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世衛

大數據,主要是用來描述和定義信息爆炸時代產生的具有潛在價值的、海量的、活的數據。大數據是信息技術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后的成果。目前,大數據正在加速向農業領域拓展。大數據的興起,為農業監測統計工作帶來了發展的重要機遇,我們應抓住機遇,推動數據治理的現代化,以數據獲取、數據分析、數據應用為重點,加速推動農業監測統計工作發展。
大數據為農業監測統計變革帶來了重要的發展機遇。
海量數據為全景展示農業,深入認識農業發展特點和變化規律提供了重要機遇。1948年香農始創信息論,為物理學的質量、能量補充了第三個基本量——信息量,并正式使用了信息量的單位bit(比特),1字節(Byte)=8位(bit),從此以后,信息像長度、寬度等一樣變得可以度量。近年來,信息技術突飛猛進,農業氣象數據、資源環境數據、生物信息數據、作物生長監測數據以及農業統計數據量劇增,農業的產量形成、產品流通以及產品消費過程因為數據的涌現而變得更加立體、透明和直觀,人們對農業演化進程、發展規律、變化趨勢的認識也更加透徹、深刻和全面。
以大數據技術為代表的新技術為變革傳統數據生產方式,拓展數據獲取渠道,完善監測統計體系提供了重要契機。我國農業監測統計以農業綜合統計、成本和物價為主要內容,形成了全面調查、抽樣調查為主體,必要的重點調查、遙感技術等為補充的經濟信息資源監測統計體系。盡管如此,統計數據與實時、在線、并發的互聯網數據、農業物聯網數據相比,仍顯滯后。隨著大數據技術的發展,利用和發掘農業物聯網和互聯網數據,進一步拓寬監測渠道和完善統計體系將變成可能。
大數據時代的來臨,為解決農業監測統計工作中的諸多難題提供了難得歷史機遇。中國是農業大國,生產區域廣闊、產品種類繁多、市場類型多樣、產業鏈條細長,不缺乏可收集的數據,但是缺乏精確和系統化收集數據的手段和收集數據的意識。目前的數據要么是缺失,有待收集;要么是數據準確性差,經不起推敲和檢驗;要么是部門分割,難以公開共享。大數據技術在數據時效性、標準性、匹配性和共享性等方面帶來了技術創新,將有助于破解傳統統計工作的諸多難題。
當前,形成數據治理現代化是開展農業監測統計工作的緊迫任務。中國是一個當之無愧的農業大國、人口大國、互聯網大國,但中國卻不是一個收集數據、使用數據、共享數據的大國。農業監測統計工作是我國現代農業建設的軟實力,抓好數據工作是統計部門的首要任務。大數據時代來臨,各個主體應該充分發揮數據驅動創新作用,推動數據治理的現代化。首先,樹立尊重事實、強調精準、推崇理性的數據文化,改變過去統計工作中漠視精準、凡事差不多的現象,提高數據獲取的執行力和自覺性;其次,堅持數治為原則健全現代農業治理制度體系。加強數據立法,規范用數體制,在采集規程、報送程序、開放應用規則等方面建立健全制度體系,形成良好的數據環境;第三,完善數據治理機制,驅動數據創新。以數據為核心,加強網絡的互聯互通,資源的共建共享,工作的協作協同;最后,以數據推動資源優化配置,通過數據,促進農業生產效率高效化,資源利用集約化,科學管理智能化。
數據獲取、數據分析、數據應用是農業監測統計的三大核心工作。搜集數據、使用數據已經成為各國競爭的一個新的制高點。數據資源已經成為一種國家新型戰略資源,未來數據能力將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的新型力量和推動國家進步的新型競爭力。當前農業監測統計工作要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謀劃,以數據獲取、數據分析、數據應用為核心開展工作,推動現代農業快速發展。
首先,創新采集技術,拓展采集渠道。一方面,利用大數據技術改進和改革全面統計和抽樣調查,取締繁雜的條條框框設置和不必要的審核約束,變傳統報表統計為移動采集、便攜獲取。對現有統計數據進行清洗、整理、標準化,形成符合現代農業發展的農業基準數據。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互聯網數據(特別是電子商務數據)、物聯網數據、遙感數據等拓展數據獲取渠道,完善農業統計數據體系。
其次,構建大型模型系統,增強分析智能化。數據的處理和分析是大數據時代的核心能力。當前數據分析挖掘的速度已經遠遠落后于數據產生的速度。傳統的數據分析處理方法已經無法滿足海量數據分析的需求,未來大數據處理分析將變得更加智能。針對農業監測統計數據構建大型智能模型系統,是未來解決海量條件下數據分析的關鍵。以互聯網技術為基礎,開展適合現代農業監測統計的智能算法和模型研究,將成為未來數據分析的重要方向。
第三,搭建大數據服務平臺,促進產品化應用。應用數據發現價值、指導實踐,是農業大數據的最終目標。如農產品市場,信息不對稱一直是影響農產品市場穩定的重要因素。農民面對紛繁的市場信息“看不見、聽不懂、用不上”,結果造成農產品盲目生產、滯銷賣難。通過大數據技術,一方面對信息流動、信息傳播、價格傳導等模擬和分析,幫助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另一方面,將信息開放共享,也有助于合理引導生產者市場預期,消除農民盲目生產和出售觀望,促使市場合理運行。
大數據之“大”,并不僅僅在于其“容量之大”,對于農業監測統計工作而言,更大的意義在于以數據為驅動,變革傳統農業監測統計模式,形成大數據思維,針對農業數據問題,實施農業“數據工程”,突破數據困境,形成數據力量,為推進現代農業發展發揮支撐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