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晶,柳林康,許金蓮,宋麗君
(萍鄉市婦幼保健院婦女保健科,江西 萍鄉 337055)
高危妊娠是指妊娠期母嬰存在某些合并癥、并發癥或有致病因素可以危害母嬰或導致難產,增加不良妊娠結局和風險。高危妊娠除直接影響母親和胎兒的健康外,也是導致孕產婦和圍產兒死亡的主要原因[1]。因此,高危妊娠的管理是妊娠管理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是降低孕產婦圍生死亡率的重要措施。高危妊娠的科學規范管理在改善孕產婦妊娠結局及降低孕產婦死亡方面取得了明顯效果。本文對2 218 例高危妊娠孕婦行孕期監測并對監測結果進行分析。
2011 年1 月至2012 年l2 月在萍鄉市婦幼保健院保健科門診建卡以及行產科檢查的孕婦5 381例,按照高危妊娠產前評分標準[1]進行篩選。產科門診早孕建檔案時進行高危初選;孕期產檢時隨定,發現高危妊娠的孕婦轉入高危門診管理。高危門診醫生對孕婦做出相應的指導,并提出保健及治療方案,待高危因素解除或分娩后進行高危結檔。
2 年全院共篩選出高危妊娠2 218 例,高危發生率為41.22%,其中重度高危妊娠178 例,發生率為8.02%。年齡18~41 歲,其中<20 歲56 例,占2.52%;20~25 歲479 例,占21.6%,26~29 歲1 048例,占47.2%;30~34 歲446 例,占20.1%,≥35 歲189 例,占8.52%。2011—2012 年高危妊娠發生情況見表1。

表1 2011—2012 年高危妊娠發生情況 例
單一高危因素1 654 例,占74.57%;兩種高危因素402 例,占18.12%;兩種以上高危因素162 例,占7.31%。前5 位高危因素分別是異常孕產史、瘢痕子宮、胎位異常、妊娠期糖尿病、先兆早產。詳見表2。

表2 2011—2012 年高危妊娠分類及構成比
前3 位是子癇前期、瘢痕子宮和妊娠期糖尿病,詳見表3。

表3 2011—2012 年重度高危妊娠構成情況 例
1)妊娠風險的預警評估和分級管理。在高危妊娠監測管理中,本院保健門診對確診宮內早孕者進行篩查。產前檢查時根據年齡、身高、體質量、不孕史、異常孕產史、內科合并癥和產科并發癥、致畸及社會因素等方面篩選出高危妊娠的固定因素和動態因素。分別登記、建冊,并在孕產婦保健手冊的右上角做高危特殊標志。不宜妊娠者,若已妊娠需填寫不宜繼續妊娠孕婦報告卡,包括:①心臟病變嚴重、心功能Ⅲ—Ⅳ級、肺動脈高壓、嚴重心律失常、右向左分流型先天性心臟病、風濕熱活動期等;②肝硬化失代償;③慢性腎臟疾病伴嚴重高血壓、蛋白尿、腎功能不全;④糖尿病并發嚴重心臟病、腎病、增生性視網膜病變或玻璃體出血等;⑤重度再生障礙性貧血病情未緩解,Evans 綜合征(自身免疫性貧血合并血小板減少);⑥危及生命的惡性腫瘤;⑦精神病急性期;⑧其他嚴重內科疾病[2-3]。
2)加強孕產婦保健知識教育,強化產科質量管理,降低剖宮產率。通過2011—2012 年的資料分析,本院高危妊娠發生率均高于王艷[4]、屈滬軍[5]的報道,雖然其分類及構成比各有不同,但高危妊娠的發生率均在不斷攀升,且多種高危因素同時存在的現象愈來愈多[5-6],其中瘢痕子宮的發生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剖宮產術后的再妊娠的問題亦日益突顯。在產前檢查和高危孕產婦管理過程中加強孕產婦保健知識宜傳,提高孕產婦自我保健能力,提高婚前及孕前檢查率、早孕建卡率、定期產前檢查率,及早識別和預防高危因素的發生和發展,是降低孕產婦發病率及圍產期母兒死亡率、殘障兒出生率的重要措施。本文結果顯示,重度高危妊娠中子癇前期發生率仍居首位,其主要原因是本院系本市危重孕產婦會診搶救中心,承擔著基層衛生院轉診接診工作,很多基層孕產婦沒有定期產檢,發現輕度子癇等高危因素亦沒有得到合理及時的治療。加強對各級各類產科專業人員的培訓,既有對適宜技術,如新生兒窒息復蘇、陪伴導樂分娩等的培訓推廣,又有對產科危重急救的技能培訓與提高,更有對典型案例的討論與分析以吸取經驗教訓,嚴格掌握剖宮產手術指征,降低剖宮產率,從而全面提高專業人員的整體水平[7]。因此,重度高危妊娠必須嚴格管理,重點追蹤。加強電話追訪聯系,及時收住院治療等是管理中的重點,孕期的篩查、專案的管理、及時轉診、治療、追訪等各環節必須緊密銜接。對住院分娩者要選擇合理的分娩途徑,加強產程觀察和重點監護,包括新生兒科醫生進手術室、產房監產,確保母嬰安全。
3)重度高危妊娠重點管理,抓住關鍵環節及時干預。近年來本院對危重高危妊娠重點采取了保健醫生與臨床醫生及計劃生育人員三方追蹤管理,及時采取住院、會診、轉診等干預,發揮三級婦幼網和計劃生育網絡的作用,各區(縣)婦幼保健機構主動與掛鉤的會診搶救中心建立起網絡溝通工作機制,會診搶救中心與對口的各區(縣)轄區內助產醫療機構形成會診、收治搶救網絡,確保對口掛鉤單位區域內危重孕產婦會診、轉診與搶救綠色通道暢通,不發生會診難、轉院難的現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確保了重度高危孕婦監護治療和分娩[2-3]。近4年未發生重度高危孕婦失管現象,使其全部平安度過了妊娠期和分娩期。
高危妊娠包括各種可能影響妊娠產生不良結局的危險因素,要求醫務人員不僅在婚前醫學保健、孕前保健、早孕及定期孕期檢查的各個階段中及時發現、及早合理干預,還要對一些威脅母嬰安全的妊娠并發癥,制定有效的措施[1]。在高危妊娠的篩查工作中需要以循證醫學為基礎,權衡妊娠風險發生的可能性與實施干預的利弊關系,這樣才能提高篩查的效率,體現篩查的價值[2-3]。通過本組高危妊娠資料分析可以看出,大多數高危妊娠,通過孕期的科學管理、經飲食調節或藥物治療均可安全度過妊娠期并獲得良好的妊娠結局。因此保證孕婦定期進行檢查,及時發現和識別高危因素,積極治療,合理干預,在孕期將高危轉為低危或解除高危因素,從而降低孕產婦和圍產兒病死率。
[1]杜玉開,張靜.婦幼保健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123.
[2]董小超,朱麗萍.高危妊娠保健管理研究進展[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0,21(1):109-110.
[3]古航,段濤.高危妊娠管理模式[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2,28(2):87-89.
[4]王艷.孕期高危妊娠因素分析[J].長江大學學報,2012,9(6):11-12.
[5]屈滬軍.2 221 例高危妊振情況分析及管理探討[J].中國婦幼保健,2009,24(5):93-94.
[6]湯雪娟.6 640 例高危妊娠監測分析[J].中國預防醫學雜志,2008,9(6):543-544.
[7]李曉霞.高危妊娠的篩選、監測與管理[J].當代醫學,2009,15(16):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