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社區服刑人員的社會融入與精神健康:基于上海的實證研究

2014-12-21 02:54:46楊彩云
關鍵詞:研究

楊彩云

(華東理工大學 社會學系,上海 200237)

一、研究背景

社區矯正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在歐美國家產生的一種與傳統監禁矯正不同的新型刑罰制度。即將符合社區矯正條件的服刑人員從監獄環境轉置到社區環境中,在相關司法部門、社會組織和民間力量共同作用下,改變社區服刑人員的犯罪心理和偏差行為,促使其更好地回歸正常社會生活。在我國,社區矯正制度于2002年8月率先在上海開展試點,隨后試點范圍逐漸擴大,2009年起在全國推廣。社區矯正制度在快速發展的同時成效顯著。目前,全國在冊社區服刑人員70.9 萬人,各地累計接收社區服刑人員184.7 萬人,累計解除矯正的社區服刑人員113.8 萬人,社區服刑人員在矯正期間重新犯罪率一直處于0.2%的較低水平。①周斌:《社區矯正:建立完善中國特色非監禁刑罰執行制度》,《法制日報》2014年5月27日第一版。這對控制行刑成本、增強刑罰功效、減少社區服刑人員所遭遇到的社會排斥與區隔、推進司法改革、建立完善有中國特色的非監禁刑罰執行制度都具有重要意義。

國內相關研究主要圍繞影響社區矯正成效的相關因素展開。如社區服刑人員在生活、就業中常面臨社會支持缺乏①姬莉平:《社區服刑人員的精神支持網絡探析》,《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2期;李光勇:《青少年社區服刑人員社會支持網絡研究——基于上海的實地調查》,《中國青年研究》2012年第9期;井世潔:《斷裂與重構:社區矯正青少年的社會支持——以上海市J區為例》,《社會科學》2012年第9期。、社會排斥與制度區隔②金碧華:《支持的“過程”:社區矯正假釋犯的社會支持網絡研究》,上海大學2007博士學位論文;王彬:《就業中的前科歧視研究》,上海交通大學2009博士論文;駱群:《社區服刑人員社會網絡排斥的成因探析》,《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2010年第3期。、權利保障片面化與極端化③杭亮、劉強:《社區服刑人員的權利保護》,載于劉強主編《社區矯正制度研究》一書,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吳宗憲:《論中國社區服刑人員的處遇措施及其完善》,《杭州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第5期。,加之家庭結構缺陷、認知失調等,造成他們社會適應不良乃至重新犯罪。④張昱、費梅蘋:《社區矯正實務過程分析》(第二版),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陳慶升:《社區服刑人員的偏差行為研究》,華東理工大學2008年碩士學位論文。這一群體的精神健康狀況沒有得到足夠重視。即便部分研究已關注到社區服刑人員在心理上存在抑郁、人際關系敏感、強迫等癥狀⑤劉素珍等:《社區服刑人員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心理科學》2006年第6期;沈海英:《農村社區服刑人員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研究》,《中國司法》2011年第6期;魏然:《78例社區服刑人員社會支持與心理健康的相關研究》,《現代預防醫學》2013年第9期。,對他們的社會融入與精神健康之間作用關系的深層分析仍然比較缺乏,而這正好是我們認識這一群體的重要切入點,也是社區矯正有關政策制定和實踐開展的理論基礎。因此,本文基于上海的調查數據展開對社區服刑人員社會融入與精神健康的實證分析。

二、文獻述評與分析框架

一般而言,精神健康主要涉及的是一種心理社會功能狀態,它涵括從功能失調、功能正常到最佳狀態等內容。功能失調指行動者自我照顧和社區參與的技能受損,以及對自己和他人具有破壞性的行為類型,功能正常是有目的、建設性地照顧自己及參與社區的能力,最佳狀態則表示個人屬于文化所規定的正向精神健康狀態。⑥RobertaG.Sands:《精神健康——臨床社會工作實踐》,何雪松、花菊香譯,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研究顯示社區服刑人員的精神健康狀況總體上優于監獄服刑人員,卻低于一般人群。⑦劉素珍等:《社區服刑人員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心理科學》2006年第6期;錢福永:《當代社區服刑人員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研究》,《健康心理學雜志》2001年第5期。他們在社會融入過程中,普遍遭遇到污名化、區隔化、邊緣化等現實問題,從而導致其心理、精神多處于消極狀態,如自責、焦慮、迷茫、敏感、孤獨、煩躁、易怒、偏執、抑郁、悲觀、自我效能感過低,表現為較明顯的情緒障礙和認知偏差。這種精神健康狀況既容易對他們的社會適應、社會融入帶來新的障礙,也可能是導致其重新犯罪的誘因。⑧沈海英:《農村社區服刑人員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研究》,《中國司法》2011年第6期。相關研究表明,社會人口特征、社會融入壓力、社會支持、矯正態度均與這一群體的精神健康有重要關系。

