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云
(武警杭州士官學校船艇操縱教研室,杭州 310023)
武警船艇在夜間航行,由于能見度的急劇下降,不能及時掌握周圍水域的船舶動態,安全航行的難度增大,容易發生碰撞、擱淺和觸礁等嚴重海事事故。
(1)瞭望比較困難。夜間對目標的識別主要靠目標本身燈光,很難看清目標原體、類型及其真正動態。特別是當船艇在高亮度背景中夜航時,白色的桅燈和尾燈,其光色與背景光色顏色屬性較為接近,如果航行船只較多,船只的實際燈光與水面的相互倒映、混合,有可能會出現新的色光,從而改變原來的號燈,造成判斷難度加大,甚至可能造成誤判。
(2)掌控船位比較困難。武警船艇夜間航行時,由于能見度的大幅下降,原有的依賴視覺判定船位的方法受到限制,特別是在抗洪搶險任務中,由于洪水的沖擊,可能出現原有航標消失或移位的現象,就有可能造成事故。同時,現有船艇裝備的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在內河難以發揮應有的作用,特別是部分船艇缺乏雷達導航設備,使夜間航行船位掌控比較困難。
(3)避碰處置比較困難。夜航過程中往往只見來船的號燈(或輪廓),而看不清來船,很難及時確定其確切的航向。內河中相當數量的“夫妻船”往往只有一盞暗淡小白燈,個別的甚至不點燈,往往是“聞其聲而未見其燈”。 再加上武警船艇大多航速較快,避碰應急處置時間短,這些都給識別判斷、避碰處置帶來了較大的困難。
(1)物標的識別特征明顯減弱。武警船艇大多擔負守衛、守護和執勤等任務,任務所屬水域大多位于港口(錨地)附近,來往船只較多,特別是旅游船只,炫麗的燈光與岸上的各種景光燈交錯輝映,使人目不暇接、眼花繚亂,極易出現錯覺疲勞。特別是通過大橋或其他重要航道時,可能出現航標被遮擋或航標燈質被壓制難以識別等現象,極易造成船艇長判斷失誤,從而引起嚴重事故。
(2)少數航道通航環境較差。部分航道由于管理不夠嚴格,存在小型船舶違規行駛、侵占航道和堵塞交通等現象,尤其是夜間采砂船及捕魚船無規律的經常移動,且數量多,嚴重阻塞航道。而地方船舶和個體船舶的數量正逐漸增加,這些船舶老舊,適航性能差、超載等,都給通航環境造成了比較嚴重的影響,而武警船艇夜航往往是時間緊、任務重,極易發生海事事故。
(3)武警船艇人員裝備的限制。一方面是人員專業訓練水平不夠,夜間航行能力較差。平時沒有按照訓練大綱的規定落實夜訓,或者在訓練過程打折扣、走形式,對《內河避碰規則》、《分道航行規則》等規章制度不熟悉,一旦跨水域夜間航行,容易發生海事事故。另一方面是少數船艇船況較差、裝備落后,缺乏現代技術的觀察和通信設備,為航行安全埋下了隱患。
(1)嚴格正規瞭望。正規的瞭望是避免船艇碰撞的前提,沒有瞭望就沒有安全。武警船艇在夜間航行時,為確保瞭望正規應做到:一是科學合理地安排視覺和聽覺瞭望人員。船艇長應指揮航海、槍帆專業的所屬人員加強對船首向左右各30度范圍的視覺瞭望。根據當時能見度和航道的復雜情況,在船艇的不同高度和角度派出瞭望人員,并按照重點角度重復五度的方法進行“雙保險”。同時要嚴格落實燈火管制度措施,保持艙面的相對安靜。二是要善于充分利用船艇上的技術裝備。要發揮導航雷達、甚高頻通信、GPS/北斗等技術裝備的作用,并將現代技術裝備的運用與傳統的視聽覺瞭望有機結合,確保及時獲得船艇遠、中、近不同距離范圍內的相關信息,為指揮員作出合理正確的決策提供有力依據。三是特別注意機動漁船和小型擺渡船。機動小漁船和小型擺渡船(在錨地為錨泊船提供擺渡功能的小船)是武警夜間航行安全的主要隱患。一方面是這些機動小漁船和小型擺渡船本身船只較小,在運用技術手段瞭望時,其對雷達回波的反射性能較弱,風浪較大時其回波很容易被淹投,造成目標沒有被發現。另一方面,這些機動小漁船和小型擺渡船按章航行自我約束能力差,經常隨意“抄船頭”違規航行,有些漁船可能處于漂泊、在航、錨泊等狀態,有的點了燈,個別沒有點燈,自身基本沒有任何助航儀器。武警船艇與之輕微碰擦,就有可能造成其沉沒的嚴重事故。
