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寬敞舒適的購物環境,種類齊全價格便宜的商品,“零距離”無障礙的購物方式……如今,超市已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平時生活中,誰家都免不了要去超市,因為超市里的貨品齊全,最主要的是超市物品明碼標價,童叟無欺。
但有人經常去超市,卻就是看走了眼。
超市潛規則一:
價簽是否標真價
這超市里應該明碼標價的商品,到了洪女士手里卻不是一個價了,明明在貨架上看中的一個杯子是18元,交費時卻收20元。雖然事情不大,但洪女士也覺得不太對勁。詢問服務員,卻得到這樣的答案,她說“這個標簽忘貼了”。難道真如洪女士所述,這超市的商品售價高于標價的現象存在嗎?
我們在一個超市轉了一圈,在杯子售賣區看到一排杯子,貨架上的標簽是8.6元/個,統一價??僧斘覀兡闷鹌渲幸粋€杯子卻看到杯子的瓶身貼的條碼標價卻是9.9元,那么這個杯子到底多少錢呢?款臺售貨員掃碼后告知:9.9元。既然實際價格以瓶身9.9元的小標簽收費,為什么貨架大標簽卻打著8.6元的價格呢?不僅如此,這些看上去很美的大超市可不止這一個咱們看不見的小秘密。
超市潛規則二:
包裝不同差別大
說完價簽再談談這包裝,這超市里有很多各式各樣的家庭裝、實惠裝的物品著實讓大家挑花了眼。但這家庭裝真的更實惠嗎?采訪周圍的人,有的說,“如果是家庭裝可能更實惠些”、“大包裝價格可能更劃算”、“平均下來家庭裝的可能會好些”。難道真如大家所說,這超市里的大包裝會比小包裝跟實惠嗎?
到底誰是對的,記者來到超市展開調查。既然大家都說大包裝比小包裝更經濟實惠,到底是不是呢?我們從市場上買回了三種不同規格的食品,一起來算一算。一是凈含量24克的商品單價3元,我們算了一下平均每克0.125元;然后48克的包裝的是6.6元,平均每克是0.1375元;最后是大包裝的216克,價格30元,平均每克約0.139元。如果咱們不仔細算,大家一定不會知道超市里這所謂的家庭裝竟然比同質量的總價還貴3元錢,3元咱們只買了一個包裝。記者又來到超市售賣雞蛋的貨架旁,15枚一盒的雞蛋是23.80元,20枚一盒的雞蛋是25.90元,經過計算:15枚一盒的雞蛋平均一個是1.58元/枚,20枚一盒的雞蛋平均一個是1.29元/枚,這樣一算大包裝的比小包裝的一個便宜了0.30元。另外在同一貨架我們又看到了30枚一盒裝雞蛋,會不會比15元一盒的更便宜呢?30枚一盒雞蛋售價是51.80元,平均一個1.72元;比15枚包裝的貴了0.14元,比20枚包裝的貴了0.40元。事實并非我們想象的那樣,如果您認為越大包裝越實惠,買了這種30枚的雞蛋可就吃虧了,看來超市里包裝越大越實惠也不完全正確。
您現在還會覺得這大包裝比小包裝更實惠嗎?這叫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如前所說,咱們去超市一般都看大標簽,不注意小標簽,這不是迷惑人嗎。其實這超市的潛規則還不止這些,對普通顧客來說真是防不勝防。
超市潛規則三:
消費習慣有誤區
常去超市的人都知道,超市里有很多貨架子,貨品豐富,琳瑯滿目。而這些貨架子如何擺放,也是有學問的。