在社會人口特征上,研究認為單身、家庭功能障礙、藥物濫用尤其是酗酒者的精神健康狀況較差(Bonta,Law & Hanson,1998),失業、收入和過去的暴力行為史也與精神健康不良顯著相關(Elbogen & Johnson,2009),這使得他們的再犯罪率明顯高于精神健康的社區服刑人員。⑨Castillo,E.D.and Alarid,L.F.(2011).Factors Associated With Recidivism Among Offenders With Mental Illnes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ffender Therapy and Comparative Criminology,55(1),98-117.由于其它變量會進一步影響年齡、教育和精神健康之間的作用關系,因而年齡大或小、教育程度高或低都對精神健康狀況存在一定影響。在融入壓力上,社區服刑人員常常面臨難以成功獲得住房、就業和受教育機會等障礙性因素(Allender,2004;Levenson & Hern,2007;Lucken & Ponte,2008)。有犯罪前科者往往信用較低且收入有限,這無疑限制了他們的住房機會和選擇余地,很多人甚至沒有自己的住所(Helfgott,1997)。雇主一般不愿招聘有犯罪前科人員,他們不得不更多依靠私人關系而非公共途徑獲取工作(Holzer,1996;V isher,Lavigne & Travis,2004)。在這個充滿壓力與挑戰的融入過程中,他們大多缺乏穩定、全職的工作并且經常依賴父母和長輩來維持生活。①Gunnison,E.& Helfgott,J.B.(2011).Factors That Hinder Offender Reentry Success: A View from Community Corrections Officer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ffender Therapy and Comparative Criminology,55,287-289.社區服刑人員還面臨嚴重的交往壓力。他們與家人交流較少且容易產生沖突,因擔心受到歧視而幾乎不與過去的朋友、同學或鄰居交往,這必然導致其交往對象的轉移,或重新和不良群體進行交往,或自我封閉,加重了自卑與孤獨感。②張金武:《價值觀的重建與社會關系的恢復——淺談社區矯正工作中對未成年社區矯正對象的再社會化》,《法治論壇》2008年第1期。這種交往壓力是影響社區服刑人員重新犯罪的主要原因之一。③張昱:《矯正社會工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203-205頁。

社會支持有助于身體康復、社會角色重建和情感改善(Dimatteo & Hays,1981),尤其是通過提高滿意度、改善人際關系,增加應對能力、獲得自尊和減少焦慮幫助個體恢復積極的精神面貌(Bloom,Ross & Burnell,1978;Dimatteo & Hays,1981)。④Albrecht,T.L.& Adelman,M.B.(1984).Social Support and Life Stress: New Directions for Communication Research.Human Communication Research,11(1),3-33.但鑲嵌在人際關系網絡中的社會支持也存在一定風險。研究發現吸毒者社會網絡的負效應比家庭給予的積極支持對他們的康復有更大影響(Ribisl & Luke,1993)。⑤Tracy,E.M.,Munson,M.,Peterson,L,Floersch,J.(2010).Social supports:A mixed blessing for women in substance abuse treatment.Journal of Social Work Practice in the Addictions,10(3),257-282.社區服刑人員普遍面臨支持缺乏的問題,他們能夠獲取的支持總量較小,支持形式單一,心理支持、信任支持尤其欠缺。⑥金碧華:《支持的“過程”:社區矯正假釋犯的社會支持網絡研究》,上海大學2007博士學位論文;姬莉平:《社區服刑人員的精神支持網絡探析》,《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2期。社區服刑人員在勞動力市場、社會網絡以及社會保障等領域遭遇社會排斥,這種社會排斥又會導致自我排斥的產生。⑦駱群:《社區矯正中的社會排斥與反社會排斥》,《南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5期;靳利飛:《矯正對象社會支持網的重構》,中國青年政治學院2010碩士學位論文。未成年矯正對象更是如此,他們大多家庭關系緊張、社交圈子狹窄,容易形成自我封閉,進一步加劇了社會排斥。⑧張金武:《價值觀的重建與社會關系的恢復——淺談社區矯正工作中對未成年社區矯正對象的再社會化》,《法治論壇》2008年第1期。社區服刑人員的再社會化是“自愿型社會化”,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即矯正態度在其中起到關鍵作用,這就需要他們以一種積極、主動的矯正態度去自我反思和自我定位,根據社會環境的變化及時調整自我并主動接納新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但或長或短的監獄生活使得他們對快速發展的社會無所適從,加之自信心不足,他們容易再次迷失自己,重新走上犯罪道路。⑨黎東榕、駱意中:《論犯罪人的再社會化》,《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研究生學報》2008年第4期。這對實現社區矯正目標無疑具有極大挑戰。

