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艷華

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到來,智能移動終端設備用戶日益增長、微博及微信等移動應用蓬勃發展,學習活動也隨之移動化,以碎片化為主要特征的微學習應運而生。微學習正在改變傳統的學習模式,一場學習的革命撲面而來。與微學習相對應,微課程是當前數字課程開發的熱點和方向。在混合學習和微學習日益盛行的趨勢下,微課程成為當前我國教育信息化資源建設的重點和研究熱點。MOOC的引進、開發和應用也極大地推動了我國基礎教育領域在線教育微課程的發展。
2013年是中國在線教育啟動大勢的一年,2014年則是中國在線教育蓬勃發展及變革的一年。2014年在線教育行業不斷洗牌、重組,出版行業、教育培訓機構不斷加入,微課程的開發、應用與實踐備受關注。微課程在我國的開發現狀如何?它會成為基礎教育領域在線教育的持續熱點嗎?它具有怎樣的課程特性?相對于傳統在線課程它有哪些不同和變化?微課程的開發怎樣才能突破瓶頸?本文將從這幾個方面切入,探討數字化時代基礎教育領域微課程的創新開發思路、開發模式與應注意的問題。
國內微課研究和實踐至今主要經歷了“微資源構成”—“微教學過程”—“微網絡課程”三個從低級到高級,不斷完善的發展階段。
雖然微課在我國已經進行了幾年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究,但在基礎教育產品市場、基礎教育教學課堂實踐上依然發展緩慢。目前在線教育市場上的微視頻課程產品還占少數。而且多數的微課程還是將名師課程簡單錄制下來放到網站;或是將在傳統教學理念指導下、使用傳統教授方式錄制的微視頻課程放在網站供用戶點播。這些微視頻課程形式單調、用戶體驗差,且開發成本高,從事開發的企業、機構、個人少,發展相對緩慢,在基礎教育在線教育領域里起到的實際效果并不理想,需要革新模式。
總體而言,微課發展緩慢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用戶體驗不佳。傳統的微課程多數形式呆板、缺乏互動和現場學習氣氛,缺乏科學的教學設計理念和有效教學的策略,視頻表現形式雖然“短小”但并不精悍: 視頻中包含的信息量(特別是無關干擾的課堂教學信息)多、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不夠新穎、教學活動過程不夠清晰,大多數視頻拍攝方式仍是以教師為中心而忽視了學生的學習活動和師生的有效互動細節,不太適合學生個體的自主學習。而高昂的開發成本也是制約微課程開發的重要原因。
目前市場上的微課程產品還沒有進入規模性開發階段,直接面對用戶的產品還差強人意。產品生產實際和理論研究還未能有機地結合起來,微課程所具有的優秀特質和功能還沒有充分地體現出來。怎樣才能突破微課程開發的瓶頸,進入微課程開發的爆發階段?除政策上的引導和理論研究的指導外,作為微課程的開發者需要切實開拓創新的開發思路。現從幾點進行探討,希望有所裨益。
在深化課程改革背景下探索微課程的領導力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不斷走向深化,對基礎教育的考試與評價進行著重新定位。微課程的開發與實踐也要跟上教學改革的步伐。要捕獲教改的靈魂、抓住教育的本質,做有領導力的課程,甚至是一種超越、引領。如依然堅守傳統的課程內容組織模式、授課模式,穿新鞋走老路,而沒有獨到的思考、科學的探索與不斷地實踐與修正,那么微課程的開發與制作將只能是無意義的重復,所有的產品制作、生產活動終究將被遺忘在教育發展史的某個角落。
適應基礎教育階段學習者的特點開發課程
中小學生具有直觀化、想象力豐富、抽象及邏輯思維欠缺的特點,這些特點都會導致學生在微課程學習的過程中易被外界因素干擾,中途退出課程的學習。因此在課程設計過程中,需要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在課程內容設計、形式選擇、學習過程的完整性等方面都做足文章,合理設計課程體系、課程的時長、內容、表現形式、互動方式等,以提升用戶的體驗,增加產品的粘性。如增加互動、及時反饋測驗、游戲化學習元素以及使用各種平臺、社區等學習交流的媒介。
適應移動學習的特性開發課程
微課程的移動化是未來學習的必然趨勢。移動學習(Mobile Learning)是一種在移動設備幫助下的能夠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發生的學習,移動學習所使用的移動設備必須能夠有效地呈現學習內容并且提供教師與學習者之間的雙向交流。移動學習帶給學習者隨時隨地學習的全新感受,是未來學習不可缺少的一種學習模式。
移動學習包含以下幾個特點:首先,從學習方式來看,移動學習是數字化學習的擴展,具有師生分離、以學習者為中心等數字化學習特點;其次從學習過程來看,具有移動性和碎片性,即學習者不必在特定的時間、地點進行完整的學習,可以隨時隨地進行靈活的、片段式的學習,學習環境是移動的,教師和學生都是移動的;最后,從實現方式來看,其實現方式的技術基礎是移動技術和互聯網技術,即移動互聯技術,學習媒介是智能手機等小型化的移動設備。