不知你是否注意過,在超市琳瑯滿目的商品中,食品的擺放位置是暗藏很多秘密的。 一般人進超市選東西,都是看身高平行的貨架物品,大概就是眼睛最先夠著區域的商品,先入為主吧,一般都是平視這一塊的??磥泶蠖鄶等说倪x擇都是同樣的??吹竭@您就迷惑了,這和買東西有什么關系呢?告訴您這里的關系可大了,我在超市的調味品貨架體驗了一下,以“醋”為例,與視線平行的醋,一般價格都是十幾、二十幾甚至三十幾元一瓶的,這價格可不低,難道這超市里都是這高檔產品。當我們視線往下看的時候,情況并不是如我們想得那樣,從平行視線20元一瓶的醋就跌到了11元一桶的醋。而大家一般看不到的貨架頂層醋的價格也相對較低,如我家經常食用的天津某品牌物美價廉的醋品,每次我都需要仔細尋找才能找到,絕不在一眼就能看到的地方擺放。對于生活用品,要想選購性價比高的東西,應把目光投向貨架的上層和底層部分。
不僅如此,大家買東西除了價格,就是關注保質期了。誰都希望買到的東西是最新鮮的。您知道這超市里最新鮮的東西都藏在哪兒了嗎?記者在生鮮冷藏柜里拿了兩瓶豆漿進行對比,一瓶是離消費區更近的手邊,另一瓶則來自冷藏柜靠里面幾排的地方,看起來以為是超市的存貨,但事實真是這樣嗎?對比就知道,里面的豆漿生產日期是27號,外面一排的是22號。再去其他地方看看,無論是奶類、果汁、肉類、豆制品,擺在消費者面前的日期都比里面的提前,這種現象在每家超市都是如此。商場售貨員告訴我這樣上貨是為了東西好賣出去,您看這可不是個別現象,這也是超市針對消費者習慣而設置的小招數。我們如果一個不小心就有可能中招了。調查資料顯示,放在與顧客眼睛視線平行位置的商品,可以增加70%的銷量。這也是超市物品擺放的最佳位置,第二是齊腰的地方,第三是與膝蓋平行的地方,這些位置擺放的商品利潤都比較大。
超市潛規則四:
燈光讓食物更“新鮮”
當然大家在生活中買的更多的可能是不帶包裝的蔬菜和肉類、面食等等。咱們就先看看面食區,這里的燈光泛黃,籠罩著整個面食區,燈光下的食物讓人看著就食指大動,只是眼見為實這話在超市真的靠譜嗎?記者又調查了另外幾家超市,發現肉類區域都用偏紅色的燈罩,而蔬菜區域都是偏綠色的光,難道這燈光也有貓膩?商品放在這種燈光條件下好像沒有那么暗淡,顯得翠綠翠綠的,而且新鮮一些。我們再把它們放在自然光下,還是發暗淡的顏色。對比一下,一份不太新鮮的綠葉菜,在綠燈罩白燈泡的照射下明顯新鮮了;另一份不太新鮮的里脊肉放在紅燈罩白燈泡的光下,肉質明顯發生變化,有光澤。怎么樣,沒想到吧,這燈光也是超市的一種促銷手段。蔬菜、水果其實最好去農貿市場買,那里的東西更新鮮,而且很多地方跟超市的貨源一樣,價格也會更便宜。如果去超市,盡量早上去。
這超市的潛規則還真是全方位的,下次去超市的時候,您可千萬別被這五顏六色的燈光給蒙騙了。
超市潛規則五:
留有憑證,小心“死無對證”
購物時難免會出現質量糾紛,此時如果有購物憑證,一般情況下通過消協及有關部門調解、裁決都能獲得圓滿解決。然而,在投訴過程中,也有相當一部分的處理結果令人遺憾。消費者缺乏證據是不容忽視的原因之一。
消費者購物時有索要購物小票、發票、保修卡、合格證和說明書的權利,但許多消費者不懂或忽視這一法定權利。而越是出售有問題商品的地方,越是不愿意給發票和保修卡,迫不得已,就在發票、保修卡上做手腳,令消費者吃盡了苦頭。有時消費者購物時索要發票,一些售貨員常會以各種理由推脫,然而真要是出了問題,沒發票大多是死無對證的。
因此,消費者在購物時,一定要索要發票,特別是在購買大件家電產品時,切記索要“四證”,并認真檢查,同時注意保管好這些憑證。如果以上四證不全,就不要購買。
告訴您,去超市也得擦亮自己的慧眼,我在這里教您一個口訣,方便您去超市不吃虧:要想新鮮先朝里看,想買實惠多往下瞧。這樣比較便宜、新鮮一些。我們希望大家在生活中多一些這樣的信息,甚至是較真,這樣才會及時發現問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