綜上所述,已有研究為我們理解社區服刑人員的精神健康及其影響因素提供了理論積淀和實證支撐,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首先,對這一群體精神健康狀況的認識有待具體和深化,尤其是加入矯正類型這一變量考察不同類型社區服刑人員的精神健康狀況有何差別,而不是將其視為同質性的整體。其次,社會支持對精神健康的影響有待進一步分析,特別是在考慮到主觀的矯正態度后,如何厘清他們的作用關系。再次,社會融入與精神健康之間的關聯也需要深入探討,尤其是兩者的作用過程與機制。本研究旨在了解他們精神健康狀況的基礎上,剖析社會融入壓力、社會支持與矯正態度和他們精神健康之間的內在聯結,從而為矯正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的發展提供參考。具體分析框架如圖1⑩該分析框架是在林南等(Lin&Ensel,1989;Lin,etal.,1985;Ensel&Lin,1991)建構的關于壓力、社會支持和精神健康的模型與文獻綜述基礎上,結合前期訪談結果,加入矯正態度這一變量,并參考了何雪松等的《城鄉遷移與精神健康:基于上海的實證研究》的論文架構,由此形成本研究的測量和分析框架。所示:

圖1 社會融入壓力與精神健康的分析框架

三、數據與測量

(一)抽樣

本研究采用的數據是運用多階段分層隨機抽樣的問卷調查方法,于2012年12月至2013年1月期間在上海市8 個區21 個街道或鎮對社區服刑人員所進行的樣本規模為630 份的問卷調查。上海市于2002年率先開展社區矯正試點工作,到目前為止已經形成一整套較為完整的工作體系。所選擇的幾個區包含了市區、城鄉結合區、郊區的特征,每個街道均以概率原則隨機抽取30 個樣本,共發放問卷630 份,有效回收601 份,有效回收率為95.4%。由于本研究探討的主題是社區服刑人員的社會融入與精神健康,其中包括就業壓力這一主要變量,為了確保研究的統一性與準確性,本文的數據只包含年齡在16-60 周歲(就業年齡)范圍內的社區服刑人員,最終樣本量為532。

(二)測量

問卷中涉及的問題主要包括社會人口變量、社會融入壓力變量、社會支持量表、矯正態度變量和精神健康變量。社會融入壓力變量是基于黃富強(Wong,1997)提出的概念框架,并結合前期有關社區服刑人員社會適應研究的訪談結果而設計的。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經濟與就業壓力、人際交往壓力、住房壓力。根據壓力的不同程度進行賦值,得分越高,壓力越大。為避免與社會融入壓力中經濟就業和住房狀況的重合,本研究中納入模型的社會人口控制變量僅包括性別、年齡、婚姻狀況、文化程度、社區矯正類型。

社會支持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是在肖水源于1986年編制的社會支持評定量表基礎上,結合社區服刑人員的特征作了細微的修改。①在社會支持來源中增加了“社會工作者”選項。該量表在國內研究中應用較為廣泛,具有較好的信度和效度。共有十個條目,包括客觀支持(3 條)、主觀支持(4 條)和對社會支持的利用度(3 條)三個維度,用于測量個體的社會支持度??陀^支持是指客觀的、可見的或實際的支持,包括物質上的直接支援,社會網絡、團體關系的存在和參與等。主觀支持是指個體在社會中受尊重、被支持、被理解的情感體驗。個體對社會支持的利用存在著差異,有些人雖可獲得支持,卻拒絕別人的幫助,因此個體對社會支持的利用程度是社會支持狀況的重要維度之一。在統計過程中要計算其總得分、客觀支持得分、主觀支持得分、對支持的利用度得分。

