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薩揚-舒申斯克水電站是俄羅斯20世紀建成的最大水電站。1987年建成后,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是蘇聯水電建設中的一項重要經驗。
就是這樣一個水電站,2009年發生了世界水電史上的重大慘案。由于水管爆裂,一道水柱沖天而起,正在擔負電網440萬千瓦負荷的大電廠的電站出力瞬間變為零。事故導致3臺64萬千瓦的機組嚴重毀壞,其余7臺受到重創。當時正在廠房內工作的300多名員工中,有75名不幸遇難。
就在近日,俄羅斯設備制造商Power Machines宣布其為薩揚-舒申斯克水電站成功地安裝了最后一個巨型發電機轉子。這座俄羅斯最大的水電站重新恢復了生機。
薩揚-舒申斯克水電站的建設地點位于葉尼塞河上游,處于西伯利亞這樣偏僻的地區,交通不便。最低氣溫可達零下42度的嚴酷環境讓工程施工條件極端惡劣。
從1963年正式施工,到1987年全部竣工,總工期超過20年。不過,實際上在1978年安裝了2臺臨時發電機組之后水電站就已經開始提前發電。
薩揚-舒申斯克水電站不僅是俄羅斯最大的水電站,其多項建設指標也都達到了世界最高水準。
2009年的安全事故是多方原因造成的,在事故報告中,責任人并不包括30多年前的工程設計單位和水輪機設備制造廠的負責人。這說明從薩揚水電站工程設計、產品制造、部件安裝、設備運行、電廠檢修、突發事故處理方面存在的所有這些缺陷或不足,都是業主技術管理的漏洞。
因此,薩揚慘案引發水電機組如何安全運行的大討論最終達成一致:分區運行才能確保安全。大型水電站,必須嚴格按照運行區域分區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