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斌



編按:內蒙古能源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為2014年內蒙古自治區政府新組建的以電力等清潔能源投資運營為核心業務的國有獨資企業集團。烏蘭察布重點地區則同時具備水、煤、風、光等資源條件,且是蒙西地區進入京津冀地區的陸地要塞。
(一)
從新中國誕生至今,內蒙古電力工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全區電力總裝機容量、風電裝機和外送電量三項指標均居全國首位,蒙西地區已經成為我國清潔能源的重要輸出基地。
但是,按照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和“把內蒙古建成保障首都、服務華北、面向全國的清潔能源輸出基地”的要求,電力工業發展面臨著新的挑戰。
第一、全區煤電轉換率低,清潔能源比重不足。近年來,全區煤炭平均銷售量約10億噸左右/年,占全國煤炭產量37億噸左右的26%,其中銷往區外6.2億噸占62%,區內電煤消耗只有2.13億噸,僅占21%。自治區能源經濟總體上仍處于初級原料開采輸出階段,產業鏈條短,附加值低,環保成本高,運輸壓力大,與國家清潔能源基地的功能區定位極不相稱。在提升自治區煤電產業綜合利用水平,延伸產業鏈,增加區內附加值方面,電力工業要做出新的貢獻。
第二、蒙東電力受東北經濟圈影響,雖然蒙東電網已接入國家電網,但電源發展動力明顯不足。截止2013年底,蒙東電網發電裝機容量2600萬千瓦,只占全區8446萬千瓦的30%。短期內,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和蒙東電力不可能實現快速發展,煤電轉換戰略在蒙東地區不可能大規模展開。蒙西地區仍然是自治區清潔能源輸出基地建設的主要戰場。
第三、蒙西電力區域集中度過高,可持續發展受到嚴重制約。截止2013年,蒙西地區電力裝機容量5870萬千瓦,占全區的70%。電力核心區主要集中在呼包鄂三角地區、烏蘭察布市和錫林郭勒盟三個地區,共有裝機4900萬千瓦,占蒙西總數的比例高達83.6%。由此造成兩個突出問題:
一是電網不能滿足電源需要。蒙西電網對華北電網500kv電網輸出通道只有兩條:南路豐鎮市—河北省(萬全)雙回、北路商都縣(汗海)—河北省(沽源、唐山)雙回,總輸出能力僅390萬千瓦。
其余1200萬千瓦火電裝機通過點對華北電網方式從正藍旗(元上都)—承德雙回、呼和浩特(托克托)—山西(渾源)4回、涼城縣(岱海)—河北省(萬全)雙回500kv電網輸出。蒙西地區輸出通道擁擠,制約了發展。
二是水資源不能滿足火電的可持續發展。鄂爾多斯和錫林浩特煤田地區屬于典型性“富煤貧水”地區,水資源難以繼續承受大規模火電開發。加之鄂爾多斯市含煤土地面積占全市的70%,壓礦問題突出,錫林郭勒盟又是我國重要的戰略草場和首都生態屏障,資源和環境壓力十分明顯。
綜上所述,蒙西地區作為自治區清潔能源輸出基地建設的主要戰場,蒙西電力要繼續發揮好主力軍作用,化解各種矛盾和挑戰,必須在重點地區進一步優化電源和電網布局,按照輸出優先的原則,尋找新的輸出碼頭、配置新的輸出通道,布局新的電源核心區,拓展電力工業新的發展空間。
(二)
依據蒙西地區電力產業現有基礎,分析蒙西地區六市二盟的資源、區位狀況,在烏蘭察布重點地區(興和縣—集寧—卓資山區間)規劃建設新的發電基地和電網輸出端碼頭及其輸出通道是切實可行的。具體理由如下:
第一、烏蘭察布重點地區同時具備水、煤、風、光等資源條件,是承接鄂爾多斯市和錫林郭勒盟兩個核心區資源環境壓力的首選之地。
煤炭儲量富足。烏蘭察布市境內共有煤炭資源產地30余處。預測煤炭資源產地17處,資源總量78.3億噸。已探明資源的8處,資源儲量42.8億噸,預計到2015年烏蘭察布市將形成1000萬噸的煤炭開采能力。
煤炭供應富足。烏蘭察布興和煤炭物流園區是國內大型園區,規劃煤炭吞吐能力1.8億噸/年,可為大型火電提供可靠的發電煤和劣質煤發電。
水資源充沛。全市水資源總量16.57億立方米/年,其中地表水7.93億立方米/年,地下水資源為8.64億立方米/年。污水處理廠15座,中水量約為20萬立方米/日。水庫興利庫容達1億方,其中四子王旗紅格爾、興和縣友誼水庫庫容都達到1億方。完全可滿足電廠機組用水。
風能資源豐富。根據對已有測風資料的統計計算分析,該地區風能資源豐富,風向穩定,具備較高的開發價值,是國家一類風資源區。總儲量約5000萬千瓦,適宜建設大型風電場。
太陽能資源豐富。太陽能年總輻射量為1400.09~1666.32千瓦時/(平方米·年),年日照時數為3163~3169小時,是全國高值地區。與全國比較,僅次于青藏高原,屬于太陽能資源豐富區。
