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曦光
(山東交通學院 理學院,濟南 250031)
面向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工程力學教學改革
高曦光
(山東交通學院 理學院,濟南 250031)
針對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特點,探討了工程力學課程教學改革的必要性,然后結合教學實踐,提出了采用訓練式課堂教學方法進行改革的思路,并探討了訓練式課堂教學方法的實施途徑和教學效果。
工程力學;教學改革;訓練式課堂
工程力學是工科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技術基礎課[1],在學生整個專業培養過程中擔負著承前啟后的任務,對培養學生的工程應用能力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幾年,隨著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以及高等教育教學體制的改革,工科專業工程力學課程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時數都有了很大的變化,傳統教學方法越來越不適應新的人才培養要求,相應的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傳統教學方法采用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2],強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但是學生作為教學工作的認知主體始終處于被動學習的地位。同時工程力學課程有著嚴密的理論體系,內容理論性、系統性很強,教師課堂教學往往偏重理論性,工程應用實例涉及較少,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所以,雖然教師也在課堂講授中耗費了大量的精力,但是學生普遍反映工程力學課太難而難以掌握,教學效果也就不好了。
1)訓練式課堂簡介。所謂“訓練式課堂”,就是要把“教”與“學”并重,教師既要精講,做到深入淺出,又要指導、引導、啟發學生做好練習,利用和創造各種靈活的方式方法,充分利用課堂每一分鐘。教師要承擔起“講師”與“教練”雙重角色,使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不但聽到看到,還要親手或動口演練,做到印象深刻、領悟精髓、提高能力。教師最重要的任務是把自身的能力轉化到學生身上。同時還要改革考試制度,把平時訓練作為考試的重要組成部分。
2)訓練式課堂教學法的實施。首先,在課堂中增加互動討論的環節。方式主要有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全班交流三種。互動內容主要是學生自學基礎上不會的、解決不了的或教師預設的探究題目。課堂互動基本程序一般是:第一步,教師提出探究題目,讓學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課堂討論可以采取集中討論、小組討論的形式。第二步,選擇接受能力快的同學展示解題思路,給學生展示的平臺。第三步,全體學生進行討論評價、教師精講點撥,最終解決問題。在每次授課過程中,教師不再采用單一的灌輸式方法,而是增加與學生的互動,通過課堂討論來解決新的問題。例如,在講解力線平移定理時,先讓學生對乒乓球運動中各種旋轉球進行分析,討論要實現不同的旋轉需要對球作用什么位置、什么方向的外力,這樣就自然引出了力線平移定理。有了實例的討論,學生對定理的理解和掌握就容易多了。
其次,在課堂中增加實戰練習的環節。例如,可以采用布置當堂作業的方式:針對每次課的教學目標,要求學生當堂獨立完成作業。在這個環節中,主要注意兩點:第一,保證課堂作業的時間不少于15分鐘,確保能夠把剛學到的知識轉化為能力。第二,訓練的內容重在能力培養,不搞死記硬背。這樣的課堂作業實際上就是是高強度的訓練,主要載體有黑板、作業紙、練習冊等。
第三,在課堂中結合多媒體技術。工程力學這門課程既是理論性很強的基礎課,又是具有緊密結合工程實際的課程。在教學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建立電視錄像、教學模具、實體模型等直觀觀摩系統,強化對學生的工程背景教學;二是課程教學采用多媒體技術,使用工程力學課堂教學課件,課件與實際工程聯系緊密,可進行工程背景教育,對課程中拉、壓、彎、扭等變形采用動畫形式表達,使效果更直觀,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些課件和軟件,不僅形象生動,賞心悅目,而且能夠體現教學過程,特別是能夠體現啟發式教學過程,做到了新方法、新手段的有機結合。
第四,考試制度的改革。教學考核方式要能夠反映學生掌握基礎理論知識的程度,反映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因此,工程力學課程學生的總評成績由平時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加權平均得到,這樣學生的平時學習情況也被考慮在考核成績里面,也激發學生的平時學習積極性。同時,實行教考分離,考試均用A、B卷及標準答案,流水批卷。考試完成后,教師對考核結果及時做出試卷分析,及時提出改進意見。
3)訓練式課堂的教學效果。本人已經連續兩個學年采用訓練式課堂對課堂教學進行改革,教學效果也比較明顯。
第一,通過學生的課前預習,解決了最基本的概念問題,并為新知識教學做了鋪墊,使學生對新知識有了一定的感知,為下面的學習探究做好了鋪墊。
第二,營造了活躍、互動的課堂氛圍,實現了學生與教師真正地互動。由于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從而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思維,避免使學生處于被動學習地位。最終,一方面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另一方面充分地激發學生的探索意識。
第三,運用課堂討論交流可以給學生留出充分的思維空間,提出問題讓學生主動去思考研究。在課堂討論時,允許學生產生各種合理的疑問,允許學生有各種不同的想法。對與正確答案不一致的,通過討論,讓學生反思自己的探究過程和方法,找出錯誤的原因,培養學生嚴謹的治學作風。例如,材料力學中用疊加法求彎曲變形的問題,學生容易將簡支梁中的載荷進行移動,結果肯定是錯誤的。通過課堂討論,找出是移動載荷之后彎矩有變化的原因。
通過開展訓練式課堂,可以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對教師自身來說,也是一種要求較高的教學方法。總之,訓練式課堂是一種很有效的教學模式,教師不僅要教還要教會,學生不僅要學還要學會,課堂不再只是教學場所這樣一個地理概念,更是一個抽象的教學環節概念。訓練式課堂這一教學方法值得繼續做下去。
[1]吳立軍,王瑞金.面向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理論力學改革與實踐[J].浙江科技學院學報.2008(2):135-136
[2]夏平,毛文貴,卿上樂.應用型本科工程力學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湖南工程學院學報.2010(1):101-103
The teaching reform of engineering m echanics for cultivation of app lication-oriented talent
GAO Xi-guang
(Schoo l o f Science,Shandong Jiao tong University,Jinan 250031,China)
The paper analyzes the necessity for the teaching reform on engineering mecha-nics in the light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 proposes the training class teaching method and teaching means based on the teaching practice.And discusses the training class teaching method implementation approaches and teaching effect.
engineering mechanics; teaching reform; training class
高曦光(1979-),男,山東費縣人,山東交通學院講師,工學碩士。
【本文依托課題】山東交通學院校級教學改革項目(JG201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