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琦,金亞萍,耿牛牛,史偉偉,許鵬鵬
MENG Qi, JIN Ya-ping, GENG Niu-niu, SHI Wei-wei, XU Peng-peng
(機械科學研究總院,北京 100044)
AGV是Automatic Guided Vehicles的簡稱,屬于輪式移動機器人(WMR——Wheeled Mobile Robot)的范疇。根據美國物流協會定義,AGV是指裝備有電磁或光學自動導引裝置,能夠沿規定的導引路徑行駛,具有小車編程與停車選擇裝置、安全保護以及各種移載功能的運輸小車[1,2]。近年來,AGV產業在中國得到了迅速的發展與推廣應用,尤其是柔性加工裝配生產線中,如汽車,農機,工程車輛,紡織機械等等。
國內對于磁導引AGV的研究有很多,文獻[3]介紹了單舵輪驅動磁導引AGV的一種導航算法,文獻[4]對差速驅動磁導引AGV進行了研究論述,文獻[5]對AGV在汽車保險桿生產線上的應用進行了研究,其驅動方式為前輪轉向后輪驅動。本文為達到平移、車身高度低、載重大等需求,選取雙轉向架驅動AGV進行研究,同時實現AGV全方位行走。
研究的雙轉向架驅動AGV,其機械結構如圖1所示,每一個轉向架是一個單獨的差速機構,由兩個驅動輪配合控制轉向架前進速度與角度。主要安裝驅動輪計數器,轉向編碼器,磁傳感器與RFID讀寫器等傳感器。

圖1 雙轉向架驅動AGV機械結構示意圖
參考圖1,得出雙轉向架驅動AGV的數學模型。輸出變量為四臺電機的速度,v11、v12、v21、v22。輸入變量為系統需求AGV速度為v,和編碼器測得轉向角θ1、θ2。數學模型的作用就是由輸入變量求出輸出變量。規定速度v 向前為正,值為沿速度方向在前端轉向架的速度,轉向角逆時針為正。其中:v1,v2為轉向架的速度,其方向與轉向架方向垂直。是計算的中間變量。d,L為機械尺寸,L為兩轉向架間距,d為轉向架中心到驅動輪的距離。
車體坐標系,原點定義在車身前橋中心,縱坐標為車體中軸線,如圖2所示其中:
O1(0,0),O2(0,-L)。R為前后轉向架軸線的交點,L1=O1R,L2=O2R。
通過計算,得出數學模型:
當-90°<θ1、θ2<90°時:

圖2 車體坐標系
當xR<0時:

當xR>0時

當-270°<θ1、θ2<- 90°或者90°<θ1、θ2<270°時
當xR<0時

當xR>0時

當兩個轉向架角度都在90°左右時,cosθ2和cosθ1都趨于0,此時用公式計算兩轉向架速度會造成很大的誤差。所以當AGV運行在平移模式和差速模式時,認為v1=v2,即cosθ2/cos θ1=1。
研究的雙轉向架驅動AGV是選用磁線導引,所以動力學模型為一維模型,非常簡單。

其中:S為行駛距離,v為AGV速度,t為時間。
文獻[6]介紹了基于激光導引的四輪差速驅動AGV,和本文所述的雙轉向架驅動方式相同,但由于導航方式不同所以數學模型和運動學模型有一些區別。
設計的雙轉向架驅動AGV控制結構如圖3所示。

圖3 雙轉向架驅動AGV控制結構圖
運動控制模塊接收車載控制系統的速度信號與快速停車信號,以及外部的急停信號作為輸入。計數器提供速度反饋,磁傳感器與編碼器做偏差反饋。輸出為四路電機控制信號傳給伺服驅動器,伺服驅動器控制永磁電機,永磁電機帶動轉向架運轉。
采用的糾偏算法為傳統的PID算法。近年來將模糊控制應用于AGV上的研究很多,但對于磁線導航,AGV行進路線簡單固定,又為連續導航,并且本文并沒有設計自動避障功能。所以模糊控制較于PID算法的高實時性在基于磁線導引的應用環境中體現不明顯,PID算法同樣能得到較好的魯棒性,并且可靠性高更適合此環境。文獻[7]中對此問題也有論述。
由于AGV小車本身的慣性起到了PID控制中積分I控制的作用,所以本文采取PD控制,D取值不當容易造成系統震蕩,所以根據實際情況有選擇使用。
PID控制器的控制表達式為:

式中,u(t)為控制量輸出,e(t)為偏差輸入。
為了實現控制AGV全向行走,設計了三種模式:尋線模式、平移模式、差速模式。尋線模式用于常規行進與轉彎,平移模式用于平移運動與蟹形前進,差速模式用于停靠站臺。三種模式實際應用在第三節——運行實驗中有所展示。三種模式的控制流程相同,都采取PID控制器,但輸入e(t)不同。
所研究的AGV系統除了要糾正沿磁條行走時產生的姿態偏差e(t),還要對AGV小車當前位置信息進行修正。位置計算由永磁電機計數器反饋值進行速度換算,積分后得到位置信息。位置誤差主要有計數器的累積誤差產生,本文采用RFID傳感器來修正位置誤差。在AGV行駛路徑上,固定位置放置RFID碼片,當AGV經過時,RFID讀寫器讀取碼片信息,修正當前位置。編寫控制程序,當AGV知道自己位置后,通過比對預先存入控制系統中的地圖信息,根據運行需求切換動作模式。
通過研究,采取基于PID控制的糾偏算法,結合RFID的位置糾偏與設計的運動流程,保證AGV小車精確可靠的沿磁條前進,并設計了三種運行模式來實現自動全方位行走。
設計的運行實驗示意圖如圖4所示。圖中線段表示運行線路,箭頭及數字表示線段方向及端點號,圓點與數字代表RFID碼片位置,空心圓為站臺位置,表示AGV小車尖頭代表方向。在本文所設計的實驗中:AGV小車自動從站臺2運行到站臺1,再從站臺1運行到站臺2,如此反復運行。在7→1、1→2、2→3為尋線模式,2→8、8→2為差速模式,3→4平移模式,4→5、5→6、6→7同樣為尋線模式,單在5和6的位置完成原地旋轉90°。
實驗內容:運行20圈,在站臺1與站臺2分別停靠20次,測量左右姿態偏差與前后位置誤差。

圖4 運行實驗示意圖
通過實驗,在停位點,其左右姿態偏差與前后位置偏差均在±10mm以內,完全滿足實際工業需求。在實驗中,AGV能自如的切換三種運行模式,在設計的實驗路線上,完成前進、圓弧轉彎、平移進站/出站、蟹型運動、原地轉向,基本完成了全方位行走的測試。并在出彎入彎與切換姿態等易造成較大誤差的位置,運行并無明顯晃動,說明模型與控制算法可行。
參考AGV技術在實際應用情況以及對未來發展的分析,設計選取了新型的雙轉向架驅動AGV應用進行研究,來解決工業實際中出現的一些需求。對于新應用環境與新的AGV驅動方式,通過合理的設計,采取傳統的PID控制算法依然可以達到高精度、高魯棒性。對于磁線導引的雙轉向架驅動AGV車型,采用研究得出的控制糾偏方式,可以實現全方位行走,應用于實際。
[1]Safety Manager.中文參考手冊[K].霍尼韋爾公司,2009.
[2]周馳東,樓佩煌,王輝,張烔.移載式磁導航AGV關鍵技術研究[J].工業控制計算機,2012.
[3]朱從民,黃玉美,上官望義,馬斌良.AGV多傳感器導航系統研究[J].儀器科學學報,2008.
[4]馮峰.AGV自動導引小車控制系統研究[D].江蘇:江蘇科技大學,2008.
[5]宋學賢.AGV技術在汽車保險杠生產線的應用研究[D].武漢:武漢工程大學,2013.
[6]倪振.激光導引四輪差動全方位移動AGV關鍵技術研究[D].重慶:重慶大學,2013.
[7]盧杉.基于單片機的差速驅動導引小車運動控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