%,增速同比高6.1個百分點,呈較大幅增長之勢。這主要得益于成本控制和價格遞增。
收益分析:調查戶平均出售價格129.6元/百斤,同比高1.4元/百斤;純收益491.4元/畝,同比增38.4元/畝;成本收益率78.3%,同比增7個百分點。
成本分析:調查戶畝均總成本652.8元/畝,與去年基本持平。物質費用、人工成本、土地成本分別為377.2元、264.2元、11.4元/畝。今年早稻成本構成:
一是物質費用上漲。早稻物質費用377.2元,同比上漲1.1%。其中,機械作業費119.9元,同比上漲7.8%;化肥費119.5元,同比減少4.9%。畝均化肥施用量53.6公斤,同比減1.8公斤。2014年上半年尿素、鉀肥、磷肥價格同比分別下降16%、8%和5%;稻種費44元,同比增加1.4%;農藥費45.5元,同比增長13.8%。盡管今年天氣總體較好,但6月16日以來,江西省陰雨天氣偏多,為防止病蟲害,用藥量有所增加。
二是人工成本略有下降。隨著機械作業費的增加,以機代工情況普遍,用工數減少。今年早稻畝均用工5.9個,同比減0.6個。但用工工價有所增長,今年雇工工價為102.5元,同比增長4.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