(2)正確理解和控制好安全航速。夜間發生的海事事故都少不了與船舶的航速過高有關。作為武警船艇,正確理解和控制好安全航速要做到以下三點:一是正確理解安全航速。安全航速究竟為多少,在《國際海上避碰規則》和《內規》中并沒有一個量的標準,而是 “能在適合當時環境和情況的距離以內把船停住”。因此,要結合當時任務水域的水流、航行密度、航道寬度和港章規定,科學合理地確定船艇的航速。二是要摒棄特權思想。有些船艇指揮員在夜間航行中,總是有一些“我是武警船艇我怕誰,高速航行理所應當”的錯誤思想作怪,似乎在港口主動降速或避讓是一種“無能、示弱、水平差”的行為。更有個別船艇長存有僥幸心理,主觀臆斷,將自己的意志強加于他船,有指揮他船的思想。其實這些特權思想往往就是事故的溫床。遵守港章和各種規則的規定是每一艘船舶的基本準則,只有遵守這些規則,才能確保航行安全。三是要正確處理安全航速與履行任務的關系。夜間航行執行任務往往是比較緊急的任務,時限性要求高,極易造成船艇指揮員忽略安全航速的概念,一昧地采取高速甚至全速航行,而一旦出現突發性的意外情況,船艇無法在近距離內停住,就有可能導致事故的發生,更談不上任務的完成。因此,船艇夜間航行時,采取安全航速是保障航行安全的前提,也是確保任務完成的基礎。
(3)加強訓練提高夜航能力。武警船艇要提高夜間航行能力,打牢完成使命任務的基礎,其關鍵在于抓好平時的夜航訓練。一是要進一步轉變思想,加強組織領導。思想是行為的先導。要從根本上摒棄“我是武警船艇我怕誰”的錯誤思想,加強夜間航行訓練的組織領導,落實“三項規定”,即沒有經過夜間航行訓練的人員不得上崗、夜間航行訓練不達標的船艇不得夜間航行、夜間航行訓練不合格的人員(船艇)不得評先評優。從根本上糾正人員的錯誤思想,為切實提高訓練積極性奠定良好的基礎。二是堅持從難、從嚴、從實戰、按綱實訓。船艇夜間航行訓練是船艇訓練的必修課,必須堅持訓練時間、人員、內容和效果的“四落實”。要結合使命任務從難從嚴進行訓練,按照港岸集訓(單兵訓練)、單艇訓練和編隊訓練的步驟依次展開,單兵訓練不合格不得進入單艇訓練,單艇訓練不合格不得進入編隊訓練。同時,特別是要結合抗洪搶險實戰進行訓練,訓練過程中將淺水區航行、高洪水期航行、航標移位或航標消失等情況有機結合,將視聽覺瞭望和船艇現有裝備的技術手段的綜合運用、船艇長與船艇部門(班)人員的協同訓練作為考核的重要指標,嚴格考核標準與紀律,切實提高船艇綜合夜間航行能力。在訓練過程中要尤其注重提高船艇指揮員的應急處置能力。武警船艇在夜間航行時,面臨突發意外情況若處置不當,極易造成嚴重后果。可通過借助軍地院校的模擬操縱系統進行模擬仿真訓練,請老船長進行傳、幫、帶等方法提高船艇指揮員的戰場環境、戰場意識和應急處置能力。三是加強裝備保障。要結合使命任務水域特點,對現有裝備器材進行完善和補充,制定各種預案。特別是沒有裝備導航雷達的船艇應予以配備,對雷達使用人員進行相關的培訓,提高夜間航行的船艇觀察能力。
總之,做好船艇安全夜航的工作是一項長期和艱巨的任務,需要進行通過扎實的訓練穩步提高。只有強化各級責任心,針對船艇夜航的特點,嚴格訓練和管理,完善各類措施,才能確保船艇夜間航行的絕對安全。
[1]畢星,翟麗等.項目管理[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74-89.
[2]王小金.船舶安全夜航探析[J].水運管理,2001(12).