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
摘要:近年來,商業銀行的競爭越來越激烈,面對復雜多變的行業環境,我國許多商業銀行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戰略調整。建議:制定國際化的發展路徑原則;培養國際化經營人才;優化戰略布局,優化資本結構,優化業務種類。
關鍵詞:商業銀行;戰略管理;多元化;國際化
中圖分類號:F830.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4)11-0136-01
引言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商業銀行所處的經濟環境越來越復雜,面臨的市場競爭也日益激烈。在越來越復雜的金融活動中,商業銀行是金融體系的重中之重,一切經濟活動的資金融通都需要商業銀行。商業銀行的經營狀況不但會影響到自身的生存和發展,而且影響到整個金融體系的穩定和國家的社會安定。[1]而商業銀行的經營狀況和它的戰略息息相關,因此,研究我國商業銀行的發展戰略不僅有助于研究金融體系的發展情況,更能為我國商業銀行的發展提供理論指導。
一、我國商業銀行戰略管理現狀
(一)多元化經營
由于經濟形勢和環境的復雜多變,我國眾多商業銀行積極拓展多元化經營戰略,目的是為了適應市場環境和降低銀行風險。我國商業銀行實行多元化戰略的主要措施是為客戶提供綜合性金融服務。[2]在符合當地金融監管制度的情況下,多元化經營涉足銀行存貸款、信托證券交易等金融業務領域,客戶在同一家銀行可以辦理存款(或儲蓄)、證券投資交易、信托投資以及其它各項銀行金融業務,這不僅為客戶節約大量時間、精力以及資金轉移費用,而且能夠極大地降低客戶交易成本和節約客戶的時間,并通過這些老顧客的影響吸引更多的新客戶,同時又能提高銀行的綜合競爭能力與市場占有率。商業銀行通過整合多種相關服務,這樣很容易形成協同效應,降低經營成本,提高銀行相關業務的利潤。同時,銀行實施多元化經營,也是對金融類商品的豐富和發展,并在多元化的過程中實現金融創新,進而活躍金融市場,也有利于商業銀行新的盈利渠道的開辟,實現更大的盈利。
(二)國際化戰略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與世界各國貿易往來的日益頻繁,我國商業銀行國際化不可避免。而在全球銀行業日國際化的進程中,我國商業銀行應抓住有利時機,積極參與國際競爭。為此,我國商業銀行在海外設立分支機構的現象也在逐年的增加,各大商業銀行通過參股或海外并購的資本擴張方式加快國際化的經營戰略步伐,努力將自身的影響擴展到海外。[3]
1.海外設立分支情況。我國商業銀行海外分支機構的形式主要有:代理行、經理處、分行與支行、子銀行、聯營銀行。目前,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和中國交通銀行這五家我國主要的商業銀行,不僅與世界各國的銀行建立了代理行關系,而且正積極設立屬于自己的分行、支行,經營網絡基本上覆蓋了全球各大經濟體。
2.海外并購情況。通過參股等并購方式的海外并購是推進我國商業銀行國際化的主要方法之一。我國各大商業銀行通過參股或海外并購的資本擴張方式加快國際化的經營戰略步伐,努力將自身的影響網絡擴展至海外,提升綜合實力,走國際化的發展道路。
3.銀行業務的國際化。通過加大使用人民幣結算、大量設立海外分支機構以及加快海外并購速度,我國商業銀行開展的業務也逐漸朝國際化方向發展。除了過去由于國際貿易產生的傳統結算方式—匯款、托收、信用證以外,隨著中國商業銀行國際化程度的日益深化,業務功能也開始向多元化方向發展,其中國際結算就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傳統以L/C為主的結算方式逐漸被進口押匯、買方信貸、保理、保函、打包放款、福費廷等業務所取代,L/C 的結算方式在國際貿易中的所占比例逐漸降低。與此同時,外匯存款、外匯市場交易、資本市場交易、債券市場交易、國際信貸、國際期貨市場交易和金融期權交易也開始蓬勃發展。
二、現階段我國商業銀行戰略管理存在問題分析
(一)銀行多元化戰略經營存在的問題
