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慶+陳小鵬
摘要:我國2006年頒布的新會計準則明確將金融工具劃分成基礎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并就其會計確認、計量和披露進行了規范。但有關衍生金融工具公允價值套期保值會計的核算內容不夠具體,而且準則內容在理解上存在很多難點,本文擬結合案例就公允價值套期保值會計進行研究,旨在為企業提供一套可供操作的方案。
關鍵詞:衍生金融工具 公允價值套期保值 會計處理
一、套期保值理論綜述
(一)套期保值的內涵
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24號——套期保值準則》,套期保值,是指企業為規避外匯風險、利率風險、商品價格風險、股票價格風險、信用風險等,指定一項或一項以上套期工具,使套期工具的公允價值或現金流量變動,預期抵消被套期項目全部或部分公允價值或現金流量變動。
我們在理解套期保值的內涵時,應該將其與衍生金融工具投資的另一目的投機結合起來。所謂的投機指投資方本身并無實際的資產要出售或者在將來也不需要相關的資產,之所以進行衍生金融工具的投資主要是通過買賣衍生金融工具來獲得標的物的價格漲跌所形成的價差收益。而套期保值是指投資方本身有實際的資產在未來需要出售或將來確實需要買進某項資產,而在現貨市場與期貨市場對同一種類的標的物(如商品等)同時進行數量相等但方向相反的買賣活動,以期通過期貨市場的盈利來彌補現貨市場的虧損,從而實現對現貨的保值。
(二)套期保值涉及的兩個概念
1.套期工具,是指企業為進行套期而指定的、其公允價值或現金流量變動預期可抵消被套期項目的公允價值或現金流量變動的衍生工具,套期工具通常為衍生工具,如遠期合約、期貨合約或期權等。只有在對外匯風險進行套期時才可以將非衍生金融資產或非衍生金融負債作為套期工具。
2.被套期項目,是指使企業面臨公允價值或現金流量變動風險,且被指定為被套期對象的項目:如企業在資產負債表上已確認的資產、負債;企業已簽定的在未來某特定日期或期間,需要履行的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合同(也稱為確定承諾);根據企業管理層意圖目前尚未簽定相關合同但估計未來很可能會發生的交易。
(三)套期保值的分類
根據套期工具與被套期項目之間的關系,可以將套期保值分為三類:
1.公允價值套期。公允價值套期指對已確認的資產或負債、尚未確認的確定承諾或該資產、負債或確定承諾中可辨認的一部分的公允價值變動風險進行的套期。
公允價值套期的對象主要是三類項目的公允價值變動風險,即:(1)已確認資產或負債(已在資產負債表列示);(2)尚未確認的確定承諾(尚未履行的已簽訂的合同);(3)上述兩類資產、負債或確定承諾中可辨認部分。
2.現金流量套期。現金流量套期,指對現金流量變動風險進行的套期,該類現金流量變動源于:(1)已確認資產或負債(如浮動利率債務的全部或部分未來利息支付);(2)很可能發生的與預期交易(如預期的購買或出售)有關的特定風險,且將影響企業的損益。
3.境外經營凈投資套期。境外經營凈投資套期,指對境外經營凈投資外匯風險的套期。境外經營凈投資指報告企業在境外經營凈資產中的權益份額。
二、套期保值的會計處理思路及案例分析
新會計準則對于套期保值會計處理的規定不夠具體,本文采用創新思維以舉例的方式對公允價值套期保值的會計處理進行研究,提出其會計確認、計量和披露的新理念。
(一)會計確認和計量思路
企業在進行公允價值套期保值會計處理的時候,應以公允價值作為計量屬性,并分兩條線來進行,一是現貨市場的會計處理,二是期貨市場的會計處理。
1.現貨市場。(1)初始處理。在企業指定被套期項目時,將相關的資產或負債從“庫存商品”、“長期借款”等賬面價值結轉到“被套期項目”會計科目里,以反映相關資產已實行套期保值的實際情況。(2)后續處理。在持有期間的資產負債表日,應將被套期項目公允價值的變動計入“套期損益”、“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或“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3)終止處理。最后在停止資產或負債的套期或實際買賣相關資產或結算負債時,應借記“銀行存款”科目,貸記“被套期項目”科目。
