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瑋+包尚友

“母蟹是圓臍,公蟹是尖臍,螃蟹好壞關鍵看肚臍,肚臍突出的一般比較肥,還有就是同樣大小的螃蟹選重量沉、蟹爪有勁兒的”,黑龍江省農墾八五六農場的養殖戶李海一邊下網捕撈河蟹,一邊向周圍的人介紹著挑選河蟹的竅門。
黝黑的面龐,總是面帶笑容,初次與李海接觸,熟悉親切的感覺便油然而生。
“主要是品質好,我養的河蟹每年都有遼寧盤錦的客商上門收購,周邊農場和縣市也有慕名上門購買的,九十月份是銷售旺季,供不應求”,提起自己養殖的河蟹,李海滿是自豪。
李海的500畝蟹塘位于黑龍江農墾八五六農場青山湖濕地,這片濕地總面積5.3萬畝,自然生態完好,動、植物資源豐富。有白鷺、大雁、天鵝等野生鳥類棲息,盛產鯉、鯽、鰱等魚類。這里的“青山湖”河蟹采取自然生態放養,品質好、味道鮮美,尤其著名。
今年45歲的李海是八五六農場遠近聞名的養蟹能手,2003年開始河蟹養殖,10多年的時間里,他不僅靠著河蟹走上了致富路,還通過自己的引領示范帶動了農場河蟹養殖的發展,使河蟹在八五六農場從無到有,成為一個年產40萬斤,產值超過千萬元的特色產業。
李海不是八五六農場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但他的確是八五六農場第一批養螃蟹的人。從起步時賣房借錢,到如今知名度越來越高,年純收入20多萬元。養殖河蟹,李海經歷了酸甜苦辣,說起河蟹,李海有嘮不完的嗑兒。
李海祖籍遼寧,出生于黑龍江省八五六農場的一個普通職工家庭。他頭腦活絡,敢想敢做,曾在“體制內”上班,還經營過一家小飯店,但由于從小愛好“打漁摸蝦”,他最終選擇了承包水面,搞起了水產養殖。
“1999年,我把飯店賣了6萬塊錢,加上手里的5萬,承包了100畝水面,當時是養魚。眼瞅著魚長得挺好,尋思能掙錢,沒想到賠了個血本無歸。”李海回憶起創業之初的艱辛。
原來,2002年10月份一場突如其來的降雪讓李海遭受了“滅頂之災”。這場降雪比正常年份早,降雪量大,還伴隨著低溫。結果養了3年,已經七八斤的鯉魚,兩三斤的鯰魚全部翻塘死掉,滿塘死魚根本賣不出去。李海不僅沒見到效益,當初的投入也打了水漂。
“想死的心都有了,但是沒有辦法,一是沒有回頭路了,另外也還是想堅持下去,搞出點名堂。”在這種情況下,李海痛定思痛,開始研究出路。很快,養殖河蟹的念頭出現在他的頭腦中。
由于早年在遼寧生活過3年,李海對當地河蟹養殖有一定了解,更主要的是因為河蟹五一投苗,十一就能捕撈,見效快,受自然因素影響小,而且自己的魚池水草豐盛、水質自然,適合河蟹生長,這更堅定了李海養殖河蟹的想法。
當時說要養河蟹,家里沒人同意,但李海鐵了心要養。2003年,他不顧家人的反對賣掉了自己在場部的住房,拿著賣房的錢,聯系到遼寧的蟹農,購買了1200斤蟹苗,投放到自家的魚池里。
不懂養殖技術,李海就自己買來書學習。從蟹苗投放的那天起,他幾乎天天守在蟹塘旁,觀察河蟹喜歡什么水體,什么時候進食,什么時候脫殼,了解河蟹的習性,把觀察到的河蟹成長細節詳細記錄在隨身攜帶的筆記本中。在他的精心呵護下,蟹苗茁壯成長。
捕蟹時李海一次下20張網,每2小時起一遍網,24小時幾乎不間斷。老父親看著兒子沒日沒夜地干活,心疼兒子,也主動幫助李海起網。
河蟹收獲了,讓人頭疼的問題也隨之而來。由于當年河蟹在農場還是稀罕物,消費者不認可,購買的人不多,每斤不到10元仍然少人問津。沒有辦法,李海就拎著河蟹上門推銷,托親戚、找朋友,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算把河蟹銷售出去。年底一算賬,當年收獲成蟹7000斤,純掙了4萬多元。效益比預想中要好,這也堅定了李海養殖河蟹的信心。
此后,李海又開始了新一輪的“折騰”,他說服父親到養殖點和自己一同居住,賣掉了父親的住房,把賣房錢和第一年養河蟹掙到的4萬多元錢全部投入到養蟹上,擴大了養殖規模。好在有了第一年的基礎,家人不再反對他養蟹,也都幫著他干活。有了家人的支持,加上李海能吃苦、愛琢磨、肯鉆研,他的河蟹養起來越來越順風順水。
李海養殖河蟹見到了效益,在他的帶動下,八五六農場養殖河蟹的人也越來越多。2005年,農場牽頭組織養殖戶成立了河蟹協會,李海被選為副會長。河蟹協會每年召開兩次促進會,分季度對養殖戶進行培訓,定期組織考察學習。多年來,李海通過協會為養殖戶們授課,與他們交流自己養蟹的心得,無償的把經驗傳授給其他養殖戶。在河蟹協會的帶動下,八五六農場養殖戶的河蟹越養越好,農場被農業部評為了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區,周邊密山市、虎林市、八五零農場、八五七農場、興凱湖農場等地也開始跟著搞起了河蟹養殖。
后來,為促進銷售、培育市場,八五六農場連續舉辦了4屆河蟹節,并為域內河蟹注冊了“青山湖”牌商標。在農場首屆河蟹節上,李海養殖的母蟹憑借254克的重量從40多戶蟹農選送的參賽河蟹中脫穎而出,獲得了“蟹后”的殊榮,李海的河蟹借著河蟹節的東風聲名遠播。
河蟹節的舉辦為李海打開了市場,也徹底打消了他的顧慮。如今,李海更加注重河蟹的品質,他的河蟹都是經過育肥后包裝銷售,每斤60元仍供不應求。在養河蟹的同時,他還搞起了鱘鰉魚、南美白對蝦等特色水產品養殖,并在自己的養殖點實驗種植了美國大榛子,發展立體種養。面對未來,李海有滿滿的信心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