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蒙古國豐富的煤炭、石油、銅礦等能源礦產以及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已經吸引了7000多家中國企業入蒙投資。伴隨著高層互訪的深入,各種利好消息接踵而至,也讓更多企業將目光瞄向了蒙古國。不過,由于中蒙之間人文環境存在差異、法律政策多變一系列投資風險和信任危機,一度影響了部分中方企業在蒙的投資和經營活動,使得企業投資蒙古國極度謹慎。
從現實情況來看,制約蒙古國出口增長的因素,既有外部全球大宗礦產資源供應過剩、以中國為代表的國外市場需求大幅放緩等客觀因素,也有蒙古國出口市場單一、基礎設施薄弱、對外投資政策法律不穩定、投資環境不佳、環保政策嚴格、匯率波動大、地方特權較為嚴重等內部因素,其后者也是導致很多中國企業在蒙投資受挫的重要原因。
由于中國的地理位置優勢,加之中蒙兩國產業結構互補性極強,隨著2014年8月中蒙全面戰略合作關系的確定,中蒙貿易發展前景更加廣闊,并設定了2020年中蒙雙邊貿易額達到100億美元的目標。由此不難發現,雙方還有很大的合作空間。
綜合來看,我們認為,中蒙能源礦產的投資開發和雙邊貿易,正在進入新的戰略機遇期,蒙古國煤炭及有色金屬礦產資源開發、煤化工市場、電力市場、風能及太陽能等清潔能源以及基礎設施建設,將會是未來五年蒙古國投資的重點領域和方向,而能源礦產的直接出口和就地轉換綜合利用將是未來蒙古國能源開發的新形態。
一、富饒的蒙古國能源礦產市場
蒙古國是能源礦產資源大國,其蘊藏量居世界前二十位。該國已發現和確定了80多種能源礦產,主要有煤、石油、銅、鎢、鋁等礦產資源。目前,有800多個礦區和8000多個采礦點。據蒙古國能源局統計,其地質預測煤炭儲量1733億噸,勘探儲量235億噸,可開采總儲量約210億噸。為此,蒙古國被稱為“煤礦業的沙特阿拉伯”。
就煤種分布而言,蒙古國東部多為褐煤,中部地區為褐煤轉化焦煤階段,西部和戈壁地區為焦煤和煙煤。蒙古國80%的焦煤位于南戈壁地區,而南戈壁的一半煤炭集中在塔本陶勒蓋礦區。蒙古國99%礦井是露天開采,開發潛力大,開發成本較低。
蒙古國的塔本陶勒蓋礦區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未開采整裝焦煤煤田,礦區煤炭儲藏面積達400平方公里,煤層厚度190米,共16層,該煤礦屬于優質煉焦用煤,原煤出焦率60%以上,是世界上較為緊俏煤種。與此同時,蒙古國的鐵礦石品位較高,含鐵量在35%以上,開采的價值較高,儲量豐富。該國鐵礦主要有色楞格礦帶和克魯倫礦帶兩個礦帶區。另外,蒙古國還有大量的銅、金、銀、鉛鋅礦等資源。
二、中蒙能源貿易發展分析
多年來,中國一直是蒙古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和第一大投資國。中蒙經貿規模20年間增長50倍。數據顯示,1994年,中蒙雙邊貿易額僅有1.2億美元,到了2013年,兩國貿易額已升至60億美元,占蒙古國對外貿易總額的一半以上,其主要原因在于兩國產業結構互補性極強。
今年8月,習近平主席訪問蒙古國后,中蒙之間的關系提升至全面戰略合作關系,在此大背景下,按照礦產資源開發、基礎設施建設、金融合作“三位一體、統籌推進”的經貿合作總體思路,設定了“2020年雙邊貿易額達到100億美元”的宏偉目標,中蒙之間的經貿合作將進入新時期。
煤炭是中蒙雙方第一大貿易產品,中國也是蒙古國煤炭的唯一出口國。目前蒙古國正在開采和出口的煤礦均位于南戈壁地區,距離中國國界線最近的煤礦僅有50公里,遠的也只有260公里。近年來,中國從蒙古國進口的煤炭數量總體上一直呈現增長的態勢,僅有2013年因國內煤炭需求下降及煤價不斷下跌而成例外。
此前,蒙古國政府曾一直努力想擺脫煤炭出口過度依賴中國的局面,盡力開辟日本、韓國和臺灣市場,但因受限于通關口岸能力等條件,目前蒙古國的煤炭還無法過境中國出口到日本等國家。蒙古國正制定措施積極推動加強通關能力,包括修建一條由塔本陶勒蓋煤礦通往中國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的鐵路,進而改變蒙古國煤炭完全依賴汽車的運輸方式,以降低煤炭企業的剛性成本。
