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海合
(西安石油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西安 716001)
安83井區工廠化水平井快速鉆井技術
孫海合
(西安石油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西安 716001)
本文結合安83井區工廠化施工實際情況,針對偏移距大、水平段長、滑動效率低、溢流頻發等難題,通過井位排序、提高滑動效率、安全處置井控險情、優化軌跡剖面和鉆井液配方,保障了生產任務的順利完成。
工廠化;偏移距;水平段;出水
安83井區為采油六廠水平井工廠化施工的重點項目,目的層以長7為主。共施工了8口井,共占用兩個井場,動用3支鉆井隊。其中一個井場2支鉆井隊施工6口水平井,分別完成3口井;另一井場1支鉆井隊施工2口井。設計方位是345°和165°,且在一條直線上。
2.1 靶前距、偏移距大,軌跡控制難度高
3口井靶前距超過500米,5口井偏移距超過100米,最大的偏移距達到213.68米,直井段走正位移、糾偏過程中需要頻繁調整井斜,軌跡控制難度高。
2.2 水平段長,摩阻和扭矩大
水平井水平段長均在800米以上,裸眼段長,施工時摩阻和扭矩大,攜砂、滑動困難,對鉆井液的要求增加。
2.3 滑動效率低
地層可鉆性較差,滑動粘阻、托壓嚴重,復合及滑動施工效率低。
2.4 溢流頻發
超前注水形成局部異常高壓,施工的8口井均出現不同程度溢流。
3.1 優化軌跡設計
3.1.1 走負位移、糾偏
上提造斜點,提前消除偏移距,保證足夠的靶前距。使用牙輪造斜控制靶前距為240米,使用PDC造斜控制靶前距為320米。
直井段走負位移,糾偏后期采用微降斜扭方位,鉆至造斜點時達到設計靶體方位;如果直井段走正位移,則在施工后期穩斜扭方位。
3.1.2 不同靶前距井相應措施
靶前距小于260米的井,直井段調整至240米靶前距,牙輪鉆頭造斜。
靶前距300米左右井,調整至320米靶前距,二開直接下入造斜鉆具,PDC造斜。
靶前距400米以上井,直井段走正位移、消偏,在造斜段前逐步扭方位,適當提高第一增斜段增斜率,降低第二增斜段增斜率,盡量做到井斜60度后復合入窗,避開大井斜后滑動施工難度及油頁巖中滑動造成的井塌風險。
3.2 提高滑動效率和復合井段比率
3.2.1 鉆頭改進與優選
將EDS1925 PDC鉆頭復合片由16mm增大到19mm,由6刀翼改成5刀翼,增加攻擊性,提高機械鉆速。
該區塊井漏出水并存,鉆井液里有大量堵漏劑,PDC鉆頭滑動困難,而牙輪鉆頭受堵漏劑的影響較小,定向工具面穩定、增斜率高。因此,靶前距小于260米的井,斜井段選用牙輪鉆頭造斜。
3.2.2 推遲鉆井液轉換時機
轉換鉆井液之后,鉆時明顯變慢。安83井區上部地層穩定,在井斜40-50度之間轉換鉆井液。密度小于1.20g/cm3的井,使用復合鹽提高密度,解放機械鉆速。
3.2.3 增大排量
完成的8口水平井中,有4口井斜井段滑動鉆進時采用大排量,增加了螺桿周向振動頻率和幅度,減緩粘托;轉速高、破巖效率高;攜砂效果強,避免巖屑重復切削。PDC鉆頭滑動速度由2.5-3小時/根縮短到1.5小時/根。
3.2.4 調整扶正器外徑和位置
(1)減小造斜段螺桿扶正器外徑。在井眼中,將Ф165×1.25°螺桿扶正器由212mm降至208mm,托壓問題明顯改善。
(2)下移螺桿扶正器位置。為解決造斜初期PDC鉆頭的滑動增斜率低的問題,將螺桿扶正器位置下移5cm,滑動增斜率明顯提高。
3.2.5 優化水平段扶正器外徑
針對水平段復合增斜率高的問題,將后綴球型扶正器由208mm增大到210mm,將螺桿扶正器外徑由206mm縮小至204mm,經過改進后水平段增斜率由3~8°/100m降至1~5°/100m,水平段復合鉆進比例明顯提高。
3.2.6 充分利用固控設備,清除有害固相
鉆井液轉化后全部經過振動篩,除砂器和除泥器連續使用,根據情況使用離心機,離心機的轉速盡量在2500轉以上。充分發揮固控設備作用,清除鉆井液中的有害固相。
3.2.7 優化鉆井液配方
針對長水平段摩阻大、滑動困難,優化鉆井液配方,試驗了新的處理劑,取得良好效果。
(1)試驗RY-838油基潤滑劑,加大用量0.5~1.0%。安平75井水平段950米后,上提下放摩阻明顯增大,滑動托壓嚴重,加入RY-838油基潤滑劑,滑動效果有所改善。
(2)將SFT改換成軟化點更低的NRH,加強封堵,改善泥餅質量。
(3)JMP-1加量由1.5%提高至2%,增加0.1%XCD,增大了鉆井液動切力,提高了攜砂能力。
3.3 溢流預防與處置
3.3.1注水井停注
提前收集周邊3KM以內注水井情況,計算與施工井的井底距離,并建立檔案。施工過程中實地查看和核對1KM以內注水井停注情況,從源頭上削減井控風險。井控險情發生后,以地層主應力方向為依據擴大停注范圍。
3.3.2 控制鉆井液密度
漏溢、漏吐并存很難采取迅速提高壓井液密度平衡地層壓力。通過降低排量、減少循環壓耗、加入2~3%堵漏材料,降低漏速,控制鉆井液在微漏狀態下鉆進,鉆遇長6出水層前鉆井液密度提到1.18~1.20 g/cm3。
3.3.3 溢流處置
發生溢流后,采用先泄后壓工藝,通過注水井井口泄壓和出險井有效控制排放等措施,釋放和減小注水形成的高壓,減小處置作業強度、減小處置后井下復雜程度。根據井下出水量,及時補充處理劑,維護鉆井液性能。
中途起鉆時,為了補償環空壓耗,配制相應比重的重漿壓井,下鉆時分段循環,避免壓漏地層。
完鉆后采用稠漿(粘度70~80s,原比重)封水平段,防止重晶石沉淀造成卡鉆。起鉆至井斜50~60°時采用重漿(密度1.30~1.35 g/cm3)封上部井段,減少空井期間的出水量。
4.1 安全快速完成工廠化施工
施工的8口水平井,在偏移距大、水平段長、井控險情頻發的情況下,平均機械鉆速達到18.82m/h,月速度達到4161m/臺月。
4.2 形成了工廠化水平井防碰繞障技術
通過直井段預分和斜井段左右靶區入靶等技術措施,確保了工廠化施工水平井井組的防碰安全,形成了工廠化水平井防碰繞障技術,并為后期水平井組施工防碰繞障積累了經驗。
4.3 二開兩趟鉆取得突破
通過優化軌跡剖面,改進螺桿及球形扶正器外徑和位置,完成的8口井中,有4口井實現了二開到入窗一趟鉆,3口井實現了二開到完鉆兩趟鉆,形成了工廠化快速鉆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