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利亞
(1甘肅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2 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
2013 年春節后,乳品進口加劇,奶價止漲開跌,原料奶供大于求,乳制品庫存積壓增加,商超促銷力度增大,形勢倒逼奶業發展轉型加速。奶業工作者為產業發展做調研、搞分析,看市場、查究竟,剖形勢、商對策,政府、企業和研究機構紛紛開展行動,牧場小區和奶戶努力確保正常生產,力求行業回歸平穩和正軌,謀劃奶業恢復振興,促進奶業換擋調速、加快升級。
在當前奶業產業結構調整之時,細觀良種繁育源頭,深入產業發展基礎所在,無疑能為剖析行業競爭優劣,探究奶業健康持續發展之路開闊視角和拓寬思路。筆者在上海奶牛育種中心實習數日,深刻感受到扎實做好育種工作在奶業發展中的重要性。同時,由奶牛育種思考整個奶業,從中可以看到奶牛育種工作所積累和折射出的發展智慧是奶業的巨大財富,這也是當下奶業走出低谷的取勝法寶,更是奶業發展積聚起來的正能量。筆者簡單予以總結,并與讀者分享。
奶牛是奶業重要的組成部分,無牛、無奶源如同無米難炊,奶業下游鋪排再大,也終是無本之木。好牛產好奶,好奶在公牛。種公牛培育,可以說是育種的靈魂。上海奶牛育種中心種公牛站,20世紀70年代建站,歷經40 多年,在繁雜技術中盡展育種細微之功,在反復中成就培育了好牛之名,成果頗多,編號12510、30201、31199003、31101005、31103406、31105146、31109542等優秀種公牛一批批出現,外號“張飛”、“晁蓋”、“曹操”等種公牛深得奶農認可。
取得這些好成績的關鍵在何處?是胚胎好,母牛良,設備精,日糧佳,制度全嗎?都是,但不全面,關鍵是有干好育種事業的人才。美國和加拿大的胚胎好,再好,沒有優秀的人,六成以上移植成功率終是國際水準難以企及;泌乳的奶牛良,再良,沒有優秀的人,百頭種子母牛終是藏于牧場而無人發現;設施設備精,再精,沒有優秀的人,數套現代化儀器設備終是一堆破銅爛鐵,難以發揮作用;飼草日糧佳,再佳,沒有優秀的人,營養搭配、科學飼喂不得法只能造成資源浪費;管理制度全,再全,沒有優秀的人,明文細則、規定要求終是掛在墻上當擺設。所以說,上海奶牛育種中心的育種工作之所以做得好,就在于吸引了人才,培養了一支專業的人才隊伍,組建起了充滿著朝氣和活力的奶牛育種團隊,夯實了奶業發展的根基。
種公牛是高產優秀奶牛“種”的來源,培育遺傳潛力大、育種值高、性能優良的種公牛,就如同掌握奶業的“核心科技”。有“種”的話語權,就掌握了產業發展的主動權。種公牛優秀,育種工作者心中也充滿自豪,繼之而來的是對育種產業的執著和對奶業發展的干勁。
一是在種公牛飼養管理方面。該中心種公牛飼養管理崗有半數多的人養牛都在10 多年,長的有30 多年,一線生產經驗豐富。種公牛飼養,要求每日早晚,不分晝夜。該中心存欄近200 頭種公牛,工作量很大,然而每班工人都細致發料收料、熟練清糞清場、鼓足勁裝草拉料、仔細刷拭牛體,汗濕衣背、酷暑難耐也必須保質保量完成飼養任務,這樣的敬業態度讓人肅然起敬。年年近百頭牛入選奶牛良補“國家隊”的成績,正是這些奶業基層普通勞動者天天兢兢業業、滴滴汗水的積累。
二是在奶牛生產性能測定(DHI)方面。該中心有4 臺乳成分分析儀,測定能力、裝備水平在全國排名前列。DHI測定的范圍,涉及6 個省規模牧場的泌乳牛,其中上海地區泌乳牛實現100%全覆蓋測定,年可完成測定任務5 萬多頭,形成報告2 000 余份,測定數據、上報和反饋信息近百萬條,在提升上海和周邊地區奶牛后裔測定、牛奶質量、牧場管理水平上發揮了巨大作用。
