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082)
淺析示范區道路工程設計
郝志丹 勞爾平
(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082)
本文結合懷柔雁棲湖生態示范區南環路道路工程設計實踐,按照“經濟合理、生態環保、人文關懷、路景結合”的規劃理念,總結出示范區道路工程的設計體會。
生態示范區;道路設計;低碳節能;生態環保
南環路位于北京雁棲湖生態發展示范區南部,線位南側為京通鐵路,北側為雁棲湖大壩,線位主要穿過排洪渠、泄洪區、山地和建設區。南環路為示范區內南部的一條重要交通通道,規劃為城鎮干路,參照城市次干路30km/h標準進行設計,道路紅線寬度30m。路面寬度為7.5m。南環路全長4.58km,全線共設置7座橋梁、2處隧道,橋隧比為42%。南環路連接的主要開發片區為雁棲湖體育公園、國際會展中心、松秀園、日出東方酒店和北方集團等,同時南環路也是一條重要的市政管線敷設走廊。
1)示范區道路建設要求:
雁棲湖生態發展示范區規劃為國際一流的生態示范區,具有國際峰會舉辦能力的重要功能區。因此對園區內部道路建設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按照“經濟合理、生態環保、人文關懷、路景結合”的規劃理念設計道路工程及各市政工程。
南路其建設條件和原則具有以下特點:
a 道路市政管線較多,包括電力電信、燃氣、給水、中水、雨水、照明等,但是南環路路面較窄(行車道7.5m),市政管線排布較為困難。
b 南環路沿線地形復雜,沿線主要為排洪渠、泄洪區、山地(伏龍山)和開發區,而且距離鐵路線位較近,應盡量減少對現況自然環境和鐵路設施的影響。
c 建設標準高,把道路方案設計和建設中對生態環保、綠色低碳技術的應用提到了突出的位置。建設標準既要符合生態示范區的建設指導思想和規劃原則,還要充分體現以經濟合理、生態環保、路景結合的道路新時代建設理念。
南環路根據以上的原則和實際情況,在其方案設計和建設中要符合示范區道路建設的要求要求。
a 道路選線因穿過泄洪區及山地,要盡量減少對自然環境的破壞,做好線位的比較,在節約經濟和環境保護指標產生矛盾時,優先考慮對環境影響最小的方案。
b 管線綜合工程:做好市政管線綜合工程的設計工作,在滿足周邊片區對市政管網需求的同時,采用兩側布置的形式,盡量減少車行道范圍內的井蓋數量,布置在行車道中的井蓋均采用復合型環保井蓋。
c 排水工程:優化且不改變現況的排水系統的路由和排水出路,排水邊溝采用生態植草溝。將排水下游的蒸發池打造成生態自然的景觀小品,攔截路面水直接進入水體,避免造成對湖體污染,減少人工痕跡。重視地下水的反補設計,使雨水能夠直接滲透入地,留住城市降水,平衡示范區生態系統,充分發揮排水系統雨洪調蓄作用。
d 防護工程:在路基防護工程中推廣使用先進成熟的邊坡防護技術,減少水土流失,保持路基穩定,重視防護工程的綠化效果,減少后期養護的成本。南環路填方段采用坡改平生態植草磚防護,挖方段采用加筋型土工墊植草技術防護,現場實施結果表明以上措施均達到了較好的景觀效果和水土保持成效。
e 路面工程∶南環路路面結構采用溫拌4%SBS改性細粒式瀝青砼WAC-13C作為表面層4cm,下面層采用溫拌粗粒式瀝青砼WAC-25C,7cm,采用橡膠瀝青作為層間防水粘層和下封層,可以回收利用廢舊輪胎,達到低碳環保效果。溫拌瀝青混合料拌合溫度與熱拌瀝青混合料相比拌合溫度降低了40℃,CO2的排放量將降低50%左右,減少30%左右的燃料消耗。由于施工溫度低,從而可以大大改善施工人員的勞動環境,減輕施工工人的勞動強度,并允許在氣溫較低時施工。
f 道路附屬工程:道路附屬工程(擋土墻、防撞護欄等)設計在滿足功能的同時,充分考慮景觀效果,合理選擇防撞護欄的防撞等級,避免二次事故的發生。鐵路一側采用SB級波形防撞護欄。
g 交通工程:交通工程指示標志、標牌和旅游景觀引導標識的位置和形式要做到協調統一,采用數字式交通信號燈,提高交通控制的直觀性和預判性,做到指示明確、配時合理、形式新穎。
h 隧道工程:隧道工程注重洞口的景觀綠環方案設計,南環路隧道洞口分為端墻式和削竹式。設計時要重視洞口形式與山體和主要地標建筑在景觀層面要和諧統一。同時注重隧道洞口形式的選擇和綠化效果,注重隧道內部的裝飾效果。
i 橋梁工程:橋梁要與沿線主要建筑及環境和諧統一,注重橋梁的外形和裝飾設計。南環路3號橋與日出東方酒店相接,設計時要考慮與逐漸書的呼應。6號橋上跨北方國際對外聯絡線,為減少對北方國際的影響,此處橋梁外形設計成門區的形狀,采用外掛鋼桁架包裹的裝飾手法減少橋梁外形符號特征。
生態示范區道路工程設計不是簡單的節能環保先進技術的堆砌,而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是景觀性、功能性、舒適性和經濟性的綜合體現,強調使用者和建設者的感受,強調道路設計各階段,各相關專業的動態聯動和配合。南環路設計和建設要充分體現生態環保、低碳節能的建設理念,使其更符合時下對工程建設的綠色要求。要注重道路方案的細節設計和各方面的配合工作。以上為本人對生態示范區道路工程設計的淺見,感謝相關專業及項目負責人的大力支持,有疏漏的地方,請予以指正。
[1]張學軍.青海玉樹地震災后重建道路設計體會[J].市政技術,2013(01).
[2]北京土人景觀與建筑規劃設計研究院.北京雁棲湖生態發展示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及景觀規劃[Z],2010,11.
[3]邱海東,南巍,李雪峰.低碳環保措施在道路設計中的應用[J].市政技術,2013(05).
TU99 < class="emphasis_bold"> 文獻標識碼: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