矯正態度變量是根據本研究前期的訪談結果設計的,詢問社區服刑人員對社區矯正的認同程度及矯正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以了解社區服刑人員目前的狀態和改變動力。包含認罪伏法態度、家庭責任、自我定位、自我開放態度這四個維度,每個維度均設有2-4 個問題,每個問題的測量均采用五分量表。得分越高,主觀能動性越強,對重新融入社會的積極效應就越大。

精神健康變量的測量也是結合前期訪談結果而設計的,詢問社區服刑人員在社區矯正期間是否經常出現以下幾種情況:焦慮迷茫、抑郁悲觀、后悔自責、煩躁不安;常感覺許多事情自己掌控不了、常感到很無助、常感覺自己一事無成、常感到有很多事情無從下手等。對經常出現以上狀況的賦值為1,沒有出現賦值為0,最后累加的總得分為社區服刑人員的精神健康得分。得分越高,精神健康狀況越不好。

(三)數據分析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6.0 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處理。描述性統計聚焦于整個樣本的各方面概況:社會人口變量、社會融入壓力、社會支持量表、矯正態度和精神健康各個維度的離散和集中趨勢。多元線性回歸旨在檢視社會人口變量、社會融入壓力對社區服刑人員精神健康狀況的影響,并辨識出其中的風險因素。路徑分析的目的是探索社會融入壓力、社會支持和矯正態度對精神健康的影響路徑,并進一步探討矯正態度和社會支持在其中發揮的作用。

四、研究結果

(一)樣本的社會人口特征和描述性統計分析

從表1受訪者的社會人口特征來看,樣本群體中男性與女性的比例約為3:1,平均年齡40歲,樣本群體的年齡在16-60 周歲之間;絕大多數受訪者的文化程度在初中及高中,33% 受過大專及以上教育;超過一半的受訪對象為已婚狀態;從社區矯正類型來看,緩刑的人數最多,其次是假釋,分別為84.4%和11.4%;大約有1 /3 的受訪者目前沒有工作;平均月收入普遍較低且差異較大,29%的人低于1000 元,其中有22%的對象基本無經濟收入;25%的人沒有穩定的住房,借住在親戚朋友家里或者短期租房住等??傮w而言,樣本的群體內部具有一定的差異性,但也有一些較為明顯的特征:男性較多、緩刑較多、相對年輕、已婚的多、收入偏低。

表1 受訪者的社會人口特征(N=532)

表2顯示,在社會融入壓力中,受訪者的經濟就業壓力最大,人際交往壓力次之,住房壓力相對較小;在社會支持三方面中,他們的主觀支持感受相對較好,客觀支持處于一般水平,支持利用度相對較好;在矯正態度方面,認罪伏法、家庭責任得分相對較高,自我定位和開放自我得分相對較低;在精神健康方面,超過一半的受訪者經常感到后悔自責,其次是經常覺得自己一事無成、十分無助、做事無從下手、焦慮迷茫等,約占30%-40%。

(二)影響精神健康的風險因素

表3是對受訪者的社會人口特征、社會融入壓力和精神健康進行多元回歸分析的結果。從F統計量來看,整體模型是顯著的。從回歸模型得到的標準化回歸系數可以看出,在控制了個體社會人口特征情況下,經濟就業壓力與人際交往壓力對社區服刑人員精神健康的影響是顯著的(β=0.132,p<0.05;β=0.137,p<0.05),但住房壓力的影響不顯著。①由于回歸模型顯示住房壓力對受訪者精神健康的影響不顯著,因此不納入后續的分析。這表明經濟就業壓力和人際交往壓力越大,其精神健康狀況越不好。在社會人口特征變量中,性別、社區矯正類型對社區服刑人員的精神健康也具有不同程度的顯著影響。與女性相比,男性的精神健康狀況更好(β=-0.081,p<0.1)。與緩刑人員相比,假釋人員的精神健康狀況更好(β=-0.142,p<0.05),暫予監外執行者的精神健康狀況也比緩刑人員的好(β=-0.093,p<0.1)。這說明社區服刑人員在精神健康上存在類型差異。

