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 俊,曹文勤,王文兵
(1.江蘇省輻射環境保護咨詢中心,江蘇 南京 210019;2.江蘇省電力公司,江蘇 南京 210024)
常州市“十二五”電網發展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是江蘇省電力公司電網規劃環評的試點項目。江蘇省輻射環境保護咨詢中心于2011年6月中標并開展了此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在近一年的工作中,我中心對城市電網規劃的環境影響評價工作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研究。本文結合常州市“十二五”電網發展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的工作成果,淺談電網規劃環評中存在的幾個問題和建議。
不同行業的規劃對環境的影響方式、影響程度、影響范圍及影響的作用時間相差甚遠。雖然國家環保總局發布了 《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試行)》(HJ/T130-2003),給出了開展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的一般原則、工作程序、方法、內容和要求。但是此導則只是一個總綱性的導則,并沒有分行業規定,并且也沒有制定配套的法規、規章以及相關的技術規范,同時對于具體的評價思路、評價體系和內容框架尚也沒有更為詳細的指導,而這些對于開展實際的規劃環評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因此環評單位大多借鑒其他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的經驗和方法來開展電網規劃環評,從而導致各環評單位使用的評價方法和指標不統一。
即使是行業規劃,也需要細分,如電力工業也要分電源規劃與電網規劃。根據電力行業自身特點及實踐經驗,電源規劃環評內容一般應該包括:電力規劃分析、區域環境現狀分析、區域污染物排放分析、環境影響識別與評價指標確定、火電大氣環境影響預測分析等。而電網規劃環評的工作重點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一是要對供電設施布局及線路走廊的合理性進行詳細分析與評價,對城市建成區和規劃區變電站等供電設施的結構型式及線路型式提出具體建議;二是要評估城市電網規劃方案實施對環境、生態、景觀、土地資源等方面的影響程度,提出預防或減緩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及措施。
因此對于電力行業而言,急需一個包含具體的評價思路、評價體系和內容框架的針對輸變電工程的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城市電網的規劃環評不同于一般的輸變電建設項目環評,分析評價電網規劃與其他相關專項規劃的相符性、協調性是其重點之一,也是其難點之一。從實際看,很多地區電網規劃與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環保規劃、生態功能區劃及其他相關專項規劃、區劃銜接不好的問題仍較為普遍,使得電網規劃建設困難重重。出現上述現象主要有三個原因:
(1)各類專項規劃由各行業自行編制,基于本專業范疇來考慮規劃,彼此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和協調,無法充分考慮與城市總體規劃和其他專項規劃的配合與銜接。
(2)電網規劃的深度大多停留在總體規劃階段,未能深化為城市控制性詳細規劃,難以確定電網設施和線路走廊在城市控制性規劃圖中的地理位置,因而也增加了電網設施和線路走廊控制性預留的操作難度。
(3)有關規劃、可研正在編制、研究過程中,同時可能因為涉及保密性等敏感問題,規劃部門不愿將研究的中期成果對外透漏。另外,有些部門因為資金不足或管理不到位等客觀原因,至今未對本行業發展做出任何規劃。
針對此問題,在常州市“十二五”電網發展規劃環評工作中,我中心系統整理和充分研究了所收集到的相關規劃資料,并與常州市發改委、環保局、國土局和水利局等相關單位進行了協調與溝通。從電網規劃與政策、法規的協調性、與常州市城市總體規劃協調性、與常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協調性、與常州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協調性、與常州市“十二五”環境保護規劃協調性、與《江蘇省重要生態功能保護區區域規劃》(常州部分)協調性等方面,按擬定的規劃目標,逐項比較分析規劃與上層位的政策或規劃的協調性分析、同層位規劃的協調性分析,主要關注的是規劃的建設內容與環境保護目標和資源環境保護建設內容的協調,規劃建設的時序安排與環境保護建設內容的時序安排的協調。在環境保護方面上避免出現與環境功能區劃和環境保護規劃不符的活動。從而將輸電線路走廊規劃、變電站布點規劃和城市整體規劃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從而極大減緩了電網規劃對城市發展和環境質量的影響,使電網建設和城市建設協調統一發展。