未來微課程的開發必然要適應移動學習的特點。優秀的產品必然是技術與內容的完美整合,是技術創新與內容靈化的結合、未來和傳統的結合、大數據和微連接的結合。
使用混合式O2O學習模式
O2O指混合式學習,是將地面進行的教學活動與線上進行的教學活動相結合的學習模式。O2O模式以資源復用、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和效果為根本目的。采用O2O模式(線上線下結合)是教育行業的專業化特性所決定。從在線學習行為的倒金字塔結構圖(見圖1)中可以看出,基礎教育領域發生的實際在線行為是遠小于大學生和成人的,因此片面單一提供在線學習而忽視中小學生在線學習行為的習慣和現狀,必然導致課程設計的失敗。所以在基礎教育領域微課程的設計必然需要O2O的混合式學習模式。
圖1 在線學習行為的倒金字塔結構圖
實施O2O的幾個建議:
(1)初期不要太復雜,要具備可操作性,不要硬性結合。
(2)將能固化的教學資源,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低成本固化:如知識點精講、典型試題精講等進行微課化、可檢索化。
(3)提升面授教學過程的信息化水平:如實現面授過程結構化、課件講義全面化、標準化、高質量化。
(4)線上和線下教與學結合的持續化。
學習過程游戲化
在微課程的設計過程中,可以根據學生的特點通過特殊設計的多樣化軟件使學習過程“游戲化”,以增加學生學習的互動性和樂趣,提高用戶體驗,可以有效提升微課程的粘性,從而克服傳統在線課程缺少互動、課程學習粘性小的缺陷。
在微課程的設計中可以參考以下游戲化元素, 如:輕松、活潑的UI及UE設計、競技元素、多樣化的交互、模擬情境、角色扮演、音效以及社交元素。輕松、活潑的UI及UE設計能大大提升用戶的體驗;引入實時競技、排名、積分、稱號體系等競技元素可以激勵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借鑒游戲中多種多樣的反饋可以使交互多樣化;模擬情境的設置對操作性知識和技能特別有益 (如實驗);引入角色扮演(RPG)有利于用戶參與。
做好情境模擬,一方面在內容方面增加情境模擬的設計,有利于激發興趣、拓展知識、開闊思維,如課程導入部分及課程背景知識的介紹等可以做很多文章。另一方面在音效、場景等方面利用現代動漫及動畫設計技術,使人產生身臨其境的奇妙感受。
引入社區模式,一起學習的社交元素可以排除遠程學習帶來的孤獨感。如:edX(麻省理工和哈佛大學聯手創建的大規模開放在線課堂平臺)引入同輩學習模式,學生通過在網絡論壇上互相討論,互相評論與打分等方式促進彼此的學習。
合理利用和吸納游戲元素,可以使微課程的學習事半功倍,但在學習過程游戲化中要避免過度游戲化,避免進入為了游戲而游戲的誤區。課程設計者要理解學習者的技能水平和思維特點,真正為學習者搭一座橋梁,使游戲化學習真正產生學習的效果。
利用技術上的創新與規范
微課程的創新開發離不開互聯網技術的創新和移動學習的發展。未來的移動微學習活動將隨著上下文感知、增強現實、云計算等技術的不斷深入和完善,在專家支持方面更為完備、在情境體驗方面更為真實。未來的課程開發者要有效利用和整合最新教育信息技術的發展成果,切實提高微課程學習效果。如采用創新的課程錄制工具、智能評測工具,整合諸如即時反饋、流程指導、信息采集及分析、交互協商等功能的各種移動學習應用于創新的微課程設計課程中。
重視用戶評價體系的建立及標準化問題
評價體系的建立與完善對微視頻產品的品質提升的作用不可忽視,從學生學的角度去制作微課,從學生用的角度去評價微課,用需求引導課程設計,必定促進微課程品質的提升。當內容、產品、用戶評價體系的標準化問題得以解決后,教育領域新一輪的創新熱潮必然涌起,基礎教育領域微課程的開發、建設將有更多的新機遇。
微學習需要微課程的支撐,而微課程的開發必然要符合教學改革的新方向,適應智能移動端設備的特點,適合移動學習的方式。微課程從誕生之日起,就與傳統課程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微課程的開發必然要求創新開發思路與開發模式。微課在我國基礎教育領域發展還在起步和探究階段,未來要探索的路還很長,但微課的本質特點決定了它在教育教學中必然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我們有理由相信,通過使用最新的教育信息化科技成果和創新的微課程開發機制,解放更多教師的知識生產力,制定、完善微課程制作領域的各種標準與規范,必能打造中國21世紀的優質數字課堂,實現學生個性化、差異化、自主式、探究式學習,以解決教育個體差異、教育資源不均衡的問題,減輕過度擁擠的學校的壓力,有力帶動和提升師資薄弱學校的教學能力,由此推進義務教育優質資源均衡發展,使中國的學生面向未來的教育,能為迎接數字化教育資源共享時代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