表2 融入壓力、社會支持、矯正態度和精神健康狀況的描述性統計

表3 社會人口特征、融入壓力和精神健康的多元線性回歸

(三)融入壓力、社會支持、矯正態度和精神健康的路徑分析

以上多元回歸分析顯示社會融入壓力是精神健康的風險因素,然而社會支持和正向的矯正態度可能具有中介調節作用。通過求皮爾遜(Pearson)相關系數對融入壓力、社會支持、矯正態度與精神健康之間的相關性進行檢驗后發現,四類變量兩兩之間的相關系數均達到了顯著性水平,具體結果如表4。

由于融入壓力、社會支持、矯正態度和精神健康之間的兩兩相關均達到了顯著性水平,根據我們的假設,這種相關可能包括了融入壓力對精神健康的直接影響和間接影響兩個部分。對此,本研究對社區服刑人員的精神健康進行了一系列的路徑分析,以此探究社區服刑人員面臨的社會融入壓力對其精神健康的影響模式。

路徑分析一:以融入壓力、社會支持、矯正態度為自變量,以精神健康為因變量進行多元回歸,結果發現,融入壓力和矯正態度對精神健康的影響達到了顯著性水平,而總體社會支持對精神健康的影響并不顯著。這表明融入壓力和矯正態度對精神健康的獨立影響顯著(見表5)。為了進一步探索社會支持對精神健康可能存在的影響,本文將在下文中再對社會支持的三個維度分別與精神健康作回歸分析進行探討。

路徑分析二:以融入壓力和社會支持為自變量,以矯正態度為因變量進行多元回歸,雖然兩變量對矯正態度的影響均顯著,但社會支持對矯正態度的影響強于融入壓力對矯正態度的影響(社會支持的Beta 大于融入壓力的Beta),結果見表6。

路徑分析三:以融入壓力為自變量,以社會支持為因變量進行回歸,結果發現,回歸方程和自變量均達到了顯著性水平,標準化回歸系數為-0.397(p<0.001),結果如表7。

表4 融入壓力、社會支持、矯正態度和精神健康之間的相關性

表5 融入壓力、社會支持、矯正態度對精神健康的多元回歸

表6 融入壓力和社會支持對矯正態度的回歸

表7 融入壓力對社會支持的回歸

通過以上分析結果可以初步繪制出社會融入壓力與精神健康的路徑分析圖(如圖2)。從圖中可以發現,社會融入壓力對精神健康既存在直接影響,也存在間接影響。在間接影響中,社會支持和矯正態度是這一影響的中介因素。

圖2 社會融入壓力與精神健康的路徑分析圖

(四)社會支持對精神健康影響的進一步探討

由上文分析可知在本研究中社會支持作為一個整體對精神健康的影響并不顯著,為了進一步探討社會支持的不同維度對精神健康可能存在的影響,本文對社會支持的三個維度主觀支持、客觀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分別與精神健康作回歸分析。

表8的結果顯示,社會支持的三個維度主觀支持、客觀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均對社區服刑人員的精神健康有顯著的影響。但有趣的是,我們發現主觀支持、支持利用度和客觀支持對精神健康的影響方向是相反的。也就是說,主觀支持與支持利用度越好,精神健康狀況越好;客觀支持越好,其精神健康狀況反而越差。社會支持作為整體對精神健康的影響其實是不同維度、不同方向影響效應疊加的結果,這就解釋了上文路徑分析中總體社會支持對精神健康影響不顯著的原因?;谶@一發現,可以對社會融入壓力與精神健康的路徑分析圖作進一步的修正(如圖3)。