三是在優質凍精生產和管理方面。該中心普通奶牛凍精產品占國內市場份額近三成,2013年又新投產了2 條性控凍精生產線,在我國南方地區率先開展了性控凍精生產。中心員工力克技術、環境、條件等種種不利,在夏季高溫北方地區全部停產的情況下,未雨綢繆,備戰高溫高濕,不畏困難、創造條件,摸索最佳養殖模式、采精時間,嚴格實驗室6S精細管理,研究提高XY精子分離效率的良法,進一步理清生產工序,切實規范實驗操作,加強團隊團結協作,在最艱難的2014年8月中上旬創下了日產高品質性控凍精超百支的業績。取得以上這些成績,正是育種工作者本身職業素養的良好詮釋,也是對行業認同條件下傾盡全力實現個人價值的體現,更是奶業從業人員對奶業向前向上發展的執著認定。
精神的力量是巨大的,表現在奶牛育種與奶業發展上也都會如此。支撐育種中心在育種工作中屢出佳績的正是該中心多年來形成的“卓越領先”、“艱苦奮斗”、“務實高效”、“精誠合作”、“成就自我”的精神財富。育種中心的員工們用勤勞智慧和持之以恒養牛的精神,為我國奶業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一是培育種公牛。在奶牛育種工作者的科學培育、精心指導下,一頭優秀種公牛,年可產凍精2 萬劑,可以為近1 萬頭奶牛配種。該中心按存欄200 頭種公牛計算,年產凍精總量和配種奶牛數量都在百萬數量級,每年在推動奶牛選種選配、遺傳改良中發揮的作用不可估量。
二是DHI推廣。初步估算,科學使用DHI技術可使年單產4~5 噸的泌乳牛每年增加產量100 千克以上,并且奶質也會得到明顯提升。以奶價每千克4 元計算,加上按質論價的收益,該中心DHI技術覆蓋了數以萬計的奶牛,可以使不少牧場和奶農的收益得到較大幅度的提高。
有好的種公牛,有敬業的養牛人,有先進的技術理念和優惠的扶持政策,育種工作有何理由不強?強種公牛之強,展養牛強人之志,這是育種工作者所求,也是奶業事業所需,更是奶業產業之福。牛強使人強,人強牛更強。精神的力量是無形的,該育種中心只是奶業發展大潮中的一個代表,該育種中心如此,整個奶業行業注定會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奶業是我國新興產業和朝陽產業,也是畜牧業中最具活力和潛力的產業。奶業發展,群眾關心,社會關注。2008年以來,國家不斷加大奶業扶持力度,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新一屆中央領導人也先后對奶業發展作出重要指示。種種跡象表明,“奶業發展正當時”。
現在,國家已開啟了建設現代奶業的大門,積極推動奶業一體化進程,重點加大奶牛良種繁育體系建設,主要是加強種公牛培育,支持多種方式選種選育,擴大DHI測定規模和范圍,科學驗證種公牛,建設國家奶牛核心群,加大國內外良種繁育技術和信息交流,鼓勵走出去,拓寬視野,強化引進吸收,積極加入國際育種組織,爭取在國際奶牛育種領域中有為有位,提升國家奶業整體影響力。上海奶牛育種中心已走在國家要求前面,2013年底通過了國際動物記錄委員會(ICAR)組織的認證,將參與并在國內首享世界奶牛優質遺傳資源。未來舞臺很大,相信屬于上海奶牛育種中心的節目會更精彩。
育種發展智慧既是奶牛育種工作的,也是奶業整個產業的。管中窺豹,可見一斑。奶業形勢出現波動之時,我們不需悲觀地聚焦在各方利益的博弈、轉型的陣痛、外來的沖擊中,而應智慧地著眼于我國奶業發展的牢固基礎、奶業工作者的積極心態、產業向上發展的精神信念上。
2014年“第五屆中國奶業大會”提出了“創民族品牌,建世界一流奶業”的目標。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相信這個目標,在千千萬萬奶業人的默默努力中,會在不久的將來得以實現,也堅信我國的奶業振興之路會越走越寬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