2.期貨市場。(1)初始處理。根據取得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價值,借記“套期工具——衍生工具”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科目。(2)后續處理。在持有期間資產負債表日應將該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價值變動計入“套期損益”里。(3)終止處理。在處置該衍生金融工具時,借記“銀行存款”科目,貸記“套期工具——衍生工具”科目。
(二)會計披露思路
1.資產負債表日,如果“套期工具”、“被套期項目”是借方余額的,反映套期保值形成資產的公允價值,可在資產負債表的資產欄里單列項目反映;如果“套期工具”、“被套期項目”是貸方余額的,反映套期保值形成負債的公允價值,可在資產負債表的負債欄里單列項目反映。無論形成的是資產或負債,都可以并到相關的被套期項目的標的物“存貨”或“長期借款”項目里反映。
2.關于套期損益,屬于有效套期部分(即期貨市場的收益剛好抵消了現貨市場的損失),則“套期損益”余額為0,不需在利潤表中反映;屬于無效套期部分(即期貨市場的收益未抵消完的現貨市場的損失部分),則“套期損益”存在余額,可在利潤表公允價值變動損益項目下單列“套期損益”項目反映。
(三)套期保值會計處理案例分析——以公允價值套期保值為例
[案例一]利用期貨合約進行的公允價值套期保值
2010年1月1日,大龍公司持有一批產品,準備在年底出售,但考慮到產品價格可能下跌,為規避所持有的產品公允價值變動風險,與一家金融機構簽訂了一項衍生工具合同,并將其指定為2010年全年存貨價格變化引起的公允價值變動風險的套期。2010年1月1日,衍生工具的公允價值為1 000元,被套期項目(即產品)的賬面原價為202 000元,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為2 000元,公允價值220 000元。
[案例二]利用期權進行的公允價值套期保值
2010年1月1日,大龍公司以每股10元的價格,從證券交易所購入A公司股票30 000股,并將其劃分為交易性金融資產。為規避該股票價格下降風險,大龍公司于2010年6月30日支付期權費30 000元購入一項看跌期權。該期權的行權價格為每股12元,行權日期為2010年12月31日。購入的股票及看跌期權公允價值如表2所示(單位:元)。
三、公允價值套期保值的會計處理結論
在會計實務中,公允價值套期保值往往被企業作為一種典型的套期保值類型,相關的會計確認、計量和披露若能根據套期保值業務的操作原理分為現貨市場和期貨市場兩條線去處理,則容易被掌握和理解,而且這種思路也可用于現金流量套期保值和境外經營凈投資套期保值的會計處理。建議實務工作者在具體運用新會計準則進行套期保值時可以借鑒此會計處理方法。
參考文獻:
1.傅秉瀟,趙小明,李波.高級財務會計[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
2.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
3.劉淑蓮.衍生產品使用的目的:套期保值或套期獲利——以深南電期權合約為例[J.]會計研究,2009,(11).endprint
摘要:我國2006年頒布的新會計準則明確將金融工具劃分成基礎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并就其會計確認、計量和披露進行了規范。但有關衍生金融工具公允價值套期保值會計的核算內容不夠具體,而且準則內容在理解上存在很多難點,本文擬結合案例就公允價值套期保值會計進行研究,旨在為企業提供一套可供操作的方案。
關鍵詞:衍生金融工具 公允價值套期保值 會計處理
一、套期保值理論綜述
(一)套期保值的內涵
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24號——套期保值準則》,套期保值,是指企業為規避外匯風險、利率風險、商品價格風險、股票價格風險、信用風險等,指定一項或一項以上套期工具,使套期工具的公允價值或現金流量變動,預期抵消被套期項目全部或部分公允價值或現金流量變動。
我們在理解套期保值的內涵時,應該將其與衍生金融工具投資的另一目的投機結合起來。所謂的投機指投資方本身并無實際的資產要出售或者在將來也不需要相關的資產,之所以進行衍生金融工具的投資主要是通過買賣衍生金融工具來獲得標的物的價格漲跌所形成的價差收益。而套期保值是指投資方本身有實際的資產在未來需要出售或將來確實需要買進某項資產,而在現貨市場與期貨市場對同一種類的標的物(如商品等)同時進行數量相等但方向相反的買賣活動,以期通過期貨市場的盈利來彌補現貨市場的虧損,從而實現對現貨的保值。