表8 社會支持三維度對精神健康的多元回歸

圖3 社會支持正負效應疊加下社會融入壓力與精神健康的路徑分析圖

五、結論與討論

本研究發現社區服刑人員存在一定的精神健康問題。其中,女性比男性的精神健康狀況更差,被判處緩刑的社區服刑人員比假釋、暫予監外執行的社區服刑人員精神健康狀況更差。社會融入壓力對精神健康存在直接影響,社會融入壓力越大,他們的精神狀況越不好;同時,也通過社會支持、矯正態度這兩個中介因素產生間接影響。社會支持的三個維度均對這一群體的精神健康有顯著影響,但總體社會支持對精神健康的影響效應受到不同維度正負效應的疊加而不顯著,矯正態度對精神健康的影響則達到了顯著性水平。這使得我們在關注社區服刑人員的社會適應、社會交往、身份地位、角色重塑的時候,更需要關注他們的精神健康問題。這既涵蓋他們精神健康的影響因素,也包括其精神健康所產生的社會性后果。在馬歇爾(I.H.Marshall,1981)將監獄領域中的醫學模式和實證主義犯罪學派的發展聯系起來后,國外研究者也關注犯罪與心理疾病之間的重疊關系:犯罪行為是一種異常行為,還是精神、情緒障礙的一種表現。①吳宗憲:《國外犯罪心理矯治》,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4年版,第24-27,97頁。從而在對服刑人員心理狀況進行評估的基礎上開展心理矯治等工作,以推動社區矯正理論和實務的發展。

第一,女性和判處緩刑的社區服刑人員精神健康狀況更差。這可能有多種解釋。首先,從客觀上看,與男性相比,女性社區服刑人員的知識技能相對薄弱,這很難為她們提供出獄后在社會立足的有力保障,拉大其與社會發展的差距,使之生活限于困頓。②黎東榕、駱意中:《論犯罪人的再社會化》,《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研究生學報》2008年第4期。其次,從文化上看,社會文化、道德輿論對女性越軌行為的容忍度更低,在經歷高墻內與世隔絕般的改造后,社會對她們的排斥、區隔依舊存在,社會接納程度較低,使得女性的精神壓力更大。再次,從心理上看,女性更為敏感、脆弱,面臨經濟就業壓力、社會交往壓力及社會支持不足等不利的再社會化環境時,她們的負罪感加重,自我評價偏低,阻礙了其重新融入社會的信心和熱情。當然,本研究中女性樣本量相對較?。?3%),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統計結果,且顯著性水平并不太高(在p<0.1 水平下顯著)。同時,之所以緩刑人員比假釋和暫予監外執行人員的精神健康狀況更差,從某種程度上看,是因為緩刑人員沒有長期在監獄服刑的經歷,即長期失去自由的體驗和感受,他們缺少監獄內外生活的對比,而更多是過往自由身份和緩刑后矯正身份的強烈對此,使得他們常常伴有抱怨、不滿、焦躁等情緒,精神健康狀況更差。而假釋和暫予監外執行人員更懂得珍惜在社區服刑的機會,相對寬松、自由的新環境使之看問題更為樂觀,自我改造的積極性更高,從而呈現出更好的精神健康狀態。

第二,社會融入壓力中的經濟就業壓力和人際交往壓力對精神健康有顯著影響。就業是改善社區服刑人員生存境況、促使其實現社會融入的重要保障。但由于前科身份使他們面臨刻板印象和信任危機,其就業狀況存在就業率低、就業質量差、需自主創業等多重困難,使之容易陷入貧困陷阱。③張紅:《社區矯正對象就業問題實證研究》,華東理工大學2010年碩士學位論文。即便通過親屬、朋友關系獲得了就業,他們中也有相當部分因知識、技能缺乏很難適應工作要求。工作期望與不如意的現實碰撞,觸發了他們的失落情緒,甚至在不斷的努力和碰壁中逐漸走向自我否定。他們在工作中還要定期參加社區矯正所規定的集中教育或者公益勞動等活動,當這與工作時間發生沖突需要請假時往往會給他們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他們焦慮不安,害怕因請假被同事知道自己的過往。④李瑜青、儲琰:《規訓社會中的權力邏輯與刑釋人員的認同困境》,《廣西社會科學》2013年第12期。人際交往壓力一方面來自客觀存在及他們感知到的社會歧視和偏見,另一方面則來自生活、工作中與家人、鄰居、同事、朋友發生的人際沖突。這些人際沖突可能帶來三個后果:其一,化解人際沖突需要耗費時間和精力,這會帶來直接的情緒困擾;其二,原本期待可以獲得支持的關系反而變成了壓力源(尤其是婚姻、家庭關系),可能造成失落和不滿⑤何雪松等:《城鄉遷移與精神健康:基于上海的實證研究》,《社會學研究》2010年第1期。;其三,對社會歧視的無力改變產生無奈,帶來負向自我評價。相關研究表明違法犯罪人員在回歸社會的過程中會經歷“蜜月”期、失落或覺醒期、再定位期、回歸普通生活或重犯終結期。①Breese,J.R.,Ra’el,K.& Grant,G.K.(2000).No Place Like Home:A Qualitative Investigation of Social Support and Its Effects on Recidivism,A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Applied Research,2(1),16-17.在此過程中,當經濟貧困、人際壓力和心理落差積怨到一定程度時,他們不僅會表現出較差的精神健康狀況,更可能與犯罪時期形成的交往體系繼續互動以獲取支持,或再次表現出反社會行為。②張紅:《社區矯正對象就業問題實證研究》,華東理工大學2010年碩士學位論文。這無疑需要社區矯正制度建立相應的社會支持系統以應對這一群體的精神健康問題。

