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芳

有幸參加全國農業市場信息系統業務知識培訓學習,我感受深刻、收獲頗豐,啟發很大,總結如下。
收獲頗豐
全國農業市場信息系統業務知識培訓班層次高,專家多,交流深,內容豐,效果好,對我來說是一次難得的學習和提高的機會,通過學習,我增長了知識,轉變了理念,獲取了重要信息,提高了業務水平。特別是,我們運城市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大市,市場信息工作基礎較好,一直在渴求專業指導,一直在探尋工作突破點。聆聽如此系統專業的精彩講解,真的有如醍醐灌頂般的感受。謝謝老師們!通過學習,我主要在以下三個方面有了新的提高:
在信息化知識方面有了新的提高。通過學習,開闊了眼界,特別是的國外物聯網應用技術給我震感很大。還比如,進村入戶在通信、物流方面的工作中可以搭上農業部的順風車,直接和企業對接,可減少很多不必要的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進村入戶信息站、信息員的選擇傾向于農民專業合作社,可提高工作的可持續性。進村入戶需要因地制宜,不可一刀切。物聯網的建設不應盲目求全求大,“有用即可”等。
在電子商務知識方面有了新的提高。通過學習,強化了對電子商務工作推進的認識:電子商務是未來農產品流通的重要模式,必須加快速度加大力度推進,縣級農委在建立自己的電商平臺系統方面一定要審慎,直接和發展成熟的電商企業對接是目前較為有效的推進方式等。
在市場建設認識方面有了新的提高。老師和專家們用大量的數據說明,農產品批發市場目前是并且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也是農產品流通的重要環節,地位不會改變。產地市場在農產品流通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將是下一階段市場建設的重點。合作社仍是規避農業風險的重要手段等。
壓力倍增
農業市場信息工作在宏觀調控、資源配置中發揮著非常重要作用,但越到基層這項工作的重要性越不凸顯。運城市是山西省重要的糧棉果菜畜生產基地,市農委領導非常重視市場信息工作,從人員配備、經費落實、重點工作考核等方面都給予支持。下面我結合運城市的實際情況和小組交流的情況講四點主要問題:
1.市場多頭管理的問題。多位領導和老師都講到多頭管理的問題。確實在批發市場建設中農業部門幾乎不具備管理能力。但是市委市政府工作中一涉及“農產品”的問題就交給農委,涉及農產品流通和市場建設的工作就交給市場科。但市場科幾乎沒有抓手,工作很被動。
2.機構不健全的問題。在7月1日晚上的交流中有同志提出來,市級農委市場信息科都沒什么事可做,縣級農委多數連機構都未設立,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信息化進村入戶將很難推進。
3.監測預警缺乏全面廣泛數據來源的問題。在大數據時代,監測預警工作必須建立在大量基礎性數據的基礎上,分析才具有科學性、權威性。以我市的實際情況來說,我們指定了幾個批發市場通過網絡平臺報市場價格和交易狀況,但實際情況就是每次報價都是在我們的反復催促下才能報上來。部門之間、單位之間、部門和企業之間的數據資源共享度不是很高。
4.電子商務在摸索中可能存在走彎路的問題。運城市農委在2011年就提出搭建電子商務平臺的設想,并嘗試了在市農業信息網搭建平臺和搭建單一品種交易平臺等模式。工作經驗告訴我們,由于點擊率和知名度遠不夠的問題,在本地農業網站建平臺可操性低。目前運城市在和“貢天下電子商務網”合作,將搭建運城特色館,合作運營的模式還在摸索中。
急起直追
回去以后要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1.作好匯報。把這次培訓獲取的政策、措施、理念等重要信息轉達給市農委主任,引起單位領導對工作的高度關注。
2.搞好調研。回去以后開展一次產地市場基本情況的摸底調查,同時開展一次信息進村入戶的可行性、農民意向情況調研。
3.搭好平臺。加快搭建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系統,加大力度推進12316這個信息平臺的建設和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