(二)套期保值涉及的兩個概念
1.套期工具,是指企業為進行套期而指定的、其公允價值或現金流量變動預期可抵消被套期項目的公允價值或現金流量變動的衍生工具,套期工具通常為衍生工具,如遠期合約、期貨合約或期權等。只有在對外匯風險進行套期時才可以將非衍生金融資產或非衍生金融負債作為套期工具。
2.被套期項目,是指使企業面臨公允價值或現金流量變動風險,且被指定為被套期對象的項目:如企業在資產負債表上已確認的資產、負債;企業已簽定的在未來某特定日期或期間,需要履行的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合同(也稱為確定承諾);根據企業管理層意圖目前尚未簽定相關合同但估計未來很可能會發生的交易。
(三)套期保值的分類
根據套期工具與被套期項目之間的關系,可以將套期保值分為三類:
1.公允價值套期。公允價值套期指對已確認的資產或負債、尚未確認的確定承諾或該資產、負債或確定承諾中可辨認的一部分的公允價值變動風險進行的套期。
公允價值套期的對象主要是三類項目的公允價值變動風險,即:(1)已確認資產或負債(已在資產負債表列示);(2)尚未確認的確定承諾(尚未履行的已簽訂的合同);(3)上述兩類資產、負債或確定承諾中可辨認部分。
2.現金流量套期。現金流量套期,指對現金流量變動風險進行的套期,該類現金流量變動源于:(1)已確認資產或負債(如浮動利率債務的全部或部分未來利息支付);(2)很可能發生的與預期交易(如預期的購買或出售)有關的特定風險,且將影響企業的損益。
3.境外經營凈投資套期。境外經營凈投資套期,指對境外經營凈投資外匯風險的套期。境外經營凈投資指報告企業在境外經營凈資產中的權益份額。
二、套期保值的會計處理思路及案例分析
新會計準則對于套期保值會計處理的規定不夠具體,本文采用創新思維以舉例的方式對公允價值套期保值的會計處理進行研究,提出其會計確認、計量和披露的新理念。
(一)會計確認和計量思路
企業在進行公允價值套期保值會計處理的時候,應以公允價值作為計量屬性,并分兩條線來進行,一是現貨市場的會計處理,二是期貨市場的會計處理。
1.現貨市場。(1)初始處理。在企業指定被套期項目時,將相關的資產或負債從“庫存商品”、“長期借款”等賬面價值結轉到“被套期項目”會計科目里,以反映相關資產已實行套期保值的實際情況。(2)后續處理。在持有期間的資產負債表日,應將被套期項目公允價值的變動計入“套期損益”、“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或“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3)終止處理。最后在停止資產或負債的套期或實際買賣相關資產或結算負債時,應借記“銀行存款”科目,貸記“被套期項目”科目。
2.期貨市場。(1)初始處理。根據取得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價值,借記“套期工具——衍生工具”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科目。(2)后續處理。在持有期間資產負債表日應將該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價值變動計入“套期損益”里。(3)終止處理。在處置該衍生金融工具時,借記“銀行存款”科目,貸記“套期工具——衍生工具”科目。
(二)會計披露思路
1.資產負債表日,如果“套期工具”、“被套期項目”是借方余額的,反映套期保值形成資產的公允價值,可在資產負債表的資產欄里單列項目反映;如果“套期工具”、“被套期項目”是貸方余額的,反映套期保值形成負債的公允價值,可在資產負債表的負債欄里單列項目反映。無論形成的是資產或負債,都可以并到相關的被套期項目的標的物“存貨”或“長期借款”項目里反映。
2.關于套期損益,屬于有效套期部分(即期貨市場的收益剛好抵消了現貨市場的損失),則“套期損益”余額為0,不需在利潤表中反映;屬于無效套期部分(即期貨市場的收益未抵消完的現貨市場的損失部分),則“套期損益”存在余額,可在利潤表公允價值變動損益項目下單列“套期損益”項目反映。
(三)套期保值會計處理案例分析——以公允價值套期保值為例
[案例一]利用期貨合約進行的公允價值套期保值
2010年1月1日,大龍公司持有一批產品,準備在年底出售,但考慮到產品價格可能下跌,為規避所持有的產品公允價值變動風險,與一家金融機構簽訂了一項衍生工具合同,并將其指定為2010年全年存貨價格變化引起的公允價值變動風險的套期。2010年1月1日,衍生工具的公允價值為1 000元,被套期項目(即產品)的賬面原價為202 000元,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為2 000元,公允價值220 000元。