1.導致銀行領域發生行業壟斷,限制金融市場競爭。實施多元化經營戰略的銀行通常會利用其龐大的資金來實現并購或者進行大規模投資,這樣能夠快速實現多元化擴張,并使得商業銀行規模在很短時期內快速增長,占據比較大的市場份額。并購也可能會消滅一些實力弱小的競爭對手,從而形成整個市場的壟斷。實際上,實施多元化經營戰略的銀行涉足業務領域眾多,它們能夠向客戶提供綜合性的金融服務。因此,多元化經營的銀行就可以利用其在某些業務領域的優勢地位來快速拓展銀行其他業務,這樣會限制金融市場,不斷的造成銀行間或整個金融市場上的惡意競爭。
2.過度多元化導致銀行風險集中。商業銀行的多元化經營戰略,意在擴大經營規模,擴大經營業務范圍。傳統的商業銀行盈利模式過于單一,存在著盈利波動的風險。而多元化經營的商業銀行的業務種類增加,導致利潤來源也相應的增加,如果銀行多元化經營范圍超過了銀行自身能力所能夠承受的邊界,會使銀行不能對其所經營的多種業務進行有效協調與管理,后果會對銀行持續健康經營帶來不利的影響,增加相關的經營風險。如果銀行的多種業務之間沒有建立起“防火墻”,不能對經營風險進行有效隔離和管控,就可能在銀行某一項業務出現問題時,產生一系列的連鎖反應,波及到其他的業務,進而加劇銀行風險的集中,還有可能對整個銀行或金融市場產生巨大沖擊。
3.影響銀行競爭力。企業多元化經營戰略是基于企業現有的資源和能力,而銀行多元化經營戰略必須以銀行充足的金融資源和能力來保障。如果銀行缺乏必要金融資源以及相關能力,不考慮自身情況而盲目地去推行多元化戰略,結果將導致銀行資源分散,迫使銀行將有限的金融資源分配到多種多元化經營業務上,而不能集中自身有限的資源發展優勢業務,這將會不利于銀行對其金融資源進行優化配置,可能導致銀行的多種業務都得不到健康穩定的發展,影響銀行的整體競爭力。
(二)國際化經營存在的問題
1.經營模式不利于國際化發展。商業銀行的經營模式主要是分為兩種,即混業經營和分業經營。目前,我國商業銀行普遍采用的是分業經營和分業管理,這是由我國當前的基本國情決定的。而美國、日本和歐洲的商業銀行從混業走向分業,再從分業走向混業,這表明在選擇經營模式時一定要根據當時國際發展所處的階段及金融業在此階段的作用。由于我國正處在經濟發展和社會轉型的時期,選擇分業經營能夠降低一定的風險,雖然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在很多業務上已經實施多元化,但這種多元化的模式和外國成熟的經營模式相比是不成熟的,這就導致了我國商業銀行在國際上競爭力處于弱勢地位。
2.資本金充足率低,盈利能力差。2009年以來,隨著銀行業資產規模的迅速擴張,我國商業銀行資本金充足率水平已經呈下降趨勢。我國銀行業資產質量普遍較差,隨著內部評級法的全面實施,資產風險權重的總體水平可能會不降反升,導致銀行資本充足率水平小幅度的下降。
3.落后的服務手段,特色產品匱乏。由于外國銀行業起步較早,而且實力雄厚,擁有先進的國際銀行業務網絡及硬件設施,同時具備完善的銀行發展理論,完善的銀行人才的培養體系,非常強的金融創新意識,對金融領域已有的創新成果能夠廣泛地進行采用,服務意識強。相比之下,我國銀行服務手段比較落后,效率低下,又缺乏創新和服務意識,金融產品比較單一。
4.高素質人才的匱乏。我國金融業平均員工數高于發達國家2~7倍不等,而高學歷人才比例較低。商業銀行國際化競爭最終是人才的競爭。而在商業銀行國際化經營過程中,亟需一大批具有市場開拓能力、具有外語優勢和精通國際銀行業務的復合型和專業型人才。我國商業銀行在國際型人才儲備方面明顯不足,所以,國內的商業應重視這種能夠進行國際化經營的人才,以適應激烈的國際化競爭市場。
三、結論
通過對我國商業銀行發展戰略現狀和存在的問題研究,筆者針對我國商業銀行現狀提出如下建議:制定國際化的發展路徑原則,當今全球經濟一體化已成趨勢,我國商業銀行必須緊跟步伐,爭取與國際接軌;培養國際化經營人才,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人才是一個組織實現長遠發展重要保證,尤其是對于商業銀行這樣一個知識密集的行業來說,所以要重視銀行國際化經營方面人才的培養;優化戰略布局,優化資本結構,優化業務種類,這樣能夠提高工作效率,提高資金利用率,創造更多的利潤。
參考文獻:
[1] 許曉文,葉 茂.淺析我國上市公司商業銀行治理[J].企業政工,2014(6).
[2] 陳新民,王永梅.多元化經營戰略對商業銀行風險影響研究[J].財會通訊,2014(3).
[3] 王曉東.中國商業銀行國際化發展戰略[J].學術交流,2014(1).
[責任編輯:文 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