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韓
020,生鮮電商,90后創業,鮮艷的標簽卻掩飾不了我內心的憂傷。果仔快跑,成了我不愿再揭的傷疤。
2013年7月,看了原始燒烤和果酷的創業故事的我,按捺不住內心澎湃,我覺得020時代已經來臨,生鮮電商大有可為。
看到眾多生鮮電商的風雨飄搖,舉步維艱,我不以為然,我覺得可以做一個小而美的生鮮電商。
我個人分析過:生鮮電商的最大的成本莫過于物流成本,而物流成本也就是人力成本,如果沒有穩定的訂單,區域內單量的覆蓋率,較高的客單價,是很難消化人力成本的。
生鮮產品的選擇,因為沒有較好的供貨渠道,我沒有選擇海鮮、蔬菜,而是選擇了水果,普通的水果。根據我賣過水果的小伙伴的經驗,水果的毛利率,可以有60%左右,100%的毛利率也都是比較正常的。正好,在我們創業地點不遠的地方,就有一個水果批發市場,進貨渠道也有了。
既然用互聯網思維做生鮮,個人感覺互聯網最重要的作用就是營銷,于是我們建了微博、微信,還投錢拍了一個宣傳視頻。互聯網營銷的受眾不是大爺大媽,是年輕的80后、90后。這群人最集中的地方就在大學校園里面。大學生,幾乎人人都有微博,個個都用微信,特別適合互聯網營銷。大學里面,很多女孩子都非常喜歡吃水果,幾乎每天都要消費一些。而一個宿舍4-6個人,密集的宿舍區就是單位面積的高訂單率,而流行的校園兼職,招一些大學生,可以降低人工成本。
營銷模式、產品、客戶、營運成本、投資風險及利潤分析、未來發展前景,考慮再三,我和我的合伙人選于2013年8月底開始了我們的創業之旅。
選址,租房子,買設備,選軟件,建立訂單處理及財務系統,規范操作流程,招募兼職,培訓員工,制訂配送方案。我深信,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公司再小,清晰的流程,合理的制度,完善的財務都是必須的。也許不久我們就要融資,我們就要發展壯大,開連鎖店。
沒有傳單,沒有海報,沒有任何的地面宣傳,就這樣,憑著聯系好的幾個微博轉發我們的視頻及開業的消息,我們以為就完成了前期的宣傳,以為這就是用互聯網思維運營傳統行業。
一個月的籌備,9月25日,開業。開業當天,我們進了1000多元的水果,然而3天賣了不到100塊錢。水果也不能再放了,必須處理掉,我們找了個水果攤以極低的價錢處理了剩余的水果。緊接著,因為水果的個性化差異,幾個買家,又投訴說柚子酸,葡萄甜,橙子好看不好吃。我們只能流淚苦笑。
請的兼職都閑著沒事做,我們只能不好意思地結算工資,說對不起。旋即,十一來臨,學校放假,學生都回家了,我們剛開不久的店,暫停營業。
十一期間,我思考了前期的問題。訂單太少太小,還不適宜批量采購,一旦大批量采購,我們無法消化庫存。營銷手段單一,僅憑幾個微博的轉發,無法有效覆蓋大眾。我們需要通過一些線下的傳播方式:傳單,海報,橫幅。貨源方面,因為水果的差異性,我們不會挑水果,我們可以和一些有經驗的水果攤販一起進貨。
十一過后,我去找了一些水果消耗量比較大的餐飲企業,以獲得穩定的訂單。我們又找了比較了解學校情況的同學,制訂線下營銷方案。
為了提振團隊信心,我洋洋灑灑地寫了一份漂亮的商業策劃書,去當地的一個知名水果連鎖超市尋求貨源支持。
我自認為,雖然前期不利,但是我們已經知道了問題所在,亡羊補牢,猶未為晚。
不久,我和合伙人順利見到了水果超市的老板,第一次見面,他仔細看完商業策劃書,表示很有意向。他希望我們提出一個入股的方案。不久,第二次見面,我們還未談及入股方案時,他的一系列關于成本、利潤率的分析,認為水果電商難有作為,盈利艱難。
沒過幾天,合伙人希望撤資。
隨即,我也無心戀戰。
果仔快跑,瘸了……
今天寫下故事,不是為了警示,我始終覺得生鮮電商不是偽命題,而是大有可為。失敗的案例再多,失敗的原因各異,但是成功者,除了堅持,就是極致。我希望后來者可以走得更遠,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