環境敏感區域是環境影響評價關注的重點之一。但是電網規劃環評范圍往往涉及整個省市,評價范圍遼闊,自然環境復雜多樣,特別是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地質公園、森林公園等生態敏感目標較多,分布較廣。對于城市電網規劃而言,由于其處于宏觀規劃階段,規劃所包含項目的站址、線路走廊尚不具體,因此無法像建設項目環評那樣進行具體、細致的現場踏勘,尤其對于生態敏感目標較多且分布較廣的地區,對規劃可能涉及的環境敏感區域的確定有一定的困難。
我們在常州市“十二五”電網發展規劃環評工作中通過運用“3S”等先進技術,從土地利用影響、輸電線路走廊影響、生物量損失、資源環境承載力等方面對規劃的生態環境影響進行了細致分析。并將《江蘇省重要生態功能保護區區域規劃》(常州部分)與電網規劃結構圖進行了疊圖分析,可以方便地判定評價范圍內生態環境敏感區域與電網規劃的相互關系,確定規劃可能涉及的環境敏感區域,實現了環境影響評價從微觀到宏觀的轉變。
一般行業規劃中均包括區域的規劃建設以及規劃中單個項目的開發,所以除了區域性的評價之外還要有針對建設項目的具體評價指標,這些均要與該行業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相結合確定。而實際上,很多行業的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均沒有出臺。在常州市“十二五”電網發展規劃環評工作中,我們圍繞著電網規劃環評的特點,在詳細了解規劃區域環境現狀和查閱大量資料的基礎上,并通過理論分析、專家咨詢、公眾參與等方式,從科學性原則、整體性和代表性原則、定量指標和定性指標結合原則、持續性和階段性結合原則、強制性指標和引導性指標結合原則等原則確立了與電網規劃環評相適應的評價體系、評價目標、評價指標和評價標準,詳見表1。
通過常州市人均用電量、電力負荷密度等指標分析電網規劃中的電力需求預測是否符合當地經濟發展規劃和城市總體規劃的要求;通過電力需求預測,按照特高壓、500 kV、220 kV、110 kV供電半徑等指標初步分析變電站布局及線路走廊規劃的合理性。然后結合全市的區域規劃定位、功能區劃、用地布局、土地類型等指標,對全市各區變電站和輸電線路宜采用的形式提出推薦性的意見,并在此基礎上初步估算全市及各區規劃變電站土地需求量及輸電線路走廊土地需求量。并與土地規劃中的供電設施布局及土地預留情況、輸電線路走廊預留情況進行對比分析,提出二者的匹配度。

表1 常州市“十二五”電網發展規劃環境目標及評價因子
同時從電網規劃和城市總體規劃及其他相關規劃要求的協調性等方面設計相應的評價指標,一方面由此初步分析評價變電站布局、線路走廊規劃的合理性以及各類變電站和輸電線路的合理性,指出其需要優化的方面,另一方面分析城市總體規劃及其他相關規劃對電網規劃的實施存在的限制,提出調整和完善的建議。
對電網規劃實施的環境制約因素和自身控制要求我中心從電磁環境、聲環境、水環境、大氣環境和生態環境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控制指標和要求。
我國的電網規劃環評仍處于探索階段,對規劃環評的具體內容、研究方法與深度要求還不是非常具體與明確,有必要制定一個針對輸變電工程的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來指導電網規劃環評的開展。
本文在進行電網規劃的協調性分析過程中發現,由于各類專項規劃編制部門的出發點、側重點不同,各類專項規劃之間常常會出現交叉甚至相互沖突,建議在政府規劃部門的統領下建立各類專項規劃部門之間的長效的溝通協作機制,規劃環評在規劃編制初期盡早介入,推動各專項規劃部門的配合與協作,更好地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和環境的綜合保護,實現城市電網與城市環境、社會關系的和諧發展。
積極在電網規劃環評工作中采用遙感技術、地理信息系統、疊圖法等先進的技術方法。
同時要細化和加強對電網規劃環評的審查和管理,在法律高度或法規的高度制定電網規劃環評的實施細則,進一步提升電網規劃環評的作用。
[1]李曉琴,朱庚富.電網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實例分析與研究[J].環境科學與管理,2008,(33)9:178-180.
[2]朱法華,王圣,劉思湄.中國電力規劃環評的發展與建議[J].電力環境保護,2007,23(5):9-l3.
[3]鞠美庭,朱坦.對我國規劃環境影響評價中幾個重要問題的思考[J].上海環境科學,2003,(12):81-83.
[4]莫華,王萌.輸變電項目環評存在的問題分析及對策建議[J].電力環境保護,2007,23(4):4-7.
[5]李艷.電網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應關注的幾個要點.電力環境保護[J],2009,25(2):47-49.
[6]羅嘉佳,吳仁海等.中國規劃環評中協調性分析的作用[J].環境科學與管理,2008,33(1):191-194.
[7]張紅珍.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探討[J].環境污染與防治,2004,(4):70-72.
[8]朱庚富,周靜.城市電網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指標體系的探討.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2010,7:1639~1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