三、投資蒙古國的政策法律問題
1.蒙古國對外投資法規
目前,在蒙古國投資的中國企業大約有7000余家,但這些企業的投資大部分因為各種原因失敗了,能夠成功的寥寥無幾。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大部分中資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主觀上法律意識不強,對蒙古國詳細的法律政策不了解,造成違約,或被合作伙伴蒙騙、詐騙,投資程序不合法、不規范,使得投資失去了保障,很容易導致投資失敗。
在勘探許可證和開采許可證的獲取和費用方面,僅有《礦產法》對其做了規定,但對于采礦、探礦的具體操作方法卻沒有相關的法律法規,不但產生了法律空白,還有了權力尋租的空間,需要完善法律體系,使政策法規更為嚴謹。
2、蒙古國勞務用工制度
近年來,中國企業在蒙古國的投資項目不斷增加,投資熱度高漲,尤其是在能源礦業領域對于勞務工人的需求日益劇增。蒙古國勞務用工制度由本國的《勞動法》、《勞務輸出與勞務及技術人員輸入法》、《外國公民地位法》、《礦產資源法》等相關勞務政策、法律法規組成,并有主管勞動事務的政府中央機關或其授權機構、首都、省、區政府辦公廳、有關司法機關對本法的實施行使監督權。
中國企業在開發、生產、管理、運輸等環節,需要一批具有中高級技術水平的工人,然而蒙古國國內缺乏這樣的勞務工人。中國勞動力資源豐富,基礎素質良好,中企在運作中方勞務工人入蒙進行合法務工時,要面臨蒙古國的一些政策、法律法規的制約,使得人力資源配置不能達到最優化,影響了企業在蒙古國的投資進展,還有一些中國公民通過申請旅游簽證、商務簽證長期非法滯留,在蒙古國進行非法的勞務工作,拖欠工資、勞務欺詐現象嚴重,自身的權益無法得到法律的保障,企業使用非法勞工在蒙古國會受到法律的嚴懲,并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經營生產,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3、蒙古國稅費制度
蒙古國的稅收由國家稅收和地方稅收兩部分組成。國家稅收是指由國家大呼拉爾、政府確定稅率并在全國范圍內普遍執行的稅收,包括企業和機構所得稅、關稅、增值稅、礦產資源稅等;地方稅收是指省、首都公民代表呼拉爾確定稅率并在本地區范圍內執行的稅收,包括個人所得稅、印花稅、汽車運輸及其它交通工具稅、通用礦產使用費、土地使用費等。大呼拉爾依法制定、改變和取消稅收。稅率由大呼拉爾及其授權的政府、省、首都公民代表會議分別依法確定。
4、蒙古國能源礦產用地制度
《蒙古國土地法》規定,土地歸本國公民,以及政府所有。年滿十八以及十八周歲以上的蒙古國公民、蒙古國公司、有外資合作的公司組織,依照本法享有占有或使用土地的權力。外國公民、外國機構組織、外國企業可享有蒙古國土地的使用權。在蒙古國,國家、公民和法人都可以作為所有人,可以將自己的權力轉移給他人,后者可以根據所有人確定的用途、目的和章程,享有占有、使用和處分的權力。
四、2015-2020年蒙古國能源投資預測及建議
根據今年8月簽署的《中蒙關于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聯合宣言》,雙方將在中蒙能源礦產和互聯互通合作委員會以及雙邊其他機制框架內,加快推動中蒙雙方在鐵路、公路、口岸、汽車制造、輕工、房地產等基礎設施和鐵礦、銅礦、煤炭、石油、電力、化工等礦能資源大項目產業的投資合作,全面提升中蒙務實合作的規模、質量和水平。對此,我們提出以下6點預測及建議:
1、煤炭資源開發是投資的首選。在“三位一體、統籌推進”的經貿合作總體思路中,礦產資源開發被排在第一位,而煤炭又是蒙古國的第一大資源,也是該國目前出口的第一大商品。在《中蒙戰略伙伴關系中長期發展綱要》中列明的合作意向,以及其他大項目上,兩國企業也要繼續積極開展互利合作。塔本陶勒蓋礦區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未開采整裝焦煤煤田,礦區煤炭儲藏面積達400平方公里,也是蒙古國政府吸引國際投資的重要“籌碼”。未來,中國企業在蒙古國的投資領域中,煤炭仍然是首選方向。