第三,社會支持對精神健康的影響喜憂參半,應對社會支持的不同維度具體分析。一方面,主觀支持與支持利用度對精神健康具有保護性作用,即社區服刑人員感受到的來自社會網絡的支持、情感、體驗以及利用支持的傾向對其身心健康具有積極作用。這和以往的研究結論是一致的。③趙延東:《社會網絡與城鄉居民的身心健康》,《社會》2008年第5期。另一方面,本研究最有趣的一個發現是,實際支持作為一個整體對社區服刑人員的精神健康帶來了負面影響。④今后的研究還可對實際支持再細分(如正式實際支持和非正式實際支持)去探討不同類型的實際支持對該群體的精神健康產生的影響。一個可能的原因是資源的有限性使得實際支持具有選擇性和限制性,受助者本身就是壓力較大的群體,當接受的支持不足以滿足緩解壓力的需求時,其效能感就會喪失。第二個可能的原因是個體在接受社會支持的同時也在付出無形的成本,比如隱私、自尊、獨立等。而社區服刑人員又是一個內心敏感、低自我效能感的群體,當感受到不平等、負債感時,這也減損了實際支持的作用。這涉及大多數中國人的求助觀,認為向他人求助是不光彩、丟人的事,是自己無能的表現。由此引起異樣的目光和輿論的壓力反而增加了受助者的負面情緒。第三個原因是給予實際支持的方式不恰當,如受助者得到了負面暗示和標簽化身份,會造成更大的心理壓力。這樣的實際支持不僅無助于問題的解決反而可能使事情變得更糟。這呼應了國外關于實際支持負效應的相關研究(Barrera,1986;Bolger,Foster,Vinokur,& Ng,1996)。這將啟發社會工作者或他人在對社區服刑人員提供服務或幫助時需要注重方式方法的選擇。那么怎樣的支持是最有效的?一類是無形的支持(invisible support),如受助者不知情、無意識時提供的間接支持,這不僅會緩解受助者的壓力,也能使他們避免自尊或自我效能的損失。另一類是有技巧的支持,如專家支持(expert support),通過間接工具性支持、間接情感性支持等方法激發受助者的精神狀況和行為能力。⑤Bolger,N.,Zuckerman,A.,Kessler,R.C.(2000).Invisible Support and Adjustment to Stress.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79(6),953-961.

第四,矯正態度(尤其是認罪伏法態度)對于精神健康的中介調節作用得到了數據支持。所謂矯正態度,既包含了對社區矯正的認同、對遵守法律法規的認可,還包含在矯正期間要積極改造的決心,做好自我定位,為家庭承擔責任,積極融入社會。也就是將社區矯正的過程視為踏踏實實重新生活的開始,認為這些壓力是暫時的,從而緩解因壓力而產生的精神健康不佳的狀況。但構成“矯正態度”的幾個具體因子中哪些起到的積極作用最為穩定,還有待進一步探討。如社區服刑人員雖然愿意承擔家庭責任、主動開放自己,但在面對很大壓力之時,可能會因為遇到挫折實現不了自己的期望而受到負面影響。如何更好地激發并維持社區服刑人員的矯正動力,使社會融入的壓力的積極效應大于消極效應?有研究表明矯正動力的來源包括對失去自由的擔心、心理成熟度、與家人和朋友的社會聯結(如傾聽、陪伴、信任、不放棄)、對教育和就業機會的珍惜與重視、實際支持的可得性等。其實,這涉及一個更為根本的問題,在對違法犯罪人員的改造過程中,主觀改變先于社會(支持)因素還是社會(支持)因素促成主觀改變?如何界定和厘清兩者的作用,對此學術界尚未達成一致的看法(Sampson &Laub,1993;Paternoster & Bushway,2009)。但不可否認的是,主觀改變與社會(支持)因素二者都很重要,內在的主觀改變是前提,社會(支持)因素在其中起到激發、強化和維持作用。①Panuccioa,E.A.,Christiana,J.,Martinezb,D.J.& Sullivan,M.L.(2012).Social support,motivation,and the process of juvenile reentry: An exploratory analysis of desistance.Journal of Offender Rehabilitation,51(3),135-160.他們相互影響,其合力共同促成社區服刑人員對社會融入壓力的應對與精神健康狀況的調適。