[案例二]利用期權進行的公允價值套期保值
2010年1月1日,大龍公司以每股10元的價格,從證券交易所購入A公司股票30 000股,并將其劃分為交易性金融資產。為規避該股票價格下降風險,大龍公司于2010年6月30日支付期權費30 000元購入一項看跌期權。該期權的行權價格為每股12元,行權日期為2010年12月31日。購入的股票及看跌期權公允價值如表2所示(單位:元)。
三、公允價值套期保值的會計處理結論
在會計實務中,公允價值套期保值往往被企業作為一種典型的套期保值類型,相關的會計確認、計量和披露若能根據套期保值業務的操作原理分為現貨市場和期貨市場兩條線去處理,則容易被掌握和理解,而且這種思路也可用于現金流量套期保值和境外經營凈投資套期保值的會計處理。建議實務工作者在具體運用新會計準則進行套期保值時可以借鑒此會計處理方法。
參考文獻:
1.傅秉瀟,趙小明,李波.高級財務會計[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
2.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
3.劉淑蓮.衍生產品使用的目的:套期保值或套期獲利——以深南電期權合約為例[J.]會計研究,2009,(11).endprint
摘要:我國2006年頒布的新會計準則明確將金融工具劃分成基礎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并就其會計確認、計量和披露進行了規范。但有關衍生金融工具公允價值套期保值會計的核算內容不夠具體,而且準則內容在理解上存在很多難點,本文擬結合案例就公允價值套期保值會計進行研究,旨在為企業提供一套可供操作的方案。
關鍵詞:衍生金融工具 公允價值套期保值 會計處理
一、套期保值理論綜述
(一)套期保值的內涵
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24號——套期保值準則》,套期保值,是指企業為規避外匯風險、利率風險、商品價格風險、股票價格風險、信用風險等,指定一項或一項以上套期工具,使套期工具的公允價值或現金流量變動,預期抵消被套期項目全部或部分公允價值或現金流量變動。
我們在理解套期保值的內涵時,應該將其與衍生金融工具投資的另一目的投機結合起來。所謂的投機指投資方本身并無實際的資產要出售或者在將來也不需要相關的資產,之所以進行衍生金融工具的投資主要是通過買賣衍生金融工具來獲得標的物的價格漲跌所形成的價差收益。而套期保值是指投資方本身有實際的資產在未來需要出售或將來確實需要買進某項資產,而在現貨市場與期貨市場對同一種類的標的物(如商品等)同時進行數量相等但方向相反的買賣活動,以期通過期貨市場的盈利來彌補現貨市場的虧損,從而實現對現貨的保值。
(二)套期保值涉及的兩個概念
1.套期工具,是指企業為進行套期而指定的、其公允價值或現金流量變動預期可抵消被套期項目的公允價值或現金流量變動的衍生工具,套期工具通常為衍生工具,如遠期合約、期貨合約或期權等。只有在對外匯風險進行套期時才可以將非衍生金融資產或非衍生金融負債作為套期工具。
2.被套期項目,是指使企業面臨公允價值或現金流量變動風險,且被指定為被套期對象的項目:如企業在資產負債表上已確認的資產、負債;企業已簽定的在未來某特定日期或期間,需要履行的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合同(也稱為確定承諾);根據企業管理層意圖目前尚未簽定相關合同但估計未來很可能會發生的交易。
(三)套期保值的分類
根據套期工具與被套期項目之間的關系,可以將套期保值分為三類:
1.公允價值套期。公允價值套期指對已確認的資產或負債、尚未確認的確定承諾或該資產、負債或確定承諾中可辨認的一部分的公允價值變動風險進行的套期。
公允價值套期的對象主要是三類項目的公允價值變動風險,即:(1)已確認資產或負債(已在資產負債表列示);(2)尚未確認的確定承諾(尚未履行的已簽訂的合同);(3)上述兩類資產、負債或確定承諾中可辨認部分。
2.現金流量套期。現金流量套期,指對現金流量變動風險進行的套期,該類現金流量變動源于:(1)已確認資產或負債(如浮動利率債務的全部或部分未來利息支付);(2)很可能發生的與預期交易(如預期的購買或出售)有關的特定風險,且將影響企業的損益。
3.境外經營凈投資套期。境外經營凈投資套期,指對境外經營凈投資外匯風險的套期。境外經營凈投資指報告企業在境外經營凈資產中的權益份額。