第二、烏蘭察布重點地區核心區(興和縣—集寧區間)是蒙西地區進入京津冀地區的陸地要塞。興和縣是“雞鳴聞三省”東進西出的橋頭堡,東接首都280公里、張家口100公里、懷安縣45公里,距華北電網最近接口不到20公里。該地區西接首府呼和浩特市130公里、南距雁北重鎮大同市100公里、北距二連浩特口岸330公里。
在自然地理空間上,該核心區域是蒙西電網接入華北電網的最直接通道。相對于南路豐鎮市—河北省(萬全)、北路商都縣(汗海)—河北省(沽源、唐山)送電通道,以興和縣為電網輸出端碼頭、建立興和縣—懷安縣(萬全)中路送電通道,是唯一可選擇的最優勢區位。
烏蘭察布市是晉蒙冀三省政府合作機制“烏大張”長城金三角經濟合作區的組成部分,其核心區(興和縣—集寧區間)與大同市、張家口市唇齒相依。該機制對在烏蘭察布規劃建設新的發電基地、電網輸出端碼頭和輸出通道,有重要的推進作用和現實意義。
第三、在烏蘭察布重點地區(興和縣—集寧—卓資山區間)規劃建設新的發電基地、開辟西電東送新走廊,不僅可以進一步推進煤電轉換,緩解呼包鄂三角地區等煤電核心區資源環境送出壓力,同時可以起到優化蒙西電網結構的作用,消除蒙西電網東西狹長、南強北弱、西余東缺的不均衡狀態,改變蒙西地區結構性窩電、缺電局面;還可以助推興和煤炭物流園區發展,創新煤炭物流園區功能,培育煤電園區聯動或共生經濟,作用非常廣泛,意義十分深遠。
(三)
基本構想:在烏蘭察布重點地區,即西起卓資山東至興和縣沿G6和京包鐵路線段上及以北地區,以興和縣—集寧區間為新的電力輸出基地核心區,布置大型電源項目(包括新能源)、配套電網輸出端碼頭、規劃西電東送新通道(中路),形成蒙西電網南北中三路西電東送的新格局。
基本內容包括:
1、在興和縣—集寧—卓資山線段上布置大型火電項目;在G6和京包鐵路線段以北地區的四子王旗、武川縣、中旗、后旗、商都縣、二連市、蘇左旗、蘇右旗布置大型風光發電等新能源項目。
2、在興和縣布置大型變電站項目,作為向華北電網輸出端碼頭。配套規劃建設(中路)興和縣——張家口地區國家特高壓交直流輸電通道,向京津冀方向送電。
3、以興和縣為碼頭,在G6以北地區布置若干大型變電站項目及相關配網,匯集在G6以北地區的風光等新能源發電項目,向興和縣方向輸電。
4、在G6以北地區的四子王旗、中后旗建設兩個中型火電廠,作為該地區電網的支撐電源。
初步估算,這一構想在該地區的理論容量應當在4000萬千瓦,其中火電2000萬千瓦、大約消耗標準煤3300萬噸·年(折合原煤約5500萬噸·年),新能源2000萬千瓦,可減少消耗標準煤1450萬噸·年(折合約原煤2400萬噸·年),合計可減少煤炭外運約一億噸·年。
(四)
“十三五”期間的主要任務,可以概括為“4331”目標。即在烏蘭察布重點地區規劃建設4個區域集群(興和、卓資山、四子王、中后旗),3個66-100萬千瓦級的大容量高參數火電項目集群,3個百萬千瓦級新能源發電場,新增裝機容量為1832萬千瓦,力爭使烏蘭察布市裝機總容量達到3000萬千瓦以上,形成一個集火電與清潔能源為一體的大型規模化能源基地。
1、興和—商都地區集群,總容量764萬千瓦。
規劃4臺660MW火電機組,開發經營皂火口水庫及澇利海水域滿足項目用水。充分論證友誼水庫水權問題,規劃4×1000MW級的火電機組。在興和--商都地區規劃建設1000MW級風光同場清潔能源基地。首期開工建設興和縣2×660MW火電機組。
2、卓資山集群,總容量564萬千瓦。
利用現有的水資源(隆盛水庫)和便利的煤炭運輸條件,規劃旗下營2×660MW+2×1000MW大型火電機組集群和北部地區1000MW風電打捆,構建一個火電與新能源相打捆的大型能源基地。首期開工建設旗下營2×660MW火電機組。
3、四子王集群,總容量334萬千瓦。
依托四子王旗煤田、水和沿邊經濟帶獨特的建廠條件,開采一億噸煤,配套規劃2×350MW園區自備機組+4×660MW火電機組及紅格爾水庫開發利用。首期開工建設2×350MW園區自備機組。
4、察右中、后旗集群,總容量170萬千瓦。
借助現有(中扶)項目成果,在察右后旗建設2×350MW園區自備機組。在察右中旗規劃建設1000MW級風電基地。首期建成察右中旗百萬級風電項目(恒潤風電場)。
(五)
在烏蘭察布重點地區規劃建設新的大型電力基地,是一項重大的系統工程,需要配套采取相關措施。
1、創新蒙西地區火電布局理念。基于蒙西煤炭坑口地區貧水和向區外輸電的長期戰略要求,我們必須從傳統的優先靠煤選點轉向優先靠水接網選點,在地域跨度適當的位置布置電站群。
2、優化自治區(國家)電力發展規劃,把烏蘭察布重點地區電力基地及其輸出通道納入自治區(國家)層面能源發展總體規劃。建議自治區(中央有關部門)組織專家進行全面論證。
3、加強對烏蘭察布重點地區水資源規劃、水權管理和水利工程建設,為火電建設提供水務支持。
4、制定相應的政策、措施,鼓勵和支持各種力量參與烏蘭察布重點地區電力基地建設。同時,加大力度淘汰內蒙古西部地區300MW亞臨界及以下火電機組等落后產能,從內涵上為加快蒙西電力產業升級發展創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