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慶后
建議從以下三方面的管理創新來引導我國乳制品行業的健康發展。
一是改革審批制度,賦予企業更大的經營自主權。行業發展的管理創新首先是監管體系要創新,要改革審批制度,賦予企業更大的經營自主權。希望政府進一步清理審批事項,明確制定和完善各類準入標準。“放開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用好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給予企業最大限度的自主權和創新空間。但與此同時,仍然要實行備案制度,通過備案制度反映企業的基本信息,如投資規模和技術水平等,便于政府收集后向社會公布,從而減少重復投資和過度投資。

行業協會要做好引導工作,從而既保證企業自主經營的權利,又能切實維護公平的市場競爭秩序,建議上下游產業的行業協會要聯動,便于及時公布相關行業信息,加強正確的引導使行業走出價格波動的怪圈。
二是改變管理方式,建立科學合理有效、符合我國國情的乳制品監管體系。以禁止委托貼牌加工方式生產嬰幼兒配方奶粉為例,改變管理方式存在必要性。奶粉行業中貼牌生產出現問題并不是出在委托加工的經營方式上,而是出在一些不法分子的“假委托、假貼牌”。希望監管部門對“假委托、假貼牌”的企業加大監管和打擊力度,而不是在個別企業出現問題時簡單一禁了之,這樣會束縛企業的創新發展。

在當前形勢下,奶粉企業適當地采用國外優質原料奶貼牌加工成嬰幼兒配方奶粉有利于保障市場供應,平抑價格,維護消費者利益。2014年國家放開“單獨二胎”政策后,市場需求將進一步增加。如果禁止國外優質企業為國內企業貼牌加工生產奶粉,我們只能花錢為國外品牌開發市場,而這勢必會造成國外品牌壟斷國內市場的局面。而國內企業委托國外企業貼牌加工,品牌始終是我們的。利用國外的奶源和技術是暫時的,一旦國內的原料奶產量和質量提升,我們完全可以在國內生產。此外,國內企業現在可以要求國外大品牌企業為我們貼牌加工,這也說明了我國乳品企業實力的大幅提高,有了創立自主品牌的能力。這其實是件好事,也是中國乳品企業沒有風險“走出去”的一種方式,國家應當鼓勵和支持。
三是有關主管部門和行業協會應加強引導和服務。這些年困擾我國乳制品行業發展的主要問題仍然是質量問題。2008年三鹿牌“嬰幼兒奶粉事件”以來,各種質量安全事件屢有發生,確實在廣大消費者心目中造成了一定的信任危機。應該說到目前為止,我們還遠遠沒有打消消費者對國產乳制品的顧慮,如果不能長期穩定地改善行業整體的質量現狀,重新獲得消費者的信任,要實現更大的發展恐怕是比較困難的。
乳制品出現質量安全問題涉及各種客觀因素,但行業管理方式跟不上形勢發展的要求也是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原因。管理方式既包括企業的經營管理方式,也包括政府部門的監督管理方式。所謂管理,顧名思義,一方面是管,一方面是理;所謂管,就是立規矩,而所謂理,則是因勢利導、疏堵結合。
希望有關主管部門和行業協會加強引導和服務,大力引進和推廣國際先進的集中飼養技術,通過集約化經營手段提高國內的原料奶質量安全水平,從而既可以節約資源,降低成本,切實提高奶農的收入,又可以從源頭保證乳制品的質量,保障廣大消費者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