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沛宇


在十年“氣荒”背后,天然氣價格改革的進程幾乎年年在推進,價格水平也在漸次提高??辞逄烊粴鈨r格的構成、探討未來更加合理的定價方式,是分析“氣荒”現象最重要的問題。
價格是反映商品價值、市場供需最重要的要素。過去十年里,我國天然氣價格的定價方式以及價格水平的變化,都是我國天然氣市場發展最直觀的反映。
天然氣作為一種特殊的商品,有著不同的形式和運輸方式,同時其定價方式以及價格構成也有著獨特且復雜的內涵。以管道天然氣為例,根據其產銷流程,我國把天然氣產業鏈的價格分為出廠價、管輸價格和城市燃氣銷售價格三部分。
在十年“氣荒”背后,天然氣價格改革的進程幾乎年年在推進,價格水平也在漸次提高。不過,時至今日,價改的漫漫長路仍未到達終點;人們在對“氣荒”擔憂的同時,對國內天然氣價格還存在著疑惑和不滿??辞逄烊粴鈨r格的構成、探討未來更加合理的定價方式,是分析“氣荒”現象最重要的問題。
定價方式演進
縱觀國際天然氣市場發展歷程,天然氣工業一般要經歷發育期、發展期和成熟期三個階段,市場結構通常由壟斷性市場結構向競爭性市場結構轉變,相應地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也由壟斷性定價逐步過渡到競爭性定價。
現實中,因各國資源稟賦不同、市場發展階段不一、管理體制存在差別,天然氣定價方式有所不同??偟膩砜矗瑖H上共有三種天然氣定價方式,即成本加成定價、市場凈回值定價和市場競爭形成價格。
我國的天然氣價格在此前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國家制定天然氣出廠價格和管輸價格,主要采取成本加成的定價方法。在我國天然氣供應以國產氣為主的時期,市場處于發育初期階段,這種定價方法是與之相適應的。但隨著我國天然氣市場的快速發展,以及進口氣量的不斷增加,定價方法也隨之改為了“市場凈回值”的方法,建立了與可替代能源掛鉤機制。
在過去十年里,我國天然氣價格的調整和定價方式的改變有以下幾個重要節點:2005年,國家調高出廠價,建立價格改革的方向和目標;2007年,工業用氣價格提高0.4元/方,引導天然氣消費先保民生的傾向;2010年,國家普調天然氣出廠價0.23元/方,調高執行統一運價率的管輸費0.08元/方;2011年,部分省份退出了差異化的價格機制,即部分省市試行價格聯動,和兩廣試行“市場凈回值法”;2013年,非居民用氣全國實行統一的市場凈回值法,居民用氣開始逐步推行階梯氣價法,引導合理用氣。
2015年,增量氣和存量氣價格將逐步并軌。業內人士認為,天然氣價格朝著兩個方面在發展,一是定價機制不斷完善,越來越貼近市場化;二是價格水平逐步在提高。
那么,我國目前的天然氣價格水平在國際上看到底算不算高呢?與油價相比,天然氣價格的區位性更強。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教授劉毅軍認為,從亞太區域來看,我國的氣價不算高,但是和北美比起來,我國的價格就高了一些。因為亞太本身就屬于是最高的一個地區。每個地區有它自己的市場特點和定價方式。從長遠來看,用戶看來氣價是否偏高還與支付能力是有關的。
不過,從另一個方面來看,中國的氣價其實比美國更低。有統計資料顯示,中國的生活燃氣價格是全球最低的價格之一,比全球平均低20%左右。以每人為標準,中國的燃氣使用費與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在世界上屬于最低的范疇,為0.5%,這意味著目前燃氣花費只占個人收入的0.5%,韓國的比率為1.5%,美國為1.7%。
“歐美實行的是樞紐定價,通過市場化的交易中心,讓價格充分市場化?!卑惭杆枷⑼茉慈細猱a業鏈總監黃慶對《能源》記者分析說,亞洲國家,包括日本、中國等也在籌備建立市場化的交易中心,以使天然氣價格更貼近市場的實際水,從而降低亞洲的溢價水平。盡管目前這一目標還有很長一段距離要走,但我國天然氣價格更加市場化的方向是必然的。
對于短期內我國天然氣價格的走勢,黃慶表示,由于國內天然氣資源整體上仍然處于短缺的狀況,因此預計兩三年內天然氣價格仍會是呈現上漲的趨勢。同時,預計相應的補貼政策也會由籠統的源頭補貼,變成針對相應行業的補貼或稅收、土地優惠等方式。不過,天然氣價格的變化也會受到油價等相關能源產品價格的波動影響,所以未來天然氣價格上漲的過程中或許也會出現一些波動,但短期來說總的趨勢無疑將是上漲的。
價改指向何方
毫無疑問的是,我國的天然氣價格改革仍未到達終點;而問題在于,價格改革的前景到底應該在什么時候走到什么方向。