本文在上海調查數據的基礎上,對社區服刑人員的社會融入與精神健康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具體分析。進而發現社會融入壓力既對精神健康起到直接影響,也通過社會支持、矯正態度對精神健康產生間接影響。也即是說,精神健康問題是一個社會性問題,對它的理解并不能化約為個人因素,需要從其他“社會事實”中尋求解答。這對矯正社會工作的啟示在于,不僅要從外部因素入手,整合社會資源,創造有利于緩解他們融入壓力的教育、就業、交往等社會支持系統,更要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激發其“優勢”和潛能,助人自助,使之形成積極、主動的矯正態度,這是改變他們的精神健康狀況、提高他們復歸社會的效率、實現社區矯正目標的關鍵所在。需要說明的是,本文只是基于截面數據的調查研究,后續研究可在條件允許時進行跟蹤研究,以剖析這個群體在入矯前、矯正中、解矯后整個動態過程中精神健康的持續變化。同時,本研究的問卷中有關精神健康的測量選項是根據這個群體的特性并采取有無該癥狀二分變量的設定,而沒有具體癥狀更為細致的不同程度差別化的選項,這是在今后研究中需要進一步改進的地方。

猜你喜歡
研究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2020年國內翻譯研究述評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科技傳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54
關于遼朝“一國兩制”研究的回顧與思考
EMA伺服控制系統研究
基于聲、光、磁、觸摸多功能控制的研究
電子制作(2018年11期)2018-08-04 03:26:04
新版C-NCAP側面碰撞假人損傷研究
關于反傾銷會計研究的思考
焊接膜層脫落的攻關研究
電子制作(2017年23期)2017-02-02 07:17:19
主站蜘蛛池模板: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福利片| 美女国内精品自产拍在线播放| 婷婷成人综合|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 国产在线精品香蕉麻豆| 一级香蕉人体视频| 人妻丰满熟妇αv无码| 欧美高清三区| 九色最新网址| 精品福利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永久免费精品视频| 九九九精品成人免费视频7| 免费AV在线播放观看18禁强制| 午夜不卡视频| 亚洲三级网站| 色亚洲成人| 特黄日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av | 2020精品极品国产色在线观看 | 无码区日韩专区免费系列 |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福利片| 成人日韩精品| 久久国产黑丝袜视频| 91精品国产自产91精品资源| 欧美成人午夜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专区AV| 亚洲成aⅴ人在线观看|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国产免费| 久久免费看片| 一级毛片视频免费| 亚洲精品第一在线观看视频| 扒开粉嫩的小缝隙喷白浆视频|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播放不卡| 国产另类视频| 日韩黄色在线| 就去吻亚洲精品国产欧美| 欧美天堂久久| 国内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黄色污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AV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曰批视频免费播放免费| 免费午夜无码18禁无码影院| 毛片在线播放网址| 青青国产成人免费精品视频| 国产乱人免费视频| 四虎国产永久在线观看| 欧美中文字幕无线码视频| 青青草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色欲色欲www网| 国产性爱网站| 免费观看亚洲人成网站| 麻豆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蜜桃| 久久国产av麻豆| 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最新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第| 亚洲无卡视频| 久久情精品国产品免费| 午夜激情婷婷| 国产无码制服丝袜| 亚洲精品免费网站| 波多野结衣久久高清免费|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人人软件 | 国产欧美日韩视频怡春院| 国产一级在线播放| 欧美国产在线看| 国产va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 亚洲日本一本dvd高清| 青青久视频| 国产96在线 | 午夜福利在线观看入口| 亚洲第一成年网| 亚洲丝袜第一页|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图片| 欧美性精品不卡在线观看| 午夜免费小视频| 婷婷六月在线| 国产成人久久综合777777麻豆| 91po国产在线精品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