2、中國市場對蒙古國實現“礦業興國”戰略具有重要意義?!吨忻蓱鹇曰锇殛P系中長期發展綱要》礦產資源和能源合作中第一條就提到雙方要繼續深化中蒙在礦產資源領域的合作,保障圖木爾廷敖包鋅礦等現有合作項目順利實施,積極探討下一步大中型項目合作。2014年1-9月,蒙古國出口銅精礦96.62萬噸,高于上年同期的46.92萬噸,同比增長105.5%。2014年1-9月,蒙古國銅礦出口收入接近17億美元,遠高于上年同期的6.797億美元,同比增長150%。在煤炭、鐵礦因為價格下降而導致出口總值下降時,銅精礦的出口額卻突飛猛進,重返蒙古國第一出口商品的位置,值得投資者的關注。
3、煤化工市場將是未來投資的又一個重點。立足于當地的資源賦存,加大煤炭等資源的就地轉化和深加工清潔綜合利用是未來蒙古國煤炭資源的重要發展方向,煤化工、坑口電廠、煤制天然氣、礦產品深加工等領域則是未來中蒙兩國合作的重點領域。
在《中蒙中長期戰略合作伙伴發展綱要》中明確提出,在技術、經濟可行條件下,中蒙雙方在煤化工等領域積極開展合作。2014年8月,雙方又簽訂了《關于加強煤炭加工合作的諒解備忘錄》。備忘錄稱,中方支持本國有信譽的大型企業按照市場原則、結合自身優勢參與蒙古國境內大項目合作,并將加強同蒙古國高新技術和清潔能源領域合作。
4、電力設施建設薄弱,有相應的市場空間。尤其是蒙古國電力如果實現對中國市場輸送,需求將大幅上升。蒙古國的電力設施建設相對薄弱,全國發電裝機容量878.43兆瓦,95.5%為火力發電。2012年,全國發電量48.16億千瓦時,進口電量3.66億千瓦時,出口電量0.21億千瓦時,國內供電量51.61億千瓦時。2013年,蒙古國用電910兆瓦,超過其裝機容量3.59%。利用豐富的煤炭資源發展坑口電廠,把煤炭轉化為清潔的電力能源,變輸煤為輸電,由電力凈進口國變為電力出口國,是蒙古國未來的發展方向之一。
5、大力發展風能、太陽能是蒙古國可再生能源發展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在蒙古國能源消費中,可再生能源僅占2%-3%,為達到蒙古國到2020年使可再生能源占全國能源總量20%至25%的目標,除了中央省的薩勒希特風力發電場之外,蒙古國還準備建設賽音山達風電廠等多個風力發電項目。由此可見,風電開發與建設將會成為未來幾年蒙古國的重點發展領域,同時也會成為眾多外資投資的重點領域。
蒙古國的太陽能潛力非常廣闊。據測算,蒙古國太陽能資源量約5太瓦,太陽能發電潛力位列世界第三。近年來,隨著光伏發電設備價格的下降,以及蒙古國政府對于可再生能源利用的高度重視。2012年,蒙古國政府力推“戈壁地區可再生能源項目”建設,大力推廣環境友好型先進技術,并進一步改善可再生能源投資的法律環境,希望太陽能實現到2020年使可再生能源產量占全國能源總產量的比例達到20%—25%的目標。這意味著,未來幾年,蒙古國會更加重視太陽能發電的發展。
6、基礎設施是重要的投資方向。由于長期以來投入不足,蒙古國的基礎設施建設薄弱,已經成為制約經濟發展和礦業開發的主要瓶頸因素之一。差距就是發展方向和合作空間,所以,在《中蒙關于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聯合宣言》中專門提到加快推動中蒙雙方在鐵路、公路、口岸和房地產等基礎設施方面的投資合作。具體到能源經貿投資領域,一是過境鐵路和跨境鐵路的建設,二是口岸的基礎設施建設。此外,城市道路、供排水等設施建設和房地產建設也是蒙古國亟需發展的領域,對于國內企業而言,是又一重要的投資方向。
五、整體判斷和結論
第一、中蒙能源礦產等領域的投資開發和雙邊貿易,將進入一個新的戰略機遇期。第二、蒙古國能源礦產資源的直接出口和就地轉換綜合利用,將是未來蒙古國能源開發的新形態。第三、制約中蒙能源貿易的交通運輸瓶頸,正在得到改變。 第四、蒙古國從官方都民間,對于中國復雜的心態得以改善恐仍需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