二、套期保值的會計處理思路及案例分析
新會計準則對于套期保值會計處理的規定不夠具體,本文采用創新思維以舉例的方式對公允價值套期保值的會計處理進行研究,提出其會計確認、計量和披露的新理念。
(一)會計確認和計量思路
企業在進行公允價值套期保值會計處理的時候,應以公允價值作為計量屬性,并分兩條線來進行,一是現貨市場的會計處理,二是期貨市場的會計處理。
1.現貨市場。(1)初始處理。在企業指定被套期項目時,將相關的資產或負債從“庫存商品”、“長期借款”等賬面價值結轉到“被套期項目”會計科目里,以反映相關資產已實行套期保值的實際情況。(2)后續處理。在持有期間的資產負債表日,應將被套期項目公允價值的變動計入“套期損益”、“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或“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3)終止處理。最后在停止資產或負債的套期或實際買賣相關資產或結算負債時,應借記“銀行存款”科目,貸記“被套期項目”科目。
2.期貨市場。(1)初始處理。根據取得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價值,借記“套期工具——衍生工具”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科目。(2)后續處理。在持有期間資產負債表日應將該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價值變動計入“套期損益”里。(3)終止處理。在處置該衍生金融工具時,借記“銀行存款”科目,貸記“套期工具——衍生工具”科目。
(二)會計披露思路
1.資產負債表日,如果“套期工具”、“被套期項目”是借方余額的,反映套期保值形成資產的公允價值,可在資產負債表的資產欄里單列項目反映;如果“套期工具”、“被套期項目”是貸方余額的,反映套期保值形成負債的公允價值,可在資產負債表的負債欄里單列項目反映。無論形成的是資產或負債,都可以并到相關的被套期項目的標的物“存貨”或“長期借款”項目里反映。
2.關于套期損益,屬于有效套期部分(即期貨市場的收益剛好抵消了現貨市場的損失),則“套期損益”余額為0,不需在利潤表中反映;屬于無效套期部分(即期貨市場的收益未抵消完的現貨市場的損失部分),則“套期損益”存在余額,可在利潤表公允價值變動損益項目下單列“套期損益”項目反映。
(三)套期保值會計處理案例分析——以公允價值套期保值為例
[案例一]利用期貨合約進行的公允價值套期保值
2010年1月1日,大龍公司持有一批產品,準備在年底出售,但考慮到產品價格可能下跌,為規避所持有的產品公允價值變動風險,與一家金融機構簽訂了一項衍生工具合同,并將其指定為2010年全年存貨價格變化引起的公允價值變動風險的套期。2010年1月1日,衍生工具的公允價值為1 000元,被套期項目(即產品)的賬面原價為202 000元,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為2 000元,公允價值220 000元。
[案例二]利用期權進行的公允價值套期保值
2010年1月1日,大龍公司以每股10元的價格,從證券交易所購入A公司股票30 000股,并將其劃分為交易性金融資產。為規避該股票價格下降風險,大龍公司于2010年6月30日支付期權費30 000元購入一項看跌期權。該期權的行權價格為每股12元,行權日期為2010年12月31日。購入的股票及看跌期權公允價值如表2所示(單位:元)。
三、公允價值套期保值的會計處理結論
在會計實務中,公允價值套期保值往往被企業作為一種典型的套期保值類型,相關的會計確認、計量和披露若能根據套期保值業務的操作原理分為現貨市場和期貨市場兩條線去處理,則容易被掌握和理解,而且這種思路也可用于現金流量套期保值和境外經營凈投資套期保值的會計處理。建議實務工作者在具體運用新會計準則進行套期保值時可以借鑒此會計處理方法。
參考文獻:
1.傅秉瀟,趙小明,李波.高級財務會計[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
2.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
3.劉淑蓮.衍生產品使用的目的:套期保值或套期獲利——以深南電期權合約為例[J.]會計研究,2009,(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