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淑芳+史香蓮
摘 ? 要 ? 目的:探討積極的護理干預措施對氨芐青霉素不良反應的處理效果,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方法:采取包括輸液前患者評估、飲食指導、用藥后的觀察及對癥處理等措施,觀察其對3例空腹靜脈滴注氨芐青霉素發生不良反應患者的效果。結果:3例患者全部完成了藥物療程。結論:除對氨芐青霉素過敏的輸液患者,只要加強護理觀察,采取適當的護理措施,可以避免不良反應的發生。
關鍵詞 ? ?氨芐青霉素 ? ?不良反應 ? ?護理措施
中圖分類號:R978.11; R473.5 ? ? ? ? ? ?文獻標識碼:C ? ? ? ? ? ?文章編號:1006-1533(2014)23-0030-02
Study on the measures for the treatment of adverse reactions
occurred after fasting intravenous ampicillin
GAO Shufang, SHI Xianglian
(Department of Nursing, Pingliang Hospital of TCM, Pingliang 744300, China)
ABSTRACT ?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treatment effects of actively nursing interventions on the adverse reactions caused by ampicillin so as to reduce their incidence. Methods: The effects of those intervention measures including patient assessment before infusion, dietary guidance, observation after treatment and symptomatic treatment on 3 cases of the patients with adverse reactions occurred after fasting intravenous ampicillin were observed. Results: Drug treatment was completed in all 3 cases of patients. Conclusion: The occurrence of adverse events can be avoided as long as adopting intensive care observation and appropriate nursing measures except for the patients allergic to the intravenous ampicillin.
KEY WORDS ? ?ampicillin; adverse reactions; nursing measures
靜脈輸液是臨床治療和搶救的重要措施之一[1],其特點是見效快,效果好。但由于護理操作及患者體質等原因,容易發生藥物不良反應,給治療帶來不安全因素,甚至危及生命。氨芐青霉素為b-內酰胺類抗菌藥,其過敏的主要抗原決定簇是青霉噻唑基,由于青霉素類抗菌藥具有相同結構的抗原決定簇,因此青霉素類藥物之間能發生強烈的交叉過敏反應[2-3]。筆者在臨床中遇到3例空腹靜脈滴注氨芐青霉素發生不良反應的患者,經給予積極的護理干預,全部轉危為安,報告如下。
對象與方法
對象
2008年1月-2014年3月我院門診遇到的3例靜脈滴注氨芐青霉素出現不良反應的患者,其中男1例,女2例。3例氨芐青霉素皮試結果均為陰性,但空腹輸液,無既往青霉素過敏史和家族青霉素過敏史。發生惡心、嘔吐3例,同時伴有胸悶、面色蒼白1例。
方法
緊急處理
立即停止給藥,更換5%葡萄糖靜脈滴注,保持靜脈通路暢通。患者平臥頭偏一側,以防止嘔吐引起嗆咳,給予氧氣吸入,遵醫囑給予地塞米松10 mg,異丙嗪25 mg肌肉注射。
密切觀察和進行評估
密切觀察患者神志、體溫、呼吸,心率、血壓,追問患者及其家屬藥物過敏史。在確無異常情況下,繼續觀察30 min。
飲食指導和健康教育
開展健康教育,例如不要空腹輸液,叮囑家屬為患者提供軟爛的食品。進行心理疏導,避免緊張和焦慮情緒,通知醫生更換其它藥物。
結果
觀察30 min后,患者惡心、嘔吐癥狀消失,生命體征正常。給予口服藥物治療,次日隨訪患者未再出現先前的胃腸道癥狀。
討論
本案3例患者青霉素皮試均陰性,輸液過程中出現胃腸道反應,無呼吸困難、血壓下降等急性過敏反應癥狀,因此,可以排除藥物引起的青霉素過敏反應。3例患者均為腹瀉患者,因為食欲差,未很好進食,加上輸液速度較快,藥物刺激胃腸黏膜引起胃液分泌過多,胃腸肌肉痙攣等引起胃腸道反應。胃腸道的應激反應也導致腎上腺素大量釋放,從而出現吸吸、心跳加快,引發胸悶、面色蒼白等現象[4]。
因此,護士要全面了解患者信息,熟悉藥理知識,做好用藥告知。要向患者講清所用藥物的作用、不良反應、注意事項等,提高用藥的依從性[5]。 給藥前應詢問患者是否進食,了解身體狀況、家族史、用藥史等。空腹患者應督促其適當進食。
輸液過程中要加強觀察,如發生不良反應,應分析原因,及時處理。嚴密監測生命體征,采取保暖、吸氧等措施。同時要給予必要的心理疏導。為防止遲發過敏反應,給藥后應留觀30~60 min。
目前,護理工作已由單純的打針、輸液發展到以患者為中心的整體護理模式,護理人員除了熟練掌握基礎護理技能外,還應加強藥學知識的學習[5],熟悉相關藥物的常見不良反應、制定應急預案和采取積極的干預措施,加強護患溝通,以確保患者的安全。
參考文獻
李小萍. 基礎護理學[M]. 2 版.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0: 254.
陳新謙, 金有豫, 湯光. 新編藥物學[M]. 17版.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1: 43.
鄭虎. 藥物化學[M]. 5版.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6: 247.
劉清, 常芳. 空腹輸液引起的不良反應原因及護理對策[J].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2008, 17(4): 627-628.
黃翠珍. 靜脈給藥的細節管理[J]. 中國實用醫藥, 2008, 3(32): 156-157.
(收稿日期:2014-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