隨著我國的天然氣供氣方式日趨復雜,對外依存度不斷提高,現行定價方法已不能適應形勢變化,難以充分反映天然氣真實的市場價值。市場人士呼吁,應該建立市場化取向的價格機制,鼓勵企業改進管理,約束生產和進口成本的不合理上升,并且為今后實現價格完全市場化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接近國家發改委價格主管部門人士對《能源》記者透露說,我國天然氣價格改革的最終目標是隨著競爭性市場結構的建立和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出廠價格完全通過市場競爭形成,政府只監管具有自然壟斷性質的管道運輸價格。
該人士認為,2011年,國家選擇廣東省、廣西自治區開展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改革試點后,向社會釋放了天然氣價格改革的信號,形成了改革的預期。2013年,非居民用氣全國實行統一的市場凈回值法,居民用氣開始逐步推行階梯氣價法。目前從總體上看,進一步推進天然氣價格改革的條件已經基本成熟。
盡管總的改革方向日漸明晰,但在各個地方、各個環節的具體操作過程中,價格改革的細節仍然有諸多有待商榷之處。同時,在天然氣產業的不同領域里,人們對價格改革的未來還有著不盡相同的期許。
南京港華燃氣有限公司董事長徐林在城市燃氣行業工作超過30年,他見證了南京從使用人工煤氣到使用管道天然氣的變化過程。
西氣東輸一線工程在2004年4月將管道天然氣送到了南京,從那時起,南京主城區的居民用天然氣和部分工商業用天然氣就由徐林所在的公司直接提供。“過去十年來,南京的居民用天然氣價格幾乎沒有變化過,只是近期實行階梯氣價后,第二檔和第三檔氣價才有所上調。”徐林無可奈何地苦笑著說。
目前南京居民用天然氣的階梯價格第一檔用氣量(15立方米/月)為2.2元/立方米,第二檔用氣(15—50立方米/月)為2.6元/立方米,第三檔用氣(50以上立方米/月)為3.0元/立方米。
徐林對《能源》記者說,南京居民用天然氣2.2元/立方米的價格在十年前就是這個水平了,十年來人工成本、管理成本等各種成本的上漲都是由城市燃氣公司在承擔消化,現在即使是第三檔用氣 3.0元/立方米的價格,也不足以彌補居民用氣的供應成本。
“總的來說,我們銷售天然氣這一主營業務幾乎不賺錢,多年來我們都是靠安裝新用戶賺取安裝費來維持企業運營?!毙炝终f,“現在最擔心的就是等到用戶數量飽和之后,我們就沒有錢可賺了?,F在這種經營方式對城市燃氣公司來說是不可持續的,希望國家在制定天然氣價格改革政策的時候,要考慮到城市燃氣公司的承受能力,也要讓價格杠桿更好地發揮作用,使天然氣這一清潔能源能夠優質優價?!?/p>
城市燃氣公司日子不好過,天然氣生產企業也有苦難言。四川盆地是國內天然氣的主產區之一,也是國內最早使用天然氣、天然氣普及率最高的地區。
每年冬季天然氣供需緊張的時候都要保民用,壓減工業用氣。作為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副總工程師、生產運行處處長,張威對調峰背后的經濟帳本了如指掌。張威告訴《能源》記者,工業用戶使用天然氣一般沒有較大的峰谷差,而居民用氣存在峰谷差,調峰成本巨大。川渝地區的民用氣價格多年未調整,而工業用氣價格也已經上調了好幾次。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峰谷差越來越大,調峰壓力不斷增大,與此同時,冬季高峰期需要關停的工業用氣規模也隨之增加,工業用戶是調峰必不可少的緩沖帶。
“現在的民用氣價格沒有體現調峰的成本,工業用戶卻在一定程度上也為民用氣付出了調峰的成本,如果目前的價格模式未來長時間運行下去,我們生產企業的調峰壓力將越來越大,而且調峰成本還在不斷增加?!睆埻f。
在一些發達國家里,調峰的經濟成本往往都是由用戶自己承擔。比如,用戶要是使用了儲氣庫里的天然氣,其所支付的價格可能將是一般用氣的好幾倍。
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所建造的重慶相國寺儲氣庫將從今年冬季開始對外采氣,以應對川渝地區的冬季用氣高峰。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營銷處經濟師張川算了一筆賬,在重慶相國寺儲氣庫,儲氣進庫然后再采氣出庫的成本平均是0.22元/立方米,如果按照計劃今年調峰動用4億立方米的儲氣庫氣,那么就是近9000萬元的成本,這筆巨大的成本將完全由生產企業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